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口臭患者口腔微生物区系研究

    作者:唐金强;肖新云;赵先平;申可佳;郭抗萧;谭周进;王永华

    目的 研究口臭口腔微生物区系组成,为口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对需氧和厌氧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别进行计数.结果 非口臭口腔好氧细菌数量(1180 ±380)和厌氧细菌数量(680±100)分别低于口臭口腔好氧细菌数量(7200±800)和厌氧细菌数量(1252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口臭口腔以革兰阳性菌和杆菌占优势,非口臭口腔真菌数量低于口臭口腔真菌数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中没有检出放线菌.结论 口臭患者口腔微生物多样性高于非口臭组,可以通过调整口腔微生态改善口臭.

  • 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

    作者:王者玲;岗本公彰;杨圣辉;前田伸子;李金陆;母瑞红;刘颍

    目的:应用PCR方法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与牙周病活动部位的关系,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致病菌16s RNA保守区域片段.40名受试者包括牙周病患者20人,每人同口取一个牙周病活动部位,一个相对健康或牙周病静止对照部位;成人健康者20人,每人各取一个标本.结果:龈下菌斑5种可疑牙周致病菌在牙周病活动部位的检出率牙龈卟啉菌为86%,福赛类杆菌为95%,螺旋体为86%,中间普氏菌和黑色普氏菌分别为95%和33%,均显著高于同口部位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PCR直接检测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类杆菌、齿密螺旋体及黑色普氏菌匀与牙周炎活动部位相关.

  • 精密附着体固位体基牙龈沟内细菌的研究

    作者:李冰;张楠;武峰;张并生;范国全

    目的 探讨精密附着体固位体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为精密附着体固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记录了在戴牙时,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6个月四个时段,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结果 精密附着体基牙牙周各指数四个时段纵向比较,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在四个时段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基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在修复后3个月与戴牙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6个月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结论 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牙周有一定的影响,应强化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 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何金枝;徐欣;周学东

    口腔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口腔的微生物集合.众多研究证实,口腔微生物与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及系统性疾病紧密相关.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及其他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相关项目的开展,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不断深入.本文基于新研究进展,就口腔微生物的组成、演替特点、与口腔和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及与肠道微生物的交互作用进行综述.

  • 宏基因组学--研究微生物的新策略

    作者:高谦

    2004年7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牙科与颌面研究中心(NIDCR)专门征集"利用宏基因组学研究口腔微生物"的研究申请书,征集通知中明确其目的是利用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的技术,研究口腔中微生物群落,以阐明微生物在人类口腔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

  • 住院患者口腔护理的基本方法

    作者:李刚;廖燕

    口腔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做好住院患者的口腔护理,有益于减少并发症.牙垢积物是细菌生长的培养基,龋病和牙周病均为菌斑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又称牙菌斑病.如果住院患者6 d~10 d不漱口、不刷牙或不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就会积累大量的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口腔疾病可以形成口腔病灶,口腔病灶可能成为菌源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肾炎、风湿病、冠心病、慢性肺炎、慢性关节炎、慢性皮肤病以及其它多种内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口腔护理是指采用各种含漱、刷牙等方式,以减少口腔微生物的数量或抑制细菌的繁殖生长,消除口臭,使口腔清洁,舒适.住院患者的口腔护理有利于患者的住院治疗效果和恢复健康.

  • 三种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口腔微生物滞留的影响

    作者:沈一吟;陆群

    目的 观察不同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的影响.方法 将57例单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组,n=19)、聚羧酸改性复合树脂(PMCR组,n=20)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组,n=18)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各组患牙充填物表面菌斑内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龈沟液内革兰阳性(G+)厌氧杆菌和革兰阴性(G-)厌氧杆菌进行菌落计数,以自身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结果 修复前,RMGI组、PMCR组和CR组与相应对照组的龈上菌斑和龈沟液中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RMGI组治疗后龈上菌斑内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以及CR组龈沟液内G-厌氧杆菌菌落计数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GI和CR修复楔状缺损后对患牙龈卜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示以PMCR修复楔状缺损,在抗龋性和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 Ⅱ型糖尿病牙周炎及牙周基础治疗对其影响的现状研究

    作者:宋文静;葛少华

    Ⅱ型糖尿病是引起慢性牙周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慢性牙周炎增加了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至今为止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牙周基础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血糖状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糖尿病牙周炎疾病在微生物、免疫及炎症因子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对糖尿病牙周炎的微生物指标,免疫、炎症因子指标,临床指标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疾病的影响做一综述.

