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苦参碱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浩;仇毓东;毛谅;朱新华;丁义涛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3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SD大鼠32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小体积肝移植对照组和高、低剂量苦参碱治疗组(60、40 mg/kg). 观察术后1 wk生存率, 检测移植术2h、4 h、1 d、2 d、3d、7 d后ALT、AST及LDH值. 光镜及电镜下评估移植肝病理形态学改变, ELISA法检测肝脏IL-6, TNF-α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苦参碱高、低剂量治疗组术后1 wk生存率显著增加(80%, 70% vs 50%, 均P<0.05), 术后2h、4h、1d ALT、AST及LDH明显降低(P<0.01). 苦参碱治疗组中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形态明显改善, 苦参碱治疗组术后2 h、4 h、1 d肝脏组织中IL-6, 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 结论:苦参碱可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 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苦参碱抑制肝移植术后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免疫治疗研究

    作者:刘钧;刘小龙;王丹;马延龄;陈亚惊;谷保红;李雪梅;胡继科;张凡;陈昊

    目的 监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大鼠生存时间,探究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治疗准则.方法 用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建立小体积和全肝正常体积移植模型,分为7组:全肝同体移植组(WI)、小体积同体肝移植组(SI)、全肝异体移植组(WA)、小体积异体肝移植组(SA)、全肝异体移植免疫治疗组(W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组(S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调变组(SATa).术后观察肝组织形态和功能变化,监测免疫排斥情况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记录存活状况.结果 与WA组比较,SA组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肝窦内皮细胞炎症改变,T细胞受体(TCR)阳性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移植术后4天,外周血检测显示异体移植组CD4+CD25+双阳性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同体移植组,SA组(0.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WA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各时间点显著高于WAT组,SATa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且SATa组血药浓度和AST显著低于S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a组肝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S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WA组累积生存率达85.7%,明显高于SAT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a组累积生存率达到51.7%.WAT组生存时间为(57.4±25.0)d,SAT组(28.0±29.1)d,SATa组(39.7±29.0)d,明显长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与凋亡比率(PRA)随他克莫司用药时间增加而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AST呈正相关(R=0.758,P<0.05),RPA与AST显著相关(R=-0.962,P<0.05).结论 他克莫司明显延长了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在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AST血清值方程(TD=-0.494TC-0.0035 AST+ 260.487)的指导下调整他克莫司用量,使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进一步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时间.

  •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在纤维化大鼠小肝移植供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苏明;万钧

    目的:在建立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检测肝星状细胞的激活, 探讨其在小肝移植后供肝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纤维化肝脏切片Masson染色以观察纤维化程度.分全肝移植组和小肝移植组,观察两组7 d生存率.分别于术后6,48 h处死大鼠,取下肝脏标本,应用α-SMA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测定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激活程度.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纤维化肝移植模型.全肝移植组和小肝移植组7 d生存率分别为58.3%(7/12)和8.3%(1/12)(P=0.027);在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上,α-SM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通过两组间比较,在各时间点上,小肝移植组α-SMA的表达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全肝移植组α-SMA的表达,表明小肝移植组HSC激活的程度总体上高于全肝移植组.HSC的激活与肝硬变大鼠小肝移植中供肝损伤密切相关.

  • 不同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

    作者:杨超;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史源;沈中阳

    目的 探讨不同的灌注方式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将1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经门静脉灌注组(GroupⅠ)和经腹主动脉灌注组(GroupⅡ),每组78只,供、受体各39只.GroupⅠ与GroupⅡ在获取供肝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剩余约30%体积进行移植,术中记录供体和受体的体质量、移植肝质量、温缺血时间、供体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无肝期、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及受体手术时间相关指标,比较2组大鼠术后6h、1d、3 d和7 d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病理HE染色及7 d生存率.结果 2组术中血清ALT、AST均逐渐下降,但是GroupⅠ下降缓慢,术后24 h高于GroupⅡ(P<0.05).HE染色提示GroupⅠ术后早期肝组织显微结构损伤大,GroupⅠ的7 d中位生存期低于GroupⅡ(Log-rankχ2=4.050,P=0.044).结论 使用经腹主动脉灌注的方法建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具有肝脏损伤小、生存率高的优势.

