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dm2 bcl-2、AR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 中国北方汉族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 CAG)n多态与低氧训练后心功能变化的关联性

    作者:王海燕;胡扬;许春艳;郝鑫;衣龙彦;聂晶;李燕春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中(CAG)n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心功能对低氧训练应答的关联性.方法:58名中国北方汉族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为期30天的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晚上居住房间的氧浓度为14.8~14.3%(模拟海拔约2800~3000米);每周进行3次、每次30分钟的低氧训练,训练强度为常氧75% VO2max强度,训练环境氧浓度15.4%~14.8%(模拟海拔约2500~2800米);每周进行5次、每次90分钟常氧环境下的专项训练.分别于低氧训练前和低氧训练后使用超声心动仪测试安静时,50W、10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心功能.使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AR (CAG)n多态性.结果:(1)短链重复组(≤21和≤22)身高和低氧训练前体重基础值分别显著低于长链组(>21和>22);(2)≤22次重复组低氧训练前安静时、三种负荷和恢复时的每搏输出量基础值均显著低于>22组;(3)与低氧训练前相比,低氧训练后各基因型组安静、运动和恢复时的心率均显著下降,但是仅两个短链组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呈现显著性降低;(4)除≤21组50W和≤22组150W外,低氧训练后短链重复组安静和运动时△CI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长链组.结论:AR基因(CAG)n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男性心功能对模拟常压低氧环境下HiHiLo训练的应答可能存在关联性.

  • 雄激素受体在抗阻和耐力训练提高大鼠运动能力中的作用

    作者:林小晶;鲁林;王晓慧

    目的:采用雄激素受体(AR)阻断剂氟他胺(Flutamide)研究AR对耐力和抗阻训练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n=8):安静对照组(C)、氟他胺组(F)、抗阻训练组(R)、抗阻训练+氟他胺组(R+F)、耐力训练组(E)和耐力训练+氟他胺组(E+F).E、E+F组大鼠进行中等强度(速度20 m/min,1h/日)的跑台耐力训练,而R、R+F组大鼠进行递增负荷的爬梯抗阻训练(起始负重为40%体重,每2天递增10%体重,直至120%体重,3组/d,4次/组,组间间隔20 s),均为每周训练6d,持续3周.检测大鼠的体重、力量(包括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和耐力;ELISA检测血清睾酮水平;蒽酮法检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糖原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AR、肌球蛋白重链(MHC,反映肌肉内在收缩力)、快肌球蛋白fs-myosin(反映快肌纤维含量)和慢肌钙蛋白ss-TnT(反映慢肌纤维含量)的蛋白水平.结果:(1)与C组比较,R组大鼠的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增加,E组大鼠的耐力增加;R+F组与R组比较,大鼠大力量和速度力量降低;但E+F组与E组比较,大鼠耐力无变化;(2)与C组比较,R组大鼠腓肠肌的相对质量、fs-myosin和MHC的蛋白水平以及肌糖原含量增加,E组大鼠比目鱼肌的相对质量、ss-TnT和MHC的蛋白水平以及肌糖原含量增加.R+F组与R组比较,上述增加的腓肠肌各指标均被逆转;而E+F组与E组比较,上述增加的比目鱼肌各指标仅ss-TnT未被逆转.结论:抗阻训练增强大鼠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作用是通过AR介导的,其机制与腓肠肌的相对质量、快肌纤维含量、内在收缩力和肌糖原含量的增加有关.但耐力训练增强大鼠耐力的作用可能与AR无关.

  • 中国北方汉族男性雄激素受体基因(CAG)n多态分布及其与低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王海燕;胡扬;郝鑫;许春艳;李燕春;衣龙彦;聂晶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外显子1中(CAG)n多态在中国北方汉族男性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低氧训练后VO_2max变化的关联性.方法:65名中国北方汉族健康青年男性进行为期30天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晚上居住房间氧浓度为14.3~14.8%(模拟海拔2800~3000米),每周进行3次75%常氧VO_2max的低氢训练.训练环境氧浓度约15.4%(模拟海拔约2500米).实验前后测试体重和VO_2max等指标,采用GeneScan和测序方法分析AR(CAG)n多态的等位基因(基因型).结果:(1)共观察到(CAG)12、(CAG)16-28、(CAG)30共15种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其中22次重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2)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短链组体重基础值均显著低于长链组;(3)当分别以21和22次重复为分割点划分基因型时,低氧训练后短链基因型携带者△VO_2max和△VO_2max均显著高于长链组(P<0.01).结论:中国北方汉族男性AR基因(CAG)n多态与HiHiLo(常压低氧)训练效果之间存在关联,重复次数较少基因型携带者的低氧训练敏感性较好.

