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对乳猪肝细胞生长抑制率和MAPK通路主要激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林;牟荣;许士刚;郎书源;包怀恩

    本研究旨在探讨亚洲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后不同时间囊尾蚴寄生处肝组织细胞生长抑制率和MAPK通路主要激酶基因表达的变化.将采自贵州省都匀市的亚洲带绦虫孕节解剖后,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离心沉淀收集虫卵.20日龄约克二元施格杂交乳猪29头,随机分为实验组15头和对照组14头,实验组以定量虫卵15万个/头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15、45和75 d处死乳猪,取实验组囊尾蚴寄生处肝组织和对照组肝组织,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肝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细胞ERK1、JNK1、p3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感染后第15、45和75 d,cck-8法测定实验组肝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3.11±1.26)%、(25.15±1.26)%和(20.72±1.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验组乳猪肝细胞的ERK1和p38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上调,而JNK1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下调,随感染时间延长,ERK1和p38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结果表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感染可明显影响乳猪肝细胞ERK1和p38基因mRNA水平.

  •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作者:杜娟;牟荣;包怀恩;何平;刘鲜林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作用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别放人20%雷丸、1%阿苯达唑和0.04%吡喹酮培养液中.37℃培养18h,清洗后用戊二醛固定,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并记录结果.试验以含5%猪胆汁的0.9%NaCl溶液为空白对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囊尾蚴头节翻出,顶突闭合,周围有短索状皱壁;吸盘内壁形成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和结节状邹褶;颈部皱褶规则整齐,微毛有棘样尖端;囊部表面呈珊瑚礁状,表面密布微毛,微毛密集、细长连呈网状.雷丸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水肿严重,顶突呈火山口状,索状皱壁消失,皮肌僵直坏死;吸盘肿胀破损,基底部变厚,横向皱褶消失;颈部皱褶变宽,裂沟加深,有颗粒状物附着,微毛消失,出现溶蚀状孔;囊部表面溶蚀状,僵直坏死,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微毛脱落.阿苯达唑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伸出囊体,顶突收缩,有环形皱褶,皮肌老化,吸盘无明显变化,吸盘内壁有纵型邹褶,外缘有环形皱褶;颈部裂沟增宽,有残留的微毛结构,出现溶蚀状小孔;囊部表面呈丘壑状略平坦,皮肌外观柔和,有许多溶蚀状小孔,可见微毛基部残留结构.吡喹酮作用后的囊尾蚴头节未能翻出;颈部裂沟增宽,微毛消失,皮层变薄,表皮有薄壁空泡结构,有透明杆状物附着;囊部表面凹凸不平溶蚀状,有许多溶蚀状孔,微毛结构消失,有杆状分泌物附着. 结论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破坏作用,3种药物对囊尾蚴表面形态结构的破坏强度以吡喹酮强、快,雷丸次之,阿苯达唑弱.

  • 紫外线致弱亚洲带绦虫六钩蚴疫苗对乳猪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杨鹏;张万;党荣敏;谢洪书;尹丙娇

    目的 观察接种紫外线(UV)致弱亚洲带绦虫六钩蚴疫苗对乳猪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以UV致弱六钩蚴疫苗经耳缘静脉免疫乳猪,采用ELISA法检测乳猪免疫前后血清特异性IgG,以及脾淋巴细胞体外诱生INF-γ和IL-4水平,并于免疫后35d进行虫卵攻击感染,在感染第15d和45 d比较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囊尾蚴数量变化及发育情况. 结果 乳猪接种UV致弱六钩蚴第10d,血清特异性IgG含量开始上升,第35 d为(34.4±5.02)mg/ml,与免疫前(13.7±4.37)m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2,P<0.05);脾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24 h后,免疫组上清IL-4为(39.65±15.3)mg/ml,与正常对照组为(15.8±7.5) m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P<0.05),INF-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56,P>0.05);免疫组脾淋巴细胞经ConA刺激体外培养24 h,上清IL-4含量为(156.94±11.81)mg/ml,正常对照组为(80.6±13.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82,P<0.05),INF-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17,P>0.05).虫卵攻击感染第15d,免疫组囊尾蚴数总数减少,退化或钙化囊尾蚴数增多,成熟囊尾蚴数减少,第45 d时免疫组未见成熟囊尾蚴. 结论 UV致弱亚洲带绦虫六钩蚴疫苗可诱导乳猪产生较高水平免疫保护力.

