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链壶菌感染致倦库蚊幼虫的组织化学观察

    作者:吴家红;包怀恩

    目的:对大链壶菌感染的致倦库蚊幼虫体内重要生化组分变化进行观察,以探讨大链壶菌灭蚊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正常蚊幼与感染不同程度蚊幼体内糖原、蛋白质、核酸(DNA、RNA)进行显微摄影及定量的图像分析.结果:潜在感染蚊幼体内即可见糖原反应减弱,随着感染加重,轻度感染及重度感染蚊幼糖原及蛋白质明显较正常蚊幼减少,经图像分析仪进行黑度测定也表明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核酸(尤其是RNA)仅在重度感染组蚊幼脂肪体细胞内有明显减少.结论:大链壶菌在感染蚊幼尚未见组织学改变时,已开始掠夺蚊幼体营养物质;随着感染加重,蚊幼体大量营养物质(糖原、蛋白质)被掠夺,可能是其对蚊幼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作者:潘卫;包怀恩

    目的从生物有机化学的角度探讨大链壶菌的灭蚊机制. 方法采用生物分析化学技术测定正常蚊幼虫(蚊幼)与感染大链壶菌后不同时期蚊幼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和26种游离氨基酸的变化. 结果正常蚊幼体内蛋白质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而实验组蚊幼在被感染后24 h和48 h其体内蛋白质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开始时,感染组蚊幼体内丝氨酸(Ser)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氨酸(Hi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24 h,Ser、牛磺酸(Tau)、苏氨酸(Thr)、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丙氨酸(Ala)、甲硫氨酸(Met)、酪氨酸(Tyr)、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半胱氨酸(Cys)、瓜氨酸(Cit)、Hi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48 h,羟脯氨酸(Hyp)、胱硫醚(Hcy)、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Gaba、His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Cys、γ-氨正己酸(Aad) 、Cit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引起蚊幼体内蛋白质及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导致体内营养代谢与生理功能紊乱,阻碍了蚊幼的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是造成蚊幼死亡的重要原因.

  • 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及缺点分析

    作者:王荣新

    蚊虫是疟疾、脑炎、丝虫病病原体以及许多虫媒病毒的传播媒介[1].对蚊媒病的防治措施有药物治疗、接种疫苗以及开展蚊虫生物和综合防治.在生物灭蚊剂中,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的灭蚊真菌[2].了解大链壶菌灭蚊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充分发挥大链壶菌的长处而避免或克服其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 感染大链壶菌后蚊幼虫脂肪、酯酶和脂肪酶的变化

    作者:牟荣;包怀恩;李建华

    目的从蚊虫生理生化代谢角度探讨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灭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us)幼虫于感染大链壶菌后不同时间两种蚊幼虫体内的脂肪含量、酯酶和脂肪酶活性,进行显微摄影和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感染后24h,致倦库蚊幼虫体内的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而酯酶和脂肪酶活性高于对照组;感染后48 h和72 h,两种蚊幼虫体内的脂肪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酯酶和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引起蚊幼虫体内脂肪含量减少,而与脂肪水解相关的酯酶和脂肪酶活性升高,导致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是蚊幼虫致死的重要原因.

  •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

    作者:潘卫;包怀恩

    目的了解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体内元素的影响,从无机化学角度探讨大链壶菌(Lagenidium giganteum)灭蚊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正常蚊幼虫(对照组)与感染大链壶菌后不同时期蚊幼虫(实验组)组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18种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感染0 h(即加入大链壶菌块后30~48 h,幼虫体表布有黑化点,为初始感染),实验组的Ca、Cu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o、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24 h,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1 6种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Ca、Mg、Na、P、Fe、Zn、Cu、Mn、Cr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K、Mo、Co、Ni、Al、Cd、P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48 h,除Sr外,17种元素含量与对照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链壶菌感染蚊幼虫后,使多种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元素呈降低趋势,而一些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在体内储积.这可能是影响蚊幼虫正常生命活动以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 感染大链壶菌后致倦库蚊幼虫血淋巴细胞的观察

    作者:莫非;包怀恩

    目的探讨致倦库蚊幼虫被大链壶菌感染后可能的免疫防御反应.方法采用蚊血淋巴涂片,姬氏染色光镜检查法结合相差显微镜技术,对致倦库蚊幼虫的血淋巴细胞进行观察计数和显微摄影分析.结果①大链壶菌感染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蚊幼单位体积血淋巴细胞数出现"增加、急剧增加、然后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②在感染后48和72 h浆血胞和粒血胞比例明显增加,原血胞比例下降;在感染后96及120 h,原血胞比例相对增加珠血胞和类绛血胞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浆血胞与粒血胞比例相对减少.③感染大链壶菌后,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结论感染大链壶菌后致倦库蚊幼虫出现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的变化,显示大链壶菌在蚊体内诱发了一定程度的免疫防御反应,其原因可能是大链壶菌释放某些抗原物质或毒性物质所致

  • 大链壶菌对致倦库蚊幼虫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家红;包怀恩

    [目的]从生化代谢角度探讨大链壶菌灭蚊机制.[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正常蚊幼与不同程烫度感染大链壶菌的蚊幼体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酯酶(EST)活性,用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法进行观察.其中,用钙-钴法检测AKP,硝酸铅法检测ACP,α-醋酸萘酚法检测EST活性.[结果]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10~15个标本的单位面积平均黑度值,发现大链壶菌潜在感染蚊幼AKP和ACP活性降低,轻度感染和重度感染蚊幼酶活性降低明显;而EST活性在不同感染程度蚊幼的各种组织中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引起蚊幼3种酶活性变化,导致体内新陈代谢障碍,可能是其致死蚊幼的原因之一.

  • 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的 Pr1和Pr2类蛋白酶的研究

    作者:苏晓庆

    目的:证实灭蚊真菌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经诱导可产生枯草杆菌蛋白酶类蛋白酶(Pr1)和胰蛋白酶类蛋白酶(Pr2).方法:采用特异性底物测定、X光胶片印迹试验、含底物的硝酸纤维薄膜试验等多种方法对蚊虫体壁类似物--几丁质诱导前后培养液中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均可产生Pr1和Pr2类蛋白酶.并且,经几丁质诱导30~60h后,卡地腐霉产生的Pr1和Pr2类蛋白酶及大链壶菌产生的Pr2类蛋白酶活性均明显增高.并通过对培养液进行冷冻干燥、等电聚焦电泳和脱盐等处理,对该蛋白酶进行了初步纯化.结论:大链壶菌和卡地腐霉均可产生Pr1和Pr2类蛋白酶.几丁质对这些类蛋白酶的释放有诱导作用.

  • 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潘卫;包怀恩;苏晓庆

    目的:研究大链壶菌感染对致倦库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观察被感染后0,24,48 h蚊幼虫的体重、身长、龄期和死亡率,与同时收集的对照组相比.结果:大链壶菌感染初期对蚊幼虫的体重、龄期、死亡率的影响不明显;而被感染24,48 h后,蚊幼虫体重、身长明显低于对照组,龄期发育延滞,死亡率显著升高;受感染的Ⅳ龄蚊幼虫不能成蛹并终全部死亡.结论:大链壶菌感染对蚊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 大链壶菌细胞核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江;苏晓庆;邹复珍;郭庆

    采用组织化学、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小培养跟踪观察的方法对大链壶菌细胞核进行了初步研究,观察到该菌细胞核的形状、数目和其在细胞内的位置,以及游动孢子萌发过程中的核支持运动情况,为了解该菌的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的基础工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