  • 口腔微生物在充填材料上的黏附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沈一吟;徐晓

    继发龋、龈炎等牙体充填修复后的常见并发症与口腔微生物对充填材料表面的黏附进而形成菌斑有关.不同充填材料表面黏附的微生物数量、种类可能有所不同,这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材料的理化性质有关.本文综述了口腔微生物对充填材料表面的黏附机制及各种理化影响因素.

  • 纯钛和钴铬合金铸造基托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林江红;方一鸣;吴庆

    目的 比较纯钛铸造基托和钴铬合金铸造基托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纯钛铸造基托义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纯钛及钴铬合金铸造基托分别修复上颌肯氏Ⅰ类或Ⅱ类缺失患者各32例(纯钛组及钴铬合金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备牙前及戴牙后1、3个月义齿承托区黏膜面可培养细菌总量、可培养细菌分布情况以及义齿承托区黏膜的炎症情况.结果 (1)钴铬合金组戴牙后3个月义齿承托区可培养细菌总量均显著多于各牙前及戴牙后1个月(均P<0.01),而且戴牙后3个月钴铬合金组义齿承托区可培养细菌总量显著对于纯钛组(P<0.01).(2)纯钛组戴牙后3个月及钴铬合金组戴牙后1个月和3个月,黏膜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菌及白色念珠菌均较备牙前显著增多(均P<0.01),奈瑟菌显著减少(P<0.01);在戴牙后1个月和3个月两个时点,纯钛组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奈瑟菌均较钴铬合金组显著减少(均P<0.01).(3)钴铬合金组戴牙后1个月发生黏膜义齿性口炎2例(+),戴牙后3个月发生6例(+)、2例(++):而纯钛组仅戴牙后3个月2例发生黏膜义齿性口炎(+),两组患者黏膜义齿性口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尤其在戴牙后3个月钴铬合金组较严重黏膜义齿性口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纯钛组(P<0.01).结论 纯钛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不会影响口腔微生物的的生长及定植,可以防止微生态失调导致新的并发症出现,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口腔缺损金属修复体.

  • 老年人口腔机会致病菌--肺炎的危险因素

    作者:付麒;王彤

    众所周知,老年人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Bansal[1]等指出口腔卫生差是肺炎的危险因素,发现牙菌斑中菌种与咽部菌群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口腔和咽部微生物可能在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人的口腔存在复杂的微生物群体,迄今已经分离出超过300种微生物。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共生菌群占据了口腔微生物的大部分,这些微生物的组成保持持续的稳态。微生物和宿主防御系统间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各种因素间保持“平衡状态”[2,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住院或长期卧床老年人的牙菌斑中可以分离出机会性呼吸道致病菌。口腔机会性呼吸道致病菌可以通过吸入的方式增加呼吸道疾病的风险[4]。

  • 聚醚醚酮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成膜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舒;张翼飞;周平;魏世成

    目的 制备聚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 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P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物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在第14天形成的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一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 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物的黏附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16S rRNA克隆文库法分析成人龋病唾液微生物多样性

    作者:李俊平;吴芳;汪珍珍;王译彬;周建业;李志强;余占海

    目的:讨论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唾液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符合WHO采样标准的唾液样本6例,其中高龋组(CA组)3例,无龋组(CF组)3例,提取细菌总DNA,构建16S rRNA克隆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用MOTHUR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80个OTUs,归属于5个门,9个纲,10个目,14个科,19个属,其中有13个优势属;CA组优势属为:链球菌属(53.16%)、普氏菌属(28.77%)、颗粒链球菌属(9.34%);CF组优势菌为:链球菌属(46.12%)、普氏菌属(23.41%)、奈瑟菌属(14.35%).结论:16S rRNA克隆文库法已成熟,可用于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当地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高龋组中优势菌(链球菌属、普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对龋病发生发展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技术用于口腔微生物的初步鉴别