  • 分子分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云南香格里拉带绦虫种类的鉴定

    作者:李晓娟;杨毅梅

    目的 鉴定云南香格里拉带绦虫的种类.方法 首先对香格里拉株带绦虫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从成虫节片中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1区段,克隆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rDNA-ITS1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 香格里拉带绦虫形态学和牛带绦虫相似,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亚洲带绦虫序列基本一致,同源性分别为99%和100%;系统发育树显示,香格里拉带绦虫与亚洲带绦虫的遗传距离近,距牛带绦虫较远,距猪带绦虫则更远.结论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云南香格里拉株带绦虫属于亚洲带绦虫.

  • 亚洲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黄江;胡旭初;包怀恩;黄艳;余新炳;郎书源;廖兴江

    目的 从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 成虫cDNA 文库中克隆亚洲带绦虫成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calcineurin B),并分析和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构建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 质粒文库,从文库中识别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登录.结果 该基因登录号为ABN14963.1,是全长基因,长度747 bp,编码区为56~563,编码169个氨基酸;无跨膜区,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含有4 个"EF-hand"Ca2 + 结合区域;与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同源基因的一致性达90%,相似性达95%;预测3个主要的抗原表位99~104、20~25、23~28在钙调神经磷酸酶B蛋白空间结构的分子表面.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钙调神经磷酸酶B基因.

  •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牛和猪的比较研究

    作者:莫兴泽;包怀恩;戎聚全;吴桂萍

    目的比较贵州省都匀亚洲带绦虫与从江牛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发育情况. 方法用都匀带绦虫孕节和从江带绦虫孕节分别灌喂5~33 d龄健康乳牛2头和3头、17~23 d龄健康乳猪各2头.于感染后25~85 d分别剖检、观察牛和猪体内囊尾蚴的分布、大小、形态及成熟情况. 结果在感染都匀带绦虫62、85 d的2头乳牛肝脏中共检获28个囊尾蚴,其大小为1.16~1.91 mm×1.03~1.50 mm.在感染都匀带绦虫50、62 d的2头乳猪肝脏中共检获67个囊尾蚴,大小为1.28~2.84 mm×1.26~2.57 mm.两组囊尾蚴仅分布在肝脏且形态特征相同,活体观察成熟囊尾蚴均可见到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伸缩活动的顶突.压片染色镜检,31%的囊尾蚴顶突略凸,69%的顶突略凹,56%的顶突周围有两圈退化的小钩.在感染从江带绦虫25、35、67 d的3头乳牛体内共检获2 745个囊尾蚴,为全身分布,大小为0.86~6.52 mm×0.66~4.39 mm.在感染从江带绦虫50、67 d的2头乳猪体内共检获106个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大小为1.08~2.86 mm×0.96~2.68 mm.从江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的囊尾蚴,活体观察及压片染色镜检,囊尾蚴原头节均未发现顶突和小钩. 结论都匀带绦虫为亚洲带绦虫,在牛和猪体内囊尾蚴仅分布于肝脏,其囊尾蚴常具有退化小钩;从江带绦虫为传统牛带绦虫,在牛体内囊尾蚴呈全身分布,在猪体内仅分布于肝脏,囊尾蚴没有小钩.

