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京津地区艾灸场所夏季可吸入颗粒物(PM1O)的质量浓度及微观形貌分析

    作者:黄茶熙;赵百孝;刘平;邵龙义

    目的:观察艾灸场所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及微观形貌特征.方法:应用便携式数字微电脑粉尘仪、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监测并分析了京津地区9个艾灸诊室和4个灸疗馆内夏季(7月-8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和微观形貌.结果:艾灸场所内PM10质量浓度平均值为3.54mg/m3,其中主要的单颗粒物类型有烟尘集合体、二次粒子、矿物颗粒和超细未知颗粒物,它们在总颗粒物中所占的数量比例依次是27%、22%、15%、36%,所占的体积比例依次是30%、13%、41%、16%.超细未知颗粒物和烟尘集合体数量贡献较大;而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则对体积的贡献较大.结论:京津地区艾灸场所内存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艾燃烧生成物是其主要来源.

  • 硫酸酯化葡甘聚糖凝胶颗粒的微观形貌及其吸附行为研究

    作者:张迎庆;干信;谢笔钧;肖云

    制备了硫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凝胶颗粒血液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扫描电镜观察产物呈交联网状多孔结构.体外静态吸附实验表明:在37℃振荡吸附2h后,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及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吸附率分别为52.68%、54.76%、27.78%.通过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分析,吸附剂对LDL+VLDL-C的作用包括类似分子筛的吸附和电荷间静电相互作用两种方式.

  • 羟基磷灰石及含镁羟基磷灰石的微观组织分析

    作者:李星逸;孟祥才;刘国权;袁世丹;张玲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工艺对羟基磷灰石(HA)及含镁羟基磷灰石组织形态的影响规律,探索制备优质HA的工艺方法 .方法 利用化学沉淀法和不同温度下烧结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并通过XRD、XPS、TEM、SEM等技术分析其结构组织形态.结果 初生羟基磷灰石为微晶态的针状结构形貌,烧结后的羟基磷灰石形貌趋向于颗粒状,结晶度提高.HA晶粒初始长大温度为900℃,1100℃时晶粒长大速度明显加快.由于Mg和MgO的加入,羟基磷灰石的晶粒长大受到了抑止.结论 控制反应条件,可制得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镁是一种理想的新型造孔剂材料,并且起到了抑止羟基磷灰石的晶粒长大的作用.

  • 不同酸蚀处理时间对可切削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

    作者:朱玉龙;王力敏;陈溯

    目的:研究不同酸蚀时间对可切削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将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瓷块预烧结后切割成厚3.0mm,边长10.0mm的正方形瓷片,分别用9.5% HF酸蚀处理,按照酸蚀处理时间的不同分为A、B、C、D、E、F 6组,每组随机选择10块瓷片与树脂粘接形成粘接试件测量剪切粘接强度,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酸蚀后瓷片断面的微观形貌。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B组剪切粘接强度与其他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瓷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与粘接强度之间有较好的吻合性。结论9.5% HF酸蚀时间对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的粘接强度有显著影响。二矽酸锂增强玻璃陶瓷经9.5% HF酸蚀30s可以获得佳粘接强度。

  • 烧结温度及升温速率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微观影响

    作者:温宁;邵龙泉;伊元夫;邓斌;刘洪臣

    目的:探讨升温速率及烧结温度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AGC)的微观影响.方法:精细微米α-氧化铝经250MPa冷等静压成型,分别在1400℃、1450℃及高、低两种升温速率下烧结后渗透玻璃,采用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对复合体进行微观形貌及相分析.结果:经低速率升温至1400℃烧结的氧化铝制备的AGC,其断裂方式基本为沿晶断裂;而经高速率升温分别至1400℃,1450℃和低速率升温至1450℃烧结的氧化铝制备的AGC断口同时存在着沿晶断裂和穿晶断裂两种方式,AGC试样X光衍射图谱显示特征峰均为氧化铝的特征峰,而基底则表明了玻璃相的存在.结论:烧结温度、升温速率均会对氧化铝玻璃复合体的微现形貌产生影响,而对相结构不会产生影响.

  • 新型氧化锆增强的二硅酸锂陶瓷与传统二硅酸锂陶瓷的机械性能对比

    作者:王磊;阮坚勇

    目的:基于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比较热压铸二硅酸锂玻璃陶瓷(IP)、可切削二硅酸锂陶瓷(IC)以及氧化锆增强的二硅酸锂陶瓷(VS)的机械性能.方法:分别测定3种陶瓷的抗弯强度和硬度,分析元素组成;酸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其晶体形貌,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S组抗弯强度、硬度均高于IP和IC组(均P<0.05),IP组的强度和硬度与IC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VS组Zr含量明显高于IP组和IC组.SEM显示IP组酸蚀后表面露出针状晶粒,在3组中晶粒尺寸大;VS组晶粒尺寸小.结论:氧化锆增强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抗弯强度和硬度高于热压铸陶瓷和可切削陶瓷.

