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与癫痫患者自杀的关系

    作者:王莹莹;王洪伟;赵艳玲;陆宁;李梦环

    目的:探究情绪健康及生活质量与癫痫患者自杀的关系,为癫痫患者自杀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神经科治疗的200例癫痫患者,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自杀风险模块评价患者的自杀风险,将有自杀风险的42例设为观察组,无自杀风险的158例设为对照组,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 36)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价患者的情绪健康情况,分析SF—36总分、SCL— 90总分与M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CL—90中躯体化、饮食睡眠、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精神病症状、恐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30,5.880,9.547,7.343,14.797,5.87,7.083;P<0.05),敌对、强迫症状、偏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0.392,0.554;P>0.05);观察组SF— 36量表中生命活力(VT)、情感所致功能限制(RE)、心理健康(MH)、社交功能(SF)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872,-18.518,-10.429,-12.205;P<0.05),躯体功能(PF)、躯体所致功能限制(RP)、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5,-1.697,-1.386,-1.760;P>0.05);SF—36总分与MINI评分呈负相关(r=-0.657,P<0.05),SCL— 90总分与MINI评分呈正相关(r=0.566,P<0.05).结论:有自杀风险的癫痫患者具有明显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生命活力、心理健康、社交功能等生活质量明显较差,表明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较差可能增加癫痫患者的自杀风险.

  • 有无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风险比较

    作者:董曼

    目的:比较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与无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自杀意念与自杀风险的不同.方法 :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BSI-CV)、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根据既往有无自杀未遂史对照研究195例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自杀风险的变化.结果 :①女性与受教育年限偏低的抑郁症患者既往有自杀未遂史多(P<0.05);②既往无论有无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风险均降低(P<0.05);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从第一周至第三周自杀意念高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t=-7.51~-5.57,P<0.05)),只在第一周自杀风险高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t=-3.13,P<0.05);③既往无论有无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4~0.72,P<0.05),有自杀未遂史患者相关性高于无自杀未遂患者;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从第一周至第三周自杀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 0.41~0.49,P<0.05),无自杀未遂史患者只在第一周有相关性(r = 0.47,P<0.05)④既往有无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疗效总评无统计学差异(t =-1.69~1.72,P>0.05).结论 :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自杀意念、自杀风险,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均高于无自杀未遂史患者.

  • 监狱服刑人员的自杀风险与其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关系

    作者:王焕芹;柴洪艳;徐广军;王艳郁;赵约翰

    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的自杀风险与其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对803名在监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①803名服刑人员中,近一个月有自杀风险的人数为34人(4.2%);②服刑人员PSQI总分(7.16±3.29).睡眠质量较差;③除睡眠药物和睡眠时间因子外,有自杀风险的服刑人员在SCL-90各因子得分、PSQI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上均高于无自杀风险的服刑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因子、恐怖因子对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1.71,P<0.01;β=0.99,P<0.05);刑期因子对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47,P<0.05).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是监狱服刑人员自杀风险的影响因素.

  • 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之间的调节与中介作用

    作者:赵久波;姜美俊;赵静波;肖蓉;杨雪岭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幸福感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①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22,P<0.01);幸福感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38,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指数显著正相关(r=0.41,P<0.01);②幸福感指数、社会支持对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2,-0.34;P<0.01),交互作用也显著(β=-0.09,P<0.01);③引入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其对自杀风险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6,P<0.01).结论 大学生自杀风险与社会支持及幸福感密切相关;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及部分中介作用.

  • 大学生心理韧性、心理症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

    作者:杨雪岭;崔梓天;赵静波;赵久波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398名医科院校的大学生,测量心理韧性、自尊及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共回收343份有效数据.结果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心理韧性是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的显著预测变量;以心理韧性为潜在自变量,以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为潜在因变量分别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2个月后的心理症状(x2/df=2.96,RMSEA=0.07,CFI=0.96,GFI=0.91,IFI=0.96,R2=0.52)和自杀风险(x2/df=2.43,RMSEA=0.06,CFI=0.93,GFI=0.96,IFI=0.93,R2=0.35).结论 心理韧性对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具有预测作用.

  • 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生活质量与自杀风险关系

    作者:赵丽彩;尹训宝;孙宏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生活质量和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状况调查问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 .I .N .I)、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 -36)对山东省某医院21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重度抑郁组自杀风险高于轻中度抑郁组(t =9.793,P <0.01),在生活质量及各维度上,重度抑郁组低于轻中度抑郁组(t =‐9.413~‐2.746,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自杀风险与抑郁水平存在正相关(r =0.665,P <0.01),与生活质量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呈负相关(r =‐0.590~‐0.420,P <0.01);③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生活质量在抑郁水平和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1.0%。结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能预测其自杀风险,生活质量是抑郁水平预测自杀风险的部分中介因素。

  • 大学生性取向变化及其与自杀风险关系的2年随访研究

    作者:滕姗;赵久波;张小远;赵静波;杨雪岭;陈洁

    目的:探究大学生性取向变化的分布及其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2年期随访追踪法,选取某大学学生3289例,获得有效数据2291例(男生803例,女生1488例);性取向调查(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用于基线测试与2年随访测试,以测量个体性取向类型,自杀行为问卷(SBQ-R)用于随访测试,以测量自杀风险.结果:大学生性取向发生变化者182例(7.9%),其中性少数人群性取向变化的例数多于异性恋人群(x2 =680.14,P<0.05),女性比男性有更多性取向改变(x2=5.74,P<0.05);性取向变化者自杀行为得分高于性取向稳定者[(4.3±2.0)vs.(3.6±1.2),P<0.05].结论:大学生人群中性少数者或女性更容易发生性取向改变,且性取向变化者存在更高的自杀风险.

