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作用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鲍群丽;王文林;邹义春;汪宏良;雷霖

    目的 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 d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50 mg/(kg·d)×4 d、100 mg/(kg·d)×4 d、200 mg/(kg·d)×4 d]治疗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1、15、22 d剖杀大鼠,每组每次剖杀5只,检获的虫体分别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 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壁的组织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低剂量组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致虫体死亡,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出现病理改变.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约为200 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破坏虫体肠管组织,导致寄生虫的消化、吸收、分泌、排泄等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障碍而杀伤或杀灭虫体.

  •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治疗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于感染后60 d,两治疗组粪检阳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各组大鼠,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三氯苯达唑治疗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受破坏,肌肉层坏死;吡喹酮治疗组虫体皮层外质膜及基质层消失,肌层存在但较紊乱;对照组虫体体壁结构完整.结论 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对斯氏狸殖吸虫体壁均有损伤作用,以三氯苯达唑所致的虫体损伤程度更严重.

  •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雷霖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病的疗效.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与B组、吡喹酮治疗A组与B组、对照A组与B组,每组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6组大鼠,每只大鼠注射15个囊蚴.治疗A、B组分别于感染后30 d和60 d用相应药物治疗,用药后第3 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计数虫体回收数和虫囊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检虫率分别为(20.00±4.72)%和(21.33±5.58)%,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A组和吡喹酮治疗A组童虫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检虫率分别为(2.69±5.95)%和(22.60±8.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苯达唑治疗B组和吡喹酮治疗B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同剂量与疗程的三氯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均有效,其中两药物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效果相似,杀灭成虫效果三氯苯达唑优于吡喹酮.

  •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群丽;王文林;邹义春;柯俊;汪宏良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疗效,探讨其量效关系和适剂量. 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A、B、C)和对照组D,每组15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 d A、B、C组大鼠分别给予三氯苯达唑50、100和200 mg/(kg·d)×4 d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15和22 d剖杀大鼠,回收虫体.并计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称虫体湿重,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 d,检虫率和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第15 d,中、高剂量组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第22 d,检虫率、减虫率及虫体湿重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疗效显著,但其杀虫过程缓慢,随着治疗后时间延长,疗效逐渐提高,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适治疗剂量为200 mg/(kg·d)左右.

  • 三氯苯达唑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明达;刘约翰

    三氯苯达唑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已证明对吸虫属有杀灭作用[1],但对治疗卫氏并殖吸虫的疗效国内尚无报道.作者等用三氯苯达唑治疗5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 三氯苯达唑治疗并殖吸虫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

    三氯苯达唑(Triclabendazole)是20世纪80年代由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药厂开发生产的一类苯并咪唑类衍生物,已证明该药对牛、羊体内肝片形吸虫的各期幼虫和成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效果,有效率接近100%[1,2],同时该药对人体肝片形吸虫病也有良好的疗效[3].近年来,三氯苯达唑亦被用于并殖吸虫病的治疗,本文就三氯苯达唑对并殖吸虫的杀虫机理、动物实验治疗、临床治疗及效果综述如下.

  • 云南省宾川县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国丽;苏慧勇;周俊;杨磊;焦建明;罗家军

    目的:探讨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肝脏病理和诊断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28例大片形吸虫病患者均来自宾川县州城镇,有家庭聚集现象,以农民青壮年为主(19/2867.86%),主要表现发热(100%),肝区疼痛及叩痛(100%),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0%),球蛋白升高(100%),肝肿大(82.14%,23/28),WBC计数升高、贫血(92.86%,26/28);CT/MRI均提示肝实质内散在多发低密度影,肝占位性病变;全粪便水洗沉淀法检查检出片形吸虫虫卵4例;ELISA检测显示,患者大片吸虫可溶性抗原,26例患者阳性率为100%(26/26)。三氯苯达唑治疗该病疗效显著。结论宾川县为大片形吸虫病的自然疫源地,诊断要重视流行病学史,三氯苯达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预防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的关口,少吃或不吃半生食/生食,加强牲畜的治疗和放牧管理,防止粪便污染;灭螺,消灭和改造椎实螺孳生环境。

