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王莹;杨秀伟

    目的:分析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93个色谱峰,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占总挥发油的78.87%;酚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6.79%;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应慎重使用肉豆蔻.

  • 红参正果挥发油的GC-MS分析

    作者:徐嵬;阿拉腾其木格;杨秀伟

    目的:研究红参正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参正果挥发油,毛细管GC法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95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27%.结论:红参正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有24个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红参挥发油中分检测到.

  • 小亳菊及其硫磺熏制品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王亚君;郭巧生;杨秀伟;徐文斌

    目的:分析通风晾干品和硫磺熏制品小亳菊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小亳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通风晾干品小亳菊挥发油中检出216个色谱峰,鉴定了5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21%;从硫磺熏制品小亳菊挥发油中检出211个色谱峰,鉴定了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2.32%.结论:通风干燥晾干品小亳菊挥发油收率为3.50%,硫磺熏制品小亳菊挥发油收率为4.22%,两者相差近1.2倍;两者挥发油组成皆以单萜类化合物为特征性成分,倍半萜类化合物为次要成分,但所含化合物有很大的差异.菊花的硫磺熏制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和规范化.

  •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黄鑫;杨秀伟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 不同炮制品怀小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王莹;杨秀伟

    目的:分析我国河南菊花GAP基地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和蒸制怀小白菊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炮制品怀小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挥发油中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0.56%;从蒸制怀小白菊挥发油中检出89个色谱峰,鉴定了53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3.00%.结论:自然送风干燥怀小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260%,蒸制怀小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108%,两者相差近1.5倍;两者挥发油组成有一定区别.

  • 微波加工和蒸制杭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杨秀伟;韩美华;陶海燕;王志安;杨智;肖诗鹰

    目的:分析我国浙江省国家杭白菊GAP基地微波加工杭白菊和蒸制杭白菊的挥发油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种炮制品杭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微波加工杭白菊挥发油中检出119个色谱峰,鉴定了5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67.89%;从蒸制杭白菊挥发油中检出175个色谱峰,鉴定了55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63.64%.结论:微波加工杭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40%,蒸制杭白菊挥发油收率为0.19%,两者相差近2.1倍;两者挥发油组成基本相同,唯各化合物含量有一定差异.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加工杭白菊,可尽量多地保留了原形挥发油化学成分;与传统的蒸制加工方法比较,大大改善了菊花的等级和质量.

  • 独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杨秀伟;刘玉峰;陶海燕;杨智;肖诗鹰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之一所种植独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29个色谱峰,鉴定出8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8.23%.结论:独活挥发油的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3-蒈烯(8.89%)、间-聚伞花素(4.99%)、β-水芹烯(8.35%)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2.23%;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桉叶烷-4(14),11-二烯(4.36%)、α-芹子烯(1.36%)、喇叭醇(1.14%)、α-甜没药萜醇(6.03%)和1,8-二甲基-4-异丙基-螺环[4.5]+-8-烯-7-酮(4.37%)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17.26%.

  • 红心大白菊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杨秀伟;王莹;刘玉峰;陶海燕;刘海新;杨智;肖诗鹰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心大白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136个色谱峰,鉴定出4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24%.结论:红心大白菊挥发油中,雪松醇、喇叭醇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是其主要成分,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喇叭醇含量高,占总挥发油量的13.9%.

  • 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作者:张永明;黄亚非;陶玲;黄际薇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不同产地野菊花挥发油的成分,为野菊花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广西野菊花含主要成分18个,广东野菊花17个,湖北野菊花20个.结论:广西、广东、湖北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别.

  • 款冬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刘玉峰;杨秀伟;武滨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款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款冬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59个色谱峰,鉴定出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62%.结论在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古巴烯(2.36%)、(+)-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91%)、γ-榄香烯(2.18%)、β-红没药烯(13.93%)、匙叶桉油烯醇(3.44%)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5.82%;挥发油其他类化合物中,十一碳烯(4.83%)、(E)-环十一碳烯(8.49%)、双环[10.1.0]十三碳-1-烯(1.45%)、1-十三碳烯(3.44%)、(Z)-7, 11-二甲基-3-甲烯基-1, 6, 10-十二碳三烯(2.66%)、1-十五碳烯(4.57%)、[1R-(1R*, 4Z, 9S*)]-4,11,11-三甲基-8-甲烯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1.03%)、6,6-二甲基-2-甲烯基-7-(3-氧化丁烯基)oxepan-3-甲基乙酸酯(2.02%)、1, E-11, Z-13-十七碳三烯(3.72%)、(Z, Z, 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1.85%)、3, 7, 11-三甲基-十二碳-2, 4, 6, 10-四烯醛(1.31%)、十六碳酸(3.12%)、(Z, Z)-9,12-十八碳二烯酸(2.26%)、(Z, Z, Z)-9, 12, 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12%)、二十一烷(1.82%)、二十五烷(1.03%)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39.15%.

