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压变异度在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俊平;韩喆;温林林;王建明;谷疆蓉;金立臣

    目的:研究脉压变异度(PPV)在指导双向Glenn术后容量管理时的变化.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行双向Glenn术的患儿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7个月~4岁2个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8.0 ~ 17.5kg,平均(13.0 ±3.2)kg.作为对照,同期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5岁10月,中位值23个月,体质量7.0~18.5kg,平均(11.9 ±3.9)kg.所有患儿术中穿刺左挠动脉,术后接Mostcare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以及PPV、心动周期效率值(CCE)、大压力梯度(dp/dt)等参数至术后12h.以平均动脉压50 ~ 90mmHg(1mmHg=0.133kPa)、中心静脉压6~11 mmHg,并维持CCE -0.3~ +0.3,dp/dt 0.8mmHg/msec-1.4mmHg/msec为目标进行补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将Mostcare 数据导入计算机,采集术毕(T0)、术后1h(T1)、术后3h(T2)、术后6h(T3)、术后12h(T4)数据进行PPV的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内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Glenn组的PPV值均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enn术后应用Mostcare监测系统将PPV作为容量反应指标时,不应和VSD术后选用相同的标准.Glenn术后对容量的改变敏感,较小的PPV的改变就应及时补液.

  •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

    作者:李寒;贝亚军;张载高;姜相伟;解水本;赵哲;迟海涛

    目的 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体会.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11例,其中10例采用双向Glenn术.10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末梢饱和度由0.73±0.15上升至0.91±0.23,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结论 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邓明彬;朱宏斌;付勇;方易冰

    目的 探讨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双向Glenn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心病婴幼儿84例,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52例为非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32例为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根据术中是否建立临时旁路分为右心旁路组(31例)和非右心旁路组(21例).比较非体外循环组与体外循环组、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手术病死率、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心功能分级情况,平均肺动脉压、呼吸机使用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水平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患儿死亡.术后心功能分级非体外循环组优于体外循环组(P<0.05),但右心旁路组与非右心旁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术后肺动脉压和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体外循环组[(14.6±2.1)mmHg(1 mmHg=0.133 kPa)比(18.4±3.2)mmHg,(143.8±11.4)g/L比(153.5±20.6)g/L,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体外循环组[(89.4±3.8)%比(79.3±6.0)%,P<0.01]、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体外循环组[(10.3±1.3)h比(18.7±3.5)h,(8.8±4.3)d比(13.5±6.3)d,P<0.01];右心旁路组术后辅助通气时间短于非右心旁路组[(7.6±1.1)h比(13.5±2.2)h,P<0.05].非体外循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9.62%(5/52)比28.13%(9/32),P<0.05];右心旁路组低于非右心旁路组[3.2%(1/31)比19.0%(4/21),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术中应尽可能建立右心旁路.

  • 双向GLENN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谷疆蓉;杨仕海;陶曙光;王建明

    目的 总结腔静脉肺动脉双向分流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4例.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39例,建立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转流;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主动脉不阻断;同时存在左上腔静脉6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死亡2例,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各1例.其余42例术后恢复顺利,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胜任一般体力活动,发绀减轻,平均经皮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0.2±5.1)%,上升至(92.5±1.5)%.结论 对于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操作得当,加强术后监护,双向GLENN手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

  • 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孙中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3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比较患儿手术前后的SpO2、Hct、Hb值、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EDVI)、心室后壁厚度(PWT)、射血分数(EF)和环状纤维缩短速率(Vcf)心功能指标.结果:经过手术后,患者的SpO2、Hct和Hb值均有一定变化,Hct和Hb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SpO2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患者PWT、EF和Vcf有所升高,EDVI有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P<0.05),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

    作者:梅举;张宝仁;汪曾炜;郝家骅;王尔松;陆方林;徐激斌

    目的:研究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后早期单心室负荷与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6例功能性单心室患儿施行了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 d,测定其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压、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和收缩期室壁应力、心室后壁厚度以及心室收缩功能指标.结果:术后早期,动脉血氧饱和度显著上升,收缩压降低,但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无明显改变;心室舒张期末容积及收缩期室壁应力显著降低,心室壁厚度显著增加,但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结论:有搏动性双向Glenn分流术,在术后早期能增加功能性单心室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心室前、后负荷,而心室负荷的降低对心室功能具有长期的、有效的保护作用.

