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免疫活性细胞CIK体外对肝癌细胞的杀伤

    作者:杜清友;王福生;徐东平;刘洪;雷周云;刘明旭;王业东;陈菊梅;吴祖泽

    目的 观察人体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的体外增殖力及杀伤肝癌细胞活性.方法 采取健康自愿者的成分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细胞因子(如IFN-γ,IL-1,IL-2,CD3 mAb)培养诱导成CIK细胞和LAK细胞,观察不同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做细胞表型动态分析,观察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与LAK细胞作对比,用MTT法测定并比较不同效应细胞的体外抗肝癌细胞活性.结果 CIK细胞在培养14 d后开始大量增殖且在含人血清的培养基中增殖数量多,可达500多倍.经表型分析表明,CIK细胞属于异质细胞群,在培养过程中,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绝对数量获得了大量增殖,至56 d时可占细胞总数的51.26%,是CIK主要的效应细胞;实验表明,CIK细胞体外杀伤肝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结论 CIK细胞是一种具有较强杀伤肝癌细胞的免疫活性细胞,有可能应用于抗肿瘤的生物治疗.

  • 低剂量辐射对脐血的免疫刺激作用

    作者:刘长安;杨光;贾廷珍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膜分子表达、IL-2分泌及LAK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新鲜分离的脐血淋巴细胞及LAK前体细胞接受低剂量γ射线照射,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MTT法及3H-TdR释放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膜分子的表达、IL-2分泌和LAK体外杀伤肿瘤靶细胞(K562,HL-60)活性.结果①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淋巴细胞CD3、TCR/CD3复合物、CD4、CD8分子表达显著上调,且均在4~24 h内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CD4/CD8比值无显著性变化;② 62 mGy γ射线照射后,脐血单个核细胞上清IL-2活性随培养时间推移逐渐增强,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杀伤活性与成人外周血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受低剂量辐射的脐血LAK细胞对K562和HL-60的细胞毒性显著高于非照射组(P<0.01).结论低剂量辐射可促进脐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和信号的转导及IL-2的分泌,增强脐血LAK杀伤肿瘤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可能在脐血移植中加速免疫功能重建,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 九节龙皂苷Ⅰ对环磷酰胺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曹永孝;郑建普;陶小军;刘静;龙静雯

    目的研究九节龙皂苷工(AR-Ⅰ)对环磷酰胺(CTX)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TX(100 mg·kg-1)制造小鼠免疫低下模型,同时灌胃给AR-Ⅰ 8 d,测定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血清50%溶血值、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活性以及小鼠血清IL-2,TNF-α和IFN-γ含量,并观察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果AR-Ⅰ可增强CTX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迟发性超敏反应,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加血清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含量.结论AR-Ⅰ能明显改善CTX抑制的小鼠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其抗肿瘤活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 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佳烈;马国强;包利清;刘艳茹

    目的:观察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联合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诱导出DC、LAK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表型上变化鉴定这两种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抗原冲击和未经抗原冲击后其表型变化;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法把DC-LAK细胞和DC-LAK-A549细胞作为效应细胞,肺腺癌A549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试验.结果:①体外诱导单个核细胞培养出DC和LAK细胞.②共培养后DC-LAK细胞的免疫表型表达增加.抗原致敏DC联合LAK细胞(DC-A549-LAK)组的免疫表型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更有显著性意义.③共培养细胞在增殖倍率上有显著意义.④MTT显示共培养后的LA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结论: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免疫表型的DC和LAK细胞.DC和LAK细胞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表型、杀伤活性方面高于单纯培养的LAK细胞.抗原致敏后DC-A549-LAK抗肿瘤效应增强更显著.