  • 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作者:王建广;刘俊建;范存义;莫秀梅;何创龙;陈峰

    背景: 传统的缓释药物的制备过程,常需要把蛋白质类药物与有机溶剂混合,降低了蛋白质的活性,同轴静电纺丝法减少了蛋白质与有机溶剂的接触,有望提高蛋白质的活性,提供新型的缓释载体.目的: 探讨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 对比细胞学实验,于2007-07/12在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完成.材料: 乳酸己内酯共聚物(50:50,Mw=378,839g/mol,Mw/Mn=2.7324)由东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提供;β-神经生长因子为R&DSystems公司产品;牛血清白蛋白为Sigma-Aldrich公司产品;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由中国科学院细胞库提供.方法: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以乳酸己内酯共聚物为壳,神经生长因子和牛血清蛋白为芯的复合纳米纤维;然后进行体外缓释8周,将不同时间点缓释液加入到无血清RPMI培养基中,培养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根据芯层溶液流速的不同分为0.10,0.15,0.25mL/h3组纳米纤维.主要观察指标: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纳米纤维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J计算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范围;PC12细胞在神经生长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神经元细胞分化,通过观测其分化率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具有壳芯结构的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血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和直径分布范围随着芯层溶液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10mL/h时或0.15mL/h,纺丝稳定,所得纤维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分布范围较窄,当芯层溶液流速为0.25mL/h,纺丝不稳定,有大量"串珠"出现.在各个时间点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牛血清蛋白/神经生长因子缓释上清液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神经元细胞,生长轴突,说明神经生长因子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生物活性至少8周.结论: 应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蛋白质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缓释载体.

  •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兔面缝增龄性变化

    作者:曹艺美;唐欣;尹宁北;吴镝;李艳;王新刚;殷佳鹏;童海洲;赵振民

    目的 研究兔的前颌缝、鼻额缝、颧颞缝、腭横缝的交错性及纳米弹性性能,及其缝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为缝牵引成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3个月龄及6个月龄同种日本大耳白兔各8只,切取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观察缝大体交错性,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缝的微观形貌和生物力学特性,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动物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动物的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相关矿化前缘具有明显不同的交错性、三维微观形貌和弹性材料性能.随年龄的增大、鼻额缝和前颌缝的交错性增加.6个月龄的兔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矿化前缘表面形貌较3个月龄平滑,而弹性模量则有所增加.结论 面缝的微观形貌和弹性模量的增龄性变化提示,大龄上颌发育不全患者可以应用更大的力量进行缝牵引成骨治疗.

  • 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口腔修复用PEEK复合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

    作者:周莉;钱玥彤;朱晔;甘抗;郭晶;刘红

    目的:探讨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醚醚酮(PEEK)及其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影响,阐明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粘结机制.方法:将制备的纯PEEK作为对照组,PEEK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试件分别进行0、5、15和25 min氩气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离子0、5、15和25 min组).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经过处理后表面微观形貌变化.将处理后的试件与RelyXTM Unicem进行粘结,37℃水浴24 h后检测试件的剪切强度,体视显微镜下评价其破坏模式.结果:经过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各组试件表面可见不同程度的凸状沉淀物和犁沟.对照组试件经过低温氩气等离子体处理5 min后,剪切强度值比等离子0和15 min组明显升高(P<0.01);等离子25 min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与等离子5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等离子5 min组低于15和25 min组(P<0.05),等离子15 min与25 min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等离子15 min组试件的剪切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主要以界面破坏为主.结论: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地增强PEEK及其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剪切强度增大.试件表面硬度不同导致了纯PEEK及其复合材料剪切强度变化趋势的不一致.

