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张敏;赵春芳;陈应琼;凌华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对2003年报告的9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98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39%,粪便标本7 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94.38%.粪便标本28 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的及时率为100%.分离出脊灰病毒(PV)5株,其中Ⅰ型2株,Ⅱ型1株,混合型(Ⅰ+Ⅲ)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所有PV阳性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直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灰.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不同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作者:张振国;宋会军;张晓哗;离彧;陈玫;张玉琦;孙印旗

    本研究报告了河北省1996~1998年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显示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感染高峰,感染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AFP病例中NPEV感染者作为一组病例,一般不会与脊灰诊断相混淆,在有明确诊断的病例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多,但资料同时也显示有38%的NPEV感染者有与脊灰相类似的麻痹时发热和急速进行性麻痹的临床表现,5%的NPEV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病例,更具有与野病毒感染相似的临床表现,麻痹后恢复慢,有较高的麻痹残留率,达20.9%,但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 2004-2007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应琼;赵春芳;凌华;张敏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2株,其中脊灰Ⅰ型1株,Ⅱ型4株,Ⅲ型4株,PV混合1株,PV+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2株,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株(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7株.结论 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株存在,且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表明重庆市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稳定,今后更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保持整个监测过程的高度敏感性.

  • 山东省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变异分析

    作者:林小娟;刘尧;王素婷;张晓;宋立志;陶泽新;纪峰;熊萍;徐爱强

    为了解山东省2011年分离的1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的基因特征,并对该病例接触者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及分析.本研究对采集的2份病例及40份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脊灰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对非脊灰肠道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并将分离率较高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 B1和CV-B3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分离株进行VP1区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中病例标本中分离到1株脊灰病毒(P1/11186),1株CV-A4和1株CV-A8;接触者标本中分离到1株CV-A2、10株CV-B1、5株CV-B3和埃可病毒(Echovirus,E)3型、12型、14型各1株,提示当地可能存在肠道病毒流行,应加强监测.P1/11186为Ⅰ型脊灰疫苗病毒,在2A及3A区分别与Ⅱ型和Ⅲ型脊灰病毒发生重组,与相应的疫苗株相比全基因组共有25个核苷酸、9个氨基酸发生变异,其中VP1区8个核苷酸、5个氨基酸发生突变.CV-B1和CV-B3的同源性分析显示10株CV-B1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0%~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9%~100%;5株CV-B3之间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100%与99.2%~100%.CV-B1与CV-B3 VP1完整编码区进化树分析显示,山东分离株与国内其他省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位于同一基因簇,与世界其他地区分离株位于不同分支.

  • 云南省2006~2010年非脊灰肠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汤晶晶;赵智娴;田炳均;罗梅;张杰;丁峥嵘

    为了解云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对2006~2010年间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05株NPEVs进行VP1区部分核苷酸扩增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基因进化关系树.结果分析显示:105株NPEVs分别属于HEV-A、HEV-B、HEV-C,其中HEV-A 18株(7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17.1%;HEV-B 77株(22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73.3%,表明云南省AFP病例中流行的NPEV还是以HEV-B为主;HEV-C 10株(4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9.5%;没有分离到HEV-D组肠道病毒;基因进化树中各种血清型病毒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一起,除CA2、EV90和EV76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相同型别的毒株在5年的流行过程中变异程度亦不同,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表明这些病毒在云南省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 2012~2016年宁夏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中非脊灰肠道病毒病原鉴定分析

    作者:袁芳;马江涛;陈慧;马学旻

    对宁夏2012~2016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中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血清型别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采用RD和L20B两种细胞对采集自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获得的毒株使用肠道病毒简并引物进行全长VP1区基因扩增、核苷酸序列测定、基因型别鉴定和基因系统发生学分析.2012~2016年共收集959份粪便标本,其中采自AFP病例粪便标本426份,密接者粪便标本533份,分离到67株NPEV,除4株未鉴定出型别外,共鉴定出23个肠道病毒血清型,其中A组肠道病毒(EV-A)23株(36.51%),包括7个血清型,以CV-A4(12.69%)、CV-A8(6.35%)和EV-A71(6.35%)为主;B组人肠道病毒(EV-B) 40株(63.5%),包括17个血清型,以CV-B组4、2和3为主,分别占11.11%、9.52%和7.93.%,未鉴定出C组和D组人肠道病毒.宁夏2012~2016年从AFP病例及密接者标本中分离到的NPEV以EV-B组为主要型别,占63.4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别发生了变化.

  • 青海省2008-2012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与健康人群病原学监测

    作者:范丽霞;巴卓玛;赵生仓

    目的 分析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 青海省2008-2012年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782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株,分离率为0.26%,其中脊灰Ⅰ型疫苗株1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1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 162株,分离率为20.72%.结论 我省2008-2012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 浙江省急性驰缓性麻痹相关肠道病毒鉴定分析

    作者:葛琼;龚黎明;严菊英;张严峻;茅海燕;卢亦愚

    目的 对浙江省2006-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中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鉴定.方法 采用简并引物和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株进行目的基因片段扩增,然后测定序列,将测定的结果与GenBank进行BLAST比较分析,运用DNAMAN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基因树.结果 3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株经分子生物学分型,其中人类肠道病毒(HEV)-A组5株,有2个血清型;HEV-B组24株,有13个血清型;HEV-C组2株,有1个血清型.结论 浙江省2006-2008年分离到的非脊灰肠道病毒以HEV-B组为主.