  • 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

    作者:陈峥宏;包怀恩;牟荣;吴晓娟;郎书源;杨廷秀;胡兴竹

    目的 对采自云南、贵州两省的38条人体带绦虫进行分子鉴别,了解当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布状况. 方法对云南大理和贵州都匀及从江地区有排节片史的病人以槟榔-南瓜子法驱虫,虫体经形态学初步鉴别后,以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各DNA样品进行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阴性样品采用带绦虫cox1片段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选择1份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样品作为对照.从3种带绦虫PCR阳性的扩增产物中各选择1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 Blast将各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采自大理的4条带绦虫(DL1~4)的猪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980 bp;其余25条大理带绦虫(DL5~29)和5条都匀带绦虫(DY1~5)的亚洲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260 bp;各样品的牛带绦虫cox1片段PCR均为阴性.DL2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DY1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均阴性的4条从江带绦虫(CJ1~4)和哑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DL7以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出约1 kb的产物.测序表明,CJ1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牛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DL7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 结论cox1片段PCR扩增和核酸测序分析表明,采集的云南大理人体带绦虫为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贵州都匀和从江人体带绦虫分别为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杜娟;牟荣;包怀恩;何平;刘鲜林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进行清洗,戊二醛和四氧化锇固定,乙醇梯度脱水,乙酸异戊酯置换,CO2临界点干燥后喷金镀膜,用扫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并记录. 结果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为头节、颈部和囊体三部分.头节呈四棱台形,侧面观察呈方形,有1个顶突和4个吸盘.吸盘呈洞穴状,表面有皱褶,且布满粗短钝圆的微毛.颈部较短,直径约为头节的一半,中部较窄,因皮肌的收缩出现大量环形邹褶和纵型皱褶,颈部微毛较稀疏,有棘样尖端.囊体呈椭圆形,表面粗糙不平,呈丘陵状起伏.囊部微毛密集、细长,呈刷状或网状,末端可见圆形分泌颗粒. 结论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具顶突、吸盘、微毛等特有超微结构,这些超微结构与附着、运动和营养吸收等生理功能有密切联系,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透射电镜观察

    作者:杜娟;牟荣;包怀恩;何平;常傲霜

    目的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超微结构. 方法 业洲带绦虫囊尾蚴经清洗、固定、脱水、染色、浸透、包埋后超薄切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结果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基本结构由皮层和实质区两部构成;皮层外布微毛,微毛基部与基膜之间为基质区,基膜界限清晰,基质区可观察到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大量囊泡.基膜向内为实质区,实质区内有纹理清晰的环状肌束和纵状肌束.环状肌束靠近实质区外侧,纵状肌束呈散存分布.实质区内含皮层细胞、实质细胞、石灰小体细胞.排泄系统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根据管径的大小和管腔结构的不同可将排泄管分为初级排泄管、收集管和集合管. 结论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具有微毛、皮层细胞、实质细胞、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和排泄管等超微结构,这些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杜娟;牟荣;包怀恩;何平;常傲霜

    目的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作用后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将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分别放入20%雷丸、1%阿苯达唑和0.04%吡喹酮中,于37℃培养18h,清洗后戊二醛固定,制成透射电镜标本,于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实验以含5%猪胆汁的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 结果 空白对照组囊尾蚴皮层和实质区形态正常;微毛密集整齐,有棘样尖端,基部较粗有颗粒状物;基膜界限清晰,基质区有大量囊泡和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环状肌束靠近实质区外侧,纵状肌束呈散在分布,均为平滑肌,纹理清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石灰小体及石灰小体细胞形态正常.排泄系统由焰细胞和初级排泄管、收集管和集合管组成.雷丸组囊尾蚴损伤严重,皮层及实质区呈坏死状,石灰小体消失,微毛完全脱落,基底膜消失,基质区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消失.实质区结构疏松,肌束断裂、溶解.实质区组织溶解,正常细胞结构和排泄系统完全消失.阿苯达唑组囊尾蚴皮层和实质区均受损,微毛断裂脱落,基质区结构疏松,部分区域基底膜尚清晰.肌束肿胀,肌纤维弥漫性扩张,实质区细胞结构和排泄系统被破坏,部分区域实质组织尚可辨认,可见形态完整的石灰小体.吡喹酮组囊尾蚴组织损伤严重,呈坏死状.虫体出现长杆状分泌物并排出虫体外,石灰小体形态正常.微毛脱落,基底膜消失,基质区电子致密度下降.实质区结构疏松,肌束严重溶解变形,正常结构消失,成空泡状,仅残部分肌纤维结构,正常细胞结构和排泄系统完全消失. 结论 雷丸、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均有杀伤作用,其中雷丸作用程度与吡喹酮相当,且优于阿苯达唑.

  • 都匀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王红艳;戎聚全

    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文献报道的都匀亚洲带绦虫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支持"都匀牛带绦虫"为都匀亚洲带绦虫的结论.