  • A20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史留斌;王乾伟;芮晓晖;张元芳

    目的初步研究A20在小移植物损伤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肝移植组和小体积肝移植组3组,在移植后0.5及3、6、24 h的4个时间点分别取材、送检.主要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20在肝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内蛋白的表达.结果移植后各时点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至术后6 h达到高峰,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小体积肝移植组移植后6 h损伤重.TUNEL法细胞凋亡检查见小体积肝移植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数均显著多于全肝移植组,移植后6 h为高峰.Western blot和RT-PCR法在不同水平检测结果提示保护性基因A20在小体积肝移植组的移植物内表达下降,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迅速下调.结论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再灌注损伤以肝细胞功能改变及大量肝细胞凋亡为特点.肝组织内保护性基因A20的下调可能是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重要始动环节之一.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意义探讨

    作者:徐贵云;江艺;陈海燕;潘凡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市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动脉重建组和动脉未重建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动脉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66.7%,动脉未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50.0%(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动脉未重建组和动脉重建组各时间点相比较,TB第2、7天高于动脉重建组,ALT第2、4天高于动脉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重建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高,动脉重建组术后第1天的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动脉未重建组,而术后第7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动脉未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减轻术后移植肝的组织学改变,动脉化模型术后早期增殖较静脉化模型活跃.

  • 选择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的影响

    作者:王平;夏永祥;张传永;张峰;王学浩

    目的:探讨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90只.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吻合肝动脉的小移植物模型.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小体积肝移植组和氨基胍(AG)注射组.术后分别在1、3、6、12h等4个时间点处死5只大鼠并采取部分肝组织及血清样本.检测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肝组织iNOS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iNOS蛋白的表达,HE染色光镜下病理观察等.结果:AG组与小体积肝移植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肝组织中iNOS 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 0.05,n=5);免疫组化显示:肝组织中iNOS蛋白表达下降;但ALT明显升高(P< 0.05,n=5);病理显示肝细胞大量坏死.结论:AG能抑制iNOS在大鼠小体积模型中的表达,但不能减轻肝脏损伤,反而加重了损伤.

  • 远端缺血预处理在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桂亮;张斌;沈健;唐劲草;王猛;封冰;李相成

    目的 研究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在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只,原位肝移植组(A组)和RIPC后肝移植组(B组).建立30%大鼠肝移植模型,检测术后2、6、12、24 h血清中ALT的水平,RT-PCR、Westem b1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术后B组血清ALT水平下调,HO-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RIPC具有保护小体积移植物I-R损伤作用,这可能与HO-1在术后肝脏组织中的过表达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再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迪;严佶祺;张明钧;施敏敏;傅文祎;彭承宏;李宏为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30%大鼠部分肝移植的模型基础上,实验分为对照组(30% PLT)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30%PLT+ MSC).比较两组肝移植术后的存活率,分析肝功能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移植肝标本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并对移植肝组织结构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预,能够改善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状况,减轻组织学损伤,并能够提高存活率,30% PLT组与30% PLT+ MSC组一周存活率分别为16.7%和58.3%.而在Cyclin D1和PCNA的免疫组化表达中,30% PLT组表达明显抑制,30% PLT+ MSC组表达上调.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存进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再生,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存活率.

  •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建立及移植肝的病理观察

    作者:徐贵云;江艺;陈海燕;潘凡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并观察术后移植肝功能与病理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观察1 W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 手术成功率97.5%,1 W生存率60%,无肝期平均(12±2.5)min,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术后即第1天即明显增高,第2天高,以后逐渐降低.组织学检查术后2天即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移植肝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高.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大鼠小体积移植肝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 小体积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理研究

    作者:肖卫东;彭承宏;周光文;陈皓;施敏敏;李宏为

    一般认为,活体供肝移植时,移植肝体积与受者肝标准体积之比(GV/SLV)在30%以下,或移植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GRWR)小于0.8%,即定义为小体积.我们既往的研究表明,小体积肝移植后的近期疗效不佳[1,2].

  • 小体积肝移植后再生肝脏中受体来源骨髓干细胞跨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金彦;陆英杰;彭志海

    目的 研究小体积肝移植后受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跨分化现象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性别错配的大鼠不同体积肝脏移植,动态观察移植肝体积的大小和缺血损伤对术后骨髓干细胞向移植物内肝细胞跨分化促肝脏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 全肝移植组Y-染色体肝细胞阳性率为0.66%,而60%和30%肝移植组Y-染色体肝细胞阳性率分别增加到1.89%和3.78%,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延长冷缺血时间使得肝内Y-染色体阳性肝细胞率减少到0.73%.与1 h缺血时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减体肝移植能增强HSCs在肝脏内向肝细胞跨分化.而延长冷缺血时间明显降低HSCs在肝内的跨分化.

