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

    作者:骆凌云

    小肠位置特殊,长约600~800 cm,疾病诊断困难.传统的检查方法如小肠钡剂、X线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低.无痛性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具有可直视整个小肠的病变情况、图像清晰、操作可控、能取活检及镜下治疗等优点,是小肠疾病检查的新方法.现就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配合护理总结如下.

  • 小肠疾病的CT检查

    作者:张依勤;陈九如

    小肠各部在腹腔互相重叠、盘曲,使小肠疾病的影像检查很困难。CT检查有其特殊价值。本文着重对小肠CT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及诊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评述。

  • 小肠疾病的MRI检查

    作者:张依勤

    小肠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虽多,但特异度、敏感度均不很高。近年来,MR成像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使其对小肠疾病的检查成为可能,临床应用范围也日见扩大。本文着重对小肠MRI检查技术、临床应用及诊断诸方面进行详细评述。

  • CT小肠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

    作者:张林;陈亮;王培源

    CT小肠成像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成像技术,与常规全腹盆腔CT相比,不仅对小肠的显示效果更优,还能为MR小肠成像和胶囊内镜检查提供更多的辅助信息.CT小肠成像能有效地显示小肠壁和邻近器官引起的病变,而且病人对CT小肠成像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近年随着多层螺旋CT设备的不断更新,CT小肠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

  • 胶囊内镜在84例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全军;谢立群;李华;任万英;张静;赵建业;刘军彩;许威

    人体小肠冗长迂曲,全长5~7 m,且病灶隐蔽,因此其疾病的诊断相对比较困难,以往主要借助小肠气钡造影、小肠血管造影、小肠血管核素扫描及腹部CT等检查来进行诊断,阳性率低[1].

  • 小肠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作者:智发朝

    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其疾病种类也很多,如感染性炎症(细菌、寄生虫等)、克罗恩病、肿瘤、肠管或血管畸形等.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立敏;温冰;孙丽

    小肠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现今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用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现就近年来应用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疾病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胶囊内镜和多层螺旋CT检查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比较

    作者:李倩;张志广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和多层螺旋CT在小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3月在本院怀疑存在小肠疾病的78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和胶囊内镜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多层螺旋CT和胶囊内镜对息肉、憩室、糜烂、肿瘤、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肠系膜转移等小肠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CT与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的诊断准确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胶囊内镜在定位方面与CT相比稍显不足,多层螺旋CT和胶囊内镜相结合在小肠疾病诊断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用双气囊小肠镜治愈小肠出血

    作者:刘文天

    尽管内镜及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小肠仍被称为消化道的盲区,高达50%小肠疾病难以获得确诊,人们一直梦想着能直接、全面地观察小肠黏膜表面改变.

  • 无痛性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

    作者:文跃莲

    人的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长4~6 m,小肠疾病因起病隐匿,临床多表现为腹痛、黑便、贫血等,没有特异性,且病变部位深等众多因素影响,易漏诊、误诊.因此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在排除了胃、十二指肠和大肠疾病时,即应充分考虑小肠疾病的可能[1].无痛性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具有可直视整个小肠的病变情况、图像清晰、操作可控制、能取活检等优点,是小肠疾病检查的新方法.我院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在诊治小肠疾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作者:潘霜

    小肠是消化道长的器官,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小肠一直是消化道内镜检查的盲区,许多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消瘦等,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造影等检查后仍不能明确病因.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开始应用于临床,使全小肠检查变为可能.它不仅可以直视整个小肠的病变情况,而且可对病灶进行活检,极大的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1].

  • 小儿小肠血管瘤的诊治

    作者:王昀;董青竹

    小肠血管瘤是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其病变隐匿,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我院小儿外科1980~2003年共收治21例小肠血管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总结诊治体会如下.

  •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小肠疾病12例诊治体会

    作者:卢莹

    一般上消化道显性出血易引起重视,但对小肠疾病引起的出血往往忽略,以致长时间得不到确诊,甚至误诊、漏诊.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小肠疾病12例,现报告如下.

  • 内镜家族中的新成员--胶囊内镜

    作者:张俊勇;张福奎;张澍田

    内镜技术的发展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经历了硬式内镜(1868~1932年)、半曲式内镜(1932~1957年)、光导纤维内镜(1957~1983年)、电子内镜(1983年至今)4个发展阶段.2000年出现的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苦、无放射性、无交叉感染危险、使用方便的检查工具,它的问世标志着内镜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的诞生[1].