  • 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手术治疗儿童功能性单心室

    作者:孙剑;莫绪明;钱龙宝;彭卫;戚继荣;武开宏

    目的 总结应用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手术治疗功能性单心室的经验.方法 选取功能性单心室患儿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7个月-9岁,平均年龄(3.2±1.3)岁;体重5.5-23.0(14.2±2.1) kg;患儿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手术.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一例需改为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患儿肺动脉平均压为(15.2±3.2) mmHg,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6.2±2.1)h,住院时间(9.0±3.1)d,出院时脉搏血氧饱和度(86±9)%,活动耐量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吻合口通畅,均无扭曲及血栓形成.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Glenn手术对多数功能性单心室儿童是安全可靠的,可减少术后体外循环并发症.但手术者的技术对获得近期及远期效果有重要作用.

  • 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作者:钟志敏;陈海生;陈景伟;谢翠贤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经验和体会.方法2001年5月~2005年12月,54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其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24例,单心室(SV)17例,三尖瓣闭锁(TA)9例,肺动脉闭锁(PAA)2例,法洛四联征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二尖瓣闭锁(MA)1例.术前经皮氧饱和度71%~89%,平均(74%±10)%;术中测动脉压10~15 mm Hg,平均(12.4±2.1) mm Hg.结果1例死亡,1例出现乳糜胸,生存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经皮氧饱和度81%~93%,平均(89±5)%.结论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安全、可靠,术后效果好.

  • 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41例疗效分析

    作者:蔡国华;孙振东;亓峰;刁力为;雷加吉;张庆华;吴乃石

    目的 总结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效果.方法 41例复杂先心病患者,于非体外循环下行右侧、左侧、双侧双向Glenn术.结果 本组中单纯夹闭上腔静脉行双向Glenn手术19例(非右心旁路组),22例在建立上腔-右心房旁路下进行(右心旁路组);术后1周,患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68.4±8.2)%提高至(84.5±4.0)% (P<0.05),血红蛋白由术前(172.3±37.4)g/L降至(153.5±24.9)g/L(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7.4)h,颜面肿胀时间(4.2±1.7)d,且右心旁路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颜面肿胀时间均较非右心旁路组短(P<0.05);围手术期死亡2例,并发乳糜胸3例;随访3~72个月,1例因心律失常死亡,其余38例患者活动耐力较术前增加.结论 对无法行心内畸形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双向Glenn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手术方式.

  • 手术治疗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62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耀强;刘迎龙;苏俊武;贺彦;范祥明;孔繁熙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2例Ebstein畸形患者,1例Carpentier分型D型行双向Glenn术,44例(Carpentier分型A型6例、B型34例、C型4例)行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成形术,17例(Carpentier分型B型2例、C型15例)行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成形术+双向Glenn术;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者均同期进行矫治;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者视三尖瓣瓣口面积和右心房压力决定是否保留部分或全部房间隔或卵圆孔.记录手术情况,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61~14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1~102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 h~24 d,ICU住院时间1~40 d;围术期死亡3例,余59例术后6~106 d出院,随访1个月~6 a,心功能及活动能力正常,均未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改良Carpentier法三尖瓣形成术和/或双向Glenn术矫治Ebstein畸形,解剖学上可获得满意的纠正,术后远期效果优良.