  •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

    作者: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

    目的:考察大学生样本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医科院校398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本文将留守经历定义为:在个体成长阶段(≤16周岁)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生源地外出务工,自己留守在家乡,由父或母单亲照顾或托付给其他人照顾.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来测量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和自杀风险,其中,SBQ-R总分≥7分,提示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结果:116 (33.8%)人有一年以上的留守经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RSCA总均分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3.4±0.5)vs.(3.7±0.4),P <0.001],而SCL-90总均分和SBQ-R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1±0.7)vs.(0.7±0.4),(5.9±2.6) vs.(4.9±2.1),均P<0.001].结构方程建模发现,心理韧性部分中介了留守经历与心理病理症状之间的关系(β=0.22,P<0.001).结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可能较低,并可能与个体出现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

  •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与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邝立平;冯现刚

    目的: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自杀风险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大学生的自杀科学预防与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东某高校全日制本科在校大学生1084名[平均年龄(19±1)岁],采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CFMPS)的非适应完美主义维度(包括担心错误、行动疑虑、父母期望3个因子)、情绪调节量表(ERS,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2个分量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进行调查.结果:SBQ-R得分与非适应完美主义总分及3个因子分、表达抑制得分均呈正相关(r=0.14 ~0.28,均P<0.01),与认知重评得分呈负相关(r=-0.19,P<0.01).非适应完美主义正向预测自杀风险(β =0.39,P<0.001),认知重评、非适应完美主义和认知重评的交互项均负向预测自杀风险(β=-0.17,-0.14,均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非适应完美主义水平越高,自杀风险越大,认知重评在二者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 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作者:辛立敏;陈林;吉振鹏;张索远;王君;刘艳红;陈大方;杨甫德;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中国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纳入分析的抑郁症患者共1172例,根据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 I. N. I)焦虑模块,分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组728例(62.1%)及不伴焦虑症状组444例(37.9%)。采用M. I. N. I自杀模块评估自杀风险,比较伴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风险者331例(45.5%);不伴焦虑症状者中有自杀风险者54例(12.2%)。与不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比较,伴焦虑症状者自杀风险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发作频繁(OR=2.07)、伴精神病性症状(OR=2.01)、伴焦虑症状(OR=3.18)、伴忧郁型特征(OR=2.90)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关。结论:伴焦虑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发作频繁、伴精神病性症状、伴焦虑症状或伴忧郁型特征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

  • 浏阳市农村成年人自杀风险及相关因素

    作者:徐术容;肖水源;胡宓;周亮

    目的:了解农村成年人自杀风险的现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浏阳市2052名农村成年人(年龄18 ~60岁),以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估自杀风险,并施测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结果:浏阳市农村成年人当前的自杀风险总发生率为13.8%,其中低、中度和高度自杀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3.0%、0.4%、0.4%.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 =2.06,95%CI=1.54~2.76)、小学及以下(OR=1.80,95%CI:1.07~3.05)、消极应对方式(OR=1.07,95% CI:1.03~1.11)及重、中和轻度抑郁(OR=24.61、5.98、2.75,95% CI:12.63~47.99、3.95~9.07、2.01 ~3.76)为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浏阳市农村成年人当前自杀风险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抑郁、消极应对方式评分高的人更容易发生自杀风险.

  •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焦虑、抑郁症状及自杀风险调查

    作者:张辉;陈鹤元;杨凤池

    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酒精滥用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自杀风险,为此类精神卫生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PS抽样调查对1992例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用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筛查酒精滥用,初级保健精神障碍患者健康问卷中的抑郁分量表(PHQ-9)和焦虑分量表(PHQ GAD-7)筛查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筛选问卷筛查自杀风险。结果:筛查出酒精滥用阳性者298例,酒精滥用比为15.1%。酒精滥用者抑郁症状阳性比53.4%、焦虑阳症状性比35.9%、自杀风险比5.7%,均高于非滥用者(阳性比分别是42.3%、27%、3.2%,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在酒精滥用筛查时要注意对相关精神卫生问题的评估和诊断,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

  • 富士康丛集性自杀事件期间龙华厂区心理门诊求助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方莉;刘铁榜;杨洪;胡赤怡;邹晓苇;刘奋;邱友胜;杨曦;王车;邓洁;林雄标;张文顺;金冬;李秋明

