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伤后脾脏恶性淋巴瘤1例

    作者:王阜光;王莉;李景阳

    1 病例报告男,58岁.于2003-04-12前左肋下受外伤.4个月后左肋弓下部出现肿物,疼痛,遂于我市矿总医院检查诊为脾淋巴瘤、胸水,自行口服化疗药(双苓固本散、斑蝥),抽胸水后好转.1 a后患者出现发热,遂于2004-09-22在省肿瘤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脾挫裂伤改变,脾周,左肾周间隙,左侧腹壁脾下包裹性积气积液,脓肿形成.患者于2004-09-27住我院肿瘤科治疗.

  • 脾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丁素玲;赵志娟

    1 病历摘要男,68岁.因上腹部不适来院就诊.查体:左上腹触及肿物,肿物下缘距锁中线肋弓交点下7 cm,无压痛.腹部CT:脾脏占位.术后病理报告:脾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病理检查:脾脏大小20 cm×15 cm×10 cm,近下缘可见灰白肿块12 cm×8 cm×6 cm,表面结节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囊实性,中心大部分可见出血坏死.

  • 脾血管瘤1例分析

    作者:温立超

    对脾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主因发现左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一包快,当时较小,约8 cm×6 cm,无疼痛、发热等不适,未诊治.近3个月左上腹包块逐渐增大,伴有腹部胀痛而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隆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左上腹肋缘下至脐上3 cm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 10 cm包块,质韧,无压痛,与周围分界清楚.入院后行CT:脾脏内可见大小为15 cm×11 cm×15 cm类圆形不均匀密度灶,增强后呈渐进不均匀强化,部分无强化[1].经讨论,考虑脾脏占位病变,脾血管瘤可能性大,不能除外脾脏恶性肿瘤可能.决定先行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同时可行脾动脉栓塞治疗,阻断病变血运,减小术中出血及脾肿瘤体积,为后期行脾切除创造条件.在脾动脉栓塞后第2天,于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明显增大,约19 cm×16 cm×10.5 cm,肿瘤表面呈灰褐色,手术顺利,无出血.术后病理回报:切开脾脏,见一灰褐色肿物大小约18 cm×13.5 cm×10cm,散在灰白色区,考虑脾脏巨大血管瘤改变.

  • 脾转移癌误诊为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15例分析

    作者:陈亮;崔国忠;戴殿禄;杨猛;杨文华

    目的 提高对脾转移癌的认识,探讨脾转移癌误诊为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常见原因,以防误诊.方法 选取1998-2011年15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中,来源于结肠癌2例,胃癌3例,卵巢癌5例,肺癌2例,黑色素瘤1例,乳腺癌2例.结论 详细的病例资料和针对性的检查对于减少误诊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

  •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张仁亚

    目的:分析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为该肿瘤病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L26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580例手术切除脾脏标本中恶性肿瘤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7例恶性淋巴瘤,海绵状血管瘤恶变、恶性血管瘤和纤维肉瘤各1例.病变完全局限于脾内和仅累及肺门淋巴结,组织学以淋巴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恶性血管瘤、纤维肉瘤预后较差.结论: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肿瘤.根据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治疗应首选脾切除和放疗加化疗.

  • 脾脏肿瘤31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永亮;黄志强;冯玉泉;周宁新;顾万清;张文智;黄晓强;刘荣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脾脏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依据、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31例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居多(20/3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全部患者均是先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其中19例又行CT检查,7例行MRI检查.7例脾囊肿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6例在手术后病理证实;9例脾脏转移性肿瘤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在术前明确诊断,有5例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另外15例脾脏病变,除1例因术前CT检查明确为脾脏淋巴管瘤而放弃手术外,其余14例则以脾脏肿瘤而行脾脏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全组31例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均较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肿瘤的重要依据,术前不易鉴别良恶性肿瘤,手术效果佳.

  • 原发性脾肿瘤误诊二例

    作者:洪晓翔

    1 病例资料[例1] 男,56岁,汉族.以上腹胀痛20余年,加剧3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发病以来反复肝功能异常,HBsAg阳性、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B超检查示肝脏回声增强、脾脏增厚,长期诊断为肝炎或肝硬化.予保肝、抗纤溶等治疗,病情反复.

