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釉质龋牙髓损伤反应的观察

    作者:方碧松;李玉晶;葛丽华;宿颖

    目的 观察釉质龋阶段牙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探讨牙髓损伤与龋损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用拔出的患釉质龋的第三磨牙22颗(其中急性龋12颗,慢性龋10颗),无龋第三磨牙10颗作为对照,脱钙、切片、常规染色.光镜下观察釉质龋损下牙髓的组织病理改变.用多功能图象分析仪测量此区内成牙本质细胞的浆核面积之比(简称浆核比)、数目及前期牙本质的面积,血管数目与横截面积,炎症细胞数目.结果 慢性的釉质龋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急性釉质龋牙髓的病理变化有:前期牙本质变窄,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细胞体积缩小,胞核向前期牙本质区移位;少细胞层见少量成纤维细胞与炎症细胞侵入;多细胞层可见血管轻度扩张,成纤维细胞增殖.少量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结论 釉质龋时牙髓可以出现成牙本质细胞的损伤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与龋损活动性相关.

  • 固定正畸牙釉质脱矿的检测方法

    作者:马雁崧;张宁;白玉兴

    牙釉质脱矿是釉质龋发生的早期阶段,亦是固定正畸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正畸治疗中菌斑易附着于托槽周围,代谢产酸引起牙釉质脱矿,釉质显微结构破坏,Ca、P离子丢失,终导致龋病,严重影响正畸治疗中牙齿的健康与美观.本文对检测正畸牙釉质脱矿常用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 渗透型树脂治疗釉质龋颜色稳定性的短期研究

    作者:张丰伟;贾智;赵梦明;刘大勇

    目的:测定渗透型树脂暴露在光照下颜色的稳定性.方法:32颗离体牙用脱矿液脱矿,形成釉质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然后用渗透型树脂处理.实验组每天进行光照实验,对照组避光处理.用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电脑比色仪分别在树脂渗透前和渗透后24 h、15 d、1个月、3个月5个时间点,对两组牙齿进行比色.分别记录每次比色后每颗牙齿的L*、a*、b*值,根据色差公式△E=[(△L*)2+(△a*)2+(△b*)2]1/2,以渗透后24 h为基线,计算出各组△E值,比较离体牙不同时间段和处理方式的色差变化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渗透后各时间段总色差值在1.15~2.33之间,B组渗透后各个时间段总色差值在0.8~2.31,均未超过人肉眼可明显辨别的范围.结论:渗透型树脂对光照反应不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

  • 树脂渗透修复脱矿牙齿

    作者:刘子晗;李静;汤根兄;徐疾;郑红

    背景:树脂渗透技术是一种治疗早期龋的新方法,为评估其治疗效果,与传统再矿化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目的:比较树脂渗透技术与氟化物再矿化治疗拮抗牙体组织脱矿的效果。
      方法:将35颗牛牙样本的釉质表面各制备出3个相同大小的窗区,分别设为渗透区、氟化钠区、空白区,将样本制备为脱矿模型,渗透区行树脂渗透处理(Icon?),氟化钠区每天以0.1%NaF溶液涂布连续7 d(即氟化物再矿化治疗),空白区不作处理;将样本自底部垂直向表面二等分,一份设为脱矿组再次脱矿,一份设为对照组置于去离子水中保存,观察脱矿组与对照组相对应窗区脱矿深度的进展。
      结果与结论:牛牙样本渗透区、氟化钠区脱矿深度的进展均小于空白区(P<0.05),且渗透区脱矿深度的进展小于氟化钠区(P<0.05)。提示树脂渗透技术和氟化物再矿化治疗均可抑制牙体组织进一步脱矿,树脂渗透技术拮抗脱矿效果可能更佳。

  • 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离子交换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颂;庄广慧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脱矿与再矿化常常同时或者交替发生,龋病的脱矿与再矿化过程是离子不断进行交换的结果.而牙釉质覆盖在牙冠的表面,牙釉质龋是早发生也是常见的龋病.本文对釉质龋病变过程中及氟化物防龋时的离子交换进行综述.

  • 三种制剂对乳牙釉质再矿化作用的比较

    作者:李玲;石四箴

    目的比较氟化钠、氟化氨银、硝酸银3种制剂对乳牙早期釉质龋表层下脱矿的再矿化作用,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早期龋防龋制剂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临床需拔除的无龋乳磨牙30颗于乳酸凝胶中形成人工釉质龋,3周后将上述釉质脱矿的乳牙随机分成3组,每组10颗,每颗样本沿近远纵向剖开,一半作实验组,一半作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用上述3种制剂处理,对照组置于去离子水中不作处理.利用显微硬度仪测定釉质表面硬度,通过显微硬度值的比较,以此作为研究釉质再矿化作用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种制剂均使脱矿釉质的显微硬度值增加,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中以氟化氨银之增强值高,氟化钠次之,硝酸银弱,且3种制剂间比较,氟化氨银与氟化钠间差异有显著性,氟化氨银与硝酸银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氟化钠与硝酸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3种制剂均具有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以氟化氨银再矿化效果好.