  • 新生期染毒双酚A对雄鼠睾丸AR表达影响

    作者:韩茂之;孔德荣;姬静;王康;韦柳娅;解美娜

    目的 探讨哺乳期染毒双酚A对子代雄鼠成年后睾丸结构及雄激素受体(AR)表达影响.方法 20只妊娠母鼠,待分娩后随机分为双酚A高、中、低剂量组(5、0.1、0.01 mg/kg)和对照组.母鼠分娩后第3d开始每天给小鼠颈部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双酚A和玉米油,持续到第21 d断奶,在第70d处死并取材,记录体重及睾丸重量,制作精子涂片,计算精子畸形率,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睾丸内AR表达.结果 双酚A高剂量组成年雄鼠睾丸指数(0.44±o.018)明显低于对照组(0.64 ±0.039)(P<0.05);双酚A低、中、高剂量组成年雄鼠精子畸形率分别为(13.34 ±0.72)%、(16.41±0.67)%、(17.55±0.61)%,高于对照组的(2.07±0.24)%(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双酚A组雄鼠睾丸曲细精管直径与生精上皮厚度均明显减小(P<0.05),各级生精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双酚A低、中、高剂量组雄鼠AR表达分别为(0.6642±0.0141)、(0.6363±0.0062)、(0.2938±0.2522),高于对照组(0.2123±0.2793) (P <0.05).结论 哺乳期接触一定剂量双酚A对雄鼠睾丸发育具有明显影响,精子畸形率增加,曲细精管直径减小,生精上皮变薄,睾丸内AR表达增加.

  • 雄性大鼠去睾丸后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蛋白和ARmRNA表达的变化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赵小明;范玉华

    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蛋白及其mRNA在正常组、睾丸切除组和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组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三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AR阳性神经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AR阳性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表达明显降低;睾酮替代后AR反应性上升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AR,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 雄激素受体(AR)靶miRNA转录过程中转录复合体的形成初探

    作者:张聪哲;吴海;李瑶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调控的靶miRNA在转录过程中受到AR以及一系列蛋白辅助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体影响的过程.方法 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用相应辅助蛋白因子的抗体研究蛋白质和DNA的相互作用,qPCR研究蛋白质和DNA结合的增强或者减弱.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在不同细胞系中初步研究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和前列腺癌恶化的相关性.结果 在LNCaP前列腺癌细胞系中,进行双氢睾酮(DHT)刺激后,在AR靶miRNA的雄激素受体调控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ARE)位置发现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OGG1,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RNA聚合酶Ⅱ及拓扑异构酶Ⅱ等辅助蛋白因子结合量上升.通过AR和LSD1的siRNA干扰实验,证明是由AR招募了LSD1,LSD1进而招募其余辅助蛋白因子.结论 这些转录因子AR以及LSD1、OGG1、Apel、RNA聚合醇Ⅱ和拓扑异物酶Ⅱ等一系列蛋白因子形成的转录复合物,促进了AR调控的靶miRNA转录的发生,且该转录复合物的形成由AR的招募作用发起.

  • IL-6调节miR-21在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李金贵;马利;熊兵红;程勇;张才全

    目的 检测转染微核糖核酸-21抑制剂(miR-21-inhibitor)前后前列腺癌细胞PC3在不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下微核糖核酸-21(miR-21)的表达情况,细胞的增殖能力及雄激素受体(AR),转录信号诱导和激活者3(STAT3)水平.分析IL-6和miR-21在前列腺癌非依赖性进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通过RT-PCR检测不同IL-6浓度培养下非依赖性细胞系PC3在转染miR-21前后miR-21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不同IL-6浓度培养下PC3细胞AR,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转染miR-21能显著的抑制前列腺癌细胞miR-21的表达量,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IL-6在短期促进PC3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miR-21的高表达.IL-6短期能够诱导PC3细胞系AR,STAT3高表达.结论 IL-6在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长期培养下IL-6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miR-21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及依赖性相关,在前列腺癌的非依赖性进程中起重要作用,miR-21有希望成为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IL-6可以诱导miR-21高表达,AR,STAT3在这一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 肯尼迪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子杨;曹绪维(综述);田淑芬(审校)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 ,KD ),又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pinal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SB‐MA),是一种成年发病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该病于1968年首先由 Kennedy 报告[1]。一般仅男性受累,发病率为1/5万[2]。该病进展较缓慢,主要累及脑干和脊髓下运动神经元,临床表现为肢体近端肌肉和延髓支配肌肉的萎缩、无力和束颤。可伴有不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感觉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受累及的临床表现[3]。基因分析是KD的诊断金标准。1991年 La Spada等[2]报告了该病的基因缺陷。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11‐12,是由于雄性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序列重复突变所致。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睾酮水平结果降低亦有助于 K D 的诊断[4]。其电生理改变也有很多特点。目前,已证实亮丙瑞林等药物能起到阻止或延缓KD动物模型病情进展的作用[5],但KD的临床治疗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早期诊断对评估预后很重要,临床对此病国内报道较少,尤其是无家族史的KD报道更少。由于对此病进行基因检测的阳性率较低,因此导致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本文对 KD的致病基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回顾及展望,以期加强各位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