  • 人血树突状细胞形成细胞簇功能的体外观察

    作者:张锦堃;陈海滨;王骏;谢庆东

    观察了分离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别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于37℃,5%CO2,饱湿条件下共育形成的细胞簇,以4~25个细胞聚集计为一簇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发现:经16小时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共育24小时比共育4小时形成的细胞簇明显增加,而与共育28小时者无明显差异;培养36小时的树突状细胞与培养16小时的树突状细胞相比,共育4小时的细胞簇相应增加;培养液内加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簇也相应增多.以上结果表明,人血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形成细胞簇与树突状细胞单独培养的时间、树突状细胞与淋巴细胞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共育的时间均有一定的关系,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细胞簇形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 IL-7对PHA-抗CD3LAK细胞抑制效应的研究

    作者:叶萍;程一櫂;王艳;范亚欣;郭连英;钱振超

    文章将IL-7与IL-2,PHA及αCD3联用诱生PHA-αCD3 LAK细胞,应用活细胞计数、MTT和APAAP等方法测定了细胞增殖活性、mIL-2R的表达、外源性IL-2的消耗、细胞毒活性和效应细胞表型等指标,并分析比较了IL-7的加入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II-7的加入使PHA-αCD3 LAK细胞消耗IL-2的量、mIL-2R表达的量和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细胞毒活性减弱,并伴有CD8+细胞百分率的下降.这一结果呈现出的IL-7的抑制作用尚未见报道,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异体LAK细胞对白血病患者MDR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

    作者:陈宝安;王骏;陈苏宁;金宝翠;高冲;丁家华;李翠萍;朱敏生

    近来研究表明,长期的化疗会导致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它与多药耐药基因(MDRl)表达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170 kD),的过度表达有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LAK)细胞对新鲜或无耐药细胞研究较多,其明显的杀伤作用已获肯定。已有人进行过LAK细胞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的体外杀伤研究[1],也有人进行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MDR的研究[2]。但是,应用FCM检测异体LAK细胞对白血病耐药细胞的体外净化作用国内外仍无人报道,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试剂、细胞、标本及仪器 RPMI 1640细胞培养液、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白细胞介素-2(IL-2)、MDR-PE(P170单抗)、IgG2a-PE(P170单抗阴性对照)。正常人单采白细胞。白血病骨髓标本:取自复发的或长期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骨髓6例,4男2女,19岁~56岁之间,经血细胞形态学确诊。主要仪器:流式细胞仪。1.2 LAK细胞的制备 取正常人单采白细胞20 ml,以无菌生理盐水等体积混合稀释,分数管按2:1(体积比)缓慢加入含有Ficoll的离心管中,2 000 r/min离心25 min后吸取界面层细胞(即单个核细胞),用生理盐水离心清洗3次,调整细胞浓度为l×106,加入1 500 U/ml浓度的IL-2,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孵育4 d即成。1.3 白血病原代细胞悬液的制备 无菌抽取复发的或长期化疗的白血病患者骨髓3ml,肝素抗凝(20/ml),以无菌生理盐水等体积混合稀释,将此骨髓稀释液缓慢加入含有3ml Ficoll的离心管中,2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吸取界面层细胞,用生理盐水离心清洗3次,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备用。

  • 病毒性心肌炎NK和LAK细胞活性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作者:方凤;沈茜;汪隽瑛;蒋汉明;姜波

    目的:系统地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心肌炎患儿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系,以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5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年龄3~12岁,男26例,女30例;另设对照组30例,年龄3~12岁,男16例,女14例.采集静脉血,应用3H-TdR标记法测定NK和LAK细胞活性.结果:(1)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2)心肌炎时NK和LAK细胞活性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2,P<0.01);(3)CVB心肌炎患儿的NK和LAK细胞活性下降更显著,且心脏增大和心电图明显异常者发生率亦高于非CVB心肌炎者.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CVB心肌炎对NK及LAK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在病毒性心肌炎诊疗中应同时检测NK和LAK细胞活性.

  • T淋巴细胞转化和LAK细胞制备中五种中药效用的实验观察

    作者:朱京元

    目的观察在T淋巴细胞转化和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制备中,中药黄芪、党参、灵芝、商陆和沙参的效用.探讨五种中药对淋巴细胞免疫效应的增强和对细胞免疫的促进作用.方法 (1)在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分别加入五种中药的水浸出物,作为实验组,不加中药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率.(2)在制备LAK细胞实验中,分别加入五种中药的水浸出物,作为实验组,不加中药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LAK细胞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在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黄芪、党参、灵芝有极显著意义(P<0.01),商陆有显著意义(P<0.05);在制备LAK细胞实验中,黄芪、灵芝有极显著意义(P<0.01),党参、商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党参、灵芝、商陆均能增强T淋巴细胞激活转化的能力.黄芪、党参、灵芝和商陆均能提高制备LAK细胞的数量.