  • 牙釉质蛋白质在龋病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伟丽;唐荣银;陈强

    在龋病研究方面,大部分文献是针对牙釉质晶体的稳固性及抗酸性等方面进行的,主要考虑到牙釉质无机物的作用,但牙釉质蛋白质在牙釉质龋发生过程中起的作用报道鲜见,故本文对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 近生理条件下在釉质表面原位再生类釉质氟磷灰石的研究

    作者:郗红;张恺;董志恒;王丹丹;布文奂;孙宏晨;黄洋

    目的:近生理条件下在釉质表面原位合成晶体排列有序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方法:使用HEDTA、CaC12、NaH2PO4·2H2O和NaF作为原料,配成所需矿化液与基板在37℃水浴条件下作用一段时间可获得所需结构.用XRD、FTIR、SEM、EDS、MTT实验、抑菌环实验等评价合成结构的理化生方面性能.结果:合成结构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呈典型六棱柱结构,并且排列有序且紧密.结论:在近生理条件下合成的结构能够初步模拟釉质的形貌、组成,并有一定抑菌功能.

  • 类釉质样结构合成及其微观形貌分析

    作者:邢琳;张恺;黄洋;唐明娜;孙宏晨;柳忠豪

    目的:用简单化学方法在处理过的牙釉质及不同基板表面原位合成形态可控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模拟牙齿的自然组成及新貌,为新型抗龋材料的研究以及龋病治疗方法的革新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简单化学水热法筛选合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组成的氟磷灰石纳米棒的必要条件,并使纳米棒原位紧密排列在经处理的牙釉质及其他及其他基板表面,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评价新材料的理化性能.结果:获得结晶度高的氟磷灰石物质,并在基板表面有序紧密排列,晶体排列有一定的轴向取向,横截面直径为80nm,平均长度20μm,化学组成接近自然釉质.结论:新型材料能够初步模拟牙齿的形貌、组成及自然抗抗龋力,为将来直接或间接应用,将其加入到牙体材料或龋病预防和治疗中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 含钙氟化物用于正畸中釉质龋样损害的局部治疗

    作者:周江保;周益成

    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错牙合的矫治时,在牙齿的表面可能会出现白色斑点或脱钙区等不同程度的龋样损害.有学者发现,50%的正畸患者牙面白斑点增多[1].

  • 唾液替代品对脱矿牙再矿化的研究

    作者:何克新;李兰;吴煜;苏大荣;莫少红

    目的:探讨新研制的唾液替代品对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作用.方法:选择正畸和牙周病拔除的无龋牙10颗,用0.1 mol/L乳酸(pH 4)在37℃条件下作脱矿浸泡6 h,进行人工龋实验,然后模拟口腔环境,37℃恒温下用研制的唾液替代品在37℃条件下进行再矿化处理,每天2次,分别于1周、2周测试实验牙表面硬度.结果:脱矿的牙釉质经唾液替代品再矿化后,硬度值明显高于矿化前的硬度,硬度恢复分别为55.34%、77.19%(P<0.01).结论:新研制的唾液替代品有促进脱矿后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

  • 釉质龋的非破坏性治疗方法

    作者:邢琳;曲勃颖

    釉质龋是一种非细胞反应性病变,可导致牙齿硬组织的破坏.传统治疗釉质龋的方法往往会损害到正常的牙体组织,因此目前非破坏性修复釉质龋的新方法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非破坏性治疗釉质龋的2种方法——再矿化和仿生矿化法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949例幼儿患龋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黎安树

    1 资料和方法本组资料于1995年4月~6月对我矿幼儿园和散在幼儿进行龋病调查.受查人数949例,男496例,女453例,年龄2~5岁,均为乳牙已全部萌出、而第一磨牙尚未萌出者.检查采用统一表格,自始至终由专人作口腔检查和记录,采缮用视诊和探诊.按1957年卫生部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龋病、牙周病全国统计调查规定进行统计.分度为:釉质龋、牙本质浅龋、牙本质深龋、牙髓感染、洞底在牙本质深层或已穿髓、残冠或残根.

