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症状不典型帕金森病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分析

    作者:张耀慧

    帕金森病(PD)虽为神经内科常见病,但其早期症状变异较大,易被误诊或漏诊.但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却鲜有报道.现将我院5 a来误诊9例分析如下.

  • 行动迟缓误诊为帕金森病35例分析

    作者:李萍;黄远桃;李远红

    本院2006-01-2009-10共收治行动迟缓查因278例,其中首诊被误诊为帕金森病35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68.3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8例,颈椎病3例,既往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史2例,颈内动脉狭窄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1例.

  • 特发性震颤误诊为帕金森病21例分析

    作者:汤永新;范波胜;张海琴;肖俊杰;魏艳胜

    特发性震颤(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较为常见,人群患病率为4.1‰~39.2‰[1].其在临床上容易与帕金森病(PD)相混淆.对我院2000-01~2005-06被误诊为PD的ET患者21例分析如下.

  • 酷似帕金森氏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例分析

    作者:刘秋华;黄勤;黄新;张鉴文;黄进能;胡栓贵;朱寿鸿;李亚平;洪翰明;黄珩纱

    对我院误诊为帕金森氏病的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2例(IHP)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22岁.以双上肢静止性不自主颤抖19a余就医.患者2.5岁开始出现上述症状,外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病、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曾用美多巴、金刚烷胺、安坦等治疗无效.

  • 99mTc-TRODAT-1脑SPECT显像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作者:林志坚;张海鸥;吴军;高宙

    目的:评价脑99Tcm-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99mTc-TRODAT-1) SPECT 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 显像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早期PD患者(Hoehn-Yahr 1级12例,2级9例)及1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99mTc-TRODAT-1 SPECT脑显像, 剂量为740 MBq.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及2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早期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体积( V,cm3)、质量(W,g),代表相应部位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功能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SPECT 扫描示DAT 核素密度集中于双侧纹状体呈红色, 左右基本对称,双侧纹状体貌似"熊猫眼".早期PD患者双侧纹状体DAT核素分布不均匀,形状各异,其体积和质量均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PD患者症状对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症状同侧(P<0.01);Hoehn-Yahr 2级PD患者双侧纹状体DAT体积和质量均低于Hoehn-Yahr 1级PD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AT数量减少是PD 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99mTc-TRODAT-1脑SPECT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临床诊断.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多巴胺受体显像和血浆18F-多巴放射性测定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荣福;C Loc'h;B Mazière

    目的:从受体水平上为早期诊断和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提供依据.方法:对2只正常对照猴和12只MPTP猴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脑多巴胺受体显像,并在注药后不同时间测定血浆未代谢18F-多巴.结果:MPTP猴不论有无锥体外系症状或体征,PET受体影像纹状体放射性分布较对照组皆明显减淡或缺损,示踪剂在纹状体特异性结合时间-放射性曲线呈明显减低.在各个时间点测得血浆未代谢18F-多巴皆高于对照组.结论:PET/18F-多巴胺受体显像和血浆18F-多巴放射性测定可用于临床型和亚临床型PD及其同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研究.

  • 老年脊髓栓系综合征误诊为帕金森病

    作者:杜吉祥

    1 病例资料男,66岁.四肢僵硬4年,在外院诊断为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无效.近1年出现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双足针刺样痛感,且逐渐加重,无四肢震颤及"搓丸样"动作.1996年3月入我院.查体: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增高,以双下肢明显;上肢共济运动无异常,双下肢迟缓;腰1至骶1节段区感觉过敏;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MRI报告:腰椎诸椎缘见骨质增生,腰5轻度后移,腰5至骶1椎间盘信号减低,脊髓位置偏低,末端达腰3水平;相当于腰1~2水平的脊髓变细,脊髓信号未见异常;骨性椎管未见狭窄.

