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苏汝堃;李佛保;潘滔;刘兴漠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6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①髂骨钉(B组);②L5 S1椎弓根钉棒系统(C组);③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D组).将上述三组分别与无固定组(A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结果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好,D组在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在6.4 Nm力矩下的三维运动度为:旋转(1.07±0.86)°、侧弯(0.95±0.47)、前屈(1.22±0.67)、后伸(1.80±0.73);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 髂骨钉置入深度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陈辉;于滨生;郑召民;吕游;张奎渤;刘辉;李佛保

    目的 比较髂骨长钉和短钉对腰椎-骨盆重建结构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7具成年防腐尸体L3-骨盆标本用于实验.使用脊柱椎弓根钉后路系统对L4-S1椎间活动度进行固定,并将这一状态定义为骶髂关节完整状态.完整状态测试后,将骶骨全部切除,联合髂骨钉行L4-L5-骨盆的稳定重建.根据髂骨钉置入长度顺序分为短钉组和长钉组.其中短钉长度定义为过坐骨切迹水平2 mm,长钉长度定义为穿透髂前下棘前方皮质2 mm.在858型MTS材料实验机上,给标本施加800N轴向压缩和7 Nm轴向旋转载荷后,行髂骨钉轴向拔出实验,记录压缩和旋转刚度、大拔出力,并加以分析.结果 髂骨短钉和长钉的置入长度分别为(70±2)mm和(138±4)mm.髂骨短钉和长钉的重建结构,在压缩实验中分别获得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3.3%±13.6%和57.6%±16.2%;在旋转实验中,分别恢复脊柱-骨盆间初始刚度的55.1%±11.9%和62.5%±9.2%;长钉和短钉结构间的压缩和旋转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两者的轴向压缩及旋转刚度均显著低于完整状态组(P<0.05).髂骨长钉的大拔出力显著高于髂骨短钉(P<0.05).结论 在生理载荷下,髂骨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结构可获得与髂骨长钉同等的力学稳定性;髂骨短钉的置入深度仅为长钉的一半,可降低置入的风险.但是,无论髂骨长钉或短钉的脊柱.骨盆重建装置均难以恢复局部的初始稳定性.

  • 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初步应用

    作者:彭朝华;杨彬;杨军;袁自生;王瀚仪

    目的:探讨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骶段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9年2月对11例腰骶段骨折脱位行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AO分型均为C型损伤;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中,B级3例,C级6例,D级2例.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首先暴露伤椎后方结构及双侧髂后上棘,在上位一正常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选髂后上棘为人点,平行于髂嵴置入髂骨钉,再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预弯棒置棒,行撑开或加压使骨折脱位复位,后行后外侧植骨.通过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的X线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获随访,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复位满意,骨折6个月时均愈合,植骨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在术后12个月时ASLA神经功能分级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髂骨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复位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 骨盆CT三维重建指导髂骨钉置入

    作者:李春光;田宁;李丕宝;石恩东;崔海银;阴祖栋;程林

    背景:目前行髂骨钉置入没有统一路径标准,因人体个体差异性较大,在置入前行骨盆CT三维重建,可测量出所置入髂骨钉的直径、深度、角度等,大程度保证置入的准确性.目的:通过骨盆的CT三维重建测量髂骨钉置入路径的相关数据,指导髂骨钉置入,使修复手术更为精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接受骨盆病变、骨折治疗的患者50例.对患者进行骨盆CT扫描三维重建,将A点(S1骶后孔上缘连线与髂后上棘交点)位置作为髂骨钉置入点,在此点上分别测量3条路径:①髂前上棘路径标记为AD路径;②髂前下棘路径标记为AC路径;③坐骨大切迹上方至髋臼顶部路径标记为AB.在此3条路径平面上对髂骨做切面,分别在每个切面上设计髂骨钉所穿入的通道,测量出髂骨螺钉通道的直径、长度以及置入角度,根据测得的数据,选定合适的髂骨钉.结果与结论:①同一置入路径的男性、女性髂骨钉通道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配对t 检验,AB路径与AC路径,AC路径与AD路径的髂骨钉通道长度、直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同一置入路径男性、女性的尾向偏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经配对t检验,男性、女性患者通过不同路径的尾向偏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男性、女性患者通过不同路径的外倾角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提示,骨盆CT三维重建可以测得可置入髂骨钉的长度、直径及角度,从而指导手术治疗.