  • 脾脏原发性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一例误诊

    作者:冯广革;陈述强;黄彩云

    1 病例资料男,72岁.因左上腹隐痛2月余,发热、乏力10天入院.查体:体温38.5℃.皮肤巩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脾区轻度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B超示脾上方异常液性包块.查血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0.77,单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22;血红蛋白100 g/L,红细胞3.71×1012/L,血小板155×109/L.拟诊:左膈下脓肿,脾囊肿并感染.予手术治疗.术中见脾脏较正常略大,其背外则有一约16 cm×15 cm×12 cm巨大肿块,质偏硬,表面光滑,有包膜,与大网膜少许粘连,腹腔淋巴结及邻近脏器均无异常,行根治性脾切除术.大体标本见肿物16 cm×15 cm×12cm大小,与脾有同一包膜,切面灰红、湿润、细嫩、均质、鱼肉样.光镜下见细胞弥漫增生,以小淋巴细胞为主,其间可见较多的S-R细胞(Sternberg-Reed's cell),细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呈淡伊红色或嗜双色性;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双核,呈镜像样对称排列;核膜较厚,核仁大,圆形,红染或嗜双色性.病理诊断:脾脏原发性霍奇金病.术后病情恢复好,定期化疗,随访1年健在.2 讨论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罕见,偶有个案报道,原发巨块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更为罕见,检索文献未见报道,临床易致误诊,应引起同道注意.

  • 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分析和文献复习

    作者:王宁;孙爱静;王伟;陈丽荣

    目的 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a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SANT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4例SANT患者男女各2例,临床表现为无包膜肿块,大体为3~5.9 cm边界清楚的灰白色结节.镜下见特征性的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阳性,CD8阴性,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31、CD8阳性,CD34阴性,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1阳性,CD8、CD34阴性,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和CD68.4例患者现均生存.结论 SANT是脾脏具有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无包膜肿块,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黄莹;骆衍新;崔冀

    [目的]提高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 年,本院收治的脾脏占位性病变 9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脾脏占位性病变中,62例为良性,其中脾血管瘤21例,脾囊肿14例,脾结核11例,脾淋巴管瘤 9例,脾脂肪瘤4例,脾间质瘤2例,脾错构瘤1例;36例为恶性,其中有脾转移癌 24例,脾淋巴瘤 12例.[结论]B超或CT是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手段,不同性质的病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以脾切除为主.

  • 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沈军;姜宏华;苏明琪;全志伟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脾脏肿瘤14例的临床资料.14例中良性病变6例,包括:单纯性囊肿3例、脾脏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2例、脾梗塞后血管瘤样增生1例.恶性病变8例,包括:恶性淋巴瘤3例、结肠脾曲癌脾转移2例(其中1例合并脾脓肿)、脾肉瘤2例,另1例术前临床诊断为脾脏恶性肿瘤,CT检查发现脾脏实质性占位,肝左右叶及后腹膜多发性转移,未手术.手术方式:单纯脾脏切除10例、脾脏切除加胰尾切除1例、脾脏切除加左半结肠切除2例,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2例结肠癌脾转移患者术后接受了化疗.对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随访,生存5年以上1例、2年以上2例、1年以上1例、不足1年3例、1例失访.提示:凡不能明确脾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应当尽早手术探查.

  •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治

    作者:邓侠兴;杨卫平;陈皓;尹路;彭承宏;蔡伟耀;李宏为

    为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笔者回顾性分析14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脾脏切除术疗效好.提示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首选脾切除.

  •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作者:周党军;晁延军;蒋安;安东均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1992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良性占位18例,其中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1 1例,脾脓肿3例;恶性占位4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胰腺癌脾转移1例,胃癌术后肝脾转移1例.20例行全脾切除术,2例部分脾脏切除.2例恶性淋巴瘤和2例转移癌患者中1例失访,1例1年后死亡,1例2年后死亡,l例2年半后死亡,良性病变均痊愈.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良恶性可根据超声造影,CT或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恶性占位应辅以放疗和化疗.

