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5~2006年眼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黎黎;王智群;李然;罗时运;白雪晴;梁庆丰;邓世靖;孙旭光

    目的 分析眼部真菌感染的菌属分布变化及其体外药敏试验.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2005-2006年1246份眼部可疑真菌感染标本.方法 标本接种于沙保罗培养基,在28℃、40%湿度环境下培养8~10天,并应用纸片法分析培养阳性真菌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主要指标 菌属种类与季节分布;真菌菌株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结果 1246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330株(26.5%).其中来自角膜、房水、玻璃体、结膜、睑板腺及其他眼组织的比例分别为92.4%、2.7%、1.5%、0.6%、1.0%、1.8%.培养阳性菌株72.4%分布在9月到次年2月,在3~8月者占27.6%.镰刀菌属占64.55%,曲霉属13.03%.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分别为88.18%、35.15%、11.82%、5.76%及33.64%.镰刀菌属对那他霉素敏感,其次是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曲霉属对特比萘芬敏感,其次是两性霉素B和那他霉素.结论 镰刀菌属和曲霉属是我国北方眼部真菌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绝大多数真菌菌株对那他霉素、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眼科,2008,17:44-47)

  •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作者:赵琦;彭晓燕;王红;刘毅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设计同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09年北京同仁医院经玻璃体培养确诊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9例(13眼).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4例进行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两性霉素B)或(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视力,眼前节、眼底表现,眼内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男性2例,女性7例,4例双眼患病.平均年龄(38.33±15.49)岁.7例有明确发热史,自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平均(26.43±24.81)天(2~60天).无眼部外伤和内眼手术史.患者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遮挡为主诉.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有或无典型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呈现团块状混浊,视网膜和(或)视网膜下黄白色浸润病灶.所有病例玻璃体真菌培养阳性.9/13眼玻璃体注药,10/1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8例12眼随访(10.13±7.41)个月,11/12眼眼内炎得到控制,眼球保存,6/12眼视力提高.结论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玻璃体切除术取材培养可提高检出率.玻璃体切除术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视力保持或提高.(眼科,2010,19:54-57)

  •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作者:赵琦;彭晓燕;王红;刘毅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设计同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6-2009年北京同仁医院经玻璃体培养确诊为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患者9例(13眼).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4例进行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两性霉素B)或(和)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视力,眼前节、眼底表现,眼内液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男性2例,女性7例,4例双眼患病.平均年龄(38.33±15.49)岁.7例有明确发热史,自发热至出现眼部症状平均(26.43±24.81)天(2~60天).无眼部外伤和内眼手术史.患者以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遮挡为主诉.易感危险因素包括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等.临床可有或无典型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呈现团块状混浊,视网膜和(或)视网膜下黄白色浸润病灶.所有病例玻璃体真菌培养阳性.9/13眼玻璃体注药,10/1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8例12眼随访(10.13±7.41)个月,11/12眼眼内炎得到控制,眼球保存,6/12眼视力提高.结论 内源性真菌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玻璃体切除术取材培养可提高检出率.玻璃体切除术及抗真菌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视力保持或提高.(眼科,2010,19:54-57)

  • 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征

    作者:谭少英;徐全刚;魏世辉;赵杰

    目的 总结3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诊治要点.设计回顾性病例.研究对象3例确诊的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方法 对3例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主要指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结果.结果 3例真菌感染性视神经炎患者均为中老年男性,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合并有系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严重的视力下降,伴头痛、眼痛、眼胀,可伴有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眼眶侧壁骨质吸收.眼眶磁共振(MRI)异常信号伴不规则强化,边界不清.组织病理见菌丝孢子和真菌团.经手术清除病灶及全身长期抗真菌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稳定.结论 急剧的单侧视力下降伴头痛、眼球胀痛,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应及时手术清除病灶及全身长期抗真菌治疗.

  • 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王殿强;董燕玲;赵靖;臧新杰;谢立信

    目的 探讨改良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入选病例标准:(1)10%KOH湿片直接镜检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者;(2)角膜溃疡偏位、浸润较浅,或位于中央但溃疡面积较小者;(3)角膜溃疡浸润深度不明者.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就诊符合上述标准的141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方法 施行改良的角膜溃疡清创术,即剥除角膜溃疡灶坏死及浸润组织,修平溃疡边缘,术后局部频繁应用0.25%两性霉素B或5%那他霉素滴眼液及0.5%氟康唑滴眼液,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治疗,评价疗效.主要指标术后角膜溃疡浸润、角膜上皮修复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141例患者10%KOH湿片均查见菌丝,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天(14~60天),141例患者真菌性角膜溃疡全部治愈,其中127例行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痊愈,另外14例感染不能控制,根据浸润深度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0例)或板层角膜移植术(4例)治愈,且均无复发.127例清创患者平均治愈时间(8.5±6.8)天,患者术前视力≤0.05者29例,0.05~O.3者80例,0.3~1.0者32例,溃疡修复后BCVA≤0.05者6例,0.05~0.3者42例,0.3~1.0者93例(65.96%),其中0.5.1.0者81例(57.45%).结论 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病程明显缩短;对角膜溃疡尚未浸润全层或不能确定者,角膜溃疡清创术后有利于观察浸润深度,指导穿透性或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周文天;蓝绪达

    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36例36只眼.患者曾经过1周以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部分溃疡扩大、加深、穿孔或即将穿孔.术后随访1~3年,手术治愈率达89%,植片透明率达75%,视力获不同程度提高者28例(87.5%).讨论了手术时机、植孔大小及术后应用激素问题.认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控制感染、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及保全眼球.

