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华;姜楠;钟世镇;余正红

    目的 为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胫骨后倾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①70例成人膝关节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不同部位半月板和关节软骨厚度;②80例干燥骨性胫骨标本,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③80例正常成人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结果 尸体标本、干燥骨性胫骨标本、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得的胫骨外内侧髁关节面后倾角分别为:10.2°±2.5°、11.6°±3.3°;12.7°±3.5°、14.4°±3.2°;8.7°±4.5°和11.4°±2.2°.尸体标本测量外内侧半月板上缘连线后倾角分别为2.2°±1.5°、3.0°±2.1°;伸直膝关节MRI矢状位像上测量半月板上缘连线基本水平(0°~5°).结论 TKA术中胫骨后倾截骨应该恢复包括软骨、半月板的后倾角度,而不是骨性后倾角度,建议以0°~5°为宜.

  • 胫骨后倾角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意义

    作者:许维亚;吴海山

    膝关节是人体大与重要的关节之一.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明显增加.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重要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对假体的安装技术要求较高,其中胫骨后倾角对人工关节置换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针对人工关节置换时胫骨假体是否需要后倾安装是有争议的,本文复习文献后进行了初步讨论.

  • 胫骨后倾截骨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马广文;黄斐;吴云峰;常俊;王浩;秦昆鹏;李家华;廖法学;尹宗生

    背景:胫骨假体的后倾角是单髁置换术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推荐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为7°,但是如何在单髁置换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后倾角目前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胫骨后倾截骨角度对活动平台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1日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30例(30膝).按照胫骨的后倾截骨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解剖截骨组(后倾截骨3°)和常规截骨组(后倾截骨7°),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膝关节大伸直角度、大屈曲角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差异和后倾角度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两组关节大伸直角度、大屈曲角度、KSS评分和后倾角角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4±5.5)个月.未发生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解剖截骨组和常规截骨组的后倾截骨角度分别为3.8°±1.2°和7.2°±2.2°,关节大伸直角度分别为1.7°±0.2°和1.5°±0.1°,关节大屈曲角度分别为119°±7.2°和122°±7.8°,KSS评分分别为(87.8±5.2)分和(81.2±4.5)分;其中两组间术后后倾截骨角度和K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髁关节置换术中采用3°的胫骨解剖后倾截骨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

  • 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后交叉韧带部分松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峰;陈百成;师晨霞;高石军;邵德成;李彤;陆博;陈竟青

    目的 通过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度或后交叉韧带(PCL)部分松解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屈曲间隙过紧进行处理,分析这两种方法对TKA术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影响.方法 测量6例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完整状态下、正常TKA、屈曲间隙过紧、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PCL部分松解TKA术后膝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及大屈曲度.结果 屈曲过紧TKA与正常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及旋转松弛度均显著较小(P<0.05).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后,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和旋转松弛度均明显增大(P<0.05).PCL部分松解与屈曲过紧TKA相比,在屈曲30°、60°、90°和120°时前后松弛度明显增加(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增加(P<0.05).与PCL部分松解相比,增加胫骨后倾角的内外翻松弛度在屈曲30°、60°、90°时明显较大(P<0.05);旋转松弛度在屈曲0°、30°、60°和90°时明显较大(P<0.05).屈曲过紧TKA的大屈曲度(120.4°)与正常TKA(130.3°)及增加胫骨后倾角(131.1°)相比明显较小(P<0.05).增加后倾角与PCL部分松解(124.0°)相比,大屈曲度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6).结论 屈曲间隙过紧TKA术后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大屈曲度均减小;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后,前后松弛度、内外翻松弛度、旋转松弛度和大屈曲度均明显增大;PCL部分松解仅能明显增大前后松弛度.因此对于TKA术中屈曲紧张的膝关节,增加胫骨平台后倾角比PCL部分松解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的运动学.

  • 胫骨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齐勇;孙鸿涛;樊粤光;黎飞猛;王韵廷;葛茶娜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获得骨、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三维模型,然后利用Geomagic对图像进行修饰,再导入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在建立三组膝关节伸直位模型后,每组模型再分别建立屈膝30°和90°的模型.将膝关节不同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给予加载负荷进行计算分析:伸直位模型胫骨固定,股骨侧给予施加1150 N的垂直负荷;屈膝30°模型胫骨固定,股骨施加750 N垂直负荷及10 N·m的外旋负荷;屈膝90度模型股骨侧固定,胫骨侧施加134 N的前向负荷.在各模型中分析ACL及胫骨-股骨的相对位移.结果:计算机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在伸膝状态下,ACL承受的张力随着胫骨后倾角的增加而增加:PTS为2°时ACL张力为12.195 N,7°时为12.639 N,12°时为18.658 N;胫骨-股骨相对位移:PTS为2°时为2.735 mm,7°时为3.086 mm,12°时为3.881 mm.在屈膝3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大张力如下:2°时为24.585 N,7°时为25.612N,12°时为31.481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5.590 mm,7°时为6.721 mm,12°时为6.952 mm.在屈膝90°的模型中,前叉韧带所承受的大张力如下:2°时为5.119 N,7°时为8.674 N,12°时为9.314 N;胫骨-股骨位移为:2°时为0.276 mm,7°时为0.577 mm,12°时为0.602 mm.结论:在膝关节承受应力时,随着PTS的增加,ACL承受的张力和胫骨-股骨之间相对位移都随之增大,较大的PTS可能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