  • 脾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巩鹏;王忠裕;贾友鹏;张晓东

    目的总结脾肿瘤诊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2例脾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脾良性肿瘤47例(51.09%),恶性45例8.91%).结果 结果92例脾肿瘤术前B超诊断率为85.87%(79/92),CT鉴别良恶性正确率为91.30%(84/92).81例行脾切除,7例行肿瘤切或部分切除术,3例行脾囊肿穿刺术,1例活检.恶性肿瘤1,3,5,10年生别率分别为68.29%,31.70%,14.63,0.24%.结论 影像检查是脾肿瘤主要诊断手段,治疗应以手术为主,良性肿瘤术后无需特殊处理,对瘤体较大、分化较差的恶性肿瘤术后应进行辅助治疗.

  • 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治疗:附68例报告

    作者:贾友鹏;巩鹏;史炼钢;王玉杰;徐皓;王忠裕

    目的 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脾占位性病变31例(45.59%),包括脾囊肿15例,血管瘤12例,淋巴管瘤3例,脾脓肿1例.恶性37例(54.41%),包括转移癌24例,血管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1例.术前B超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57例(83.82%),CT诊断为占位性病变者62例(91.18%).59例行脾切除,6例行脾部分切除术,2例行脾囊肿穿刺引流术,1例行穿刺活检术.良性肿瘤22例获13~114个月随访,均生存良好.恶性肿瘤23例获12~79个月随访,8例淋巴瘤生存时间为14~7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3个月,其他恶性肿瘤15例中,仅3例生存>2年,其余均在3~12个月内死亡.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脾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良性肿瘤无论行脾切除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术后均无需特殊处理;恶性肿瘤应以手术为主,恶性淋巴瘤在脾切除术基础上行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意义,对转移癌患者尚需在术后行相应的辅助性治疗.

  • 脾肿瘤56例诊治分析

    作者:周建平;董明;何怡欣;李继光;郭克建;田雨霖

    目的探讨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年间56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39例,其中确诊为脾囊肿25例,血管瘤9例,错构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炎性假瘤1例,其中4例脾囊肿、1例脾血管瘤和1例脾错构瘤行脾部分切除术,其余均行脾切除术;除5例失访外预后均良好.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2例,血管肉瘤2例,网织细胞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未分型1例;其中1例行坏死感染引流术,1例行脾胰体尾联合切除,其余均行脾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随访者8例中生存5年以上者3例,3年存活1例,4例手术后1年内死亡.脾脏转移癌5例,行脾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术.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肿瘤的主要方法.脾良性肿瘤主张行脾部分切除术.脾恶性肿瘤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脾脏占位性病变

    作者:吴福生;董秀志;滕理送;马志敏

    目的总结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占位15例,其中脾脏错构瘤7例,血管瘤5例,脾脏结核2例,假性囊肿1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脾脏恶性淋巴瘤9例,血管肉瘤3例,脾脏转移性肿瘤2例.所有病例行脾脏切除术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良性占位除1例因合并肝癌于半年后死亡,2例失访外,其余均健在.恶性肿瘤获随访者12例,其中术后生存满5年以上者5例(41.7%),3年存活1例,1年存活1例,5例于手术后0.5~3年内死亡. 结论 B超、CT或MRI是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手段,但脾脏结核的术前诊断较困难,易误诊为脾脏恶性肿瘤.脾脏切除(或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是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基本术式.

  • 脾脏占位性病变3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劲东;王志明;吕新生;何峰;梁帅

    本文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显示,脾脏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CT或MRI是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首选脾脏切除术.

  • 原发性脾肿瘤31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乃飞;王永宁

    现将府谷县人民医院1976年以来收治的31例原发性脾肿瘤报告如下.

  • 脾错构瘤(红髓型)的高场M RI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程春;陈蕾;梁晓航;张宇哲;杨超

    目的:探讨脾错构瘤(S H )(红髓型)的高场M RI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确诊的脾错构瘤(红髓型)患者的M RI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结果:5例S H中4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理学上,5例均以红髓成分为主。病灶在T1 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 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表现为早期弥漫不均匀轻度强化并随时间推移呈渐进性延迟性强化,1例表现为早期均匀较明显强化。结论:脾错构瘤(红髓型)的高场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 RI是诊断脾脏错构瘤(红髓型)的重要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