  • 小鼠LAK细胞MHC表达水平对其体外杀伤肿瘤活性的影响

    作者:单宁宁;邹雄;张义;杨晓静;庄学伟;王洪春;侯明

    目的 探讨LAK细胞表面MHC的表达水平与体外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关系.方法 使用siRNA沉默小鼠LAK细胞MHC-Ⅰ(H-2Kd)分子的表达,同时设空转染组和无关序列组,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别靶蛋白的表达,LDH释放试验检测H-2Kd表达降低的LAK细胞对K562和H22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 流式细胞检测证实siRNA能够抑制靶蛋白的表达,H-2Kd表达降低组对K562和H22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空转染组和无关序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鼠脾LAK细胞表面H-2Kd的表达水平与其体外杀伤活性相关.

  • DC与CIK或LAK联合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智东;汪旭明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或未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提供DC联合CIK或LAK治疗结肠癌的实验依据.[方法]取人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生成DC、CIK、LA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的表型变化;以CIK+DC细胞、CIK细胞、LAK+DC细胞及LAK细胞作为效应细胞,SW480为靶细胞,以15∶1、30∶1、45∶1为效靶比,LDH释放法测定细胞杀伤试验活性;ELISA检测杀伤试验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IL-12、IL-17的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经SW480肿瘤抗原冲击后,其表面分子HLA-DR、CD40、CD80和CD86表达分别平均为90.23%、73.68%、85.96%、57.55%,与未经肿瘤抗原冲击DC比较,DC成熟的表面标志分子表达明显增加(P<0.01).相同效靶比下,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作用强,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组(P<0.01);CIK+ DC细胞组在效靶比为45∶1时,杀伤活性强(P<0.01);单独CIK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LAK+DC细胞组(P<0.01);LAK+ DC细胞组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独LAK细胞组(P<0.01).效靶比为45∶1时,各杀伤试验细胞组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的分泌量,CIK+DC细胞组的IFN-γ、IL-12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其他细胞组(P<0.05);LAK+DC、单独LAK细胞组IL-2的分泌量明显高于CIK+DC、单独CIK细胞组(P<0.05);单独CIK细胞组IFN-γ的分泌量明显高于LAK+DC、单独LAK细胞组(P<0.05).[结论]CIK+DC细胞组对SW480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单独CIK、LAK+ DC组、单独LAK细胞组.其机制可能是,SW480抗原致敏的DC分泌IFN-γ、IL-12等刺激、诱导CI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明显增强CIK细胞杀伤SW480的活性.

  • 猪苓多糖、硒及红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传恩;方国源;李彩霞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PUPS)、微量元素硒(Se)及红细胞(RBC)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与不同浓度的PUPS、亚硒酸钠及红细胞单独或与IL-2协同诱导,以MTT法检测LAK细胞活性,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FN-γ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PUPS和Se能单独诱导LAK细胞,与IL-2协同诱导的LA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细胞分泌的TNF和IFN浓度增高.RBC对LA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明显地增强作用,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PUPS、Se及RBC对LAK细胞杀伤性有明显增强作用,细胞杀伤活性的提高可能与内源性TNF和IFN的产生增加有关.本研究为PUPS、Se及RBC与IL-2协同诱导细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周霖;方凤;蒋瑾瑾;徐玉莲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免疫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20名CMV-IgM(Cytomegalovirus-immunoglobulin M)阳性的病儿为观察对象,另设对照组30例.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IgM抗体(CVB-IgM)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 (CMV-IgM)、EB病毒IgM抗体(EBV-IgM),单克隆抗体标记间接ABC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CMV感染组的LAK细胞、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其它感染原的CMV混合感染组CD3含量减少,CD8含量增加(P< 0.05),CD4/CD8数值明显降低(P<0.01).病毒混合感染并合并支原体感染组CD3含量减少(P<0.05)、CD4/CD8数值、Ig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响了T细胞亚群的平衡,在合并其他感染时天然免疫细胞功能下降和T细胞亚群紊乱更明显.

