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黄灵仙胶囊防治兔胆石病的代谢组学及超微病理研究

    作者:俞渊;唐乾利;黄欣;王兵;黄许森;付军;赫军

    目的:用代谢组学及超微病理技术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兔胆石病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分别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大黄灵仙胶囊、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大黄灵仙胶囊饲养8周.利用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特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水平较高;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实验兔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水平偏低,胆碱、牛磺酸水平则较高.结论:大黄灵仙胶囊使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和甘油的含量降低,并提高胆碱、牛磺酸含量,对影响胆结石发生的血浆代谢产物产生调控作用,并且保护肝细胞功能及结构,降低胆结石的发生率.

  •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胆结石小鼠肝细胞转运蛋白表达及胆汁代谢谱的机制研究

    作者:唐乾利;吕震;俞渊;王兵;李辉;金萌;王宇;王澍

    目的 通过Western blot法和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结石肝细胞转运蛋白表达及胆汁代谢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熊去氧胆酸(UDCA)对照组(U组)、药物对照组(Y组)及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10只.N组和Y组小鼠普通饲料喂养,M、U、D组给予高脂、高热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胆囊结石的形成.同时U组每天给予130 mg/kg UDCA溶液灌胃;Y组和D组每天给予大黄灵仙胶囊汤药13 g/kg灌胃,N组和M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观察小鼠成石率,利用Western blot 法观察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成员11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11,Abcb1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 (ATP 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C member 2,Abcc2)变化,GC-MS技术检测小鼠胆汁代谢组学特征.结果 造模期间因灌胃操作不慎,U组1只小鼠挣扎时灌胃针扎破小鼠食管导致死亡.M组成石率为100.00%,高于N组和Y组(均为0.00%,x 2=20.00,P<0.01);与M组比较,U组及D组成石率降低(44.44%,x2 =7.54,P=0.011;30.00%,x2 =10.77,P=0.003).经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后在2 939、1 446、1 382、1 056 cm-1处可见胆固醇特有吸收峰.5组小鼠Abcb11和Abcc2转运蛋白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9;P<0.01;F=90.01,P<0.01).与N组比较,M组Abcb11和Abcc2表达降低(P<0.01);与M组比较,U、Y、D组转运蛋白Abcb11和Abcc2表达均升高(P<0.01).与其他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胆汁内源性代谢物丙氨酸、柠檬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胆固醇、LDL、甘油、苹果酸及丙酮浓度升高,乳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胆碱及牛磺酸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具有稳定肝胆管侧膜细胞转运蛋白表达、改变或改善病理性胆汁的分泌及其代谢物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胆结石的目的.

  • 大黄灵仙胶囊缓解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明刚;王兵;胡嗣钦;俞渊;王清坚

    目的:明确大黄灵仙胶囊(DHLX)对胆管细胞炎性应激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胆管细胞,以不同剂量LPS及DHLX共刺激胆管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效率,RT-PCR检测胆管细胞IL-6和TNF-αmRNA表达.结果:LPS(5 μg/mL)+ DHLX(1 mg/mL)的浓度组合胆管细胞增殖效率维持在95%,DHLX可下调胆管细胞IL-6和TNF-αmRNA表达,与L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灵仙胶囊缓解可胆管细胞炎性应激.

  • 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脏损伤并胆管狭窄模型兔肝细胞线粒体的影响

    作者:王清坚;唐乾利;俞渊;赫军;胡嗣钦

    目的 探讨大黄灵仙胶囊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作用,尝试从保护线粒体角度阐述其调肝治胆的疗效机制.方法 复制慢性肝脏损伤并胆管狭窄模型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大黄灵仙组、消炎利胆组,每组20只.造模及治疗观察时间总共6周,6周后处死观察胆管成石情况,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线粒体变化,分光光度仪检测线粒体肿胀度,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Bcl-2蛋白表达.结果 大黄灵仙胶囊能降低白兔胆道成石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在保护肝线粒体及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方面疗效优于消炎利胆片,同时能提高肝线粒体Bcl 2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及消炎利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能通过调控线粒体Bcl 2蛋白表达、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稳定,调控线粒体PT孔开放,缓解线粒体肿胀程度,从而保护肝细胞线粒体,发挥调肝治石的效应机制.