  • 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感染一例报告

    作者:徐方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于1998年3月12日因左眼翼状胬肉在本院眼科局麻下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绕转术.术中使用0.02%丝裂霉素棉片胬肉切除相应巩膜表面约1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第2天起滴洁地眼药水,第7天拆线.检查角膜上皮已修复,结膜瓣愈合平整,用洁地眼药水.术后15天患者因术眼异物感而来本院就诊,检查可见术眼睫状充血,角膜缘8至10点上皮脱落,9点处(胬肉头部切除处)浸润明显.停用洁地眼药水,给予素高捷疗眼膏包扎术眼,内服维生素及消炎痛.2天后复诊除9点处角膜灰白色浸润扩大外其余角膜上皮修复.给予诺氟沙星眼药水,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阿托品眼药水扩瞳.1天后发现角膜9点形成溃疡,溃疡面呈灰白色有丝状浸润向周围扩散,角膜内皮皱褶明显,前房下部指甲状灰白色积脓.刮片镜检提示真菌感染,诊断:左眼真菌性角膜溃疡.给予二性霉素B眼药水及眼膏,阿托品扩瞳,内服消炎痛及维生素1周后前房积脓消失,溃疡周围丝状浸润减少,第6周角膜溃疡面渐缩小.第8周角膜染色阴性,角膜斑翳.

  • 显微镜下刮除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一例报告

    作者:邹亚军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于2002年9月在田间劳动,不慎被植物叶子刮伤右眼,2天后眼磨痛,怕光,到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周不见好转来诊.主诉右眼流泪,畏光,磨痛,睁眼困难.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左眼1.0,右眼睑皮肤轻度肿胀,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见一约3mm×3mm灰白色溃疡面,浸润浓淡不一,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不平呈干酪样,深达基质层,周围水肿,角膜内皮皱褶,房水闪辉(+),瞳孔较对侧小,光反应灵敏,内眼未查.刮片查菌株(5%氢氧化钠)阳性,诊断:右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收入院.

  • 11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肖凤枝;李冬育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好发于农村地区,目前发病率、致盲率较高的眼病,到目前为止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是眼科难题.现将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1月,118例住院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治疗作以下分析.

  • 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杨慧英;危巧英;宣瑾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率明显提高,为了有效地控制真菌感染,我们自1998年至2001年间,对2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在局部清创后用氟康唑局部和全身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农民霉菌性角膜溃疡诊疗体会

    作者:王春磊

    目前随着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霉菌性角膜溃疡随之增多,致盲率上升,应当重视其防治,今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 Natacyn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肖凤枝;郁丽娟;李冬育

    真菌性角膜溃疡近两年已成为眼科临床常见、治疗棘手、致盲率高的感染性眼部疾患,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使病情迁延不愈,严重者角膜穿孔,导致失明,甚至摘除眼球.我院自1999年5月应用美国ALCON公司生产的Natacyn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七种抗真菌药对眼部真菌的抗菌作用

    作者:王香兰;刘宏伟;彭淑玲;王智群;周毅;王毓新;耿素英

    目的分析治疗眼部真菌感染7种药物的有效性.设计对照实验研究.研究对象眼部分离76株真菌及7种抗真菌药物.方法用微量液基稀释法(M38-P)测定特比萘芬(TBN)、两性霉素B(AmB)、酮康唑(KCZ)、咪康唑(MCZ)、伊曲康唑(ICZ)、氟康唑(FCZ)和5-氟胞嘧啶(5-FC)7种抗真菌药对眼部分离真菌的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和平均值.主要指标药物低抑菌浓度.结果TBN对眼部真菌作用强,对镰刀菌和曲霉菌的MIC值和平均值小,茄病镰刀菌的MIC为0.15~8μg/ml,平均值为1.10pg/ml.AmB对茄病镰刀菌作用仅次于TBN,其MIC为2.00~8.00μg/ml,平均值为3.97μg/ml.KCI、MCA和ICZ对茄病镰刀菌作用稍差,对其它菌种均有一定作用.5-FC和FCZ(除黑曲霉和串珠镰刀各1例)低抑菌浓度均>64μg/ml的高浓度.结论TBNF对眼部真菌作用强,AmB次之,KCZ、MCZ和ICZ对不同菌属均有作用,FCZ和5-FC的作用较差.

