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80kVp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图像质量的评价

    作者:张大明;薛华丹;王萱;金征宇;孙昊;陈钰;谢彦婷

    目的 通过比较80 kVp与120 kVp管电压下双下肢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价低管电压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使用80 kVp或120 kVp管电压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通过定性和定量评价轴位、三维重建图像,并进行Shapiro-WilkNormal分布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 80 kVp管电压组的血管CT值在538 HU至605 HU,高于120 kVp管电压组.两组之间的CNR和定性评价没有差异.80 kVp管电压组的DLP为(203±22) mGy·cm,120 kVp管电压组为(780±85) mGy·cm,有效剂量下降了74%.结论 低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腹主动脉及双下肢动脉CTA扫描时可以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 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不同剂量扫描方法的影像质量比较

    作者:胡亮;肖圣祥;肖文波;阮凌翔

    目的 探索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低剂量扫描的不同方法的差异,以及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瞄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血管CT值及标准差SD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受检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常规剂量组、120 kV和80 mAs组、100 kV和130 mAs组,每组30例.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处理后,按优、良、差3个等级进行评定,对3组进行图像质量等级比较.测量CT值及标准差SD值,与VR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120 kV,150 mAs)、120 kV,80 mAs组和100 kV,130 mAs组VR图像等级为优的分别为93.3%、86.6%和96.6%.SD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8,CT值与双下肢动脉CTA的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6.结论 双下肢动脉CTA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kV和130 mAs组的图像质量优于120 kV和80 mAs组.

  • 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可行性

    作者:张大明;谢彦婷;薛华丹;王萱;金征宇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 70 kV管电压50 ml碘普罗胺用量模式在外周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82例拟行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1) 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 50 ml碘普罗胺模式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2) 100 kV组:采用100 kV管电压+90 ml碘普罗胺的模式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测量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和胫腓干的CT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 70 kV组的剂量长度乘积为(195.8 ±46.9)mGy·cm,较100 kV组的(461.6±57.9) mGy·cm下降了57%(t=-22.848,P=0.000).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的CT值明显低于100 kV组(t=-2.502,P=0.014),股浅动脉(t=3.053,P=0.003)和腘动脉(t=4.013,P=0.000)的CT值明显高于100 kV组.70 kV组近端腹主动脉、远端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股总动脉、股浅动脉的SNR和CNR及胫腓干的SNR均明显低于100 kV组(P均<0.05).70 kV组主动脉(t=2.893,P=0.000)和足部动脉(t=3.776,P=0.000)的伪影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1.000,P=0.002)和足部动脉(t=2.893,P=0.010)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100 kV组,股-腘动脉(t=-1.000,P=0.000)和小腿动脉(t=4.261,P=0.000)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100 kV组;主动脉(t=2.048,P=0.044)、股-腘动脉(t=8.370,P=0.000)、小腿动脉(t=8.315,P=0.000)和足部动脉(t=7.202,P=0.000)的图像噪声均明显高于100 kV组.结论 在外周动脉CTA扫描中,与常规方案相比,70 kV管电压50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2型糖尿病患者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

    作者:宫振霞;于爱红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测2型糖尿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在昌邑市市立医院就诊的1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高频彩超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测,并行各项代谢指标测定.结果:糖尿病有并发症者,发生双下肢动脉病变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彩超是检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良好方法,为临床提供早诊断、早治疗的客观依据.

  • 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体会

    作者:雷淑妃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的操作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患者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的操作技巧.结果:106例患者穿刺成功,注药顺利,达到磁共振诊断要求.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高压注射器有高自动化、高精确度,使用灵活安全等优势,通过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纯熟的穿刺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若,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检查结果.

  • 磁共振下肢动脉造影中高压注射器的使用及患者护理

    作者:高国芹;刘兰祥;吴爽

    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病变引起的慢性血管闭塞性疾病,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见,患者多表现为患肢冷、麻和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出现静息痛、溃疡或足趾坏疽.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是双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我院对35例可疑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了3D-CEMRA检查.

  • 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侯凯;吕鹏;顾君英;陆秀良

    目的:探讨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在多排螺旋C T下肢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接受下肢动脉CT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自动触发组(n=35)患者采用自动阈值触发技术,阈值到达150 Hu后延迟6 s启动扫描;手动触发组(n=35)患者通过实时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图至峰值稳定后手动即刻启动扫描。分析两组的延迟扫描时间,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的评价包括显示动脉的远分支级别、动脉边缘光滑度、静脉干扰情况、动脉节段的CT值。结果:两种触发方式的启动扫描延迟时间有明显差异(P=0.002),自动触发组早于手动触发组;两种触发扫描方式对腹主‐髂动脉及股动脉‐腘动脉区域血管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显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触发组患者小腿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04、0.003);同样,手动触发组患者的足部动脉的远端分支及血管边缘的图像质量较自动触发组高( P值分别为0.003、0.003);两组的图像在整个下肢静脉干扰评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和小腿动脉3个层面的CT 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足背动脉层面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手动触发组在4个层面的CT值均高于自动触发组。结论:实时阈值手动触发技术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患者的延迟扫描时间,能获得更高质量的下肢动脉图像。

  • 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成像的护理配合及效果

    作者:马秀苗;王振平;何月影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护理配合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行下肢动脉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减少在成像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运动.CT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分个等级.结果 140例患者中,3例(2.14%)患者因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对比剂外渗而终止检查,137例(97.86%)患者顺利完成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有2例(1.43%)患者因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下肢动脉内的血药浓度,导致图像质量为差,其余135例(96.43%)患者的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为良或优.结论 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256层螺旋CT双下肢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