  • 丝素蛋白表面微观形貌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杰;文建川;史伟浩;何勍;谭晋韵;余波

    目的:研究4种不同微观形貌的丝素蛋白膜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以寻找理想的丝素蛋白表面形貌,为生物材料应用于血管腔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软印刷技术制备各种微观形貌的丝素蛋白膜,镜下观察丝素蛋白膜的不同微观形貌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以及行为的影响,采用磺基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观察丝素蛋白表面微观形貌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在丝素蛋白材料上可以贴附生长,不同方式的表面微观形貌雕刻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不同;形貌2、3、4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形貌2雕刻的细胞生长优势为明显;形貌5雕刻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素蛋白覆膜材料能支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增殖,并可以通过丝素蛋白膜表面的微观形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

  • 三种形貌静电纺丝膜片的制备及其与牙周膜细胞的相容性

    作者:李文星;陈静;侯文婕;刘月华

    目的 探讨三种形貌静电纺丝膜片的制备方法,并比较其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的细胞相容性.方法 通过控制纺丝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流速,制成3种静电纺丝膜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将PDLCs与三种膜片共培养,DAPI染色观察PDLCs的形貌、分布;MTT法检测PDCFs的增殖;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PDLCs的活力.结果 研究显示,制得纤维状,液滴状,圆盘状三种形貌的膜片;在共培养第7、11天,PDLCs在圆盘状膜片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明显优于另两种膜片(P<0.01).结论 通过调控静电纺丝的溶液成分、空气湿度、温度及流速,可以改变纺丝膜片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材料的细胞相容性.圆盘状膜片具有更好的细胞相容性.

  • 人正常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的 AFM 观察研究

    作者:高洪菲;尚秀敏;宋雨霖;孙滨州;韩毅敏

    目的:探讨原子力显微镜(AFM)在人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癌细胞微观形貌表征方面的应用。方法: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制备细胞样品,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观察人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的微观形态。结果:癌变宫颈细胞核独立分布,尺寸变大,且易于聚集,细胞质分散在细胞核周围;正常宫颈细胞的细胞核被纳米条状的细胞质覆盖,成为一个整体。结论:采用 AFM 检测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技术制备的细胞样品的微观形貌能反映出与宏观光学显微镜检测获得相同的结论,是一种简易的检测方法。癌变宫颈细胞和正常宫颈细胞在微观上存在明显不同:癌变宫颈细胞核的尺寸增大、聚集在一起;而正常宫颈细胞被纳米条状的细胞质所覆盖。

  • 复合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的制备与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作者:陈静;高凌云;王愉惠;刘月华

    目的:研究复合聚己内酯(PCL)静电纺丝膜的制备,比较3种纺丝膜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通过加入胶原(COL)和羟基磷灰石(HA),并按一定比例制成纯PCL膜、PCL+5%COL膜和PCL+5%COL+1%HA膜。扫描电镜观察膜片形貌,接触角实验检测材料亲水性。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在3组膜片上的增殖情况。活-死细胞染色法比较牙周膜细胞与膜片复合培养9 d时细胞存活情况。DAPI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在3组纺丝膜上的分布情况。结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纯PCL膜纤维表面光滑平整,PCL+5%COL膜纤维表面存在微小凹坑,PCL+5%COL+1%HA膜纤维表面有突起结节,结节表面光滑连续。 PCL+5%COL+1%HA膜水接触角显著小于纯PCL膜和PCL+5%COL膜。牙周膜细胞在PCL+5%COL+1%HA膜上的细胞增殖和活性显著优于其他两种膜片(P<0.01),细胞分布更密集。结论:将COL、HA与PCl混纺,可以获得在微观形貌上与纯PCL纺丝膜存在差异的纳米纤维膜。PCL+5%COL+1%HA膜表现出较好的细胞相容性。

  • Er:YAG激光照射对可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

    作者:侯晔坡;沈仁泽;陈路沅;陈艺;江颖彤;李菁梅;高杰

    目的 探讨不同脉冲能量的Er:YAG激光照射对可切削二硅酸锂增强型玻璃陶瓷(IPS e.max CAD)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96个5 mm×5 mm×5 mm的IPS e.max CAD试件,依据预处理方式分为8组:对照组(A组)、氢氟酸酸蚀组(B组)、不同脉冲能量Er:YAG激光组(C组100 mJ、D组200 mJ、E组300 mJ、F组400 mJ、G组500 mJ、H组600 mJ),每组12个样本.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陶瓷表面微观形貌,并测试其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结果 C~H组SBS均大于B组,其中F组SBS大,为(24.12±1.91)MPa,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显示,A组光滑平整,B组形成均匀的针尖状凸起结构,激光组逐渐形成排列规则的圆柱状凸起结构,其中G、H组表面有破坏痕迹.结论 400 mJ Er:YAG激光照射可作为IPS e.max CAD陶瓷粘接前的有效预处理方法.