  • 脐血来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跃东;彭芝兰;刘珊玲;王和;潘小玲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用于卵巢癌的过继免疫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用脐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进行治疗,并与外周血来源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相对照.结果 脐血来源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治疗23 d裸鼠瘤体体积为6.0 mm3,治疗后瘤体质量为(0.674±0.45) g,无明显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结论 脐血可作为过继免疫治疗中效应细胞来源用于卵巢癌的治疗.

  • 共培养DC-LAK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在荷瘤鼠体内分布的特点

    作者:孙杰;何明;张小坤;陈新

    目的:观察共培养DC-LAK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经不同途径输注体内后的组织器官分布特点.方法:以荧光染料CFSE标记共培养DC-LAK细胞,后经瘤旁皮下注射或腹腔注射途径输注于荷LLC肿瘤C57 BL/6小鼠体内,使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共培养DC-LAK细胞在各器官内的动态分布.结果:共培养DC-LAK细胞输入荷瘤小鼠体内后,腹腔注射途径中腹腔内器官率先达到分布高峰.瘤旁皮下注射途径中肿瘤率先达到分布高峰;两种途径中肿瘤内的分布DC-LAK组均高于LAK组.结论:DC与LAK细胞共培养可增加LAK细胞对肿瘤的靶向性,瘤旁注射途径可提高肿瘤内的分布,体腔输入途径更适合于体腔内恶性渗液或局限病灶的治疗.

  • 活性氧自由基对膀胱癌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的作用

    作者:王志平;陈一戎;郑荣梁;卢建中;王家吉

    目的:探讨活性氧自由基对膀胱癌患者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的增殖和抗膀胱癌细胞系活性的作用.方法:分别用细胞计数和MTT法测定LAK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结果:羟自由基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L-2所诱导的LAK细胞增殖.用抗坏血酸400 μmol@L-1和硫酸亚铁40μmol@L-1培养细胞96h,细胞增殖被抑制34.5%.这种抑制可被一定浓度的甘露醇和依地酸(edetic acid)扭转.一定浓度的超氧阴离子或一氧化氮释放剂硝普钠可刺激由IL-2所诱导的LAK细胞的增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抵消超氧阴离子的刺激作用.外源性超氧阴离子可加强LAK细胞对BIU-87和EJ细胞的杀伤.羟自由基和SOD对LAK细胞杀伤作用则影响不明显.结论:超氧阴离子和一氧化氮可增强膀胱癌患者LAK细胞的增殖、激活和抗肿瘤的细胞毒,而羟自由基对此起抑制作用.这两种活性氧自由基对IL-2诱导的LAK细胞增殖的作用是不同的.

  • LAK细胞和HSV1-TKc/GCV基因治疗系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作用

    作者:李思扬;金志军;李巨;高红;董玉珍

    目的:探讨LAK细胞和HSV1-TKc基因治疗系统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作用.方法:将不同比例的LAK细胞和AO细胞混合培养4小时(5:1,25:1,50:1,100:1),然后用LDH释放法测定其杀伤活性.将不同比例的HSV1-TKc+和HSV1-TKC-AO细胞常规培养72小时(10:90,30:70,50:50,70:30,80:20,90:10),然后更换含10μg/mlGCV培养液,5天后用LDH释放法测定HSV1-TKc/GCV杀伤活性.观察上述两组效靶比与杀伤活性的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并作为相互对照,比较其杀伤活性.结果:LAK细胞与靶细胞比值与其杀伤活性呈正相关(r=0.989,p<0.01),其杀伤活性随效靶比增大而增加.AO/HSV1-TKc+与AO/HSV1-TKc-细胞比例如与HSV1-TKc/GCV的杀伤活性呈正相关(r=0.994,p<0.01),其杀伤活性随此比例增大而增加.但上述两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AK细胞及HSV1-TKc/GCV基因治疗系统均对卵巢癌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两者并无明显差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