  •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成人患者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护理

    作者:曾丽若;陈丽芳

    总结42例先天性心脏病成人患者行双向Glenn术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后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予半坐卧位,增加肺血容量,观察血氧饱和度及血气血氧分压的变化;做好呼吸道的管理,预防肺部感染;严密监测上、下腔静脉压的改变,注意观察颜面浮肿、上半身肿胀及皮肤色差等上腔静脉梗阻情况;观察术后出血情况,监测早期胸液的量及性质.做好抗凝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关注成人先心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通过术后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本组患者术后心功能(1.9±0.4)级,较术前(2.7±0.5)级有显著改善,血氧饱和度从术前的(78.8%±11.2%)提高至出院时的(89.3%±6.6%).

  • 双向Glenn分流术治疗儿童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麻醉处理

    作者:罗兴华;张卫达;颜涛;王晓武

    目的 总结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双向Glenn术治疗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30例行单侧或双侧双向Glenn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年龄4个月~12岁,体质量6~28 kg.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测中心静脉压和股静脉压.手术通过在上腔静脉远心端与右心房建立临时旁路进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循环、麻醉处理稳定,无并发症、死亡发生.术后1~2.5 h麻醉苏醒,3~5h拔除气管插管.结论 双向Glenn术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循环的稳定,适当降低肺血管阻力并及时纠正酸中毒和低血容量.

  • 小儿双向Glenn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柳垂亮;李向宇;方剑;杨博;李宇国

    目的 总结复杂性先天心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16例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所有患儿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法.麻醉维持主要采用中小剂量的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并辅以低浓度的七氟醚吸人.结果 术毕SpO2、CV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毕Hb及Hct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面部水肿症状,6例出现全身抽搐等脑缺氧表现,1例术后出现痴呆.除了两例术后早期患儿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外,患儿术后紫绀症状明显改善.无麻醉并发症.结论 在恰当的麻醉方式下,维护心血管功能稳定,维持较高水平的腔静脉压力并降低肺血管阻力以促进肺血流的改善,调控内环境平衡并加强脑保护等是麻醉管理的关键.

  • 三尖瓣下移畸形外科治疗121例分析

    作者:朱平;庄建;张镜芳;吴若彬;陈欣欣;卢聪;陈寄梅;岑坚正

    目的 总结分析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88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共收治12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其中114例行房化心室折叠术,同期47例行单纯三尖瓣成形术,12例行三尖瓣成形加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双向分流(双向Glenn)术,31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房缺修补术54例,卵圆孔未闭修补术15例,室缺修补术7例,可调试房间隔造口术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2例,二尖瓣成形5例,肺动脉瓣狭窄矫治4例,预激旁路切断术6例.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3例,死亡率为2.56%,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Ⅲ°房室传导阻滞,缺氧性脑病并心脏骤停;1例为呼吸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其余118例病人康复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等检查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三尖瓣下移畸形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只要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和心脏进行性扩大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有房化右室折叠,在此基础上,可选择:单纯三尖瓣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加双向Glenn术、可调试房间隔造121术、Fantan术等,手术治疗的关键是恢复三尖瓣的位置和功能.

  • 不同年龄行非体外循环双向Glenn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艳超;李强;孟自力;贺延法;齐杰

    目的:通过对25例双向Glenn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双向格林分流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0年11月,25例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分流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分为低年龄组(年龄<3岁)和高年龄组(年龄>3岁),对两组间术前、术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术后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无死亡,所有患儿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低年龄组患儿出院时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高年龄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于高年龄组,住院时间短于高体重组.结论:低年龄患儿行非体外循环下双向Glenn术手术效果要好于高年龄组,提倡对于复杂的难以一期根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应行早期干预.

  • 双向Glenn术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作者:汪毅;王钊;李亚雄;张雅永;李富强

    目的 探讨双向Glenn术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常温体外循环下行双向Glenn术5例,年龄5~33岁,2例合并双侧上腔静脉,保留奇静脉,保留肺动脉前向血流.结果 无死亡,术后SaO2 (82.6±2.3)%,紫绀明显减轻,活动量增加.术后出现乳糜胸1例.结论 掌握严格的适应症,双向Glenn术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