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技术在9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应用的评价

    作者:张宏鹏;郭伟;刘小平;尹太;贾鑫;熊江;马晓辉

    目的 探讨年龄逾90岁的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3月,12例年龄逾90岁的AAA患者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EVAR)治疗,其中急诊手术2例.平均年龄(91.7±1.5)岁,其中11例为男性(91.7%).统计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术后3,6,9,12个月及每年进行随访,进行CT或超声检查.结果 7例行全身麻醉,5例行局部麻醉,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中转开刀手术患者;2例采用Endurant支架,4例采用Talent支架,6例采用Zenith支架;手术时间(3.4±1.3)h,出血量(220.5±60.5) ml,术后住院时间(8.4±2.3)d;30d死亡率为8.3%,1年死亡率为16.7%,3年死亡率为41.7%,5年死亡率为75%; 11例术后30d仍存活的患者,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为28.5个月(9~73个月).结论 对于年龄逾90岁的AAA患者,EVAR手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从中远期结果来看部分患者的手术获益是有限的,因此术前个体化评估十分重要.

  • 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救治(附51例报告)

    作者:董晨辉;杜全印;王子明;王雨;吴思宇;熊雁;王爱民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51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救治经验,进一步研究骨科损害控制外科的方法及手术时机的把握.结果本组51例均得到救治并平稳出院,其中围手术期内无死亡、无感染并出院,3例3个月后死亡,死亡原因均为患者并存的其他系统疾病.结论 在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结合完善的术前准备、周围神经阻滞麻醉以及术后ICU复苏,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围手术期死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

    作者:梁雨田;郭义柱;唐佩福;陶笙;张群;杨明玉

    [目的]报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23例(24髋),男7例,女16例.年龄90~100岁,平均94岁.骨折分类:股骨颈骨折10例,按Garden分型,Ⅲ型6例,Ⅳ型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1例为双侧),按Evans分型,ⅢA型6例,ⅢB型6例,Ⅳ型1例.除2例在室外被碰伤外,其余骨折均发生在室内.患者入院后暂用皮牵引制动患肢,然后抓紧时间进行各项必要的术前检查,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争取在短时间内请有关科室联合会诊,对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论证能否耐受手术.本组患者在骨折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但经过对症处理相对稳定,大部分都能生活自理,经过评估后认为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手术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中心电监护仪监护.取侧卧位,髋后外侧切口,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操作与其他年龄段患者操作相同.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将骨折分离的股骨大、小粗隆重新复位,用钢丝捆绑固定,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适当输血,本组8例术中输血200~800 ml,平均400ml.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48~72 h后拔除.[结果]23例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下床时间2~7 d,平均4 d,住院时间15~28 d,平均21 d.并发症: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精神障碍,经过治疗逐渐恢复;1例出现患肢轻度深静脉炎,对症处理后未影响治疗效果;1例95岁女性患者ⅢB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3周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6例(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例股骨颈骨折)有随诊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8个月.10例(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基本达到骨折前的状况,5例(2例粗隆间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生活部分自理,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其他疾病.[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髋部骨折,疗效满意,可早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 脑利钠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超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吕锋;姚琪;邱墚;全军民;周林丽;陈浩;俞林;曲迪;潘金安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超高龄老年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46例超高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4组,测定血清中FT3、FT4、TSH及BNP水平。并随访1年,临床终点为心源性死亡。评价各检测指标与心力衰竭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FT3逐渐降低,BNP逐渐升高(均P<0.05),而FT4、TSH变化不明显。在1年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13例,11例失访,回归分析示BNP值越高,FT3越低的患者越易死亡。结论血浆BNP和FT3是评估超高龄老年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 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的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路星辰;董晨辉;杜全印;王子明;王雨;王爱民

    目的 研究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骨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75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21例,女性54例,年龄90 ~99(92.35±2.60)岁.股骨颈骨折3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1例.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后48 h内手术,n=27)、延迟手术组(入院后48 ~ 72 h手术,n=18)、晚期手术组(入院后72 h以后手术,n=30).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身体条件好者早期手术治疗;身体条件差、基础疾病严重者适当延迟手术,给予损害控制.搜集并分析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术前评估情况、基础疾病、手术相关指标等,比较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不同时期死亡率、生存曲线的异同.结果 早期、延迟和晚期手术组原发病数量分别为(3.04±1.91)、(4.06±1.59)、(4.13±1.61)种,晚期手术组多于早期手术组(P=0.019);心源性基础疾病分别为6、4、15例,晚期手术组高于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P=0.044);伤前生活能力评分(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别为(68.89±8.70)、(67.50±8.95)、(62.83±7.73)分,晚期手术组明显低于早期手术组(P =0.008).晚期手术组住院时间多于早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P<0.05).3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第1、3、6个月死亡率,生存曲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基础疾病严重、身体条件差的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适当推迟手术同时全面评估其风险、纠正机体紊乱是安全、有效的,其术后生存状况可达到与身体条件较好的早期手术患者等同的水平.

  • 损害控制在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廖淑梅;路星辰;熊雁;董晨辉;余建英;杨柳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在90岁以上超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中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科收治的53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损害控制(DCS).采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及大坪医院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术前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患者均接受了1~4次风险评估.评估后35例患者72 h内手术,为早期手术组;18例患者5~10 d手术,为延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分组护理,早期手术组采用第一时间的疼痛控制,医护一体化的期望值管理,快速康复理念的功能锻炼;延迟手术组采用多学科模式营养支持,积极的心肺功能锻炼,力所能及的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分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例患者均达到了手术目的,出院前能借助助行器下床行走.结论 对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护理中实施手术损害控制是有效的.

  • 90岁以上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研究

    作者:王峻峰;郁可;钟婷婷;周华东

    目的 探讨90岁以上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回顾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住院诊断为缺血性卒中且已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90岁者设为研究组,年龄小于90岁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A影像形态学特点及差异,分析两组患者既往病史、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尿酸、血脂等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斑块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多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90岁以上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增加.

  • 90岁以上非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作者:梁雨田;唐佩福;郭义柱;陶笙;张群;杨贵勇;毛克亚;杨明玉

    目的探讨采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本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90~96岁,平均93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ⅢA型6例,ⅢB型5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由于股骨颈及股骨距骨缺损,在插入人工股骨柄之前可用试模测试.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本组8例患者输血200~600 ml,平均400 ml.若患者一般情况允许,术后1 d即可在有人保护下离床站立,2~3 d可扶助行器活动.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5例曾出现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1例患肢发生轻度深静脉炎,经过对症治疗,至出院时基本治愈.住院16~28 d,平均20 d.9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4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1例出院后6个月死于其他疾病. 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9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可行,疗效满意,可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生活护理负担.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9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效果探析

    作者:姜远忠

    目的 探究分析在9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8例9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对照组应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DI(腰痛)评分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评分相近,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90岁以上老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