  • 原发性震颤长期误诊为帕金森病

    作者:陈实;彭健;温爱惠

    1 病例资料女,71岁.因双手震颤10年,于2000年2月入院.患者60岁时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双手活动时震颤,持物和情绪激动时更明显,静止时消失.近4年出现头部摇动,下颌不自主咀嚼,症状进展缓慢,日常生活稍受影响.门诊一直以帕金森病(PD)治疗,服用左旋多巴和苯海索10年,自觉症状无减轻.既往无相关疾病,不饮酒.家族中母亲约60岁时出现类似症状,直至80岁亡故;父亲和患者4个弟妹(60~68岁)、4个子女(38~51岁),均无类似病史.

  • 应用失匹配负波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蔡增林;金蕾;薛寿儒;许峥;许丽珍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 mismatch negativity,MMN)在诊断帕金森病轻度认知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设 12例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和 10例年龄、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oddball模式测量受试者的 P300和 MMN. 结果:与对照组 [(194.10± 11.93 ) ms]相比,非痴呆帕金森病组 MMN潜伏期 [( 220.42± 29.91) ms]明显延长(t=2.606,P=0.017),其中 8例( 67% ,8/12)异常,波幅改变无统计学意义.非痴呆帕金森病组 P300潜伏期 (371.00± 61.17) ms较对照组 (292.70± 22.33) ms明显延长,波幅 (7.36± 3.38) μ V较对照组 (11.50± 5.34) μ V降低( t=-2.214,P=0.039),但潜伏期异常仅 5例( 42%, 5/12). 结论:失匹配负波( MMN)能比 P300和 MMSE更早和更敏感发现患者的认知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陈薇;谢惠君;汪剑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magretic resonanic spectroscopy,MRS)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 2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行 1H-MRS检查,均检测双侧纹状体及黑质代谢产物: N-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肌酸、胆碱的含量及比值. 结果:帕金森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侧纹状体 NAA(左: 11.43± 3.18比 15.26± 3.45;右: 10.32± 4.06比 15.79± 2.93) ,NAA/肌酸(左: 1.54± 0.36比 2.18± 0.46;右: 1.59± 0.42比 2.27± 0.51)、 NAA/胆碱、胆碱/肌酸均显著减少( P< 0.01,P< 0.05),胆碱、肌酸显著增加( P< 0.05).双侧黑质区 NAA, NAA/肌酸、 NAA/胆碱显著减少( P< 0.05),胆碱、肌酸、胆碱/肌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帕金森病组予美多巴治疗 1个月后复查,结果纹状体区 NAA, NAA/肌酸有上升趋势( P< 0.05). 结论: MRS可反映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神经元功能障碍,揭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理及生化改变,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 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严新翔;张玉虎;唐北沙;郭纪峰;陈涛

    目的: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15例有家族史,11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 Parkinson's disease,ARPD),4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rtParkinson's disease,ADPD);症状轻,病程长,症状常左右不对称,腱反射活跃和症状波动较常见,头部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但其所诱发的副作用出现早.与散发性患者相比,ARPD患者发病年龄更早(26.9±9.43)岁,病程更长(8.72±5.09)年;而病情较轻,症状波动和腱反射活跃更多见,多巴制剂副作用更常见.结论:早发性帕金森病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ARPD与散发性早发性PD临床特征不同,提示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刘其春

    帕金森病(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氏病居第二位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超过50岁人口的约1%[1].目前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而作出PD的诊断.在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疾病时,诊断的正确性非常重要.而以英国和加拿大脑库为基础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显示,PD临床诊断的错误率约为25%.新近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MRI)等,为正确诊断PD提供了一条新途径.MRI能否帮助研究者正确诊断PD?本文就近几年的PD MRI研究作一综述.

  • 帕金森病猴模型脑多巴胺转运体SPECT显像

    作者:陈玲;胡平;吴克宁;黎锦如;刘焯霖;李春亿;李伟明;潘勇辉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 SPECT 显像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吡贝地尔治疗对脑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正常恒河猴经右侧颈总动脉注射(一次或多次)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成偏侧帕金森病猴模型,术后5~6周给于吡贝地尔(泰舒达)治疗.定期行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 SPECT显像, 测量两侧纹状体及小脑的放射性摄取计数, 计算两侧纹状体的特异性放射性摄取比值(r)和不对称指数(AI).[结果]正常猴两侧纹状体的r接近,AI -5.28~6.11;右侧颈总动脉注射MPTP后的模型猴右侧纹状体的r降低及AI增大比非模型猴更明显.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双侧纹状体的r同向变化,右侧改变更明显;治疗组的AI大部分升高;非治疗组的AI均降低.[结论]脑多巴胺转运体99mTc-TRODAT-1 SPECT显像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吡贝地尔可能会引起猴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改变.