  • 大黄灵仙胶囊对小鼠胆结石形成及肝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吕震;俞渊;王兵;李辉;金萌;王宇;刘明;唐乾利

    目的 中药复方大黄灵仙胶囊方对防治胆结石具有明显疗效.文中构建C57BL/6小鼠胆石病模型,观察大黄灵仙胶囊对C57BL/6小鼠胆结石形成、肝病理和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熊去氧胆酸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致石饲料喂养(高脂、高胆固醇)8周,期间大黄灵仙胶囊组和熊去氧胆酸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处理.8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并采集标本,观察小鼠成石率、生化指标、肝病理变化等. 结果 小鼠经8周造模用药后,模型组小鼠成石率达1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DCA组、大黄灵仙胶囊组成石率42.85%、37.5%,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溴化钾压片光谱定性分析小鼠胆结石成分可在2939、1446、1382、1056/cm胆固醇特有红外吸收峰值,并经半定量分析其胆固醇成分约93%~96%;血清生化检测熊去氧胆酸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为(0.60 ±0.34)、(1.02±0.62) mmol/L,三酰甘油为(0.93±0.19)、(0.82±0.22)mmol/L,总胆固醇为(4.10 ±0.96)、(4.36±0.86)mmol/L,总胆红素为(1.97±0.34)、(1.30±0.43) mmol/L,谷草转氨酶为(121.77 ±35.41)、(150.60±64.17) mmol/L,谷丙转氨酶为(115.10 ±64.05)、(108.00±45.30)mmoL/L指标均优于模型组(2.04±0.31)、(1.31 ±0.31)、(5.94±1.03)、(2.90±0.50)、(362.60±96.18)、(444.50±223.10)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组、大黄灵仙胶囊组小鼠肝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等改善优于模型组,但较正常对照仍有轻微改变. 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可降低小鼠胆结石模型成石率,并改善小鼠血清生化学和肝组织形态学改变,从而达到防治胆结石的功效.

  • 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后胆结石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唐乾利;俞渊;黄名威;关中正;高善辉

    目的 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家兔胆结石形成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采用皮下注射CCl_4方法 进行慢性肝损伤造模,各组同时进行不同处理.后观察各组胆囊成石率,肝脏功能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超微结构改变,胆汁成分改变.结果 ①慢性肝损伤组、肝硬化组胆石形成阳性检出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大黄灵仙胶囊小剂量组胆石阳性检出率较肝硬化组有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②各模型组中肝脏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异常改变,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治疗组肝脏病理改变、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较模型组比较均有改善,大剂量组尤为明显.③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血清AST,ALT,γ-GT,非结合胆红素均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或P<0.0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大黄灵仙胶囊大、小剂量组较肝硬化组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对慢性肝损伤后胆结石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CCl_4所致肝脏损伤的作用有关,同时与大黄灵仙胶囊在多层次、多途径调节参与结石形成各因素关系密切.

  • 大黄灵仙胶囊调节胆管内皮细胞TGF-β1mRNA、Smad2/3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清坚;唐乾利;俞渊;赫军;胡嗣钦

    目的 明确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管内皮细胞TGF-β1 mRNA、Smad2/3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阐明其是否能够逆转胆管内皮细胞纤维化进程,从而发挥临床疗效.方法 体外培养人原代胆管内皮细胞株,以适当LPS给予刺激,采用大黄灵仙胶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干预后24h、48h、72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荧光PCR技术,测定TGF-β1mRNA和Smad2/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灵仙胶囊能降低TGF-β1mRNA表达水平,在含药血清干预处理后48h、72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剂量依赖性,同样在干预后48h、72h细胞内Smad2/3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对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其能缓解早期肝内胆管纤维化进程,达到防治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临床效果.

  • 兔胆石症的代谢组学特征及大黄灵仙胶囊的干预作用

    作者:唐乾利;黄欣;俞渊;王兵;胡嗣钦;付军;赫军

    目的 研究胆囊结石实验兔血浆代谢组学特征,并探讨大黄灵仙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和大黄灵仙胶囊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普通饲料+大黄灵仙胶囊、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大黄灵仙胶囊喂养,疗程均8周.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血浆代谢组学特征.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100%存在胆囊结石(P<0.01),血浆乳酸、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增高,甘氨酸降低,伴有肝肾功能损害;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灵仙胶囊组胆囊结石形成率低(P<0.01),血浆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下降,甘氨酸水平则增高,肝肾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实验兔胆囊结石代谢组学特征是血浆乳酸、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明显增高,甘氨酸水平降低.大黄灵仙胶囊能抑制谷氨酰胺和苹果酸水平,提高甘氨酸水平,表明大黄灵仙胶囊对胆囊结石具有防治作用.

  • 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疗效观察

    作者:唐乾利;刘祖军;伍松合;张璋;蒋剑;张力;曾波;李峰;刘圣文

    目的:观察大黄灵仙胶囊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36例胆石症手术患者临床治疗和追踪观察1年,患者现代医学处理原则一致,治疗组68例在围手术期及手术后3月口服大黄灵仙胶囊,对照组68例不服中药、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对照组痊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1年内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分别为治疗组29.4%(20/68)和对照组47.1%(32/68),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残留结石或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可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提高胆石症手术疗效.