  •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马智勇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作用后体壁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感染60 d后,实验组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3d后剖杀两组大鼠,回收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破坏;肌层坏死;细胞质线粒体变性,内质网扩张.对照组虫体体壁由外至内由皮层、外环肌、内纵肌及其皮层细胞组成;皮层从外至内由外质膜、基质及基质膜组成;肌层的肌纤维丝清晰,皮层细胞大,细胞核及细胞膜均清晰.结论 三氯苯达唑造成斯氏狸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损伤.

  • 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大鼠感染斯氏狸殖吸虫的实验研究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宋精玲;雷霖;马智勇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吡喹酮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疗效及对虫体体壁超微的结构改变.方法 15只大鼠随机分成三氯苯达唑组、吡喹酮组和对照组.经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感染60d后两治疗组治疗、对照组不作治疗.用药3d后剖杀大鼠,计数虫体回收数,计算检虫率及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另外,检获虫体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检虫率分别为(6.69±5.95)%和(22.60±8.95)%,与对照组(53.33±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氯苯达唑组和吡喹酮组减虫率分别为87.50%和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透射电镜观察:三氯苯达唑组虫体皮层消失,基质膜破坏,肌层坏死;吡喹酮组虫体皮层受损,肌层紊乱;对照组体壁结构完整.结论 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效果优于吡喹酮,而且三氯苯达唑对虫体体壁造成损伤程度比吡喹酮严重.

  • 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的疗效观察

    作者:严亚军;王文林;雷霖;马智勇

    目的 观察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及成虫的疗效.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A与B组,对照A与B组.经腹腔注射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大鼠.实验组分别于感染后第30天和第60天给药,用药3d后剖杀大鼠,计数检获虫体数,计算检虫率与减虫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A组童虫检虫率为(20.00±4.72)%,与对照A组(40.00±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实验B组成虫检虫率为(2.69±5.95)%,与对照B组(53.33±9.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A组与B组减虫率分别为50.00%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其中杀灭成虫效果优于童虫.

  • 云南省大理州大片形吸虫群体感染26例分析

    作者:陈木新;艾琳;许学年;吕山;焦建明;苏慧勇;臧伟;诸廷俊;蔡玉春;罗家军;陈家旭

    目的 探讨云南省大理州人群感染大片形吸虫的疫情特征,为片形吸虫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资料,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患者、部分家属及同村的健康人进行血清学大片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检测和显微镜下粪便虫卵检查,并对检出的虫卵进行测序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进入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的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程序进行核酸序列比对,比较二者的相似性.对患者给予三氯苯达唑治疗,治疗剂量为10 mg·kg-1·d-1,每天1次口服,连续用药2d,服药后留院观察1周.在大理州城镇周边水沟处进行宿主和媒介调查,采集宿主椎实螺,进行压片检查,在有椎实螺分布环境中采集牛粪和羊粪,用水洗沉淀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的虫卵.结果 26例患者均以高热起病,发热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肝肿大、肝区叩痛,肝脏CT均有不同程度损伤,.患者均有生食过鱼腥草等水生植物史,且病程相近,具有相同的流行病学特征.ELISA检测血清大片吸虫可溶性成虫抗原,26例患者阳性率为100.0%(26/26),家属阳性率为31.6%(18/57),同村健康人阳性率为17.1%(6/35).虫卵经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显示,与大片形吸虫的相似性为99%~ 100%.PCR扩增也进一步证实虫卵为大片吸虫虫卵,在约1000 bp处出现明显的条带.三氯苯达唑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在大理州城镇周边水沟处共采集329只椎实螺,在其中5只螺体内查到吸虫类雷蚴及单尾型尾蚴,初步鉴定为大片形吸虫幼虫.在1份牛粪和1份羊粪中查见大片形吸虫卵.结论 生食被大片形吸虫卵感染的水生植物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三氯苯达唑治疗大片形吸虫的首选药物,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健康教育,了解生食水生植物的潜在危害,预防本病的发生.

