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的集束治疗

    作者:郭琦;黎毅敏;农凌波;徐远达;何国清;何为群;陈思蓓;刘晓青;李静;江梅;徐永昊;肖正伦;钟南山

    目的 探讨国内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疗效.方法 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用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14个月(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进标准参照2001年国际脓毒症会议.分教育、试验和运作3个连续阶段实施6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和24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历史对照期内(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合格患者门入对照组.计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爪.采用γ2检验、独立样本t榆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和多冈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对照组和集束治疗组问的基础特征差异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2)血清乳酸测定率、休克业组液体复苏率及6 h内所输入液体量、血糖榨制,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24,0.009,0.045和0.000).3)72 h时,集束治疗组呼吸频率和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33和0.041);集束治疗组中休克业绀急性生理和慢性疾病评分(A-PACHE)Ⅱ分值和预计死亡率的下降值,与对照组中休克业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17和0.040).4)与对照组比较,集束治疗组病死率绝对值下降23.30%(P=0.019).结论 严重感染集束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 提高集束治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齐红;郑瑞强;汪华玲;林华;卢年芳;邵俊;於江泉;窦英茹

    目的 了解感染性休克集柬治疗依从性,以及提高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连续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分为培训前(2007年1月至2007年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两个阶段,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各项指标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d病死率.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6 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OT)(19.6%vs.55.1%),红细胞压积HCT(64.7%vs.91.8%),气道内平台压(ss.2%vs.95.9%),激素使用(41.2%vs.62.3%),强心药物使用(41.2%vs.65.3%),血糖控制(45.1%vs.79.6%).同时培训前与培训后相比,集束治疗24 h的依从性分别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35.3%vs.65.3%),红细胞压积(35.3%vs.73.5%),气道内平台压(86.3%vs.97.9%),激素使用(31.4%vs.69.4%),强心药物使用(52.9%vs.67.3%),血糖控制(47.1%vs.83.7%).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1)及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55.1%vs.76.5%,P<0.05),而气道内平台压和24 h强心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依从性,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 集束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依从性及其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郑瑞强;陈齐红;林华;卢年芳;於江泉;邵俊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集束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依从性及其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记录2007年1-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连续收治的58例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6 h集束治疗目标完成情况,并按是否完成集束治疗分为集束治疗组和未完成集束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病死率.结果 58例患者中,完成6 h集束治疗的患者为22例,集束治疗依从性为37.9%(22/58).与未完成集束治疗组相比,集束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5和-3.702,P值分别为0.037和0.001).集束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完成集束治疗组(X2=10.236,P=0.000).结论 集束治疗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临床医师应提高集束治疗的依从性.

  • 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治疗对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於江泉;窦英茹

    目的:探讨6h集束治疗措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筛选出降低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 U感染性休克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达标组52例、未达标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6 h集束治疗方案在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血饱和度(ScvO2)、1 h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标本培养等各项指标均达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vO2及尿量达标是6 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cvO2≥70%及尿量≥0.5 ml/(kg · h)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 提高集束治疗依从性对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森

    目的 研究提高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依从性的方法,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ICU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患者分为培训前、后两组,比较培训前、后集束治疗24 h依从性的差异,包括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红细胞压积、气道内平台压、血糖控制,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证(MODS)发生率以及<1个月病死率.结果 培训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红细胞压积、气道内平台压及血糖控制的依从性分别为61.67%、73.33%、93.33%及80.00%,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从性高提高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分别为(110.4±59.4)h、(16.4±10.5)d,患者MODS发生率及<1个月病死率也明显减低,分别为30.00%、38.33%.结论 通过对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提高ICU患者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降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 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对病死率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作者:陈齐红;郑瑞强;林华;汪华玲;卢年芳;邵俊;於江泉

    目的 探讨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收治的成人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培训前(2007年1-9月)和培训后(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两个阶段进行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分析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柬治疗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集束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研究两个阶段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条件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其中培训前51例,培训后49例;存活36例,死亡64例.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 h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病死率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046和0.120(P均<0.01).培训后集束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6 h EGDT和24 h EGDT分别从19.6%、35.3%提升至55.1%、65.3%(P均<0.01).培训后机械通气时间[(166.6±156.4)h比(113.6±73.6)h3、ICU住院时间[(9.4±7.6)d比(6.0±3.9)d]及28 d病死率(72.5%比55.1%)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继续教育培训可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性休克集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 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作者:郭琦;黎毅敏;农凌波;徐远达;何国清;何为群;陈思蓓;刘晓青;李静;江梅;徐永昊;肖正伦

    目的 评价三级医院严重感染集束治疗的依从性,为推广指南积累相关数据.方法 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中选择2006年1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43例重症肺炎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集束治疗组),分教育、试验和运作3个阶段实施6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和24 h严重感染集束治疗.选择2004年1月1日-2006年10月31 日在院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结果 ①6 h集束治疗中:血清乳酸测定率为20.9%(9/43);抗生素治疗前获取血培养的实施率为7.0%(3/43);100.0%(43/43)能在1 h内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44.2%(19/43)输入20 ml/kg的晶体液或等量胶体液(20%白蛋白1.1 ml/kg或6%羟乙基淀粉4.8 ml/kg),6 h内输入液体量(折算为6%羟乙基淀粉剂量)为(503.95±176.19)ml;94.7%(18/19)应用血管收缩剂;7.0%(3/43)使用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和(或)输浓缩红细胞.②24 h集束治疗中:小剂量类固醇使用率为31.6%(6/19);34.9%(15/43)的患者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内;吸气末平台压<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潮气量为6 ml/kg)的机械通气患者占97.6%(40/41).③6 h和24 h严重感染集柬治疗的依从性分别是0和21.4%,整体依从性为0.④与对照组比较,集束治疗组病死率绝对值下降了23.3%(18.6%比41.9%,P=0.019).结论 目前本院严重感染集束治疗仅能达到部分依从.提示国内推广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依然任重道远.