  • 0.2%氟康唑联合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38例

    作者:孔凡宏;王海英;张会明;吴胜卫

    真菌性角膜炎较细菌、病毒性角膜炎发病少,由于农作物外伤、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接触镜的广泛应用、临床整体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诊断、治疗较困难,因此致盲率很高[1].目前国内已有商品化0.5%氟康唑滴眼液(静达或普芬),但是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这样良好抗真菌眼药剂型,故我们局部应用0.2%氟康唑注射液联合5%碘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结膜瓣掩盖术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李晓华

    目的 观察结膜瓣掩盖术联合药物治疗难治的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真菌性角膜溃疡26例(26眼),病原体检测明确,角膜溃疡面积直径4~6 mm,侵犯深,前房积脓,局部刺激症状明显,局部长期用抗真菌药物难以奏效.先行角膜溃疡面清创,以1%碘酊烧灼溃疡面,然后施行结膜瓣掩盖术,术后加压包扎,进一步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23例(23眼)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2例术后结膜回退,再次行结膜瓣掩盖加睑缘缝合术.1例穿孔眼内容脱出而行摘除手术.25例通过结膜瓣掩盖术治愈角膜溃疡.结论 对于病程长,迁延不愈,溃疡面积大,药物反应差,病情恶化趋势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应尽早行结膜瓣掩盖术,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 角膜外伤后真菌性角膜炎应用硝酸银烧灼的效果

    作者:薄玉霞;李长瑞;马淑玲;王朝峰;容占其;林莉丽

    目的 探讨角膜外伤后真菌感染应用硝酸银烧灼的效果.方法 对21例(21眼)真菌性角膜炎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溃疡面以2%硝酸银烧灼,等治疗.结果 19例在10 ~60 d治愈,2例角膜穿孔瘢痕愈合.结论 硝酸银烧灼辅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缩短病程,效果.

  • 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手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杜春光;高明宏;刘福英

    目的 观察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手术治疗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手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7例(17眼),病程20 d~3个月.溃疡面积<5 mm者3例,≥5 mm者14例,溃疡深达角膜实质层1/3~1/2角膜厚度,有9例伴有前房积脓.所有病例均经角膜涂片或培养查到真菌.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结果 11例术后炎症控制,角膜创面清洁,1个月内逐渐愈合.6例炎症未被控制,前房积脓不见吸收,或吸收后复又出现,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羊膜一般于1周后逐渐融解.溃疡愈合者大多保留了一定的视力:数指/30 cm~0.2.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继续恶化的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及时联合手术治疗,可促进溃疡愈合,保存眼球完整性,为角膜移植提供机会.因各种原因暂不能行角膜移植的情况下,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外伤后角膜真菌感染的综合治疗及临床观察

    作者:李长瑞;马淑玲;王朝峰;容占其;薄玉霞

    目的 探讨外伤后角膜真菌感染的综合治疗.方法 对40例(40眼)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或刮除,溃疡面5%碘酊及达克宁烧灼,0.2%氟康唑结膜下注射及静脉滴注,0.4%氟康唑及贝复舒滴眼,口服消炎痛、维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34例在10~60天治愈,2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角膜穿孔,2例转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结论 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较好.

  • 氟康唑前房冲洗综合疗法治疗角膜外伤后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王智彪;张晓承;郑娟;石向东

    目的 观察氟康唑前房灌注或前房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例(11眼)应用0.1%氟康唑液灌注式前房冲洗和0.5%甲硝唑静脉滴注及滴眼.结果 11例中10例感染控制,角膜病灶瘢痕修复.1例角膜病灶未完全修复自动出院.11眼中4眼视力提高:治疗后0.25者2眼;0.1、0.2者各1眼.其余患眼视力无提高(其中1眼行眼球摘除手术)未发现眼内组织中毒损害及角膜内皮损伤、失代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氟康唑液前房灌注或注射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苏皖地区105例真菌性角膜炎分析

    作者:石莲军;蒋沁;薛劲松

    目的 分析苏皖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05例(105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均为单眼患病.其中左眼53例(50.5%),右眼52例(49.5%).男70例(66.7%),女35例(33.3%).40岁以上者92例(87.6%).有明确外伤史者59例(56.2%),其它病因16例(15.2%),无明显诱因30例(28.5%).初诊患者7例(6.7%),外院转诊98例(93.3%),转诊病例中24例曾给予抗真菌治疗,41例曾给予抗细菌、病毒或糖皮质激素治疗,33例治疗方法不详.105例角膜取材均做真菌培养,70例阳性(66.7%),其中镰刀菌属29例(41.4%),曲霉菌属18例(25.7%),青霉菌属5例(7.1%),枝顶孢5例(7.1%),链格孢4例(5.7%),弯孢菌3例(4.3%),毛霉菌2例(2.9%),其他未分类及杂菌4例(5.7%).46例(43.8%)抗真菌药物治疗好转,8例(7.6%)药物治疗加重行溃疡清创术,37例(35.2%)给予角膜溃疡清创联合球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感染控制;药物或加清创术无效选择角膜移植10例(9.5%),感染未控制行眼内容摘除术4例(3.8%).结论 苏皖地区真菌性角膜炎主要病因是外伤,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

641 条记录 5/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