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的超声诊断

    作者:易欣;高虹;李雪娇;樊伟;郭峻梅

    先天性小肠狭窄及闭锁是造成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消化道畸形,包括十二指肠狭窄及闭锁、空肠与回肠狭窄及闭锁.先天性小肠狭窄及肠闭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贯通时空化不全产生,多发生于食管、十二指肠上端闭锁及狭窄;空肠、回肠闭锁是由于胚胎期发生肠扭转、肠套叠等影响小肠血液供应,使肠管萎缩形成小肠狭窄及肠闭锁.先天性肠狭窄和肠闭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生部位十二指肠少,空肠次之,回肠多[1].既往研究[2-3]认为超声对小儿十二指肠梗阻及其病因诊断能力较强,但未发现超声可以鉴别病变位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9例术前经超声诊断的小肠狭窄及闭锁患儿,探讨超声影像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推进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儿童小肠疾病诊断的研究

    作者:许春娣;邓朝晖;锺捷;张晨莉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检查范围、临床价值.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5月,对14例年龄在3~14岁,经多项常规检查阴性,怀疑为小肠疾病的患儿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其中13例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1例为慢性腹泻.结果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抵达空、回肠交界部 2 例,回肠中下端10例和末端回肠2 例,检查所用时间分别为,空、回肠交界部 40~50 min,回肠中下端55~70 min和末端回肠 78~89 min.14例受检患儿中,12例发现病灶,阳性检出率为857%.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是诊断小肠疾病较好的检查手段,在儿童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回盲部憩室误诊为阑尾炎

    作者:黄子辉

    1病例资料男,2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5天入院.查体:体温37.4℃.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未触及包块.查血白细胞12.3×109/L.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 电子结肠镜下检查回肠末段病变分析

    作者:郭胜利;王继德;潘德寿

    近年来,随着结肠镜的改进、检查手段的完善,使得电子结肠镜下检查回肠末段成为常规检查项目.笔者总结南方医院内镜中心于1997年5月~2002年5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2 116例资料,现结合文献将回肠末段病变分析报告如下.

  • 回肠末段急性多发性溃疡伴穿孔1例

    作者:朴松山;姜文泉;李林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6岁,因突发右下腹痛4h,于2008年4月9日晚23时30分急诊入院.患者在4h前无诱因突然发生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胀痛,进行性加重,逐渐波及全下腹,无恶心及呕吐症状,无会阴部放散痛,病程中发热,未排便,小便未见异常,门诊以腹膜炎收入院.既往有脑血栓病史2年,曾口服肠溶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连续10d,有长期便秘史,3~5d排便1次.检查身体见,体温为37.4℃,脉搏为90次/min,呼吸为20次/min,血压为120/70mmHg,无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

  • 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生症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探讨

    作者:周国华;左大镒;冷明芳;周红宇;戈立东

    近年来随着结肠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末端回肠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但回肠淋巴滤泡增生症与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关系仍不十分清楚.我院通过对二者临床表现、内镜下改变、病理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 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72例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周未

    目的:评价结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回肠末端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72例回肠末端病变诊断为回肠末端炎32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8例,息肉5例,克罗恩病3例,肠结核1例,淋巴瘤1例、小肠腺癌1例、回肠末端出血1例。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回肠末端病变的首选、有效方法,对早期确诊和治疗回肠末端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 成人回-回-结肠套叠并扭转误诊为肠梗阻一例

    作者:宋进胜;王林现;宋颖;乔存根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因间断腹痛、腹胀10余天加重,伴呕吐,排便、排气减少3 d入院.患者10 d前无诱因出现腹痛、腹泻,当地小门诊考虑急性胃肠炎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腹痛、腹泻减轻;5 d前再次出现腹痛,患者肌肉注射药物治疗,腹痛减轻;3 d前患者腹痛、腹胀加重,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黏液及凝血块,伴有排便、排气减少,自行在家中输液治疗2 d,腹痛、腹胀不减轻而来院就诊,收住入院.

  • 保留回盲瓣末段回肠超短距离吻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明华;翟超;肖栋;陈亮;梁明;张亦磊;相建国;李煜庆;刘晓晨

    目的 探讨保留回盲瓣在末端回肠超短距离吻合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间6例保留回盲瓣末段回肠超短距离吻合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痊愈,其中1例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术中谨慎操作,保证末端回肠的血供及充分的回肠、结肠减压,术后积极抗感染、抑制肠液分泌及营养支持治疗,行保留回盲瓣的末端回肠超短距离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 末端回肠病变445例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金梅;朱尤庆;黄梅芳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断末端回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5例末端回肠病变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病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男女之比为2.22:1,平均年龄38.9岁,15岁以下9例(2.02%),16~30岁126例(28.3%),31~45岁180例(40.4%),46~60岁93例(20.9%),60岁以上37例(8.31%).病变类型为末端回肠炎319例(72.13%),淋巴滤泡增生症87例(19.55%),溃疡20例(4.49%),息肉10例(2.24%);结核、克隆病各2例(0.45%);憩室、局限性毛细血管扩张及肿瘤各1例(0.23%).结论:结肠镜不仅可以直视末端回肠病变,还能进行病理活检,明显提高疾病的确诊率;同时对某些疾病也可行内镜下治疗,因此在对末端回肠病变的诊断中,结肠镜检查应视为首选方法.

  • 糖尿病患者胆结石形成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

    胆结石的易患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妊娠、饮食、药物、肝硬化、回肠疾病等已有较多的报道[1].有报道认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胆结石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3倍[2,3],一般人群中胆结石发病率为11.6%,其中18~65岁成人男性患病率为6.7%,女性则为14.6%,而糖尿病病人中胆结石的发生率为30.2%[4].本文就其发生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回肠末端溃疡112例临床和内镜及病理分析

    作者:车筑萍;朱大磊;姜琼;许良璧;陈万伟

    回肠末端是小肠病变的好发部位.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且起病隐匿,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电子肠镜的应用和肠镜操作技术的改进,为发现回肠末端病变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于2000年1月~2006 年7月共完成电子肠镜检查10 930例,其中发现回肠末端溃疡112例,为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特结合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病理改变作一分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