  • 脊柱-骨盆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彭飞;吴子祥;姜荣先;邬春晖;王博文;雷伟

    目的:研究髂骨钉在脊柱-骨盆固定系统中对腰骶稳定性及螺钉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腰椎-骨盆防腐标本,分别按照三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完成置钉连接操作,制成3个实验组:单纯腰椎后路长节段固定组(L2-L5组)、腰骶固定组(L2-S1组)、髂骨钉固定组(L2-S 1-Ⅰ组).生物力学测试采用8N·m纯力矩执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个工况运动,比较各固定组L2、L5水平活动度以及L5椎弓根钉、S1螺钉应力.结果:L2-S1组、L2-S1-Ⅰ组内固定系统以及腰骶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降低(P<0.05),L2-S1-Ⅰ组的优势更加显著,尤其在抵抗固定系统旋转活动以及腰骶关节前屈活动时作用更明显.L2-S1-Ⅰ组、L2-S1组L5椎弓根钉应力均较L2-L5组明显减小(P<0.05); L2-S1-Ⅰ组S1螺钉应力较L2-S1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髂骨钉技术能够提供良好的脊柱-骨盆固定效果,在维持腰骶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对近端固定螺钉有保护作用,在与S1螺钉联合使用时,能有效分担S1螺钉所受应力,显著降低螺钉松动、拔出的风险.

  • 髂骨钉在腰骶椎结核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斌;魏尧森;张立岩;王济纬;甘维

    目的 观察髂骨钉在腰骶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进行腰骶骨盆重建的6例腰骶椎结核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脊髓恢复情况,常规摄X线片及CT扫描. 结果 6例患者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能够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术后X线片及CT定期复查提示腰骶骨盆位置及内固定位置正常,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3.5个月. 结论 髂骨钉联合腰椎椎弓根钉达到腰骶骨盆重建治疗腰骶椎结核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腰骶椎 结核 髂骨钉
  • 一期后路腰骶或腰骨盆重建治疗腰骶椎结核

    作者:吴晓亮;郑明辉;马洋洋;朱永健;杨德鸿;陈建庭;瞿东滨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腰骶重建及腰椎骨盆重建治疗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本院一期后路治疗L5/S1为中心的腰骶椎结核患者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8~83岁,平均(50.24±11.22)岁,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骶骨破坏,其中S 1椎体破坏小于椎体高度1/2者13例,采用腰骶椎弓根螺钉行腰骶稳定性重建;S1椎体破坏超过1/2者6例,采用腰椎椎弓根螺钉配合髂骨钉行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术前、术后规范四联抗结核治疗.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腰痛VAS评分、腰椎前凸角度、结核愈合情况等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48个月,平均(23.11±9.30)个月,所有患者结核得到控制并获得骨性愈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6个月.术后6个月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下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出现一侧髂骨钉松动,但不影响骨性愈合.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28.13±10.95)°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37.62±1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32±1.25)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47±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正常生活水平.[结论]对合并骶骨破坏的腰骶椎结核病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后,根据患者骶骨破坏的严重程度,采用腰骶椎弓根内固定或髂骨钉骨盆固定可重建病灶局部稳定性,手术创伤较小,安全性高,可为结核病灶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苏汝堃;刘兴漠;麦海民;谭成波;任平

    为探讨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进钉部位、进钉方向及临床应用效果,对11例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及步态情况,常规摄X线片,进行CT扫描.结果11例患者均无术后双下肢感觉、运动减退.X线片显示腰骶骨盆间位置正常,内固定在位.随访3个月以上步态无异常.X线片及CT扫描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认为应用髂骨钉及腰骶椎弓根钉技术维持腰骶骨盆间的稳定,临床适应证较多,只要术中正确选择髂骨钉的进钉点及打入方向,选择优质高强度的钉棒系统,髂骨钉是腰骶骨盆固定中较理想的材料.