  • 冷缺血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何清;陈燕涛;王捷;谷艳丽;Uta Dahmen;Olaf Dirsch

    目的探讨冷缺血对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本组在2002年9月~2004年8月利用大鼠肝总量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总量70%肝切除组(C组)和冷缺血1、3、5 h组(E1、E2、E3组),观察1w生存率及肝重量/受体原肝重量比值(EGW/RLW),并检测术后1、2、3、7d肝细胞增殖活性及肝组织学变化.结果E1组1w生存率及EGW/RLW分别达100%和95%,均明显高于E2、E3组(P均<0.05);E1、E 、E3组均于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其中E1组峰值显著高于E2、E3组(P<0.001),且与C组峰值无差异(P>0.05);组织学检查见E1组肝细胞核分裂明显活跃.结论冷缺血1 h的小体积供肝和70%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冷缺血超过3h严重影响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能力和受者的存活率.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肝细胞再生的研究

    作者:何清;陈燕涛;张红卫;谷艳丽;Uta Dahmen;Olaf Dirsch;王捷

    目的探讨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情况.方法建立大鼠30%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为肝切除(PH)组、全肝移植(OLT)组和30%小体积肝移植(30%POLT)组,观察1w生存率,并于术后1、2、3、7d检测肝细胞增殖活性、肝功能和肝组织学变化.结果各组1w生存率均为100%;30%POLT组术后2d达到增殖高峰,峰值与PH组无差异(P>0.05);其肝功能酶学指标在术后1、3d明显升高,组织学见肝细胞核分裂极其活跃.结论冷缺血1h的30%供肝和肝切除后肝脏具有同样的增殖活性,仅增殖高峰稍晚;较短的冷缺血时间以及熟练的手术技术可能对小体积供肝的再生起重要作用.

  • 腺苷2A受体激活减轻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朱剑飞;汤黎明;李德春

    目的 通过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模型研究腺苷2A受体(adenosine 2A receptor,A2AR)激动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8只Lewis大鼠建立的小体积肝移植受体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激动组及激动+拮抗组.并于再灌注后6 h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酶类抗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及非酶类抗氧化物[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谷胱苷肽(glutathione,GSH)、α-生育酚(α-toeopherol,T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及激动+拮抗组比较,激动组SOD和GSH-Px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而CAT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MDA含量及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A、GSH、TOC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A2AR激活明显增加了肝脏酶类抗氧化物活性,上调了非酶类抗氧化物的表达,抑制了毒性抗氧化产物MDA含量及AST的水平上升,提示A2AR激活抑制了脂质氧化损伤,增强了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了在小体积肝移植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意义

    作者:徐贵云;江艺;陈海燕;潘凡

    目的 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重建动脉组和未重建动脉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65.0%(13/20),未重建动脉组1周生存率为50.0%(10/2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ALT和TB于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升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重建动脉组TB于第2、7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ALT于第2、4天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动脉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较未重建动脉组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2组大鼠移植肝的肝细胞中PCNA表达均于术后第2天达高峰,重建动脉组术后第1天的PCNA表达阳性率高于未重建动脉组(P<0.01),而术后第7天则低于未重建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重建动脉组术后早期肝细胞增殖较未重建动脉组活跃.

  • 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模型建立及移植肝的病理观察

    作者:徐贵云;江艺;陈海燕;潘凡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模型,并观察术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动脉化(供鼠腹腔动脉与受鼠右肾动脉套入式吻合)模型,观察7 d生存率,并于术后1、2、4及7 d检测肝功能及观察移植肝组织学变化.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3.3%,7 d生存率为60.0%,无肝期平均(12.0±2.5) min,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于术后第1天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第1天可见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汇管区有较多单核细胞浸润; 术后第4天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结论 通过技术改进,简化了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模型的稳定性.缺血及门静脉高压力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肝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

  • 小体积肝移植的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梁靓;梁廷波

    目的 介绍小体积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损伤机理及移植物保护措施.方法 复习和总结了相关文献资料并作综述.结果 小体积肝移植术后过高的门静脉压力导致移植物机械性损伤,并通过改变肝窦微循环状态及激活各类细胞因子使移植物损伤进一步加重.通过手术或药物的方法降低门静脉压力可对移植物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论 了解小体积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损伤机理对于临床提高活体肝移植的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