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搏血氧仪检测正畸力对牙髓活力的影响

    作者:徐红;刘高成;刘丽庆;赵千;张晓英

    目的 观察150 g正畸力牵引对尖牙远中移动不同受力时间牙髓血液循环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脉搏血氧仪测定48例96颗恒上颌尖牙于正畸治疗前和以150 g正畸力牵引治疗1、7、14、21、28 d时的牙髓血氧饱和度,观察不同时间点上颌尖牙牙髓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结果 加力前及加力1、28 d时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牙髓血氧饱和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力1d后上颌尖牙牙髓血氧饱和度开始降低,7d时低,之后逐渐升高,28 d时恢复至加力前水平.结论 脉搏血氧测定法可用于观察持续正畸力牵引引起的牙髓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 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 BM P-2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常悦;王明洁;王月;张小平;崔淑霞

    目的:观察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不同正畸力对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骨形成蛋白2( BMP-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成4组(n=15),分别施加0 g(A组)、30 g(B组)、50 g(C组)、80 g ( D组)力,建立大鼠牙齿移动模型。每组分别于加力后第1、3、7、14、21天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处死3只大鼠,取上颌第一磨牙,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不同(F组间=465.606,F时间=87.405,F交互=13.541,P均<0.001)。 HE染色显示A组牙周组织没有明显变化;B组与C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在牙周组织张力侧可见新生的成骨细胞;D组可见牙周膜纤维排列混乱,牙根局限性吸收。 BMP-2蛋白主要分布于牙周韧带中,尤其是近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区域染色较强,各加力组与A组相比BMP-2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蛋白的表达与力值大小有关,50 g正畸力是促进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适力值。

  • 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疼痛行为反应变化

    作者:张月兰;张晓敏;赖道锋;杨建浩;曲幸辉;刘林嶓

    目的: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疼痛行为反应的变化。方法:选取78只8周龄、体重为(266.67±20.46)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包括50 g力值组和100 g力值组)7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分别施加50和100 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模型,观察加力后1、2、3、5、7、14 d时的疼痛行为反应。结果:各组大鼠前30 s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旷野中心的总线数、5 min内抬起行为的总时间、5 min内拭嘴行为的总时间及抗捕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12.019、25.166、10.095、2.224、9.456、23.960,P均<0.05);且100 g力值组疼痛反应较50 g力值组重,2 d组后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畸力作用下2 d时大鼠疼痛严重,且疼痛的严重程度与所施加的正畸力值有关。

  • 正畸力大小对牙周健康成人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

    作者:张月兰;时毅;刘林嶓;闫利辉;董莹丽;张晓敏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力对牙周健康成人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矫治设计需要拔除双侧上颌第1双尖牙,上颌设计种植钉强支抗的正畸治疗病例32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人.每例病人随机选择1侧分别施加50g、100g、150g、200g尖牙远中移动力作为实验侧,另1侧尖牙不施加正畸力随机挑选8个患者作为对照侧.测量4周后尖牙远中移动的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受不同正畸力4周后,尖牙移动距离50g时(0.57±0.28) mm,100g时(1.13±0.77)mm,150g时(1.03±0.45)mm,200g时(0.84±0.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齿移动速度不随力值的增大而增加,100g力值较适宜尖牙移动.

  • 正畸力对牙周病大鼠牙槽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淑霞;常悦;卫晓霞

    目的 研究正畸力对大鼠炎性牙周组织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n=15),A组(正常组)和B组(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50 g力值,分别在加力后的第1、3、7、14、21天随机处死大鼠,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取实验牙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变化.结果 B组牙齿移动距离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A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张力侧可见新生的成骨细胞, B组牙槽骨表面骨吸收,陷窝密集,内含大量破骨细胞,张力侧牙根表面可见新生的成牙骨质细胞.结论 牙周病正畸治疗未加重牙槽骨破坏.

  • 不同正畸力值作用下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变化

    作者:许潾于;黄鹏程;张端强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尖牙受不同作用力后龈沟液(GCF)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间接了解牙齿受机械力作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生化反应过程.方法:选择正畸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分别对4组患者的右侧上颌尖牙施加50 g、100 g、150g、250 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左侧上颌尖牙均不加力.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1、2、3、7、14、28 d时收集尖牙近、远中龈沟内GCF,SYS ME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下GCF中AST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牙齿近远中侧GCF中AST水平变化也有明显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F中AST的水平与正畸力大小及力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GCF中AST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临床正畸加力大小是否合适的参考指标之一.

  • 正畸力作用初期牙周组织内P75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沙;常彬彬

    目的:研究正畸力作用下牙齿移动早期牙周膜组织内P75受体的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牙周膜组织中P75的表达.结果:正畸力作用下牙齿移动早期牙周组织内P75表达先升高后降低,于加力后3d表达高.结论:P75在牙齿移动早期牙周组织改建中起作用,可能参与了牙周组织早期炎症反应和疼痛反应.

