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分析

    作者:王利军;史耀亭;张新中;周文科;周杰;周国胜

    我院1997~2002年收治颅内动脉瘤53例,现结合诊断方法和治疗时机分析报告如下.

  • 动脉瘤误诊为鞍区肿瘤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逵

    鞍区动脉瘤临床较少见,易误诊为垂体瘤、颅咽管瘤.一旦误诊,手术风险极大.本文就鞍区巨大动脉瘤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对鞍区动脉瘤的诊治认识.

  • 颅内动脉瘤误诊4例分析

    作者:李茂林;王祝峰;雷小莉;刘西梅

    对我们2004-07~2006-07颅内动脉瘤误诊4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55岁.无明显原因间断头痛1个月,加重3 d.查体: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颅脑CT:脑实质未见异常.在外院诊断为偏头痛,予以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行腰穿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行DSA示:前交通动脉瘤.予以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恢复.

  • 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

    作者:胡栓贵;黄新;张鉴文;黄进能;朱寿鸿

    对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49岁.头晕、后枕部跳痛2个月,每次发作持续5~10 min,可以自行缓解.1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嘴角右偏,休息后症状缓解.既往曾有一过性(1夜)四肢无力,不听指挥.颅神经检查无阳性发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感觉、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 鞍区巨大动脉瘤误诊为垂体瘤1例分析

    作者:李明军;王维峰;张琦玮

    在神经系统的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以鞍区的占位性病变为困难,主要是因为此部位结构复杂.本文就鞍区巨大动脉瘤误诊为垂体瘤1例分析如下.

  • 颅内动脉瘤误诊7例分析

    作者:梁新强;黄航;蒋广元;宋星志;张征军;廖毅超;覃颜

    尽管许多学者提出,在鞍区、蝶骨嵴部位的肿瘤应与动脉瘤鉴别,但仍时有误诊的报告[1,2,4,6].我们对1992-01~2002-12误诊7例,占同期住院动脉瘤的15.6%,分析如下.

  • 脑动脉瘤误诊为颅脑损伤5例分析

    作者:任建伟;张慧贤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发交通事故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5例临床已经证实为脑动脉瘤而早期误诊为交通事故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引发的交通事故损伤易误诊为单纯的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综合分析伤史、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可得到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结论:仔细了解伤史和体格检查对避免误诊有重要作用,CTA、MRA及DSA检查是后确诊的根本方法.

  • 颅内动脉瘤90例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何卫娥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以致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因头痛就诊,且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颅内动脉瘤出现剧烈头痛者,不但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升高,而且生存者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2008-02-2009-12入住我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现将疼痛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 易误诊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2例分析

    作者:穆晓军;徐岩;孙晓伟;杨巨亮;贺凤武

    笔者2006/2009年曾收治的2例以脑外伤收住院的患者后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1例合并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给予介入栓塞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8岁.因高空作业突然摔落以脑外伤入院,急诊CT示SAH、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入院时意识不清躁动,肢体轻偏瘫,患者第二清醒,但大量SAH以单纯脑外伤无法解释,疑诊动脉瘤破裂,行DSA检查显示后交通动脉瘤,给予介入栓塞治疗,脑挫裂伤保守治疗,配合腰穿及抗血管痉挛治疗痊愈出院.

  • 鞍区动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史保中;赵勇刚;李力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鞍区动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术前诊断考虑为垂体腺瘤,术中发现为动脉瘤,术后DSA确诊.该患者有内分泌障碍,主要表现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有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 CT显示鞍区类圆形占位;手术治疗.结论: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易与垂体腺瘤混淆.对于鞍区占位,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①病史中有SAH史;②单侧视野缺损;③一侧Ⅲ、Ⅳ或Ⅵ颅神经麻痹;④影像学表现鞍区类圆形病变,CT有钙化,MRI有流空现象;⑤内分泌紊乱呈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者.确诊依靠DSA.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

  • 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树华;林少彬;陈仪;赖文雄;李玉光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及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行3D TOF MRA、MRI检查,其中22例行DSA检查,所有病例确诊后均经手术治疗.结果:28例脑动脉瘤患者共有35个动脉瘤,其中小动脉瘤(<5 mm)16个,MRA+MRI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3.75%.MRA十MRI与MRI、MRA、DSA的小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MRA+MRI与MRI之间差异有显著性;MRA+MRI与MRA之间差异虽无显著性,但检出率比MRA高;MRA+MRI与DSA比较检出率相近.上述四种检查技术对中动脉瘤(>5mm)及大动脉瘤(>10 mm)的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RA+MRI可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二例误诊

