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作者:王晓婷

    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于使体内e抗原转阴,e抗体转阳,以达到抑制或停止病毒复制的目的.目前以抗病毒药物为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很多患者难以获得血清转换.提高免疫力有利于提高血清转换率,而中医自古强调扶正祛邪,在此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提高免疫力,防止肝损伤,防止或延缓病情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 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立华;吴虹杰;周艳彩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变化情况;以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77.55%、HBeAg血清学转换率24.49%、HBV DNA阴转率81.63%、ALT复常率85.71%与对照组比较,除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观察指标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12、IFN-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10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2(82.35±31.29)ng/L、IFN-γ(17.21±3.91)ng/L均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5);IL-10(34.29±15.68)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 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其意义

    作者:王平忠;张中伟;周永兴;白雪帆

    目的了解慢乙肝患者抗-HBe阳性和e抗原阳性血清的病毒量及不同病变程度的慢乙肝与HBV感染量的关系.了解HBV-DNA含量和血清ALT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确诊的89例慢乙肝患者,经ELISA测定后,选取30例HBeAg(+)/HBeAb(-)血清和30例HBeAg(-)/HBeAb(十)血清,采用AmpliSensor PCR定量技术,测定HBV-DNA.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水平.各组HBV-DNA含量和ALT水平用求算术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结果 HBeAg(+)/HBeAb(-)血清30例,HBV-DNA平均含量为(11.21±6.92)E拷贝/L;HBeAg(-)/HBeAb(+)血清22例,HBV-DNA平均含量为(9.73±5.61)E拷贝/L,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轻度慢性乙肝17例,HBV-DNA平均含量为(10.93±6.22)E拷贝/L;中度慢性乙肝23例,HBV-DNA平均含量为(9.84±6.06)E拷贝/L;重度慢性乙肝12例,HBV-DNA平均含量为(8.72±5.62)E拷贝/L轻、重度组间HBV-DNA平均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程度无一致关系,与HBV-DNA含量亦无明显相关.结论多数抗-HBe阳性患者HBV仍持续复制,血清病毒量低于HBeAg(+)者.慢乙肝病变程度与HBV-DNA平均拷贝数成反比.肝脏炎症程度似可作为估计病毒量的间接指标.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的疗效对比

    作者:赵连锋;姜英;王妍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分别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42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39例,疗程均为60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两组的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及60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1.0%、15.4%(P<0.05)和35.7%、25.1%(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在中期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上,替比夫定优于恩替卡韦.

  • 两种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仁志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6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分别给予两种不同阿德福韦酯制剂治疗,治疗1组给予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出品的阿德福韦酯片,商品名为贺维力,治疗2组给予福建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阿德福韦酯片,商品名为阿甘定,两药用法及用量均相同,于治疗6个月及治疗24个月时对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用药费用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与24个月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的24个月用药费用显著低于治疗1组(P<0.01).结论 两种阿德福韦酯制剂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2组使用的更加经济实用.

  • 优贺丁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付丽娟;张怡;李颖;刘海燕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对E 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观察疗程48周.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48周时检测肝功、肾功、HBV-DNA 病毒载量.结果 本组25例治疗48周,病毒阴转率56%(14/25),ALT 复常率76%(19/25).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优贺丁)治疗E 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良好应答,安全性较好.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分析

    作者:马晓燕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优化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在经24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后转换为使用干扰素和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的阴转率、ALT复常率、HBsAg血清转换率、HBsAg的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换使用拉米夫定在干扰素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研究.

  • 扶正解毒汤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袁蕊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汤治疗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该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服用自拟扶正解毒汤;对照组50例,口服甘利欣胶囊、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肌苷片.两组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95% CI =80.3%~97.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8.0%(95%CI=55.1%~80.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9029,P =0.005 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扶正解毒汤治疗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甘利欣等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 =0.18 (95% CI =0.06~0.60),NNT =4(95% CI =2.5 ~ 12.0).

  • 护肝理中汤治疗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30例

    作者:周翀;陈菁菁

    目的:观察护肝理中汤治疗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的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确诊的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五酯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护肝理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肝理中汤治疗肝郁脾虚型E抗原阳性肝功能异常患者,可促进患者症状与体征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恩替卡韦联合参仙乙肝灵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琼;陈蓉;曾艺馨;周馥叶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患有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与参仙乙肝灵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武警贵州省总队医院治疗的48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n=24例)和对照组(n=24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恩替卡韦与参仙乙肝灵联合治疗,探索研究两组治疗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70.83%),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HBV-DNA变化情况没有较大差异,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与参仙乙肝灵联合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应用效果比较良好,在临床上可以推广.