  • 作者:

    目的:比较研究幼鼠和成年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方法:本研究包括两组大鼠,其中幼鼠30只(年龄约6周),成年鼠30只(年龄约9~12个月).大鼠上颌牙一侧用于实验侧,另一侧用于对照.实验侧的三颗磨牙用结扎丝颌粘接剂固为一个整体,在超弹性拉簧作用下(力值为0.1牛顿)向切牙侧移动.1,2,4,8和12周时给予大鼠过量麻醉剂,材料用于组织学研究.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侧根为根吸收研究对象.压力侧和张力侧的牙根吸收程度在显微镜下进行长度测量.实验侧与对照侧,压力侧与张力侧,幼鼠与成年鼠之间的牙根吸收程度分别以实验时间为参照,在统计学手段下进行了组间和组内分析和比较,以探讨牙齿移动时间和年龄因素对于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实验侧的牙根吸收在幼鼠与成年鼠之间在1,2,4,8周时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第12周时,成年鼠实验侧牙根吸收大于幼鼠 (P<0.05).成年鼠实验组压力侧的牙根吸收明显大于对照组压力侧,而在幼鼠组没有发现这一差异.两组年龄幼鼠的实验组其压力侧和张力侧的牙根吸收均高度相关.结论:相对于对照侧,正畸牙齿移动并没有在幼鼠的实验侧诱发更多的牙根吸收.在成年鼠,长期的正畸作用力倾向于诱发更多的牙根吸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畸成年病人的后期治疗要更加注意防止牙根吸收.

  • 原癌基因c-fos在口腔正畸学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

    原癌基因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及其蛋白产物不仅参与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过程,而且也参与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和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医学中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近几年在口腔学科中的研究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其中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利用炎症过程所介导的牙移动而改善功能和美观的独特治疗手段,在改变功能和美观的同时正畸力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细胞性过程,如牙齿移动过程中牙槽骨改建、牙根吸收及疼痛等.原癌基因c-fos也参与了这些细胞性过程.

  • 尖牙受力后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

    作者:董敏;许潾于;林晨欢;卢友光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尖牙受不同作用力后龈沟液(GCF)中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间接了解牙齿受机械力作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生化反应过程.方法:选择28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分别对其右侧上颌尖牙施加50 g、100 g、150 g、250 g的远中移动初始力,左侧上颌尖牙不加力为对照组.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24h、48 h、72 h、7d、14 d、21 d和28 d时收集尖牙近、远中龈沟内GCF,并检测ALP含量.结果:不同时间点、不同力值下GCF中ALP水平变化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而牙齿近远中侧GCF中ALP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CF中ALP的水平与正畸力大小及力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GCF中ALP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分析临床正畸加力大小是否合适的参考指标之一.

  • 正畸力对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早期修复的影响

    作者:李新桂;刘月华;张寅

    目的:研究大鼠正畸牙根吸收后加力方式的改变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65只SD大鼠,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停止加力组(SF组)、间歇加力组(IF组)、持续加力组(CF组),另选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NTC组).采用HE和TRAP染色法对牙根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随着停止加力时间的延长,破牙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修复性牙骨质明显增多;IF组与SF组组间牙根吸收相对面积及修复相对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在停止加力第17 d组,IF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目及根吸收相对面积明显小于CF组(P<0.05).结论:正畸牙根吸收发生后,改变加力方式可影响牙根早期修复,停止加力或停止加力后再加力可降低牙根吸收程度.

  • MMP-9在大鼠牙齿移动后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作者:金钫;段银钟;李潇

    目的:观察大鼠牙齿正畸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分布,探讨大鼠牙齿受力移动对MMP-9的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牙齿移动1 d 组、3 d 组、6 d 组和10 d 组.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观察并比较各组中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MMP-9的表达和分布.结果:MMP-9基因在受力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和张力侧牙周组织破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随受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本实验证明MMP-9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前扣带皮质层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的表达变化

    作者:郑翼;赵转浓;王艺羲;曹阳;刘楚峰

    目的 研究正畸力加力后大鼠前扣带皮质层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以探讨STAT1及其所在的JAK-STAT1信号通路在正畸牙移动疼痛中的介导和调控作用.方法 将112只8周龄体质量(225±25)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6只)和对照组(16只).将实验组又分为4 h组、12h组、24h组、2d组、3d组、7d组,每组各16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镍钛拉簧在双侧上颌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双侧均施加80 g正畸力;对照组仅安装相同正畸装置,但不施加正畸力.加力后4 h、12h、24h、2d、3d、7d分别取不同组别大鼠大脑前扣带回皮质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6个亚组之间的STAT1及p-STAT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TAT1表达量在加力4 h时降低(P<0.05);至加力2 d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4 h组、12 h组、24 h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3 d组和7 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d组明显低于7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p-STAT1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表达量低于不同时间组;4h组表达量明显低于12h组和24h组,但高于2d组、3d组和7d组;12h组表达量低于24h组,但高于2d组、3d组和7d组,2d组高于3d组和7d组,3d组高于7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TAT1 mRNA表达量上,4 h、12 h、24 h、2 d、3 d、7 d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两两比较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畸力作用下,大鼠前扣带皮质层中STAT1表达水平一过性降低,p-STAT1表达水平一过性升高.推测正畸疼痛的产生可能与前扣带皮质层STAT1活化为p-STAT1有关.