  • 99mTc-TRODAT-1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胡平;陈玲;张海琴;黎锦如;梁宏

    [目的]研究 99mTc- TRODAT- 1 脑多巴胺转运体 SPECT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帕金森病病人组 29例,正常对照组 12例、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组 18例,于静脉给药后 3 h行脑 SPECT显像,计算双侧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ST/CB),分析帕金森病病人及帕金森综合征病人脑 DAT的密度及功能状态.[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 ST/CB分别为 1.61± 0.14 和 1.57± 0.17.帕金森病病人组 ST/CB明显降低(左侧 1.06± 0.30,右侧 1.04± 0.2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综合征病人组 ST/CB值分别为左侧 1.59± 0.18,右侧 1.56± 0.17,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帕金森病病人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 99mTc- TRODAT- 1脑多巴胺转运体 SPECT显像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与视野平均缺损的关系

    作者:赵颖;戴惟葭

    目的 观察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变化及其与视野平均缺损深度(M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对临床确诊为早期PD的15例患者15只眼和18名健康人18只眼进行检查.选择内注视方式,以视盘中心为圆心、直径为3.46 mm的环形扫描.扫描分为上方、下方、颞侧、鼻侧、颞上、颞下、鼻上、鼻下8个象限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8个象限的RNFL厚度及平均RNFL厚度.采用Humphrey-750全自动视野计对早期PD患者进行中心30-2视野检测,记录MD值,并用直线相关和回归法分析早期PD患者平均RNFL厚度与MD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颞上、颞下、鼻上、鼻下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32.7±17.4)、(141.5±15.3)、(83.7±22.3)、(83.2±17.5)、(120.8±21.2)、(117.9±24.5)、(109.6±20.6)、(110.2±27.7)、(109.9±8.5)μm,早期PD患者上方、下方、颞侧、鼻侧、颞上、颞下、鼻上、鼻下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28.1±25.3)、(128.6±13.2)、(68.7±13.5)、(76.5±17.8)、(102.6±23.7)、(103.3±14.1)、(101.2±20.9)、(96.6±15.0)、(102.3±11.9)μm.2组比较,下方、颞侧、颞上、颞下RNFL厚度和平均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2.700,2.330,2.153,2.131;P=0.014,0.011,0.026,0.040,0.041).早期PD患者平均RNFL厚度与MD呈负相关(t=-0.933,P<0.0001).结论 早期PD患者上方、下方、颞侧、鼻侧、颢上、颞下、鼻上、鼻下RNFL厚度较正常者明显变薄;早期PD患者的RNFL厚度与MD值呈负相关.

  • 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作者:黄江;张沁;徐国旭;毛成洁;刘晶;张艳林;刘春风;罗蔚锋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视网膜黄斑区形态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方法37例PD患者74只眼(PD组)及同期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32名健康体检者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技术对两组受检眼黄斑区行5线扫描和512×128黄斑体积扫描;采用视盘容积200×200扫描模式对视盘进行扫描。对比观察两组受检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体积及视盘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D患眼SD-OCT测量指标与其年龄、病程、Hoehn-Yahr及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D-OCT检查结果显示,PD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体积较对照组受检眼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3.410,P=0.012、0.001);两组受检眼之间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 P=0.644)。两组受检眼之间视盘旁(t=?1.645,P=0.102)、上方(t=?0.775,P=0.439)、下方(t=?1.844, P=0.067)、鼻侧(t=?0.344,P=0.732)、颞侧(t=?0.541,P=0.590)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组患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体积、CFT及视盘旁、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与其年龄、病程、Hoehn-Yahr及UPDRSⅢ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黄斑体积变小;CFT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无明显变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