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路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季丹;沈咏芳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遵医行为、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32例分析

    作者:龙伟;钟三宝;罗文军

    目的探讨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2年本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术前腰大池引流及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综合方法治疗,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价疗效。结果32例患者,玉、域级23例,芋级3例,郁级3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术前腰大池引流加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能减少术中脑膨出,减轻打开侧裂池和基底池时脑压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术后血性脑脊液的引流,减少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提高疗效。

  • 3D-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硕;杨旭森

    目的 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D-CTA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 DSA检查组85例,检出动脉瘤76例;CTA检查组95例,检出动脉瘤83例,两组均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予以证实.两组患者检查诊断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3D-CTA术前时间短于DSA组,并且通过格拉斯结果分级(GOS)发现3D-CTA检查组患者预后好于DSA组(P<0.05). 结论 3D-CTA快速、便捷、无创,能有效缩短术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03例

    作者:周江;朱光耀;陈茂送;孙成丰;丁方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经验体会,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0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应用电解脱弹簧圈直接栓塞162例,支架辅助31例,双导管技术2例,球囊辅助3例。结果203例中198例成功栓塞。术后即刻DSA造影结果按Raymond分级:I级121例,II级56例,III级21例。出院时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6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6例,重度障碍8例,死亡5例。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均病情稳定,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

    作者:赵展;舒航;卓礼霞;贺龙双;张威;殷利明;钟德泉;王文涛;徐伟光;马亚宾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88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中再破裂28例,总结分析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提出防治策略。结果可能引起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动脉瘤大小(微小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形状(有不规则分叶或有凸起)、术中载瘤动脉痉挛( P<0.05);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颈大小、手术时机、手术中使用球囊或支架没有明显关系(P>0.05)。破裂发生后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中再破裂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重视可能引起术中再破裂的各种因素,破裂发生后采用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对比

    作者:陆弘盈;陆伟水;覃重桥;余松祚;谭适;张文佳;周铭臻

    目的 对比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接受GDC栓塞治疗(栓塞组)14例,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夹闭组)1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动脉瘤闭塞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栓塞组预后良好9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而夹闭组分别为10例、4例、2例、2例、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64.3% (9/14),明显低于夹闭组的94.7% (18/19) (P <0.05).栓塞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1/14),明显低于夹闲组的36.8% (7/19) (P <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夹闲组(P<0.05).结论 GDC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疗效相似,但GD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 颅内破裂动脉瘤单纯弹簧圈填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比较分析

    作者:刘博虎;蒲军;高鸿;常谦;李俊彦;岑键昌

    目的 回顾性分析413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单纯弹簧圈填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中期效果.方法 413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填塞219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194例,术后即时及术后3月返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Raymond分级计数、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3月,单纯弹簧圈填塞组及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组,瘤颈残留及部分栓塞比例均较术后即时造影时降低,支架辅助弹簧圈填塞组瘤颈残留1.03%,部分栓塞2.58%,较单纯弹簧圈填塞组瘤颈残留2.28%,部分栓塞14.16%降低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3月造影随访,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瘤颈残留及部分栓塞比例低于单纯弹簧圈填塞组.

  • 血管内栓塞和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作者:黄德俊;李宗正;孙涛;王峰

    目的 探讨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 24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110例在发病后3天内行早期手术治疗,其中选择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40例.结果 11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经血管内栓塞治疗70例,完全栓塞59例(84.29%);近全栓塞11例(15.71%),即栓塞率≥85%;治疗后3-6月内随访,56例(80%)完全恢复健康,9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病情恶化,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显微外科手术夹闭40例,完全夹闭36例(90%),不全夹闭或包裹治疗4例(10%),术后3-6月随访示:临床治愈34例(85%),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重度偏瘫、语言障碍,1例死亡.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防止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的发生,可降低其病残率和死亡率.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天鸿;龚明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的佳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年的48例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积极、耐心、全面、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大限度的提供佳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给予合理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再发生破裂出血、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高,危害大;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疾病,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雨医师的密切配合,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护理,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乔杰

    目的:讨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对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21例、中期24例以及晚期31例三组.通过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出现脑血管痉挛以及动脉瘤破裂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用MRS量表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定.结果在晚期组进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分别显著高于早期和中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与中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预后良好率分别是80.95%、75.00%、4.19%,三组之间预后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选择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而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没有太大的影响.

7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