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彤;杨俊;吴泳昕;武丽萍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冠心病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2004至2006年700名冠心病患者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转化酶抑制剂及低分子肝素.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14例,术后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6例,发现无血流或馒血流即冠状动脉内注入应用国产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7ml,随后以7ml/h持续泵入36 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用药后抬高的ST段立即恢复正常,无血流或馒血流现象均改善,血流恢复到TiMiⅡ~Ⅲ级.无一例造成严重并发症,亦无一例死亡.结论 国产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治疗冠心病PCI术中、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有效药物.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血栓处理策略

    作者:马玉良;王伟民;刘健;卢明瑜;王龙;李琪;刘传芬

    目的 比较血栓抽吸导管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探讨减轻血栓负荷,改善心肌灌注的佳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因STEMI于我院就诊,且急诊行PPCI的患者1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手术过程中对血栓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介入对照组(n=74)、m栓抽吸组或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59)、血栓抽吸+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n=46).比较各组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术后1 h ST段70%回落、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n)I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问、术后1周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术后大岀血情况、住院期问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血栓抽吸+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降低(6.5%比20.3%,P<0.05),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显著升高(54.3%比23.0%,P<0.05);血栓抽吸或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0.2%比20.3%),高导联ST段70%回落发生率有升高趋势(37.3%比23.0%),但末达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CK.MB/Tnl从发病到达峰值时问、术后1周超声提示INEF/LVDd以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出血发生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l患者在PPCI术中联用血栓抽吸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轻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预防无复流现象,改善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

  • 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池菊芳;王勇;刘晓飞;李宪伦;曾玉杰;彭文华;柯元南

    目的 初步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9月~2006年5月间57例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随机分为3组:3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50~70U/kg,术后均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100mg终身,氯吡格雷75mg12个月.A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μg·kg-1·min-1维持18h;B组患者术中另给予替罗非班25μg/kg不少于3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5μg·kg-1·min-1维持18h.观察3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3组均无卒中、消化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3组患者牙龈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与低冲击剂量(10μg/kg静注)相比,高冲击剂量(25μg/kg静注)应用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仍需大规模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 血小板糖蛋白Ⅱ b/Ⅲa受体拮抗药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张一达;马静;王凯华;金湘辉;王珠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善、工作节奏的加快、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故而冠心病的治疗至关重要.1 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1.1 冠心病的定义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其定义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 替罗非班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王勇;刘晓飞;蔡琳;李宪伦;曾玉杰;郑金刚;彭文华;柯元南

    目的 初步评价替罗非班(欣维宁)在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9例高危NSTE-ACS患者行介入治疗前给予替罗非班10 μg/kg不少于3 min弹丸式注射,随后0.15 μg·kg-1·min-1维持24~40 h;术中推注普通肝素50~70 U/kg;观察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及6个月的复合临床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结果 患者均无出血性脑梗死、严重胃肠道出血等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牙龈出血发生率为10.2%,皮下出血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3.4%,随访30 d及6个月患者均无死亡、心肌梗死和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为6.8%.结论 替罗非班在高危NSTE-ACS患者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

  •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小龙;刘同祥;宋立稳;孙金华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自2012-2013年在我急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9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组,观察两组病情改善程度(7天内胸痛、胸闷发作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 (cTNI)水平;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30天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率.结果 替罗非班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5%),出血事件主要发生牙龈出血及皮下出血,未发生颅内出血等大出血事件,在改善心肌损伤标志物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积极有效治疗作用,且是安全的.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替罗非班诱发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张博;杨洋;王广强;刘全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均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现有文献报道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较少.本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导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

  • 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玲;康丽娜;吴道舒;邱明晶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宁;尹世玉;卡米拉;张碧玉

    目的: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拮抗剂--依替巴肽(Eptifibatide,ETBT)对血小板聚集、释放、收缩血块和促凝活性等的影响.方法:在正常人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加入不同浓度ETBT,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rPAmax)、血小板CD62p表达百分率、血块收缩率和血小板3因子(PF3)有效性,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获得ETBT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率.结果:各种浓度(0.5~5.0μM)ETBT均对rPA max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随ETBT浓度增加而增加;较高浓度(5.0~10μM)ETBT对血块收缩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ETBT(0~80 μM)ETBT对血小板CD62p表达(P=0.425)和PF3有效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ETBT显著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对血小板CD62p表达和促凝作用的影响较小;ETBT抗血小板聚集及抑制血块收缩的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 比伐卢定对比肝素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在PCI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江龙;程晓曙;杨人强;吴清华;吴延庆;洪葵;詹锐;樊瀛丽;胡利娟

    目的: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比较使用比伐卢定与使用肝素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中2000-01-2012-12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收集在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中比较比伐卢定对比肝素加GPI的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所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分为近期随访(≤30 d)及长期随访(>30d)两个亚组进行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临床试验共计21 699例患者,其中比伐卢定组10 736例(49.5%),肝素加GPI组10 963例(50.5%).近期随访分析显示:与肝素加GPI组相比,比伐卢定组网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04);主要出血及轻微出血均显著减少(均P<0.000 01).长期随访分析显示:比伐卢定组具有较低的死亡率(P=0.02);主要出血及轻微出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0001和0.008);比伐卢定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率高于对照组(P=0.02),且总体血运重建也有增高的趋势(P=0.07).其余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短期死亡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相比于肝素加GPI,比伐卢定具有显著的低出血风险及死亡率,且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率及总体血运重建率,但有相对较高的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

  • 持续静脉输注替罗非班对动脉硬化兔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谢双锋;尹松梅;李益清;聂大年;肖洁;马丽萍;王秀菊;王景峰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体内持续应用对动脉硬化兔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动脉硬化时合理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新西兰大白兔12周形成动脉硬化模型后,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恒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3.125、12.5 mg/L和50mg/L的替罗非班注射液,于注射O、12、24 h和48 h时,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大聚集率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比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12、24 h和48 h时,随着替罗非班用药剂量增加,血小板大聚集率逐渐减低(PANOVA<0.05),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l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逐渐减低(PANOVA<0.05).对照组和3.125 mg/L替罗非班组12、24 h和48 h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0 h比较无改变(P>0.05);≥12.5 mg/L替罗非班用药后的血小板大聚集率较用药0 h明显减低(P<0.05),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较0 h明显减低(P<0.05).结论 小剂量替罗非班并不改变血小板聚集,中剂量至大剂量静脉滴注时,血小板聚集和血清炎症因子明显抑制.

  •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sCD40L的影响

    作者:邱惠;李虹伟

    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小板聚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基本机制.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血小板聚集的后通路,并影响血清sCD40L的水平.现对此作一综述.

  • 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依彤;陈铀;杨毅宁;黄定;马翔

    目的 评价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接受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基础上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32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双盲分为受试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加用安慰剂),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肝素(包括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程48 h,观察指标为心电图改变、出血并发症、血小板聚集率,终点事件是5 d内的复合缺血事件.结果 受试组心电图ST段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0.50±0.08) mV vs (0.42±0.07)mV,P<0.01];出血并发症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14% vs 9%);血小板聚集率受试组明显下降(38%±8% vs 44%±8%,P<0.05),受试组用药前后比较(45%±7% vs 38%±8%,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45%±8% vs 44%±8%);5 d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受试组低于对照组(0% vs 18%,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并能进一步加强抗血小板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