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胸腺树突样细胞系与胸腺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的比较研究

    作者:贺学英;钱晓萍;吴励;陈慰峰

    目的 MTSC4(小鼠胸腺树突样细胞系)能诱导胸腺细胞阴性选择,为阐明该功能是否与其抗原提呈能力有关,对MTSC4 与新鲜胸腺树突状细胞(T-DC)的抗原提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方法应用MLR实验系统进行抗原提呈能力的比较分析;利用抗体阻断实验研究CD11c分子在抗原提呈中的作用. 结果 T-DC的抗原提呈能力分别是MTSC4、MTSC4-10(MTSC4 的10号克隆)、MTEC1(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1)的64、58、73倍,MTSC4、MTSC4-10、MTEC1之间APC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在联合细胞因子GM-CSF,IL-4,IFN-γ和anti-CD40 McAb诱导下,MTSC4-10的表型变化显著,其MHC classⅠ、MHC classⅡ、B7.1表达阳性率分别由10%、阴性、10%上调到95%、44.7%、52.7%;MTSC4-10表型改变伴随抗原提呈能力增加,但仍只有T-DC的1/23.T-DC 与MTSC4-10的表型,抗原提呈能力的差异提示我们关注CD11c的作用,并首次证实anti-CD11c单抗(N418)能明显阻断新鲜分离T-DC的抗原提呈作用,anti-B7.2单抗对其抗体阻断有协同作用. 结论 MTSC4的抗原提呈能力大大弱于T-DC;高表达于T-DC的CD11c分子在抗原提呈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 IL-7对胸腺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体外分化发育的影响

    作者:许云云;王泳;李毅平;李芳;徐小霞;朱守兵;张学光

    目的:探讨IL-7对胸腺T细胞及胸腺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摘取15~16日龄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胚胎胸腺器官培养-FTOC),分别将细胞因子IL-7和培养基滴加在胸腺小叶上,12天后收集不同条件下经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11c、B220、Ia等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细胞计数检测细胞数目的变化.再将经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和异源的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性IL-7组的胸腺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其中胸腺CD4~-CD8~-双阴性细胞及CD8~+单阳性细胞比例有所增加,而CD4~+CD8~+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4~+单阳性细胞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此外,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NK细胞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IL-7在胸腺T细胞及胸腺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 Flt3L对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在FTOC体系中分化发育的作用

    作者:许云云;李毅平;李芳;朱雪明;汪健;王泳;张学光

    为了借助FTOC体系探讨Flt3L对小鼠胸腺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的影响.摘取15~16 d龄胎鼠胸腺进行体外器官培养(胎鼠胸腺器官培养—FTOC),根据所使用培养基的不同实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基础培养基)和Flt3L组(培养基中含有细胞因子Flt3L),在体外进行FTOC常规培养,12 d后分别收集两实验组的胸腺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4、CD8、CD11c、Ia等的表达,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骨髓来源的c-kit+造血干细胞通过悬滴培养方法种植入2-脱氧鸟苷处理过的胸腺,随后将胸腺放置于组织器官培养皿中所使用的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或加入细胞因子Flt3L的培养基,进行为期12 d的FTOC常规培养.12 d后收集不同条件下FTOC培养的胸腺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对胸腺细胞的表型进行分析;将在不同条件下FTOC培养获得的胸腺细胞进行MACS分选,从而获得胸腺树突状细胞(CD11c+ DC),再与异源的CD4+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通过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在正常FTOC体系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Flt3L组胸腺DC有明显的增加,且FTOC联合悬滴培养体系中Flt3L组胸腺DC的生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TT检测结果也显示:没有CpG2006刺激时,胸腺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比较弱,但添加CpG2006刺激后,胸腺DC趋向于成熟表型,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有所增强.提示,Flt3L在小鼠胸腺DC的分化发育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明显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c-kit+造血干细胞向胸腺DC的分化.

  • 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刘利;高兴玉;李锋;饶邦复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一方面与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损害密切相关。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连接心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重要桥梁之一,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及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ICAM-1的研究,有可能找到另一治疗VMC的途径,即抗粘附治疗,现就这些方面内容作一概述。1 ICAM-1的概述 粘附分子又称为粘附受体,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的一类膜蛋白。大致分为五大家族:钙依赖粘附素(cadherin)家族、整合素(integrin)家族、选择素(selectin)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4家族。ICAM-1是早发现的粘附分子之一,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人类染色体定位于1q,为单链跨膜蛋白分子,分子量在90KD,核心多肽为55KD,结构中有5个类似免疫球蛋白区,一个膜转移蛋白和一个细胞质部位,其氨基酸的D1、D2结构与LFA-1或鼻病毒结合,羧基端的D3结构可与Mac-1结合[1,2],与神经粘附分子(MCAM)有同源性。ICAM-1广泛分布于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等的血管内皮细胞、胸腺树突状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3]。它通过与配合结合发挥作用,已发现ICAM-1的配体有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分子-1(Macrophage activation complesx1,Mac-1)、CD43,其中多与LFA-1结合,主要参与介导T细胞、内皮细胞之间,T抗原呈递细胞、靶细胞之间,T细胞之间,T、B细胞之间的粘附及信号传导,从而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2~5]。在IL-1、TNF-α、IFN、LPS、PMA、炎性介质、补体成分等刺激下,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传导活化转录因子(STAT)等,使ICAM-1的表达上调[3,6]。研究表明,这种上调也与ICAM-1mRNA降解速度密切相关。ICAM-1除参与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展,调节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细胞间粘附作用,同时传导多种细胞信号,引起细胞间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促进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因子产生等。如果ICAM-1表达失控,往往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