  • 兔矢状缝扩张过程中环腺苷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谢蕊;邹淑娟

    目的:了解兔矢状缝扩张过程中环腺苷酸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兔顶骨矢状缝,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骨缝受不同大小,不同时间扩张力后,骨改建相关因子环腺苷酸(cAMP)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1)骨缝受扩张力后,内源性cAMP在受力后1 d时低于对照水平,以后又上升至高于对照组水平;(2)大力组cAMP含量下降程度比小力组大.结论:较大的力引起的组织损伤大,骨改建延迟.在临床上快速扩大骨缝需更长的保持时间.

  • 三维有限元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和展望

    作者:吴志芳(综述);雷勇华(审校)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与生物力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其中三维有限元是口腔正畸领域中生物力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本文就三维有限元法在正畸力矫治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在矫形力矫治研究中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在未来口腔正畸应用中的展望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正畸力对牙髓的影响

    作者:刘鑫;向学熔;范小平

    正畸治疗的基础在于临床上熟知正畸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和正确运用生物力学原则.正畸力对牙髓和牙周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口腔医师的关注.牙髓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在正畸治疗中更应受到重视,本文就正畸力对牙髓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牙髓 正畸力 影响
  • 女性正畸患者月经周期中佳加力时机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曦;戴红卫;王斌;黄兰

    目的:通过在女性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时期对正畸牙加力,研究龈沟液内雌激素(E2)、骨钙素(OCN)、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的时效性表达,从而为临床选择佳加力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8~28周岁双侧对称拔除第一恒前磨牙青年女性恒牙患者12人。随机选取其中6人为月经期加力组,6人为排卵期加力组,于右侧尖牙单侧使用镍钛拉簧施加1.5N正畸力使之远中移动,对侧尖牙不做处理。使用牙周滤纸分别于加力前,加力后15、30、45d取右侧尖牙远中(压力侧)龈沟液样本。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龈沟液中E2、OCN的活性水平。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龈沟液中RANKL及OPG的活性水平。结果排卵期加力组龈沟液E2和OCN水平高于月经期加力组(P<0.05)。月经期加力组与排卵期加力组中RANKL水平与OPG水平及RANKL/OPG比值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女性正畸拔牙患者于雌激素水平较高的排卵期施加正畸力,骨保护因子E2、OCN表达增强,不利于牙槽骨改建。而于月经期加力,上述因子表达减弱,可能有助于牙齿快速移动。

  • 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的表达

    作者:刘奕;郭亚峰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S6K)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后3、5、7、14d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mTOR和p70 S6K表达的变化.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实验侧牙周组织较对照侧有明显改建,牙槽骨由致密变得疏松,细胞的排列由有序变得紊乱,牙槽骨的骨壁由平整变得凹凸不平,出现了破骨细胞及骨陷窝.RT-PCR结果显示,加力3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表达增强,7d后牙周组织中p70 S6K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兔牙周组织中mTOR和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强,提示mTOR和p70 S6K参与牙周组织改建,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 正畸力影响炎性牙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立伟;陈扬熙;白丁;张京剧;段培佳

    目的探讨正畸力及炎性刺激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联合效应.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成年大鼠,分别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和注射内毒素健康大鼠模型,近中移动两模型的上颌磨牙.结果在0 h、2 h、12 h、2 d、7 d、14 d时,磨牙近中压力侧牙周膜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出现波动,2 d时平均光密度(OD)值达到峰值.结论急、慢性牙周炎症均可阻碍正畸力效应下的牙周组织改建,研究提示对成年牙周炎患者,牙移动应谨慎进行.

  • 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牙周膜骨保护素及配体的mRNA表达

    作者:肖立伟;陈扬熙;白丁

    目的 探讨骨保护素(OPG)及其配体(OPGL)在炎性牙周条件下参与牙移动及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牙周炎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OPG及OPGL在牙周组织内表达情况.结果 牙周受压后,牙周炎大鼠加力组OPG及OPGL mRNA的阳性信号强度与牙周炎大鼠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平均光密度值在2 d组中两者均达到峰值.结论 OPG及OPGL在炎症及正畸力联合效应下的牙周改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74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