  • 髂骨钉进钉外展角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作者:陈辉;刘明军;王志强

    目的 通过对成人螺旋CT三维重建骨盆的影像解剖学测量,了解髂骨钉进钉时在水平面上的外展角度,从而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例患者的骨盆螺旋CT电子影像资料(男107例,女93例,排除明显骨盆畸形、外伤等疾病),平均年龄(55.6±18.3)岁.通过骶1水平的CT平面,测量脊柱-髂骨角(Thespino-iliacangle,S-I角),该角度是通过骶骨棘突中心的垂线与此处髂骨内外板中心线间的交角.结果 男性组S-I角为(30.1±7.7)°,女性组为(29.9±8.1)°,统计学检验2组间无明显差异,故2组合并后为(30.1±7.8)°.结论 对于大多数人群采用外展约30°的进钉角度可以保证髂骨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 腰骶椎结核18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王红强;高延征;钟楚楠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中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治疗方法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但术后易发生植骨块塌陷、后凸畸形加重等不良反应[1].近年来,采用器械固定的方法加强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畸形,已获共识,但采用方法各异.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18例,报道如下.

  • 髂骨螺钉联合磷酸钙骨粉在腰骶椎结核中的应用

    作者:胡资兵;曾荣;魏波;魏劲松;孙欣;林颢;陈思圆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3例,年龄19~75岁,平均38岁。病变节段为L4/5~S1/2,术前后凸成角5°~18°,平均9°。治疗组21例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髂骨螺钉联合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隙及骨缺损区填充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对照组21例采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入和椎体钉棒固定。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结果术后治疗组3~6个月骨缺损区修复、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对照组融合时间5~9个月,平均7个月。治疗组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对照组术后后凸成角3~11°,平均7°(P<0.05)。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治疗组优17例,良2例,总优良率90.5%;对照组优13例,良3例,总优良率76.2%。术后末次随访结果显示脊柱病变节段稳定,病例无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抗生素-磷酸钙骨粉填充椎间隙及骨缺损区、髂骨螺钉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的方法治疗腰骶椎结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苏汝堃;刘兴漠;邓颖辉;潘滔;李佛保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 骶骨切除范围对髂骨钉重建腰-髂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庄新明;于滨生;李泽民;郑召民;梁春祥;李浩淼;韩国伟

    目的 评价骶骨切除范围对使用骼骨钉技术的腰-骼固定结构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以明确髂骨双钉技术的使用时机. 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9具成年新鲜尸体L_2至骨盆标本用于实验.首先行L_(3~5)椎弓根钉固定,并将此结构定义为腰-髂部的完整状态(完整状态组).完整状态测试后,在同一标本上行阶段性骶骨部分切除并联合L_3~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如下,A组:S_1以下切除加双侧髂骨单钉的腰-髂固定(以下称Single);B组:1/2 S_1以下切除加Single:C组:单侧骶髂关节切除加Single:D组:骶骨完全切除加Single:E组:骶骨完全切除加双侧髂骨双钉的腰-髂固定.在MTS材料测试机上,给标本分别施加0~800 N轴向压缩和-7~7 N·m轴向扭转载荷,计算并比较各组的结构压缩和扭转刚度. 结果 完整状态组的压缩刚度值为(392±119)N/mm,A~E组L_3~髂骨重建结构的压缩刚度分别是完整状态组的106.4%±9.5%、102.7%±8.0%、92.2%±10.1%、72.7%±8.0%和107.7%±10.7%.A、B、C组及完整状态组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压缩刚度显著高于D组(P<0.05);E组与A、B组和完整状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C、D组(P<0.05).完整状态组的扭转刚度值为(3.22±1.23)N·m/deg,A~E组重建结构的扭转刚度分别是完整状态组的105.4%±10.1%、89.8%±12.3%、75.9%±10.6%、71.2%±10.2%和109.1%±16.9%.A、B、E组与完整状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扭转刚度显著低于A、E组和完整状态组(P<0.05),E组的扭转刚度显著高于B组(P<0.05). 结论 1/2 S_1以下切除后,使用骼骨单钉技术可有效恢复局部稳定性:进一步切除单侧骶髂关节或全部骶骨时,髂骨单钉技术难以恢复局部初始稳定性.在骶骨肿瘤手术治疗中,对于骶骨全切或单侧骶髂关节切除所致的失稳,应采用髂骨双钉固定.

  • 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桥接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作者:蒋磊;马国华

    目的 探讨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23例不稳定性骶骨骨折行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根据术后X线、CT结果评价复位及愈合情况,并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骶骨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盆环得以重建,所有患者骶骨骨折影像学全部愈合,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100%.结论 髂骨钉结合重建LCP钢板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不破坏骶髂关节的情况下能有效恢复骨盆后环的稳定,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是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