    目的:分析2010年富士康深圳员工丛集性自杀事件中到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求助员工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诊断工具和心理问题的判定标准,收集354名到驻龙华厂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求助员工的人口学特征、诊断类别、心理危机状况、与跳楼相关的精神心理问题和处理方式,并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的评估.根据在厂工作时间区分为新员工组(≤6个月,103人)与老员工组(>6个月,110人),根据SAD PERSONS得分区分自杀低风险组(0~4分,105人)和高风险组(5~10分,108人),比较组间各项指标差异.结果:主要诊断前2位的为心境障碍(118例,33.3%)和心理问题(107例,30.2%).新员工组的应激相关障碍、跳楼相关精神心理问题更多,老员工组心境障碍更多(均P<0.05).老员工组的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除外人际因子)、IES-R总分及侵扰因子分高于新员工组(P<0.05).与自杀低风险组相比,高风险组男性、无伴侣者更多(均P<0.05),SSRS总分及因子分、SCSQ积极应对因子更低,SCL-90总分及因子分、IES-R总分及因子分更高,IES-R的PSD阳性筛出率更多(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CL-90抑郁因子分高(β=0.50)、男性(β=-0.26)、未婚(β=-0.27)、社会支持总分低(β=-0.21)、SCL-90总分高(β=0.42)、IES-R侵入因子高(β=0.22)和总分高(β=0.51),自杀风险越大(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现场心理救援需要兼具精神科和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知识的专业人员,对新、老员工的心理干预应有不同的侧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尤其是减轻抑郁程度、增加社会支持、适当回避自杀事件可能是降低丛集性自杀期间员工自杀风险的重要途径.

  • JCI标准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研究

    作者:王桂梅;谢红芬;沈蕾;罗娟;胡启梅;朱琳娜

    目的 探讨JCI标准下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标准管理及现状分析、建立风险管理组,全面系统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演练,追踪评价并持续质量改进.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45 d后两组患者自杀风险等级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自杀意念中绝望、睡眠、乐观因子间结果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积极应对维度和消极应对维度得分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JCI标准管理,可减轻患者的负性思维,减少患者自杀风险的发生,保障护理正常进行,保障患者安全.

  • 预见性护理对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影响

    作者:张桂茹;梁学丽;宋长惠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有抑郁症状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中减少自杀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收治的有抑郁症状的精神病患者63例入对照组,2013年1-12月的有抑郁症状的精神病患者68例入干预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自伤2例,自缢未遂1例,发生自杀行为共3例,自杀风险行为发生率4.41%,对照组自伤5例,自缢未遂2例,发生自杀行为共7例,自杀风险行为发生率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P<0.05)。结论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将有抑郁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几率降低,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

  • 农村成年人饮酒与自杀风险

    作者:杨子益;肖水源;胡宓;周亮

    目的:了解农村成年人饮酒与自杀风险的状况,探讨饮酒与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52名农村成年人,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酒精使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中文版、简明国际精神访谈自杀筛选问卷(MINI)收集数据资料.结果:农村成年人危险饮酒率为11.5% (235/2052),自杀风险率为13.8%(283/2052).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0 ~39岁、40~49岁、50~59岁、不稳定婚姻、小学及以下、退休或无业、危险饮酒、重度和中度以及轻度抑郁是农村成年人自杀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变量和抑郁症状后,危险饮酒是农村成年居民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自杀风险的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较高年龄组、女性、不稳定婚姻,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退休或无业、抑郁症状.

  • 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作者:彭向玉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可以覆盖人一生的各个阶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和负性影响.癫痫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多种因素相关,直接受年龄、性别、病程及致痫灶部位等癫痫固有特点影响,亦与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心理治疗等)可以提高疗效和患者依从性,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

  • 大学生自杀风险与五态人格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朔;朱琳;王昊

    目的:分析五态人格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并探讨抑郁在自杀风险与五态人格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和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集体施测调查了535名大学生,以此作为样本组.结果:样本组的五态人格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0.01);以抑郁为中介变量,结果显示,太阴人格对自杀风险的直接效应显著(β=0.105,P<0.05),中介变量抑郁对自杀风险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44,P<0.01).结论:该校学生人格水平优于全国常模水平,抑郁在太阴人格和自杀风险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自杀风险PDCA管理模型构建

    作者:余会平;刘忆媚;李淑珍

    目的:构建基于医护联合评估、多部门协作管理的住院患者自杀风险PDCA管理模型,促进心身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15例住院患者自杀不良事件资料情况进行根因分析,制定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方法和流程,对住院患者开展情绪心理评估,自杀风险评估和临床心理干预;在医护联合进行心理评估、自杀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用PDCA戴明环管理模式,促成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管理模型的成功构建.结果:临床科室成功筛查情绪心理障碍患者,成功预防患者自杀事件2例.成立医护联合安全小组,制定住院患者自杀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结论:医院患者安全管理中构建自杀风险管理模型,对住院患者自杀风险实施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可能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自杀风险.

  • 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对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的影响

    作者:袁亚蓝;王桂梅;沈蕾;谢红芬

    [目的]评价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对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出院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康复和出院随访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务模式。在入组时、入组6个月末对两组病人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测评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中绝望、睡眠、乐观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6个月末病人自杀意念自评量表中绝望、睡眠、乐观因子得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服可模式能有效地降低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保障病人安全。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