  • 小肠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致顽固性肠粘连

    作者:汪海;次仁达娃

    1 病例资料男,20岁.间歇性腹胀、腹部隐痛1年余,以右下腹为著,偶尔腹泻,无发热、乏力、盗汗.曾以慢性阑尾炎收入院,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个月后症状复发而2次入院.立位X线腹平片可见多个液平,考虑不全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探查,见升结肠与侧腹壁粘连,盲肠正常,阑尾轻度水肿充血,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回盲部回肠扩张,腹腔浆膜无异常,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行阑尾切除术、升结肠粘连松解术.术后患者仍有腹胀、腹痛,进食后加重,经给予西沙必利、新斯的明、中药通肠汤等综合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出院.2个月后又以腹胀、腹痛第3次入院.X线腹平片见大小不等多个液平,肠腔扩张.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升结肠全段与侧前腹壁粘连,距回盲部约1.5 m回肠扩张,肠壁增厚,色泽暗淡,蠕动差,回盲部肠系膜有数个肿大淋巴结,挤压回肠,回盲部通畅.行升结肠粘连松解、肠减压术,系膜淋巴结活检提示慢性炎症.术后48小时患者进食后症状、体征复现.行X线钡剂灌肠示:盲肠不显影,回盲部钡剂不能通过.全消化道钡剂透视示:钡剂在十二指肠滞留达24小时,近回盲部回肠段显影欠佳,钡剂通过回盲瓣缓慢.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因患者肠梗阻症状不能缓解,决定再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升结肠段粘连更严重,回肠肠腔扩张,探查回盲部通畅度差,即切除右半结肠和2 m回肠,发现回肠断端粘膜有弥漫性粟粒大小结节,大小相等,愈近回盲部愈密集;结肠粘膜及回盲瓣正常.病理报告:小肠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症.术后患者病情仍无明显改善.

  • 小肠憩室六例漏误诊分析

    作者:李毅;王慧

    小肠憩室临床较为少见,往往于术中发现,易漏误诊.我院1991~2004年共收治6例小肠憩室,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

    作者:左晓侠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0例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对所有检查者均进行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规范护理,以期取得较好的检查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发现小肠存在病变者69例,未见异常11例,阳性率86.25%.其中小肠出血10例,小肠间质瘤3例,小肠炎症性疾病(溃疡、糜烂、充血)19例,小肠憩室3例,小肠血管病变8例,小肠多发息肉14例,克罗恩病4例,小肠肿瘤6例,钩虫病2例.图像清晰,效果满意.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被患者接受,病变检出率较高,检查中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 胶囊内镜在325例疑似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雁冰;蔡玲燕;孙燕;袁琼英;刘菲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5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32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症状组),经胃肠镜检查、腹部CT、钡剂造影等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以色列PillCam胶囊内镜或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检查,并以53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对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多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GIB)和贫血接受检查,中青年则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325例中有31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为97 m.8%;完成全小肠检查288例,成功率为88.6%。其中186例发现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7.2%;169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为52.0%。所检出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血管畸形、糜烂、溃疡、息肉、憩室、肿瘤、吸收不良等。53例无症状体检者全部完成检查,发现小肠病变13例,病变检出率为24.5%,6例明确病因,诊断率为11.3%。结论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成功率高,对疑似小肠疾病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无症状体检者也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尤其对老年人安全、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 双气囊小肠电子内镜检查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雪丽;邓涛;万新月;陈功;刘苗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电子内镜( DBE)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2月—2015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DBE检查的20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208例患者中有10例进行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其余198例单纯行DBE检查;208例患者中除3例因上进镜肠腔狭窄而终止检查外,其余病例均完成50%~100%的小肠检查,其中经口进镜25例,经肛门进镜8例,先后经口和经肛门进镜175例;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35.10%(73/208),急性胰腺炎发生率0.96%(2/208),穿孔发生率0.96%(2/208),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48%(1/208),出血发生率0.48%(1/208),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出血发生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术后,73例高淀粉酶血症及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发生在经口进镜检查后。结论高淀粉酶血症为DBE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且基本都发生在经口进镜后,而急性胰腺炎、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DB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 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进军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郑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且并发症少。

448 条记录 5/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