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出血26例眼球水平浮动分析

    作者:丁淑珍;冯美多

    眼球水平浮动是脑双侧幕上病变的一种特殊眼征.本文收集具有此种眼征的脑出血患者26例,就其临床表现及头颅CT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 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评定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付桂敏;张宝慧;姜军;段京平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以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水平及影响ADL水平的因素.方法:对13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ADL水平及功能评定.结果:97.69%的患者ADL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ADL水平与患侧上、下肢及手功能水平呈正相关.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ADL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受过高等教育的患者其ADL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ADL水平与诸多因素有关,在制定康复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结合,以便达到佳功能恢复.

  • 脑出血患者脑血肿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王文胜;张祥建;台立稳

    近年的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1].脑血肿液是指部分液化的脑血肿、坏死脑组织和血肿周围组织分泌物与渗出物的混合物,对脑血肿液的研究可提供揭示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视角.本文对21例脑出血患者经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同时测定其脑血肿液和血清IL-6和TNFα含量,并与正常健康人血清IL-6和TNFα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程丰;邵国富;张志琳;霍红梅;包仕尧

    背景:对于脑卒中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较多,但对二者比率及其意义无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实验室.对象:于1999-09/2001-12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患者中选出急性脑梗死216例,男133例,女83例.脑出血112例,男68例,女44例.健康对照组106人,其中男63人,女43人,选自健康查体人员.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32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病程1~3 d,1,2,4,8,12周和健康对照组106人的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主要观察指标:血清一氧化氮和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一氧化氮与内皮素的比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急性期(1~3 d内)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下降并达低值,以后逐渐上升,4周左右接近正常水平;内皮素则在急性期明显上升,2周时达峰值,其后缓慢下降,恢复期仍维持在较高水平,4~8周时才接近正常水平.②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于病程1~3 d时已有明显下降(P<0.05),1周时下降至波谷(P<0.001),2周时已回升至正常水平;脑出血组急性期一氧化氮/内皮素下降更为明显,1~3 d即显著下降(P<0.001),1周时降至波谷(P<0.001),然后逐渐上升,病程中波动较大,8周时才上升至正常偏高水平;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间一氧化氮/内皮素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氧化氮、内皮素这两种效应相反的血管作用物质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含量改变与患者预后有关.

  • 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作者:杨水泉;李玲;黄如训;黄东锋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起病后24 h内和6 d后的血清谷氨酸的水平,并与在24 h内采用改良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 stroke scale,SSS)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0 d后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independent measure,FIM)的评定值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血清谷氨酸(24 h)的水平和SSS得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8 2,P<0.001),和FIM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0.485 9,P<0.001).将24 h测量的血清谷氨酸浓度与6 d后血清谷氨酸浓度值比较,分为持续增高组与降低组,两组20 d后的FIM平均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8,P<0.01),血清谷氨酸浓度持续增高组的FIM得分[(66.82±23.01)分]远远低于谷氨酸浓度降低组[(94.13±8.32)分].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谷氨酸浓度可影响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并参与继发性的脑损伤,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MMP-9mRNA表达作用的研究

    作者:臧召霞;魏亚芬;刘志强;朴钟源;刘永丹;殷萍

    目的 动态观察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出血组),分为术后6h、12 h、24h、48 h、3d、5d、7d共7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对各组进行脑含水量的测定,进行TUNEL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住杂交技术动态测定不同时间点鼠脑内血肿周围脑组织中MMP-9的表达变化. 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中各视野偶见TUNEL阳性细胞.脑出血后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出血组大鼠脑内注血后6h开始出现脑组织水含量增加(P<0.05),3d达到高峰,然后逐渐消退.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无MMP-9蛋白和mRNA表达,出血组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脑组织水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且与脑含水量及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612,r=0.679,P<0.01;r=0.671,r=0.735,P<0.05). 结论 脑水肿及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早期能诱导血肿周围MMP-9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MMP-9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并且与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关系密切.