  •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免疫功能和ICU监护时间的影响

    作者:戴红芳;魏成功;唐钟祥;彭志允;李烽辉;王颖菁;伦桂莲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ICU监护时间的影响.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患者住院号分为2组,单号为延迟普通营养治疗组(PT组,32例),双号为早期营养集束治疗组(JS组,32例),并分别进行相应营养支持治疗.于营养治疗开始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观察营养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和ICU监护时间,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JS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较PT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14d的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JS组第14天的IgG、IgM、IgA、外周淋巴细胞计数(T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较PT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JS组CD4+/CD8+在营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S组ICU住院时间短于PT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规范的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有助于缩短ICU监护时间.

  • 早期集束化治疗极危重孕产妇4例

    作者:辛长征;徐彩临

    目的 探讨早期集束化治疗在极危重孕产妇抢救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分析我院应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救治的4例极危重孕产妇的病历资料.结果 4例病人在产科情况解除后通过多学科联合,早期使用正压机械通气、血浆置换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肠道净化、胃肠营养支持等集束化治疗后,病情逐步缓解,终均痊愈出院.结论早期集束治疗应用于极危重孕产妇的救治,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 急诊集束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12例临床护理

    作者:关常青;谢春燕;苏月南

    目的:探讨急诊集束治疗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重度CO中毒性肺水肿患者采用急诊集束治疗方法,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本组12例均治愈出院,显效9例(75%),有效3例(25%);氧合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集束治疗对重度CO中毒性肺水肿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1例人感染H7 N9患者的集束治疗及护理

    作者:黄则勇;俞超;冯洁惠;王微微

    H7N9是2013年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禽类流感病毒,该病毒主要来源于禽类传播,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目前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通过集束治疗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症状,其策略为有目的的捆绑综合治疗[1]。2013年4月6日本院收治1例人感染H7N9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经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exygenation,ECMO)、人工肝、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抗病毒补液抗炎、调整肠道菌群、维持微生态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集束治疗后,逐步好转,现已康复出院。现将护理监护过程报告如下。

    关键词: H7N9 集束治疗 护理
  •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急诊集束治疗分析

    作者:宋明东;苏月南;巫丽萍

    目的 探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急诊处置方法.方法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患者12例,急诊处置采用集束治疗,要点:①保护性通气间断纯氧氧疗.②甲基强的松龙240mg/d,静脉点滴.③6%羟乙基淀粉钠500ml+10%氯化钠60ml+速尿100mg,200ml/h,恒速泵入.结果 显效9例(75.O%).有效3例(25.0%).氧合指数(203.4±69.7)VS(434.6±97.3)(P<0.01).X线胸片的变化显效8例(66.7%),有效4例(33.3%).本组12例患者经后续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其中,发生迟发性脑病1例.结论 集束治疗可能是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的有效方法.

  • 集束救治策略在急性阿维菌素重度中毒的应用分析

    作者:苏勇;苏月南;陈文宇

    目的 改进急性阿维菌素重度中毒的救治方法.方法 应用集束救治策略抢救急性阿维菌素重度中毒25例,主要方法包括:①清水洗胃,甘露醇导泻,尿毒清排毒.②预防性气管插管,保护性机械通气.③床旁血液灌流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7~ 16d治疗,治愈24例(96.0%),死亡1例(4.0%).血液灌流1次19例,2次6例.治愈者机械通气时间3.3~ 11.4d.结论 集束救治策略是抢救急性阿维菌素重度中毒有效的急救措施.

  • 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及体液免疫的影响

    作者:戴红芳;唐钟祥;彭志允;李烽辉;伦桂莲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态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病人住院号分为两组,单号延迟普通营养治疗组(PT组,21例),双号早期营养集束治疗组(JS组,21例).于营养治疗开始的第1、7、14天观察营养相关指标、 免疫功能指标和ICU住院时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JS组患者血清白蛋白、 前白蛋白、 血红蛋白与PT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亦明显升高(P<0.05).②JS组患者IgG、IgM、IgA、 外周淋巴细胞计数(TLC)与PT组比较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③JS组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比PT组减少约1天,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可出现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规范的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体液免疫功能.

  • 不同医院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作者:赵剑斌;薛峰

    目的:比较不同医院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探讨对感染性休克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同地区二甲医院(对照组)和三甲医院(试验组)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2 h CVP、2h ScvO2监测率、1h抗生素使用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0.05);试验组EGDT、Hct、限制性气道压、血糖控制依从性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P<0.01);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P<0.01)、ICU住院时间(P<0.01)及28 d病死率明显缩短(P<0.05).结论:不同级别和地区对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较低,有必要对感染性休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