  • 尼古丁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微观形貌及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钟启;覃永亮;曾慧兰;刘爽;张青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形态学、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于MSCs,以相差显微镜及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形态学变化;MTT法分别于24h、48h、72h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法于24 h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结果 尼古丁作用于MSCs后,细胞固缩,细胞膜表面形成空洞及凹陷,微绒毛样突起多见;细胞周期改变,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G2期及S期细胞比例则逐渐减少(P<0.01),周期阻滞随着尼古丁浓度递增而增加;细胞增殖受抑,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凋亡率增高,0.5、1、1.5mg/mL的尼古丁作用MSCs 24h后,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0.5mg/mL组凋亡率(4.867±0.404)%与对照组(3.300±0.4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mg/mL组凋亡率(10.333±0.961)%、1.5mg/mL组凋亡率(44.367±3.6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尼古丁使MSCs形态及超微结构发生早期凋亡改变,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且促进其凋亡.

  • 羟基磷灰石/聚氨酯植入体材料的原位复合及其性能研究

    作者:谷牧青;肖凤娟;梁晔;岳林;李松;李兰兰;冯菲菲

    为克服羟基磷灰石/聚氨酯植入体材料界面结合力弱、羟基磷灰石在聚氨酯基体中分散性差等缺陷,论文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复合材料,对材料的断面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借助MG63细胞与复合材料共培养方法来评定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原位复合的方法可以提高界面结合强度、改善羟基磷灰石颗粒在聚氨酯基体中的分散性,并使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当羟基磷灰石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氨酯的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得以提高;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大,分别为6.83 MPa、861.17%,与纯聚氨酯相比分别提高了236.45%和143.30%;细胞培养实验可见该复合材料对细胞的黏附与增殖无不良影响.

  • 医用细菌纤维素的性能研究

    作者:李喆;颜志勇;陈仕艳;王华平

    木醋杆菌静态培养得到的细菌纤维素(BC),化学处理后以进口细菌纤维素敷料(XBC)产品为对照样品,采用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力学拉伸测试分析二者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样品都是由高结晶指数纳米级纤维素纤维组成,其中BC的纤维直径为(22±9)nm,结晶指数为89.71%;测试样品BC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在湿态、干态下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品XBC.细胞内毒性、豚鼠迟发型接触致敏实验和皮肤刺激等生物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样品BC具有与对照样品XBC相似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安全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 烧结温度对不同粒度氟硅云母玻璃陶瓷收缩率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作者:李江;曹小刚;王忠义;田杰谟

    目的:探讨烧结温度对2 种颗粒粒度氟硅云母微晶玻璃烧结收缩率及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选用颗粒平均粒度分别为4.5 μm和72.8 μm的氟硅云母玻璃粉,经冷等静压成型,分别在600~1 000 ℃之间不同温度烧结,比较2 种颗粒尺寸微晶玻璃的收缩率变化及微观形貌的差别.结果: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2 种粒度玻璃烧结收缩率均增加,但二者收缩率曲线差别明显,粒度较小者收缩率高于粒度较大者,而且体现烧结机制变化的温度转折点亦有显著差别,其微观形貌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小粒度氟硅云母玻璃粉体获得的烧结致密度优于大粒度粉体;采用小粒度玻璃粉体中温段加强烧结工艺,可以获得良好的烧结致密度.

  •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牛牙釉质磨损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王雪松;张少锋;贺林;张珍珍;郭嘉文;孙亚丽;伊远平;杨雪薇;郭振兴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54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整个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循环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每个节点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并绘制相应磨损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各循环节点牛牙釉质的磨损量均大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量(P<0.05);实验循环周期内,牛牙釉质的磨损曲线呈现出“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3个磨损阶段,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两个磨损阶段.2组的微观形貌也呈现出与磨损曲线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行为均呈现出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牛牙釉质的磨损量显著高于二硅酸锂的磨损量,提示应注意防止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对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 齿科CAD/CAM氧化锆陶瓷的二体动态磨损行为研究

    作者:郭振兴;张少锋;孙亚丽;张珍珍;王雪松;谭晓蕾;王悦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CAD/CAM氧化锆陶瓷随时间变化的磨损特性.方法:将9个长10 mm、直径3 mm的氧化锆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氧化锆陶瓷方片试件配副,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5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128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上试件在每个节点的磨损损失量及粗糙度,绘制相应磨损曲线,用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整个磨损过程中,磨损曲线并非呈线性增长,显现出具有3个特征性磨损阶段的变化趋势,依次分为:跑合期(0~32万次)、稳定磨损期(32~80万次)、剧烈磨损期(80~128万次).跑合期和剧烈磨损期的磨损量增大趋势更加明显,进入稳定期时,磨损量的增大幅度变缓.微观形貌显示:跑合期时,其磨损表面的磨痕细小而密集;稳定磨损期时其磨损面较为平整;进入剧烈磨损期后磨损面可见大量裂纹.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氧化锆陶瓷的磨损行为呈现出跑合期、稳定期和剧烈磨损期的动态衍化规律.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