  • 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乙肝32例

    作者:宋艳华;耿延明

    HBV不仅是慢乙肝病变发生的启动因子,而它的持续存在是病变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抗HBV治疗成为慢乙肝治疗的关健,笔者采用干扰素(a-2 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乙肝32例,取得较好效果.

  • 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Treg/Th17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消失关系对比研究

    作者:李成伟;卢丹;那妍;夏华;陈佳佳;王本鑫;娄宪芝

    目的 研究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reg/Th 17比率变化及与HBeAg消失的关系及其对比.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组,其中替比夫定组34例,恩替卡韦组27例,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分别检测乙肝标志物、肝功能、HBV DNA,Treg细胞频数、Th17细胞频数.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Treg/Th17比率在第4周开始下降,至第12周达到低值.CHB患者在各时间点Treg/Th17比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Treg/Th 17比率与HBeAg消失有显著相关性,替比夫定组12周时Treg/Th 17比率低于恩替卡韦组.48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消失率(64.7%,22/34)高于恩替卡韦组(37.0%,10/27).结论 12周时Treg/Th17比率水平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HBeAg消失,12周时Treg/Th17比率可能作为48周HBeAg消失的预测因子.替比夫定组的Treg/Th17比率(12周)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替比夫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强于恩替卡韦.

  •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5例

    作者:黄钟鸣;沈文娟;哈明昊;黄蔚玲;陈晓兰;吴建秋;单文艳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组予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ALT、HBeAg、HBV-DNA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7.8%、71.1%、88.8%,对照组分别为86.7%、48.9%、71.1%;组间治疗后比较,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明显提高血清ALT复常率及e抗原阴转率.

  • Peg-IFNα序贯联合NUCs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黄金;尹春煜;谌翠容;俞秀丽;岑立冲

    目的:探讨应答指导治疗(RGT)策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与核苷类药物序贯联合治疗较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高病毒载量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47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107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12周后,根据患者HBV DNA下降是否>2lg IU/ml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联合组加用一种核苷类药物,单药组为继续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两组均治疗至48周。观察两组治疗24周、48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血清HBeAg及HBsAg转阴/转换率。结果联合组24周及48周的HBV DNA不可检测率均高于单药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及48周联合组HBeAg和表面抗原(HBsAg)定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单药组。结论 RGT策略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应答不佳的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可以提高应答,但长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

    作者:张火根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 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六味五灵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48周后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治疗前、治疗48周后血清 HA、PCⅢ、CⅣ、LN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 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 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 HA、PCⅢ、CⅣ、LN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六味五灵片具有较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恢复肝功能及抗纤维化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值得推荐的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占春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主要方法。自2008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杞丹强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两种联合抗病毒方案对耐药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血清学指标和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徐继尧;龙波;罗大勇;司果;陈丹;齐燕;刘翔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分别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耐药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耐药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A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qd;B组口服恩替卡韦1 mg,qd.治疗时间均为72周.比较两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HBsAg转阴率、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治疗24,48,72周后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24,48,72周后HBeAg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及HBs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48,72周后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耐药e抗原阳性乙肝,可有效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改善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滕丹华;张劲;龚天斌;程莉;张天

    目的: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 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 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 HBeAb/HBeAg转换率、HBs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 P<0.05)。 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 HBeAb/HBeAg转换率、HBs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张健珍;冯婉婷;李笑群;张春兰;赵令斋;袁小珍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替比夫定治疗的80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8、12、24、36、52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无应答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无应答组(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α及IFN-γ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IL-4、IL-6及IL-10水平自服用替比夫定24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36周起IL-2、TNF-α、IFN-y水平较基线时升高,IL-4、IL-6及IL-10从服药36周起较基线时降低(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52周时IL-4、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替比夫定通过抑制HBV复制,能够上调Th1型细胞因子,下调Th2型细胞因子,可以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滕丹华;张劲;龚天斌;程莉;张天

    目的:观察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与对照组(n=52).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HBeAb/HBeAg转换率、HBs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治疗3个月及12个月后的ALT水平和HBV-DNA水平变化方面也显出了优势(P<0.05).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两组均有个别发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均较短、症状较轻,未见影响治疗者.结论: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