  • 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汝军;刘彦才;杨锡铭;经晓杰

    目的 采用临床对照方法,观察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18例巨片形吸虫病例依次用甲苯咪唑片[5 mg/(kg·d),2次/d口服,连用15 d];阿苯达唑片[ 20 mg/( kg·d),2次/d口服,连用15 d];三氯苯达唑[10 mg/(kg·d),顿服,2 d一疗程];18例中的3例给予吡喹酮总剂量120~180 mg/kg,总剂量平均分为4 日,每日分2次服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1)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尤其发热频率及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2)治疗期间动态复查血常规其中白细胞计数较前下降;嗜酸粒细胞计数或其比例较治疗前下降;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反应指标较前减低;(3)治疗半月后复查肝脏CT,低密度影较前吸收;(4)粪检无巨片形吸虫虫卵排出.显效:符合以上标准中(1)、(2)、(3)、(4)四项;有效:必须有标准(1),加上(2)、(3)、(4)中任意一项;无效:不符合(1)、(2)、(3)、(4)中任意一项.结果 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无效,三氯苯达唑治疗18例巨片形吸虫病有效.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巨片形吸虫病效果显著.

  • 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顾伟;苏慧勇;邹静;李芹翠;陈白云;林灿松;焦建明

    目的 分析云南省首次暴发巨片形吸虫(Fasciola gigantica)感染的临床诊治过程,为今后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7例患者的发病、诊断和治疗资料.对患者及其家属和部分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食史和宠物饲养史等.采集各类动物粪便,使用粪便沉淀法和虫卵孵育法进行粪检.选择两户患者家饲养的牛各1头,剖检寄生虫感染情况.ELISA检测患者、患者家属和部分患者同村居民的血样.在患者居住的15个村庄附近(共选35个点)的溪流和水塘边,采集中间宿主螺类,检测感染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早1例发病于2011年3月10日,后1例发病于2012年1月10日.临床表现主要为不明原因发热、血红蛋白下降、嗜酸粒细胞增高、肝脾肿大等.粪检寄生虫卵均为阴性.先后给予抗菌、抗寄生虫治疗,均未见好转.经流行病学调查27例患者均有食生拌鱼腥草史.后经ELISA检测血清巨片形吸虫抗体,其中23例患者为阳性.2012年2月16日经反复粪检于4例患者粪便中查见巨片形吸虫卵.剖解牛的肝胆系统中查到巨片形吸虫虫卵及成虫.确诊该组病例为巨片形吸虫感染.给予三氯苯达唑[10mg/(kg·d) ×2d]连服2d,临床症状全部缓解,在宾川州城存在中间宿主尖膀胱螺(Physa acuta)、椭圆萝卜螺(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和小土蜗(Galba pervia). 结论 人体感染巨片形吸虫较为少见,该病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而较难确诊,三氯苯达唑治疗效果良好.

  • 片形吸虫病研究进展

    作者:刘倩;程娜;周岩;许学年

    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吸虫(Fasciola spp.)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可导致感染者肝、胆病理损伤;牲畜感染引起产奶、产肉量降低,造成经济损失,是影响中国公共卫生和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其症状与其他肝胆疾病类似,常被误诊.片形吸虫对三氯苯达唑耐药性的出现成为片形吸虫病防治的重大隐患,寻找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药物、疫苗成为片形吸虫病防治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片形吸虫病流行概况、诊断、药物治疗与耐药性、疫苗以及组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三氯苯达唑治疗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初步观察

    作者:胡鹏;刘约翰

    目的观察三氯苯达唑对人体斯氏狸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用三氯苯达唑治疗4例斯氏狸殖吸虫病患者,随访6~10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症状如皮下游走性包块与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肺部浸润及胸腔积液均消失,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患者服药过程中及随访时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三氯苯达唑治疗斯氏狸殖吸虫病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耐受性极好的优点.