  • 抗亚洲带绦虫药物对乳酸脱氢酶抑制作用

    作者:陈祖云;戴佳琳;黄江;申萍香;廖兴江

    目的 探讨抗亚洲带绦虫药物对于重组的亚洲带绦虫乳酸脱氢酶(Ta.LDH)酶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加入Ta.LDH所催化的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正反应)以及乳酸氧化成丙酮酸(逆反应)的标准反应体系当中,测定炯酰胺腺嘌呤2核苷酸(NADH)在A340处吸光度的变化值.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药物对酶活性的相对抑制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0 mmol/L吡喹酮对Ta.LDH催化正逆反应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93.99%(P<0.01)和94.67%(P<0.01),0.10 mmol/L阿苯达唑分别为85.45%(P<0.01)和73.81%(P<0.01);0.15 mmol/L甲苯咪唑分别为92.2%(P<0.01)和86.13%(P<0.01).结论 Ta.LDH可能为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甲苯眯唑抗亚洲带绦虫药物作用的靶标分子.

  • 亚洲带绦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基因克隆表达

    作者:周灵贵;戴佳琳;黄江;廖兴江;胡旭初;余新炳;申萍香;郎书源

    目的 识别亚洲带绦虫包虫诊断抗原P-29(Hydatid disease diagnostic antigen P-29)的已知序列并行克隆和蛋白表达及免疫学研究.方法 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序列分析后以亚洲带绦虫成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重组后的蛋白用His-镍蛋白纯化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 重组体构建成功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破包涵体纯化蛋白并得到高纯度的蛋白,且该重组蛋白可被亚洲带绦虫及牛带绦虫病人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 亚洲带绦虫成虫包虫诊断抗原P-29可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高效表达.

  • 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筛选和鉴定

    作者:方文;肖靓靓;包怀恩;牟荣

    目的 对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进行筛选、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6头20d龄三元杂交乳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头灌胃亚洲带绦虫虫卵悬液8.4万个;20 d后,分别制备实验组及对照组心脏血混合血清;收集、制备实验组亚洲带绦虫囊尾蚴蛋白并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将凝胶蛋白斑点转移至聚偏氟乙烯膜,用实验组及对照组混合血清(均为1∶10)为一抗,羊抗猪辣根过氧化物酶- IgG(1∶200)为二抗,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和质谱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凝胶共检测到( 204±11)个蛋白质斑点,相对分子质量为14 400 ~94 000 kPa,等电点(pI)为3.0~10.0;筛选出6个特异性抗原,经质谱鉴定出其中2个蛋白,分别为ATP酶管家基因3-类蛋白2(AT-Pase family gene 3-like protein 2)和ATP合成酶β亚基(ATP synthase beta subunit),均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网上登录的亚洲带绦虫成虫蛋白一致,确定为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结论 获得2个亚洲带绦虫囊尾蚴特异性抗原,其免疫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为研制抗囊尾蚴病疫苗提供参考.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带绦虫分类中的应用

    作者:杨立军;周本江

    传统的带绦虫分类是根据成虫和囊尾蚴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形态相近的虫种鉴别困难.近年来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带绦虫种间或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若将两者有机结合,虫种鉴别将更加全面和客观.该文综述了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带绦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 亚洲带绦虫分子分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娟;杨毅梅

    分子水平的分类为亚洲带绦虫种株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弥补了形态学分类上的不足,且可进一步发现亚洲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该文介绍了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DNA序列分析等技术运用于亚洲带绦虫分子分类的研究进展.

  • 分子分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云南大理带绦虫的鉴定

    作者:罗浪;林春榕;马顺高;杨毅梅

    目的 鉴定云南大理洱源(E1-E2)、鹤庆(H1-H2)、双廊(SL)、挖色(WS)带绦虫的种.方法 首先对大理分离株带绦虫成虫进行形态学鉴定,从成虫节片中抽提DNA,PCR扩增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Cyth)的部分序列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mtDNA-Cytb序列,经DNAMAN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大理带绦虫E1的形态和牛带绦虫相似,系统发育树显示大理分离株E1、E2、SL、WS带绦虫标本与亚洲带绦虫的遗传距离接近,距牛带绦虫较远,与猪带绦虫则更远.大理分离株H1、H2带绦虫标本与猪带绦虫的遗传距离近,距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则较远.结论 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云南大理分离株E1、E2、SL、WS带绦虫标本属于亚洲带绦虫,而H1、H2株带绦虫标本属于猪带绦虫.

