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树脂渗透修复脱矿牙齿

    作者:刘子晗;李静;汤根兄;徐疾;郑红

    背景:树脂渗透技术是一种治疗早期龋的新方法,为评估其治疗效果,与传统再矿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目的:比较树脂渗透技术与氟化物再矿化治疗拮抗牙体组织脱矿的效果。
      方法:将35颗牛牙样本的釉质表面各制备出3个相同大小的窗区,分别设为渗透区、氟化钠区、空白区,将样本制备为脱矿模型,渗透区行树脂渗透处理(Icon?),氟化钠区每天以0.1%NaF溶液涂布连续7 d(即氟化物再矿化治疗),空白区不作处理;将样本自底部垂直向表面二等分,一份设为脱矿组再次脱矿,一份设为对照组置于去离子水中保存,观察脱矿组与对照组相对应窗区脱矿深度的进展。
      结果与结论:牛牙样本渗透区、氟化钠区脱矿深度的进展均小于空白区(P<0.05),且渗透区脱矿深度的进展小于氟化钠区(P<0.05)。提示树脂渗透技术和氟化物再矿化治疗均可抑制牙体组织进一步脱矿,树脂渗透技术拮抗脱矿效果可能更佳。

  • 人牙与牛牙用于人工龋损实验的比较病理学观察

    作者:楚金普;周学东

    目的 比较牛牙与人牙两种不同釉质样品体外形成早期人工龋损的病理学特征,寻找更接近人牙龋损的实验标本,以便于龋病病因及防治的研究.方法 在体外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体视显微镜、透射光显微镜、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人工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经脱矿后,两种牙釉质样本实验开窗区表面完整,呈白垩色不透明状;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上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但牛牙釉质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牙釉质表面可清楚见到釉柱的中心溶解破坏,可见较清晰的、成束的晶体颗粒,牛牙与人牙略有不同,凹坑略大于人牙,晶体颗粒较人牙的稍粗.结论 体外脱矿系统在牛牙釉质制备的人工龋损病理学特点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故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用于龋病的研究.

  •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牛牙釉质磨损性能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王雪松;张少锋;贺林;张珍珍;郭嘉文;孙亚丽;伊远平;杨雪薇;郭振兴

    目的:研究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特性.方法:将18个长8 mm、直径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分别与下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牛牙釉质试件配副,每组9个样本,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室温环境、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54万次循环磨损实验.在整个磨损周期中选取10个循环节点,用三维形貌仪测量每个节点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并绘制相应磨损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相应磨损阶段对应的磨损面微观形貌.结果:各循环节点牛牙釉质的磨损量均大于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量(P<0.05);实验循环周期内,牛牙釉质的磨损曲线呈现出“跑合期”、“稳定磨损期”、“剧烈磨损期”3个磨损阶段,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曲线呈现“跑合期”和“稳定磨损期”两个磨损阶段.2组的微观形貌也呈现出与磨损曲线相对应的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牛牙釉质和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磨损行为均呈现出阶段性动态衍化规律;牛牙釉质的磨损量显著高于二硅酸锂的磨损量,提示应注意防止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修复体对对颌天然牙的过度磨损.

  • 天然药物没食子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今;李新尚;林静;李新霞

    目的:观察没食子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方法:60 个新鲜拔除的牛前牙,将标本唇面切割为10 mm×10 mm×2 mm的牙釉质小块,随机分为3 组,进行脱矿处理,形成人工龋标本后置于再矿化液,分别用氟化钠、没食子、去离子水处理,经过12 d pH循环,药物作用过程前后采用荧光法检测进行定量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定性研究.结果:经过再矿化循环后,各组荧光量均有升高,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化钠、没食子、去离子水.统计分析没食子组与氟化钠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去离子水组比较有差异(P<0.05).扫描电镜显示氟化物及没食子处理组有颗粒沉积,牙面恢复较为平坦,而去离子水组牙面恢复情况不及前2 组.结论:没食子有利于增进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

  • 漂白后牙齿颜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许丽霞;何利邦;韩国华;李继遥

    目的:体外评价牙漂白后28 d内的颜色变化.方法:采用标准红茶溶液建立外着色牙模型.48个牛牙样本外着色后(Vita 3.5~4)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前3组进行350 mL/L过氧化氢漂白,漂白后分别浸泡入天然唾液,人工唾液,去离子水中,D组为阴性对照.采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测量,并以CIE-LAB颜色系统记录各组漂白前,漂白后即刻、1、3、5、7、14、21、28 d的牙齿颜色L,a,b值,并对各观测点的△L,△a,△b,△E进行分析.结果:同D组相比,各漂白组均显示明显的牙齿颜色变浅(P<0.05);同漂白后即刻相比,各组内的△L,△b,△E在漂白后28d内均有明显变化,漂白后1~3 d为明显,7 d后逐渐达到稳定(P<0.05);漂白组组间比较,在28 d时A和C组AE值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在体外条件下,牙漂白后颜色可发生回复,1周达到稳定;颜色回复可能与漂白后牙体组织矿物质结构的改变有关.

  • 氧化锆陶瓷的体外磨损性能研究

    作者:阮坚勇;张少锋;张珍珍;吴为良;叶晓昂

    目的:研究氧化锆陶瓷与牛牙釉质、铸瓷、饰瓷分别配副后的磨损特性.方法:将高度6 mm、直径3 mm的氧化锆陶瓷圆柱作为上颌磨头(上试样),分别与牛下颌牙釉质、二硅酸锂铸瓷、长石质饰瓷(下试样)组成3组摩擦副(n=6),并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人工唾液、10 N载荷、转速100 r/min、回转半径2.5 mm、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10万次循环磨损实验.磨损完成后,用三维形貌仪分别测量上颌和下颌试件的磨损高度损失量、体积损失量及表面粗糙度,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磨损面的微观形貌.结果:各下颌试件的高度磨损量、体积磨损量和表面粗糙度均以牛牙釉质低,铸瓷次之,饰瓷高(P<0.05).与之配副的氧化锆的上述各指标亦表现为牛牙釉质组低,铸瓷组次之,饰瓷组高(P<0.05).微观形貌显示,牛牙釉质及其配副氧化锆的表面均相对光滑,铸瓷及其配副氧化锆磨损面呈现宽大犁沟状磨痕,饰瓷及其配副氧化锆磨损面表现为密集的犁沟状磨痕.结论:在模拟口腔环境下,与氧化锆配副的长石质饰瓷磨损量高,二硅酸锂铸瓷次之,牛牙釉质磨损量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