    作者:白亮;刘新梅;杨品玉

    1 病例资料 【例1】男,16岁。因发热、左眼睑下垂10余天于1998年6月25日入院。查体:体温37.5℃,眼睑无水肿,左眼睑轻度下垂、内斜视,余无异常。头部CT扫描示脑积水。X线胸片示左上肺浸润型肺结核。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凝固,呈蛛网膜状。潘氏试验(3+),蛋白0.6 g/L,糖1.8 mmol/L,氯化物98.5 mmol/L,细胞数300×106/L,中性粒细胞0.03,淋巴细胞0.70。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TM),给予抗结核治疗,患者因故治疗1周出院。出院后患者出现头痛、走路不稳再次入院。查体:左眼睑下垂、内斜视,左侧肌张力增高,项强直两横指。考虑患者服药不规则,病情未控制,继续给予抗结核治疗。2日后患者头痛加剧,烦躁,再次头部CT扫描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TM合并SAH,综合治疗1个月,病情明显好转。后在外院做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大脑中动脉瘤。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科;王晓健;冯春国;程宏伟;程宝春;罗靖

    颅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称为多发动脉瘤,其发生破裂的概率高于单发动脉瘤,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诊断有一定难度,治疗上尚存在一些争议.笔者对近5年来2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处理方法作一报道,以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策略.

  • 颅内动脉瘤误诊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娟;李小波;资晓宏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显著提高,但对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动脉瘤位置特殊的病例,常会漏诊甚至误诊而行开颅手术,其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及致残率高达30%~50%和50%[1],现就本院2015年2月收治的2例误诊的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报道.

  • 十六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学东;陈家康;文超勇;陆建吾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15例经CT检查确诊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A检查,应用MPR、MIP、VP等技术重建,对检出动脉瘤情况及手术选择进行评价.结果经CTA检查的患者15例,发现动脉瘤13例,共14个动脉瘤,大直径为3.1cm,小为0.2cm,均经DSA检查证实在相应部位存在动脉瘤,2例未发现动脉瘤者DSA检查亦未发现动脉瘤.经GDC栓塞7例(8个动脉瘤),手术夹闭3例,包裹加固1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2例.结论CTA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单独对颅内动脉瘤进行筛选、诊断,并为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客观依据,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 单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眼部表现观察

    作者:毛俊峰;魏世辉;陈长青;沈沉浮

    后交通动脉瘤(PCOAA)在我国的颅内动脉瘤中所占的比率居第一位[1,2],许多患者有眼部表现,甚至首诊于眼科.但不少眼科医师对此认识不够充分,而颅内动脉瘤又是一种急症,有潜在致命风险.

  • 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脑动脉瘤患者不同手术时间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婧;傅相平;皮裕琍

    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上表现为麻痹性斜视、复视,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等,常见于头颅外伤、先天畸形、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微血管梗塞后遗症等.

  • 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樊继军;段强;席学礼;谢丙豪;董磊;陈磊;方占海;姬明

    目的:探讨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和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对3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3D-CTA检查,VR重建图像,分析图像采集信息,手术前掌握更多与动脉瘤有关资料指导手术.结果:32例患者经3D-CTA发现31例37个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1例阴性经DS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6例行手术,共夹闭29个动脉瘤,2例家属放弃死亡,4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3D-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筛查中安全,可靠.能为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提供详实的影像学资料,指导手术.

  • 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聚葆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结果:14例患者发现颅内动脉瘤17个,13个位于颈内动脉系统,4个位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T2W1、T1W1检出15个.结论:MRA结合MRI能够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较为客观,立确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较详尽、可靠的信息.

  • 急诊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4例体会

    作者:王业忠;赵冬;刘祺;姬云翔;赵博熙;许晖;李令建;戴晶;任志文;高杰善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首位病因,开颅夹闭动脉瘤是理想的方法,为首选.我科自2002年至2005年3月采用急诊手术共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