  • 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后肝脏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牟荣;包怀恩;张科;吴家红;郎书源

    目的 观察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实验感染乳猪后不同时间囊尾蚴寄生处肝组织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 分别驱虫获取贵州省都匀市和从江县的人源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收集虫卵.20日龄三元杂交乳猪(Duroc-Yorkshire-Landrace株)19头,随机分为亚洲带绦虫实验组6头、牛带绦虫实验组8头和对照组5头,两实验组以定量虫卵15万个/头灌胃感染.于感染后第15、32、46和74天处死,取两实验组囊尾蚴寄生处的肝组织和对照组肝组织,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果两实验组乳猪的感染率均为100%,亚洲带绦虫实验组较牛带绦虫实验组肝脏上的囊尾蚴数量多且发育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两实验组均出现相似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感染后第15和32天,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化,甚至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点片状坏死,感染后第46天,部分肝细胞呈小灶性坏死,感染后第74天,以肉芽肿形成和局部性肝纤维化为特征.TUNEL结果显示,感染后第46和74天,亚洲带绦虫实验组[(15.07±3.42)%和(27.33±0.92)%]和牛带绦虫实验组肝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17.13±1.62)%和(34.20±0.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3±1.06)%和(13.60±2.26)%](P<0.05),且牛带绦虫实验组均高于亚洲带绦虫实验组(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两实验组肝组织内均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缩小且皱缩变形,染色质凝结成块并聚集于胞核边缘,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2种带绦虫囊尾蚴感染乳猪后中、晚期均可诱导明显的肝组织细胞凋亡.

  • 亚洲带绦虫烯醇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鉴定与组织定位

    作者:杜武英;戴佳琳;黄江;胡旭初;徐劲;余新炳;廖兴江;郎书源

    目的 表达亚洲带绦虫(Taenia asiatica,Ta)成虫烯醇化酶(enolase,ENO)基因,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和免疫反应性分析.方法 通过大规模测序从亚洲带绦虫cDNA文库中确定ENO基因,PCR扩增目的 片段,将其克隆至表达质粒pET-30a(+),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异丙基母-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将重组蛋白免疫SD大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定ENO在亚洲带绦虫成虫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aENO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TaENO的相对分子质量(Mr)为47000.经亲和层析获高纯度的蛋白,蛋白浓度为0.37mg/ml.重组蛋白TaENO能被SD大鼠抗血清、感染亚洲带绦虫的猪血清和患者血清识别.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TaENO主要定位于成虫的表膜.结论 纯化后的亚洲带绦虫成虫烯醇化酶重组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烯醇化酶主要定位于成虫表膜.

  • 免疫机能正常小鼠感染亚洲带绦虫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焱;郭光武;陈利红;莫兴泽;余跃生

    亚洲带绦虫卵经次氯酸钠孵育4、6和8 min后,分别经皮下注射感染免疫机能正常小鼠(A组,60只)和免疫抑制小鼠(B组,60只),A、B组小鼠根据虫卵孵化时间的不同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各组小鼠均于感染后第5天开始出现不适,15 d左右背部出现包块,A组7~15 d均有小鼠死亡,B组7~50 d均有小鼠死亡.60 d后剖杀,A1、A2和A3组存活率均为95.0% (19/20),感染率分别为89.4% (17/19)、73.6% (14/19)和47.3% (9/19).B1、B2和B3组存活率分别为60% (13/20)、55% (11/20)和55% (11/20),感染率为76.9%(10/13)、54.5% (6/11)、45.4% (5/11).囊尾蚴用15%猪胆汁进行头节翻出,可见囊尾蚴四个吸盘和明显顶突及两圈点状小钩结构.表明免疫机能正常小鼠可代替免疫抑制小鼠用来构建亚洲带绦虫六钩蚴感染模型,次氯酸钠溶液孵化4 min亚洲带绦虫卵感染性强.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