  • 氟他胺对胚胎期尿道下裂大鼠PCNA、AR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晓燕;李岩

    目的 观察氟他胺(Flu)对胚胎期SD大鼠尿道及睾丸间质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雄激素受体(A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引起尿道下裂机制.方法 将孕鼠于第12 ~ 17天连续皮下注射Flu(6.0546 mg/kg·d)染毒造模,在第20天行破宫产取子代雄鼠的尿道生殖结节和睾丸,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尿道生殖结节、间充质细胞、尿道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PCNA、AR表达变化,RT- PCR技术检测睾丸间质细胞PCNA、AR mRNA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PCNA在Flu染毒组大鼠生殖结节、间充质细胞、尿道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在Flu染毒组尿道细胞及睾丸间质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RT-PCR显示:PCNA mRNA在Flu染毒组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R mRNA在Flu染毒组睾丸间质细胞表达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Flu引起尿道下裂不是通过改变AR水平实现,可能是通过降低睾酮激素水平或与雄激素竞争性结合AR而导致尿道下裂的发生.

  • 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经Doc处理后p-c-jun和AR的表达变化

    作者:吴静;董彪;方克伟

    目的 探讨多西紫杉醇的细胞毒性化疗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体外的免疫印迹、荧光素酶和细胞生存率进行分析,研究PC-3细胞暴露在多西紫杉醇后p-c-jun的过表达与AR的相互作用.结果 多西紫杉醇治疗PC-3细胞敏感,细胞对多烯紫杉醇的敏感性与p-c-jun水平呈负相关.转染c-jun基因转染到PC-3细胞降低了多烯紫杉醇的敏感性,而转染c-jun和AR基因则可以恢复到中等程度敏感性.p-c-jun与AR蛋白水平之间没有发现直接相关性.对多烯紫杉醇的治疗反应,体内模型的结果与体外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结论 p-c-jun可能是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治疗的分子机制之一.

  • 男性不育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及意义

    作者:余秋健;梁朝朝;张贤生;徐师国;张小马;郝宗耀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根据精液分析及睾丸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将6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成少精子症组(n=21)、弱精子症组(n=15)、阻塞性无精子症组(n=14)和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组(n=17),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不育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并以22例正常生育男性为对照.结果:外周血白细胞AR含量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阻塞性无精子症组与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组(782±98)与对照组(913±10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不育症各组与对照组相比,E2和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密度与白细胞AR含量呈正相关(r=0.233,P=0.010).结论:一部分男子不育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AR表达下调有密切关系.

  • 鞘脂激活蛋白原(PSAP)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方媛媛;李一宁;叶莹心;王秀霞

    目的:探讨鞘脂激活蛋白原(PSAP)在多囊卵巢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来曲唑(LE)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卵巢组织的PSAP表达.结果:LE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内分泌紊乱,代谢特点和形态特征均与人的PCOS相似.在PCOS大鼠卵巢中,PSAP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结论:PSAP在LE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卵巢组织中过表达,并在PCO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小鼠雄激素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张晓燕;卢苇;张巧霞;张振明;朱伟杰;桂耀庭

    目的:克隆小鼠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cDNA,构建AR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睾丸支持细胞TM4中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应用RT-PCR法从小鼠睾丸中扩增AR,将测序正确的PCR产物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再将载体以脂质体方式转染至TM4细胞系中,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AR的TM4细胞株,以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前后AR在TM4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的结果显示,转染pcDNA3.1(-)/AR质粒的细胞中AR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转染pcDNA3.1(-)质粒的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AR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R和稳定转染的TM4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AR在睾丸支持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建立了细胞模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