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中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跃东

    目的 研究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瓣膜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例心脏瓣膜成形手术患者,对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探讨所选取患者的超声诊断图像表现.结果 经本院的超声诊断检查,2例主动脉瓣成形术,心脏复跳之后出现主动脉脱垂伴重度反流,并立即使用瓣膜替换术,3例患者二尖瓣成形术,7例二尖瓣替换加DeVega三尖瓣环缩术,未出现明显反流现象.结论 对于心脏瓣膜成形术患者的治疗时,采用术中胸腔内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为医师确诊提供正确的指导.

  • 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在钙化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斌;苏茂龙;邱风;赖可可;温红梅;王建;王焱

    目的:评估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AV)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钙化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方法:2014-12至2017-02我院共为15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PBAV.患者的基线情况、超声参数、围手术期情况及后期随访均有详细的记录.结果:15例PBAV患者术前均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 3例,Ⅳ级 12例],其中2例术前合并心原性休克,1例术前曾发生心原性猝死.15例中6例患者计划为姑息性PBAV,9例为过渡性措施(1例为非心脏手术术前过渡).15例PBAV均顺利完成,术中平均扩张(2.6±1.3)次,2例患者术后即刻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患者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术后3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PBAV后即刻导管测得有创跨主动脉瓣峰值压差由术前(75.0±24.0)mmHg降至(39.8±14.2)mmHg(P<0.01).出院前超声心动图评估跨主动脉瓣大流速由术前(4.98±0.76)m/s降至(4.20±0.75)m/s(P<0.01),峰值跨瓣压差由(101.3±30.4) mmHg降至(72.9±23.3)mmHg(P<0.01),平均跨瓣压差由(62.4±19.0)mmHg降至(44.9±15.1)mmHg(P<0.01),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由术前(13889±12303)pg/ml降至术后(5412±4923)pg/ml(P<0.01).术后平均随访(10.9±7.1)个月(3~27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中位数由Ⅳ级提升至Ⅱ级.结论:对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姑息性或过渡性PBAV的短期疗效可靠且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是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

  • 医源性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治疗

    作者:朱宏斌;张海波;王顺民;鲁亚南;刘锦纷;郑景浩;徐志伟;董卫

    目的 总结由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的手术经验.方法 2011年2月到2014年2月,手术治疗7例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导致的主动脉瓣中度以上反流患儿,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7.2岁,平均体质量24.9 kg.膜周部VSD导管封堵术后损伤主动脉瓣2例;外科手术损伤主动脉瓣5例,其中3例为修补肺动脉瓣下VSD时损伤右冠瓣(2例瓣叶穿孑,1例瓣叶缺失),1例为修补膜周部VSD时损伤无冠瓣导致瓣叶穿孔,1例右室双出口修补主动脉瓣下VSD时缝合线牵拉主动脉瓣环导致对合不佳.主动脉瓣成形手术距VSD修补或封堵手术10天~1.5年,自体心包补片修补穿孔的瓣叶4例,自体心包补片行瓣叶延长2例,拆除VSD缝线重新修补VSD 1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3年,主动脉瓣成形效果满意,1例瓣叶缺失做瓣叶延长患儿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余6例反流程度均为轻度以下.1例VSD封堵患儿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指数低于正常,余者心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外科修补或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所导致主动脉瓣反流,用自体心包补片做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效果满意.

  • 改良三尖瓣成形环技术治疗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中期效果

    作者:袁昕;潘世伟;胡盛寿;郑哲;孙寒松

    目的 总结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技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连续158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环成形手术治疗.158例患者中,男74例,女84例;年龄(47.3±12.0)岁.肺动脉收缩压(53.4±19.8)mm Hg(1 mm Hg =0.133 kPa).三尖瓣轻度反流患者66例(41.8%),中度反流54例(34.2%),重度反流38例(24.0%).术前轻度反流组三尖瓣瓣口直径(38.2±4.9) mm,中度反流组(47.0±11.6) mm,重度反流组(44.5±8.9) mm,P<0.001.轻、中、重度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9±0.08、0.59±0.06、0.58±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三尖瓣成形手术适应证为中-大量三尖瓣反流或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病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在经典术式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小号三尖瓣成形环和隔瓣部分固定技术.通过多元回归和生存分析方法,评价近、中期疗效.结果术后少、中、大量反流组病例三尖瓣环缩小值分别为(12.4±5.6) mm、(20.8±11.5)mm、(18.6±8.3) mm,三尖瓣环少量反流组瓣口直径环缩幅度显著小于中、重度反流组(P<0.001).术后早期中量反流组1例患者死亡.术后157例患者获得中期随访,随访中位数为49.1个月.随访期间3例出现三尖瓣中、大量反流,其中,术前中度反流组1例,重度反流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期随访中9例死亡,其中术前轻度反流组3例,中度反流组2例,重度反流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中期效果良好.

