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室血栓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亚欣;唐闽;田涛;周宪梁;方丕华;徐亮;宋雷;惠汝太

    目的 探讨合并左心室血栓的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经心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经磁共振证实有左心室血栓的HCM患者共6例(血栓组),左心室无血栓的HCM患者共284例(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的心血管病家族史、室性心律失常和室壁瘤比例明显高于无血栓组(66.67%比21.48%,66.67%比5.63%,66.67%比0.35%,均为P<0.05),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明显大于无血栓组[(47.67±6.28) mm比(39.88 ±7.37)mm,(55.83±7.13)mm比(45.25±6.55)mm,均为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流出道梗阻比例明显低于无血栓组(41.50%±18.50%比67.14%±9.47%,0比47.54%,均为P<0.05).有左心室血栓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7~59个月,未发现血栓栓塞,2例复查血栓消失,3例死亡,l例进行了全心脏移植.结论 HCM合并左心室血栓见于有室壁瘤或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患者,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差;还可发生栓塞事件,华法林可有效治疗左心室血栓.

  • 左心室血管肉瘤超声误诊为左心室血栓回顾分析

    作者:陈小丽;翁昌梅

    目的 探讨左心室血管肉瘤发病机制及其左心室血管肉瘤误诊为左心室血栓的原因、超声表现.方法 对误诊为左心室血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胸痛、胸闷4年余于饮酒时突发胸痛,胸闷,考虑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我院予行左冠PTCA及支架植入术.再次就诊我院,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梗,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减弱;左室轻度扩大;左室心尖部低回声团;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退.结论 临床罕见、惯性思维诊断及鉴别诊断不足,导致本例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该病认识、综合全面分析病情,尽早检查螺旋CT、PETCT和MRI,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延长患者生命.

  • 干燥综合征合并左心室血栓治疗1例

    作者:苏斌杰;林克强;印美;张伟郎;王晓瑛;魏毅东;车文良

    左心室血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临床合并症,其病因较多,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干燥综合征合并左心室血栓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鉴于其可能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对于存在左心室血栓的患者,除了治疗原发病外,还需充分抗凝以消除血栓.

  • 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

    作者:杨海红;王友生;吕洁韵

    目的:对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的抗栓治疗效果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共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7日~2014年5月7日期间,对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血浆BNP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情况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结果表明,100例经对症抗栓治疗患者的血栓全部消失;31例患者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三联抗栓治疗;21例患者采取西洛他唑、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三联抗血小板治疗;14例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例发生脑梗死后加用华法林,血栓消失,11例血栓消失,3例出现血栓机化;实验组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血浆BNP水平、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重组人B型利钠肽治疗,抗栓效果好,适合临床应用。

  •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的疗效分析

    作者:全力力;黎明江;黄亚敏;易欣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血栓形成(LVT)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各院区收治入院及心内科门诊就诊的AMI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组(DAPT组)22例和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TAPT组)22例;DAPT组给予利伐沙班(1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治疗;TAPT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内的血栓消失例数、血栓消失时间、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新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血栓消失例数、血栓消失时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APT组出血事件多于DAPT组(χ2=5.939,P=0.015),且2组患者出血事件主要以消化道出血多见.结论 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用于AMI合并左心室血栓的治疗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并且在联合利伐沙班和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未能明显增加临床疗效,同时使临床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左心室血栓1例

    作者:王海燕;金立琴;王淑华

    #

  • 扩张性心肌病形成左心室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问肃生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探讨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有、无左心室血栓,8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被分为A组(左室血栓组)和B组(左室无血栓组).结果: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EF值、二尖瓣中等返流及主动脉瓣返流量在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左室舒张末内径、室壁厚度及年龄、性别则无差异.结论:左室收缩功能的降低,左房内径的增大对左室血栓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的中等量返流对左室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发生机制、临床诊治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华;佟倩

    左心室血栓(LVT)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和存在左心室室壁瘤的患者.多数研究认为LVT的形成与AMI后左心室室壁运动障碍、内膜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当前LVT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对比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华法林仍是目前LVT的标准治疗方案,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LVT的临床危害主要在于局部血栓脱落可致严重血栓栓塞事件,因此LVT的预防、早期发现与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左室巨大血栓1例

    作者:宋跃聪;曹小织

    患者女,22岁.因“受凉”后出现气喘、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11d,无发热、咽痛、流涕.反复排稀便,3次/d,伴腹痛4d,无关节痛.查体:T36.8℃,P96次/min,R 33次/min,BP 108/67 mmHg.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双肺呼吸音弱,双下肺闻及湿性啰音,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5 cm处,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肾脏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快,7次/min,双下肢无浮肿.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研究现状

    作者:江岳鑫

    左心室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发生率更高,栓子脱落后主要可使体循环动脉栓塞,可引起脑、脾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而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预防、早期诊断左心室血栓形成及防治不良后果,在临床医疗有重要意义.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的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 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应用抗栓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余闻宾;熊伟平;陈波

    目的:探析抗栓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两联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对两组的溶栓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均消失,而对照组4例血栓缩小,1例血栓无变化,两组的溶栓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对照组4例出现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三联疗法对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进行抗栓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溶栓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