  •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Meta分析

    作者:史俊恒;钟的桂;范智荣;黄永铨

    背景:目前临床运用的全膝关节置换假体包括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2种假体在术后长期随访中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目前2种假体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学术界对于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具有优势仍存在较大争论.目的:对比全膝关节置换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术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4月有关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比后稳定型假体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员单独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数据,运用RevMan软件检验文献的异质性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试验,1747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观察组的899例患者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848例患者采用后稳定型假体;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MD=0.13,95%CI(-0.73,1.00)]、WOMAC评分[MD=0.59,95%CI(0.00,1.18)]、术后膝关节伸直活动度[MD=0.04,95%CI(-0.36,0.45)]和胫骨后倾角[MD=-0.09,95%CI(-0.52,0.33)]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对比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稳定型假体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MD=-6.78,95%CI(-8.88,-4.67)]、屈曲活动度[MD=-4.22,95%CI(-6.03,-2.41)]更大,且后稳定型假体的机械胫股角[MD=0.85,95%CI(0.46,1.25)]更接近于理想的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在术后并发症上,全膝关节置换选用2种假体术后膝关节疼痛残留率[OR=1.26,95%CI(0.57,2.78)]、手术部位感染率[OR=0.50,95%CI(0.13,1.88)]和膝关节翻修率[OR=0.59,95%CI(0.15,2.3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⑤漏斗图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⑥结果提示,相较于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选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后稳定型假体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屈曲活动度更大,机械胫股角更理想,但由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操作要求更高,建议低年资术者优先选择后稳定型假体,高年资术者则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手术方式的熟练情况来选择手术方案.

  • 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测量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世伟;王翔奕;姜萍

    目的 研究我国川南人群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的相关性,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方法 ① 在106例无膝关节疼痛、畸形和膝部手术史的成人膝关节侧位X线片上,分为10~29岁组、30~49岁组、50~69岁组、70岁以上组测量胫骨干骺角及胫骨后倾角,并以此数据为依据分析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② 对28例30~49岁年龄段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16例采用髓内定位进行胫骨截骨(A组),12例采用髓外定位进行胫骨截骨(B组),记录术前、术后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测量术前、术后的胫骨后倾角.结果 ① 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存在中度直线正相关关系.② 28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A组术后胫骨后倾角和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 确立我国川南人群中30~49岁组的胫骨干骺角与胫骨后倾角呈正相关关系.② 在30~49岁人群中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采用髓内定位法行胫骨截骨,可恢复患者胫骨平台的生理后倾角度,获得满意的关节活动度.

  • 胫骨近端及截骨面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钟海波;倪江东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解决膝关节各种炎症性晚期病变以及膝关节肿瘤出现严重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段之一,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手术是否成功的要素是术中准确的截骨以及提高假体和截骨面的涵盖匹配程度,就胫骨来说真正与胫骨假体接触的是胫骨近端截骨后的截面,提高胫骨近端截骨面与假体的涵盖率对膝关节置换手术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西方人身材普遍较东方人高大,不同种族、区域、性别间的骨骼形态学可能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常用的人工膝关节假体大多由国外进口,其尺寸是以西方人的骨骼形态学作为设计基础,未必符合国人的膝关节骨骼形态学特点.为了设计适合国人特点的膝关节假体,对国人膝关节几何学参数进行测量尤为重要.

  • OWHTO中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及髌骨高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克亮;叶鹏程;冯文俊;曾建春;陈锦伦;曾意荣

    目的 探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中不同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 ,PH)的影响,为维持术后PTS及PH稳定及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OWHT O的35例患者(38膝) ,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61 .5 ± 9 .8)岁.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行膝关节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 ,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 ,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OWHTO中矫正角度,按术中常规矫正角度平均分为三组:A组7°~9°,B组10°~12°、C组13°~15°,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 PTS及PH[Insall-Salvati指数(IS)、Blackbume-Peel指数(BP)]指数值,计算手术前后PTS 、IS和BP指数的差值(术前值-术后值)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矫正角度组间的PTS 、IS及BP的差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随访时间5 .2~25 .5个月,平均随访(10 .0 ± 5 .4)个月. A组12例(13膝) ,B组11例(13膝) ,C组12例(12膝) .所有患者术前KSS评分平均为(60 .4 ± 7 .3)分,末次随访提高至(83 .2 ± 6 .9)分;术前VAS平均为(5 .2 ± 1 .1)分,术后降至(1 .2 ± 1 .0)分;HSS评分由术前(59 .4 ± 7 .2)分提高至(87 .7 ± 5 .7)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根据HSS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优良率达81 .5%.术后IS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 .98 ± 0 .11)降至(0 .81 ± 0 .13) ;术后BP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 .76 ± 0 .13)降至(0 .65 ± 0 .1) ;术后PTS平均角度由术前(7 .82 ± 0 .93)°增大至(10 .76 ± 0 .93)°;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患者术后IS 、BP指数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85 .922 ,F=73 .518 , P<0 .05) ,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PTS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70 .883 , P<0 .05) ,三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OWHTO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 OWHTO术后 PTS和 PH均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术后PTS变化与术中矫正角度的大小呈正相关;PH变化与矫正角度的大小总体呈负相关趋势,尤其当矫正角度过大(>12°)时,PH降低更为明显.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