  • 基于miRNA芯片技术探索大黄灵仙胶囊对炎性胆管细胞的多维调控

    作者:王清坚;王明刚;王兵;胡嗣钦;俞渊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胶囊(DLXC)对炎性胆管细胞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大鼠肝内胆管内皮细胞,以脂多糖(LPS,5μg/mL)处理构建炎性状态的胆管细胞模型,应用DLXC(1 mg/mL)进行干预,共培养72 h后收集胆管细胞总RNA,进行miRNA芯片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DLXC可调控炎性胆管细胞内30个miRNAs的表达,影响胆管细胞信号转导、 有机化合物反应及缺氧应激等生物学过程,细胞质、 内质网及膜筏等细胞组份,信号转导活性、 转录调控区的DNA结合及电压门控钾通道活性等分子生物功能;影响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丝氨酸(cGMP-PKG)信号通路、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信号通路、 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 凋亡信号通路、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及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结论]以miRNAs为靶点可实现DLXC对炎性胆管细胞的多维调控.

  •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兔胆石症模型肝功能及超微病理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胡嗣钦;陈林;王兵;易海魁;俞渊;许斌;王清坚

    目的 探讨大黄灵仙胶囊对兔胆石症模型的肝肾功能干预调节作用及超微病理结构改变.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予常规饲料饲养,模型组和治疗组予致石饲料饲养;药物对照组和治疗组予大黄灵仙胶囊640 mg/kg溶水灌胃,1次/d,持续8周.采静脉血行生化检测,采肝组织行病理及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P<0.01).肝脏病理显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模型组肝组织纤维化明显增多,间隙变窄,部分呈脂肪样变或者坏死;治疗组肝组织纤维化不明显,只有轻微样改变.超微病理显示,模型组肝细胞核不规则,部分细胞核出现核固缩、凋亡,内质网扩张、增生,粗面内质网可见脱颗粒现象,线粒体嵴融合并伴有空泡水肿,成纤维细胞成梭形伴有脂滴,胞浆溶解;治疗组细胞核较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周隙增宽,核胞浆中见脂滴少甚至没有,线粒体仍有空泡,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可减轻胆石症所导致的肝脏纤维化、肝功能损伤,修复受损肝细胞,维持肝细胞结构稳定.

  • 大黄灵仙胶囊预防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李泉;俞渊;黄欣;王兵;王克净;吕震;李辉;金萌;唐乾利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验证大黄灵仙胶囊降低保胆取石术后复发率的影响作用,探讨大黄灵仙胶囊预防胆结石复发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胆石症豚鼠模型,模拟结石形成过程,给豚鼠喂养脂餐,比较各组胆囊结石形成率,病理切片观察胆囊炎症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豚鼠肝组织中胆固醇7a-羟化酶(CYP7A)表达的情况。将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患者分组,定期随访术后情况,B 超检测胆囊壁厚度、有无胆囊结石复发及胆泥形成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服用大黄灵仙胶囊组豚鼠成石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0%,解剖发现服用大黄灵仙胶囊组豚鼠的胆囊黏膜炎症明显轻于未服药物组。检测发现,大黄灵仙胶囊组肝组织中 CYP7A 阳性表达率为(67.5±5.87)%,高于未服药物组(31.8±4.59)%。大黄灵仙胶囊组的保胆取石术后患者随访1年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未服药组,症状及胆囊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服药组。结论大黄灵仙胶囊具有较好的预防结石形成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为抑制胆囊黏膜炎症及上调肝组织中 CYP7A;同时在临床实验中,B 超的随访提示胆囊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二者表明,保胆取石术后病人中,大黄灵仙胶囊可能有提高胆石症手术的疗效,降低胆石症术后残石率及复发率的作用。

  • 大黄灵仙胶囊调控ABCB11和ABCC2干预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唐乾利;吕震;王兵;王宇;王澍;舒清峰;葛斌;谢思圳

    目的 探究大黄灵仙胶囊调控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子B亚族成员11(ABCB11)和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C亚组2 (ABCC2)表达水平干预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熊去氧胆酸对照组(U组)和大黄灵仙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10只.N组予普通饲料喂养,M组、U组和D组予致石饲料喂养8周,同时U组和D组分别予药物干预,1次/d,连续灌胃给药8周.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CB11、ABCC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组小鼠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其余3组明显降低(P<0.00);而D组小鼠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可通过调控ABCB11和ABCC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预防胆结石的形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