  • 49例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作者:潘燕军;张海波;郑景浩;王顺民;徐志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手术治疗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6年2月至2011年11月,共收治49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儿,男29例,女20例;年龄1个月~ 14岁;体质量3.2 ~47.0 kg.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21例,重度狭窄26例.术前跨瓣压差45~123 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74.9±20.4)mm Hg.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4例,伴有中—重度反流4例.伴其他心内畸形33例,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左心室流出道狭窄、二尖瓣瓣上环等.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31例,主动脉瓣成形术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Ross手术1例,Ross-Konno手术2例,Konno+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术后随访2~55个月,平均20个月.评估患儿心功能、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瓣膜反流程度.结果 死亡1例,生存患儿术后心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0.69±0.10,短轴缩短分数0.38±0.09.术后跨瓣压差20 ~ 73 mm Hg,平均(38.6±15.8)mm Hg,较术前降低(36.2±18.3)mm Hg(P <0.001).40例患儿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和成形,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为无或轻微8例,轻度25例,中度7例.1例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后因切开处复粘连再次行交界切开术.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如无明显反流,可行主动脉瓣交界切开术或同时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如果反流中度以上,则需根据患儿年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 心脏瓣膜成形术的风险因素分析

    作者:车建波

    目的:研究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成形术的风险因素。方法10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时经临床医师诊断,均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对其采用心脏瓣膜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在术后对其进行1~2年的随访调查。结果通过临床调查显示,采用心脏瓣膜成形术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在术中死亡,其余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心脏瓣膜成形术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其风险因素较少,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硬质三维三尖瓣成形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亮;彭晓波;陈劲进;翟建宾;范子盼;肖颖彬

    目的 采用不同方法选择MC3硬质三维三尖瓣成形环的型号,探讨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6月收治的左心系统瓣膜疾病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人工硬质三维成形环型号,对照组评估患者体表面积、右心房室的大小及三尖瓣瓣环径选择相应的人工硬质三尖瓣成形环,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64例均成功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三尖瓣成形术,术中三尖瓣反流试水试验均无明显反流,术后无房室传导阻滞、冠状动脉损伤或主动脉根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两组术前三尖瓣反流均为重度,术后反流程度及反流面积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反流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采用测量器测量三尖瓣前瓣面积以确定成形环型号,术后三尖瓣反流面积更小,更有利于实现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个体化治疗.

  • 胸骨小切口微创心脏瓣膜手术

    作者:赵强;王宜青;夏利民;王春生;蒋振斌

    背景:微创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出血少,美学效果好,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方法:1998年8月~1999年10月共施行微创心瓣膜手术15例,平均年龄41岁.风心病11例,退行性变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细菌性心内膜炎1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14例.胸骨上端部分劈开(J形切口)10例,胸骨下端部分劈开5例.进行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二尖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房缺修补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中风、出血、心律失常等手术并发症.平均体外循环时间87.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4.5 min.术后平均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分别430ml和266ml,疼痛程度为2.8,平均ICU时间1.1 d,术后6.8d出院.结论:微创心脏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新型瓣膜手术,并能减少手术创伤和医疗开支.

  • 同期行CABG与HVR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春和;曲楠

    目的:探讨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心脏瓣膜置换术(HVR)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ICU停留时间、心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CABG与HVR非同期治疗组和同期治疗组,每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及5年内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与非同期治疗组比较,同期治疗组LVEF [ (44.23 ± 11.03)% 比(49.58 ± 11.39)%] 、左心室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比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 [ (0.87 ± 0.09)比(0.94 ± 0.12)]明显提高,左房内径(LAD) [ (39.47 ± 10.16) mm比(34.46 ± 8.72)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 (58.49 ± 10.65) mm比(53.17 ± 9.13)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 (48.69 ± 8.73) mm比(42.07 ± 8.36) mm]、心胸比(CTR) [(0.66 ± 0.14)比(0.54 ± 0.09)]明显减小,心功能Ⅱ级比例(46.81% 比70.21%)明显增加,Ⅲ级比例(34.04% 比12.77%)明显降低,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 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0.01).5年后随访,与非同期治疗组比较,同期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0.43% 比19.15%)明显降低,5年生存率(44.68% 比68.08%)明显升高( P均<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同期行CABG与HVR能够显著缩短ICU停留时间等术后观察指标,改善心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减少不良事件率.

  •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附29例报告)

    作者:阮鹏;葛建军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9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施行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顺利,搭桥1根20例,2根4例,3根4例,4根1例;进行二尖瓣置换16例,二尖瓣成形5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1例。升主动脉阻断后8例除颤后心脏复跳,余21例自动复跳。1例患者于术后血压维持不满意,行主动脉内球囊反驳辅助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28例术后无恶性心律失常或呼吸衰竭,心慌、胸闷、气促症状均明显缓解,合并心绞痛患者症状消失。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结果显示置换或成形瓣膜功能良好,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对符合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指征者,合并存在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冠状动脉任何一支血管存在50%以上的狭窄,均应在二尖瓣与主动脉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二尖瓣合并瓣膜置换时应先将桥血管与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进行吻合,然后进行瓣膜置换术。术中注意保护心肌,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尽量行三尖瓣成形术,对前降支病变尽量选择左乳内动脉搭桥。

  • 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症状困扰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何静;傅桂芬;陈永凤;韦靖

    目的 调查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现状,为制定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困扰问卷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对122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于入院、出院当日进行调查.结果 术前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较高,其中疲劳、胸闷、心悸严重,术后除头晕、体质量增加外,其他症状困扰得分显著降低(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 医护人员需动态监测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的症状困扰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实施有效的症状管理,减轻患者的症状负担.

  •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脑保护作用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超;王进全;杨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老年患者心脏手术临床麻醉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经麻醉诱导后,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啶维持麻醉效果,对照组采用等容0.9% 生理盐水泵注;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 M 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MMSE、MoCA评分均较麻醉前降低,其中观察组MMSE、MoCA降低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HR、DBP、SBP均较麻醉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DBP、SBP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中枢神经伤害小,能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起到脑保护作用,值得老年患者临床麻醉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