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的差异研究

    作者:辛妙菲;陈俊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为有效引导大学生认识和参与网络交往,同时为社会、学校、家长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量表和Wrightsman编制的人性哲学量表一独立性分量表,对646名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 电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而普通全日制高校学生更倾向于"消遣/娱乐";男生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网络优越感";理科学生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网络优越感"、"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高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消遣/娱乐"、"好奇/追求时尚";独立性高的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动机更倾向于"交往/寻求帮助"、"网络优越感".结论 大学生的网络交往动机因学校、专业、年级、性别、独立性人格特征不同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 大学生网络交往和孤独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云峰;帅煜朦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应对方式问卷(CSQ)、UCLA孤独感量表(第3版)对西南地区6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会对孤独感产生影响(F=17.323,P<0.001);②网络交往与问题解决(r=-0.132,P<0.01)的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r=0.236,P<0.01)、退避(r=0.206,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合理化的中性应对方式成呈正相关(r=0.218,P<0.01),和孤独感呈正相关(r=0.216,P<0.01);③在网络交往对孤独感的预测中,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6.9%,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1.9%.结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完成的.

  • 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

    作者:郭文斌

    目的验证大学生网络交往及其现实特点.方法本研究运用自编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和网络交往情况调查表以及网络成瘾测验,对分层随机选取的28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率为100%;67.8%的大学生选择晚上在学校进行上网;50.3%的大学生网络交往主要为网络寻呼,处于网络交往的较低层次;86.7%的大学生主要因娱乐或放松上网;大学生网络成瘾为4.5%.结论大学生网络交往带有普遍性,且有自身的现实特点,网络成瘾是大学生网络交往中的个别现象.

  • 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作者:平凡;韩磊;周宗奎

    目的:编制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IIQUS),用来测量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选取296名大学生进行预测调查,进行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抽取711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问卷调查,用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考察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以网络成瘾类型问卷中的网络关系成瘾维度为效标.结果: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共有26题,包括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人际关系以及网络交往依赖4个因子,解释了总方差的47.8%.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6.61,CFI=0.95,IFI=0.95,RMSEA=0.08),网络人际关系成瘾得分与网络交往依赖得分正相关(r=0.56,P<0.01).总量表和4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8 ~0.90,重测信度为0.70 ~0.88.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能用来测量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

  •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

    作者:付梅;葛明贵;桑青松

    社交焦虑是在与他人交往时体会到的不自在,恐惧,紧张和担忧[1].一般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2].国内外研究多集中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网络交往中的焦虑、压力所起的作用[3],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以及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4]等.在社会情境中,自我效能知觉预测人际交往中体验到的和显示出来的焦虑水平(Alden,1986).那么,一般自我效能感能否预测社交焦虑水平?所以,本研究拟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 让我们真实地交往吧

    作者:《中外妇儿健康》编辑部;幸莉莉

    虚拟社交依赖症离你有多远?虚拟社交依赖症是指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交往而导致现实交往能力缺失的—种新型心理疾病.你可以对照以下的情况看看,自己离虚拟社交依赖症有多远.

  • 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

    作者:黎亚军;高燕;王耘

    目的:考察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和同伴关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13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83.5%的青少年网络交往对象主要是熟悉人,另外16.5%主要是跟陌生人交往.②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于交往对象主要是陌生人的青少年,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相关不显著;而对于交往对象主要是熟悉人的青少年,网络交往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网络交往通过同伴关系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结论:交往对象是否熟悉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同伴关系在网络交往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 网络社交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吗?

    作者:贺金波;陈昌润;贺司琪;周宗奎

    网络时代引发了现代人社交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年轻人更加偏爱网络社交方式.已有研究发现较之面对面的现实社交,非面对面的网络社交有较小的社交压力,存在较低的社交焦虑水平.研究者分别从自我表露、评价恐惧、成就动机和行为抑制系统四个方面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解释.但总体来看,这些解释还缺乏更加统合的理论架构和客观的实验研究结果的支持.

  • 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

    作者:赵竞;孙晓军;周宗奎;魏华;牛更枫

    网络人际信任是人际信任在网络交往中的延伸.网络人际信任表现出脆弱性、认知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网络环境因素、网络使用行为、个体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网络人际信任水平;此外,网络人际信任对个体网络自我表露、知识共享、行为决策以及团队合作等网络行为起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应基于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开展深入研究,明晰网络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

  • 网络交往与镜像阶段

    作者:杜若军;李晓丰

    本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人际交往成为如今社会的常见交往方式,这种新的交往方式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观点出发分析了网络交往的个体心理结构,对当今社会多发的网络交往导致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