  • 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杨秀伟;张鹏;陶海燕;蒋舜媛;周毅

    目的 分析狭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检出242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8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5.77%.结论 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两者分别占总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 % 和 67.93 %.(1S)-β-蒎烯 (1.67%)、3-蒈烯 (1.05%)、柠檬烯 (1.22%)和1S-endo-醋酸冰片酯 (1.68%) 为单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β-榄香烯 (6.78%)、苜蓿烯 (1.54%)、α-石竹烯 (2.64%)、异大香叶烯 D (1.67%)、桉烷-4 (14),11-二烯 (2.36%)、α-芹子烯 (2.42%)、δ-杜松烯 (1.55%)、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醇 (1.03%)、(±)-榄香烯 (5.18)、(-)-匙叶桉油烯醇 (1.40%)、愈创醇 (3.81%)、去羟基异菖蒲烯二醇 (1.06%)、γ-桉醇 (1.05%)、α-桉醇 (7.97%)、异愈创木醇 (3.09%)和胡萝卜醇 (2.30%)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总挥发油中,反式肉桂酸异丙酯占11.3%,为所有化合物中含量高者.

  • 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杨秀伟;张鹏;陶海燕;蒋舜媛;周毅

    目的 分析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根茎和根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 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共检出217个色谱峰, 初步鉴定出100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78.30%.结论 宽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41.30% 和 32.65%.这与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 和67.93%不同.(1R)-α-蒎烯 (3.98 %)、桧烯 (2.51 %)、 (1S)-β-蒎烯 (5.78 %)、 m-月桂烯 (4.05 %)、柠檬烯 (3.55 %)、 3,7-二甲基-1,3,7-庚三烯 (3.98 %)、γ-萜品烯 (8.70 %)、茴香醚 (1.78 %)和 (1S)-桥环醋酸冰片酯 (2.62 %) 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β-榄香烯 (1.17 %)、异愈创木烯 (1.40 %)、 (+)-β-没药烯 (1.21 %)、 (±)-榄香醇 (1.42 %)、愈创木醇 (1.14 %)、去羟基异菖蒲二醇 (1.13 %)、 (-)-土青木香烯 (1.99 %)、异愈创木醇 (9.48 %)、γ-桉醇 (1.77 %)、愈创木-1(10)-烯-11-醇 (1.12 %)和α-没药醇 (5.35 %) 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主要成分.

  • 中药升麻的挥发油成分分析

    作者:马凌志;何丽娟;高毓涛

    目的 研究分析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升麻挥发油,并通过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共得到了43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种化合物,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已鉴定出的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6.40%.其中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占所鉴定化合物的55.01%.结论 首次对升麻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 榕树须药效活性部位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牙启康;卢文杰;陈家源;刘布鸣;谭晓;苏小川

    榕树须[Radix Aerio Fici microcarpae L.]为桑科植物榕树[Ficus microcarpa L.[F. retusa auct.non.L.]]的气生根,主产于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台湾、海南、贵州、云南等地~([1]),具有祛风清热,活血散瘀,解毒之功效,民间用于治疗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痧气腹痛,风湿骨痛,鼻衄,血淋,跌打损伤等~([1,2]).

  • 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Vilaysack Mackhaphonh(阿优);冯洁;李进英;杨斌

    目的 研究两面针叶不同采收期挥发油性的化学成分,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两面针叶挥发油,应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 不同采收期两面针叶挥发性主要成分基本相同,均为萜类化合物,其中,橙花叔醇含量高,7,8,9,10月份时分别为9.92%,19.59%,13.57%和11.13%;其次为0-杜松醇,7,8,9,10月份时分别为8.86%,10.62%,16.59%和9.97%;再次为棕榈酸,7,8,9,10月份时分别为13.07%,12.22%,8.25%和7.55%.结论 主要成分在不同采收期尽管基本相同,但含量有别,此研究为确定两面针叶的合理采收期及为两面针植物的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药物

    作者:姜文清;马捷;李金娥

    目的: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使3种青霉素类药物(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及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的混合物得到分离测定.方法:选用硼酸钠-磷酸盐缓冲液(pH8.5);恒定电压20 kV,运行电流110 μA,检测波长214 nm.选择苯巴比妥为内标.结果:各组分在5~8 min之间得到完全分离,浓度与峰面积比间呈良好的线性,线性范围为0.05~3 g*L-1,RSD<2%(n=10),回收率为93.30%~101.1%,RSD<2%(n=10),结论:该法分离效率高,试剂用量少,准确,简便,快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研究

    作者:洪家敏;陈俊波;白怡平

    目的研究环已基磺酸钠在不同溶剂中毛细管柱中的色谱行为,探索用不同的色谱条件测定环已基磺酸钠的佳分析结果.方法采用氢火焰-气相色谱法(FID-GC).结果在佳条件下结果显示在0.4~1.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3份样品测定6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RSD(%)为3.1、2.2、3.9.方法的回收率95.4%~100.6%,检测限为0.2mg/kg.结论本法简单、快速、准确、易于操作,适用于果汁、蜜饯等食品中环乙基磺酸钠的测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