  • 固定矫治中预防牙齿脱矿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月明

    固定矫治技术是目前正畸治疗的主要方法,国内外临床开展了多年.正畸治疗中易发生的龋病对正畸治疗目的中的平衡和美观起到了严重的影响.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状况下,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患病率高达50%~60%.脱矿是釉质龋早期阶段,当采取一定措施来预防时,患病率会下降30%~40%[1].可见龋病的预防工作在正畸医师和患者中都引起了足够重视.预防釉质脱矿分为主动预防和被动预防,主动预防包括口腔综合防治;被动预防包括氟化制剂的使用、氩激光和CPP-ACP复合体等,本文就固定矫治中预防牙齿脱矿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牙釉质表面原位再生釉质六棱柱样含氟磷灰石显微结构

    作者:邢琳;张恺;孙宏晨;张倩;黄洋;董志恒;杨柏

    目的:用简单化学方法在牙釉质表面原位合成形态可控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模拟牙齿的自然组成及形貌.方法:以常见的化学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EDTA-Ca-Na2)、磷酸二氢钠单水化合物(NaH2 PO4·H20)以及氟化钠作为原料,形成前躯体后与基板同时在温和水热条件中相互作用一段时间获得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线电子能谱、MTT实验、抑菌环实验等评价新材料的理化及生物学性能,对变形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结果:形成的物质主要成分是氟磷灰石,呈典型的六棱柱结构,横截面直径为300 nm、长约6μm,大小均匀,并且呈现一定的长轴取向性.结论:新型材料能够初步模拟牙釉质的形貌、组成,并有一定抑菌功物.

  • 釉质脱矿与再矿化的实验室及临床评估方法

    作者:邢琳;董志恒

    釉质再矿化的研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对釉质再矿化前后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国际尚无统一的标准.作者就评估脱矿与再矿化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范围、优缺点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再矿化 脱矿 釉质龋
  • 釉质蛋白对釉质龋形成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李伟丽;单文玲;唐荣银

    目的:通过观察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实验性釉质龋形成的影响,探讨釉质蛋白在龋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釉质块与变异链球菌ATCC6715、远缘链球菌OMZ175、血链球菌ATCC8512、唾液链球菌BHT、干酪乳杆菌ATCC393、粘性放线菌ATCC15987混合菌液共同孵育,制备釉质龋;在孵育过程中,实验组中加入PMSF、E-64、EDTA、Pepstatin 4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对照组加入等体积蛋白水解酶抑制剂的溶剂.孵育30 d后,采用微量化学分析法检测各组脱矿液中的Ca、P溶出量、蛋白质分解量;显微照相技术分析脱矿量及龋损深度.结果:实验组Ca、P溶出量、蛋白分解量以及龋损深度4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水解酶抑制剂能明显降低釉质矿物质的溶出和人工龋损深度,提示釉质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滞龋病的进展.

  • 五倍子对实验性釉质龋形成过程中Ca、P溶出的影响

    作者:李伟丽;唐荣银;陈强;单文玲

    目的:探讨中药五倍子在实验性釉质龋形成过程中对无机质的作用.方法:以500g/L五倍子浸液为实验药物,380g/LAg(NH3)2F、20g/L NaF为阳性对照,去离子水为阴性对照.通过测量在釉质龋形成过程中Ca、P溶出量及总脱矿量,比较四种药物的不同影响.结果:对Ca、P溶出量及总脱矿量的抑制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380g/L Ag(NH3)2F、20g/L NaF、500g/L五倍子浸液、去离子水.500g/L五倍子浸液与380g/Lg(NH3)2F、去离子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20g/L NaF比较,对Ca、P溶出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总脱矿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00g/L五倍子浸液对Ca、P溶出量及总脱矿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Ca、P溶出量的抑制作用小于20g/L NaF.对总脱矿量的抑制作用Ag(NH3)2F效果好,五倍子与20g/L NaF相当.

    关键词: 五倍子 釉质龋 脱矿
  • 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在口腔治疗中的研究应用

    作者:李淑慧;吴佩玲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于口腔健康而言,预防保健的作用及意义远远甚于后期的治疗.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口腔用品,因其较好的再矿化作用,良好的安全性和方便的操作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文就酪蛋白磷酸多肽-无定形磷酸钙的基本结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牙釉质蛋白质在龋进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伟丽;唐荣银;陈强

    本文通过牙釉质的发育过程阐述了釉质蛋白质在龋进展中发挥作用的生物学基础;并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牙釉质蛋白质对早期釉质龋脱矿的影响及蛋白水解酶与釉质龋的关系两方面综述了釉质蛋白质在龋发生中的作用.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