  • 脑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的发生及铁离子的作用

    作者:邱霞;吴继敏;宋水江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的发生,小胶质细胞和核因子-kappa B(NF-κB)的激活,探讨铁离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及海马FeCl_2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处死,观察神经元变性(fluoro-jade C staining,FJC染色)、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NF-κB(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在2组模型中,术后14 d均发现FJC染色阳性的变性神经元.术后1 d在注射侧血肿周围及海马区,即可清晰地观察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且至少持续存在14 d,而非注射侧几乎无FJC阳性细胞、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NF-κB阳性细胞.结论:大鼠脑出血后存在迟发性神经元变性现象,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NF-κB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而铁离子的潴留可能是导致这一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作者:钟根龙;陈智才;张睿婷;刘畅;周颖;严慎强;楼敏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以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7 月至2016 月2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叶酸组(≥15.68 nmol/L)、低叶酸组(6.8 ~<15.68 nmol/L)和叶酸缺乏组( <6.8 nmol/L).在T2-Flair 序列上使用Fazekas 评分方法,将患者分为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0 ~3 分)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 ~6 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上评估脑微出血.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28 例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149 例(65.35%),高叶酸组、低叶酸组和叶酸缺乏组的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比例分别为52.88%、73.33%和89.47%.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叶酸水平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低叶酸(OR =2.109,95% CI:1.112 ~4.001,P <0.05)和叶酸缺乏的患者(OR =6.383,95% CI:1.168 ~34.866,P <0.05)更容易出现重度脑白质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组的叶酸水平低于不伴脑微出血组(13.42 nmol/L与16.51 nmol/L,P <0.01),但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叶酸水平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P >0.05).结论:血清叶酸水平低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但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

  •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的表达与出血量的相关性

    作者:王丹;朱浩佳;杨前进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出血量的血小板CD42b、CD62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38例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CD42b、CD62p水平,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CD42b的表达量与出血量呈负相关(r=-0.386,P<0.01),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cD62p的表达量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0.467,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存在血小板活化现象,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42b、cD62p水平的测定,对估计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与病情有很重要的价值.

  • 尼莫地平对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春银;李作孝;谭华;李晓红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变化以及尼莫地平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ET-1、CGRP水平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和CGRP均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和CGRP降低值尼莫地平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尼莫地平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与血浆ET-1和CGRP水平呈显著性相关,治疗后也呈显著性相关.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ET-1及CGRP水平显著升高,尼莫地平治疗后明显下降.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有确切疗效,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脑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元晓;李斌;顾乃兵;张琳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发生后患者体内血清胆红素(BIL )水平的变化,以及胆红素水平与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脑出血病例99例以及同期健康对照组80例,进行生化检测血清胆红素及总胆固醇(T C )、甘油三酯(T G )、低密度脂蛋白(L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浓度(FBS),记录患者入院时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既往一般病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房颤病史、既往脑血管病史以及吸烟史。结果:①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在未校正和校正年龄、性别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女性别之间总胆红素有差异(P<0.05):男性高于女性;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脑出血量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呈正性相关(P<0.05),与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相关性(P>0.05);③急性脑出血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血脂、血糖之间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其原因主要不是由于颅内血肿的分解与代谢所致,而是可能为脑出血急性发生后机体的急性应激反应导致了这种变化。

  • 家兔内囊出血模型制作及出血后颅内压和迷走神经放电变化的研究

    作者:景文莉;张向群;金学隆

    目的:探讨家兔内囊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出血后颅内压及迷走神经放电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内囊出血动物模型,通过RM6240B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于内囊出血前分别记测颅内压和迷走神经放电变化.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并记测到动物内囊出血后颅内压增高(P<0.01)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的增强(P<0.01).结论:实验中采用的脑立体定向技术及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家兔内囊出血模型,观察到内囊出血后出现颅压及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的变化,可为脑出血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 急性脑出血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蒋钰;李春明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脑出血的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脑出血60例,非糖尿病脑出血30例,发病3d内检测空腹血糖,观察至死亡或病程第30天,排除急性脑出血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按入院空腹血糖分为:①血糖≤9.6mmol/L;②血糖>9.6mmol/L两类.根据脑CT表现将脑出血分为:①出血量≤30ml;②出血量31~59 ml;⑧出血量≥60ml三类,观察不同血糖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出血量多、病死率高、预后差;糖尿病患者中血糖>9.6 mmol/L者,出血量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血糖增高与脑损害的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急性脑出血并发糖尿病空腹血糖>9.6 mmol/L提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标志.

  •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p75NTR、TrkA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鲍昕;王宁;李传坤;徐高峰;鲍刚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p75N T R、T rkA在血肿周围组织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头部注射自体血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分不同时间点处死后获得标本,模拟脑出血后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点;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p75N T R、T rkA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75N T R、T rkA 的RNA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p75NT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rkA蛋白阳性表达率6h组,24h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72h组及10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CR检测发现各组p75NTR的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rkA基因相对表达量6h ,24h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72h及10d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中脑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75NT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动态变化趋势与脑细胞凋亡率相似,p75N T R可能参与介导脑细胞凋亡;T rkA的表达水平在脑出血后72h内无明显升高,72h后则显著上升,可能发挥神经营养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