  • 三氯苯达唑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作者:韩加怡;郑国钢

    目的: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三氯苯达唑中有机溶剂残留量.方法:采用高效毛细管色谱柱INNOWAX (30m×0.32mm×0.25μm),检测器为FID,应用程序升温,直接进样法检测.结果:两个测定系统中乙醇、DMF、乙酸与所用内标、溶剂互不干扰,分离度及检出灵敏度均达到要求,三成分的小检出浓度分别为2.03μg/mL、2.21μg/mL与3.75μg/mL.结论:本方法能准确控制样品中残留溶剂,控制产品的质量.

  • 抗肝吸虫药三氯苯达唑的合成

    作者:吴范宏;窦清玉;蔡凡平;杨建平

    从1,2,4-三氯苯出发,经硝化、氨化、醚化、还原、环合和甲基化等6步反应合成三氯苯达唑.经工艺改进,总收率达20%.

  • 三氯苯达唑对斯氏狸殖吸虫童虫作用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鲍群丽;王文林;陈丽玲;宋精玲

    目的 探索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进一步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斯氏狸殖吸虫的机理.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将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经腹腔注射感染各组大鼠.感染后第39d分别用不同剂量三氯苯达唑治疗实验组大鼠,治疗结束后第22d剖杀大鼠,对检获的虫体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三氯苯达唑对童虫体壁和肠壁的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但低剂量组轻微,中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作用比低剂量组强,但尚不能致死虫体,而高剂量组对虫体的破坏是致死性的;对照组大鼠检获的虫体未出现改变.结论 三氯苯达唑治疗大鼠斯氏狸殖吸虫童虫感染的适剂量为200㎎/㎏.d,它对斯氏狸殖吸虫的作用机理除了损伤虫体体壁外,还可破坏虫体肠壁的超微结构.

  • 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同工酶、蛋白质、0核酸和糖原的影响

    作者:金立群;许世锷;陆秀君

    目的探讨三氯苯达唑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机理.方法组织化学方法用茚三酮反应显示蛋白质;过碘酸反应显示糖原及多糖物质;Brachet 法显示核酸.在用药前后虫体连续切片中的分布及含量;SDS-PAGE 分析比较用药前后虫体蛋白质区带;用微量平板淀粉胶电泳法进行等位基因酶谱检测.结果药物能使虫体各种组织的蛋白质均衡而显著减少,实质组织中的糖蛋白显著减少,破坏虫体谷氨酸脱氢酶(GDH),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乳酸脱氢酶(LDH) 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结论三氯苯达唑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灭作用主要是破坏、抑制虫体酶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而且影响虫体的核酸代谢.

  • 三氯苯达唑体内外杀灭卫氏并殖吸虫的效果和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测定

    作者:许世锷;陆秀君;金立群

    目的探讨三氯苯达唑在家犬体内及体外培养中对卫氏并殖吸虫的杀虫效果,并取得大量死虫.探讨该药对虫体蛋白质、糖原及DNA含量的影响,为研究该药的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家犬,至粪检查到虫卵后,用三氯苯达唑口服治疗观察疗效.将从对照犬获得的活虫培养于 BME培养液内,观察体外杀虫效果.用Lowry法测定虫体蛋白质含量;用Johnson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用二苯胺显色法测定DNA含量.结果治疗犬于服药后3天及5天解剖,均可获得大量死虫,杀虫率达 100%.在体外培养中,加入药物后虫体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39天,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体内杀虫所取得的死虫较对照组的活虫,虫体显著缩小,重量减轻;体外培养中杀死的虫体,体积无明显缩小,但重量显著减轻.经测定体内外杀虫组与对照组之间,虫体蛋白质含量及 DNA含量均有非常显著的减少;而虫体糖原的含量,体内杀虫组有非常显著的减少,而体外杀虫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三氯苯达唑在体内外对卫氏并殖吸虫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药物主要作用于虫体的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或代谢,而对虫体糖原的合成与代谢影响不大.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