    作者:蔡叶;杨卫东

    目的: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健康青年口腔微生物进行初步的鉴别.方法: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30个健康青年口腔分离提取到的50株典型菌株进行指纹图谱数据采集,采用求平均、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处理图谱后进行聚类分析与标准菌株进行比较.结果:在特征谱区:3000~2800,1500~1400,1200~900 cm-1下,分离菌株与各标准菌株相比得到很好地归类.结论: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具有准确,快速,方便,时效等优点,可以为口腔微生物的初步鉴别提供一个可靠地的方法,对临床许多可能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以便建立口腔微生物群落疾病预警系统.

  • 作者:

    目的:检测某些中草药对口腔微生物的抑制杀灭作用.方法:制备七种中草药水浸液提取物,将水浸液提取物分别加至培养基中,观察各种口腔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确定水浸液提取物的小抑菌量.结果:夏枯草、金银花、厚朴、菊花、威灵仙、秦艽的水浸液提取物对所试验的口腔微生物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黄连的水浸液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菌(初始抑菌量 0.250 mg/ml)、伴放线放线杆菌(初始抑菌量 0.125 mg/ml)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黄连可用于某些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 口腔微生物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智慧;吕莉娟;张亮;叶宁

    长久以来,胎盘一直被认为是无菌环境,但新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胎盘内同样存在其独特的微生物群落,且与口腔微生物群落为接近.经血行途径散播的口腔致病菌已成为宫内感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口腔微生物入侵子宫的研究及其对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孕妇口腔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牙周炎免疫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朱江;谢昊;樊明文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已知的三百多种口腔微生物中,仅少数微生物毒力较强, 而与牙周炎有关的细菌主要是牙龈卟啉菌、伴放线放线杆菌、普氏中间菌、螺旋体等厌氧菌. 当病原菌侵袭牙周组织时,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牙周炎的发生:局部分泌抗体和全身血清抗体,局部细胞免疫和全身细胞免疫.Chen[1]等报道牙周组织健康者的血清抗体滴度高于牙周炎病人;Vincent[2]则发现所有牙周炎病人的血清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果用免疫的方法,强化机体的免疫力,提高血清中抗病原菌的特异性抗体的滴度,就可能达到减少病原菌,预防牙周炎的效果.

  •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内细菌的研究

    作者:杜莉;夏露;杨凌;巢永烈;朱硃

    目的:了解磁性附着体基牙龈下微生物组成与正常龈下微生物组成比的差异及卫生指导前后基牙龈下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改变.方法:检测卫生指导前后磁性附着体患者基牙以及正常人群相对应牙位龈下检出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及组成比的变化.结果: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中,G-杆菌及牙周炎相关细菌,如放线菌和其它不产黑色素G-杆菌组成较正常牙周增多,组成比为19.23%±7.59%和11.61%±9.89%;在卫生指导前后,基牙牙周龈沟内细菌的总量有所下降,而细菌的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戴用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是牙周炎的易感人群,但正确的卫生指导对基牙牙周细菌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 PCR相关技术在口腔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闫培芳;梁景平

    细菌感染是口腔疾病常见的病因,准确、简便、快速鉴定病原菌无论对临床诊治还是对实验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多聚酶链反应(PCR)的理论和技术为细菌分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文就PCR相关技术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一评述.

  • 唾液对宿主龋病敏感性的生物学研究

    作者:邹静;周学东

    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口腔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口腔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培养基,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抗龋作用,如唾液的缓冲作用、抗菌作用、清洁作用等.近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所引起的唾液有机组成不同可能导致口腔微生物在牙面的定植不同,唾液对微生物的清除作用有差异.因此,在评价唾液对龋病的作用时应考虑遗传因素对龋敏感性的影响,考虑唾液中的有机组成对龋病的影响,本文拟从遗传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宿主的龋病敏感性.

6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