  • 肠道病毒感染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张振国;宋会军;郭玉;张晓哗;陈玫;孙印旗;张玉棋

    目的分析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方法组织培养病毒分离法.结果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47株脊灰病毒,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分离到NPEV80株,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63%,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有coxsackie A组1个型别;coxsackie B的5个型,以coxsackie B1常见,有ECHO的10个型别,ECHO15型在3个年度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在年龄构成上以小年龄人群为主,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77.5%,2岁以内的占56%.各种病毒感染均男性多于女性.有13.3%的coxsackie B以及22.2%的ECHO感染者还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肠道病毒感染较普遍,并能引起麻痹,但与脊灰不易混淆.

  • 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

    作者:冷红英;吴昀;胡莹;陆培善;邓秀英;毕诚

    目的 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 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 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作者:刘晓庆;肖芳;刘师文;李健雄;施勇;熊英

    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L20B、RD细胞继续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脊髓灰质炎毒株通过ITD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若为复合型毒株再经过血清中和实验分单型后,送至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2013年至2015年共接收1058份AFP病例粪便标本,其中有28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83份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65%,7.84%;接收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57份,分离出脊灰病毒2份和非脊灰肠道病毒7份,平均分离率分别为3.51%,12.28%;在2013年分离出一例疫苗衍生株病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处于较高的水平,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检出VDPV,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株的变异,应继续加强监测.

  • 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王海岩;徐爱强;刘桂芳;王同展;李岩;刘尧;刘萍;李漫时;高永军;周晓琳

    [目的]了解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感染情况.[方法]按照WHO规定的方法,对山东省1998~2001年所有AFP病例的大便标本均采用RD、Hep-2和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46株NPEV,其中艾柯(Echo)病毒占56.16%,病毒型别分布广泛,夏秋季为NPEV流行高峰;5岁以下儿童分离率高;多数NPEV感染者麻痹前均伴有发热、腹泻、颈项强直和肌肉疼痛,麻痹部位以单下肢、双下肢、四肢麻痹为主,发病60d后随访27.40%的病例仍残留麻痹;146例NPEV阳性的AFP病例中,疫苗相关病例(VAPP)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0例,脑脊髓炎10例,其他非脊灰病例75例;RD细胞对NPEV的分离率高于Hep-2细胞的分离率.[结论]NPEV在山东省AFP病例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今后应加强NPEV感染与AFP病因学的研究.

  • 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研究

    作者:周艳春;张振国

    [目的]探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病毒(NPE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采集1993~1998年河北省发生的AFP病例的粪便标本,以常规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对其中NPEN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结果]在1477例AFP病例中分离到NPEV208株,年平均分离率14.08%.在204例NPEV感染者中,5岁以下儿童占82.35%(168/204),发生在6、7、8、9月分别为25、45、35、25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麻痹开始时发热42.16%(86/204),肌肉疼25.00%(51/204),麻痹发展到高峰时间<4d者71.08%(145/204),残留麻痹者13.73%(28/204).[结论]NPEV感染在河北省分布广泛.AFP病例中NPEV感染集中在夏秋季,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临床表现-般不会与脊灰混淆,但有部分病例具有脊灰的高危临床表现.

  • 河南省200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常哲;赵升;丰达星;徐瑾;朱海明

    目的进一步提高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方法脊灰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河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610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31/10万.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8.95%,采集合格粪便标本496例,占86.41%;574例粪便标本共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V)62例(68株),阳性率为10.8%;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例(33株),阳性率为5.0%;AFP病例接触者28例,分离出PV5例(5株);分离出的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或疫苗变异株.结论AFP病例实验室监测指标达到了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指标.

  • 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

    作者:赵春芳;赵华;陈应琼;彭靖尧;凌华;张敏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07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0株,分离率为3.26%,其中脊灰Ⅱ型5株,Ⅲ型3株,PV混合2株,Ⅱ型为我市的主要型别占50.00%,其次是Ⅲ型、PV混合型分别占30.00%、20.00%.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有9株为疫苗相关株,另外有1株Ⅱ型有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鉴定为疫苗高变异株.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 26株,分离率为8.47%.结论重庆市2008-2011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仍应加强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工作,以确保终实现全球消灭脊灰的目标.

  • 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郑焕英;黄平;鄢心革;林永杰;柯昌文

    目的对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收集2001年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RDa和L20B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60 d随访结果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288例AFP病例均采集了粪便标本,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PV)28株,阳性率为9.7%,均为疫苗株,其中II型病毒(PVII)15株,为优势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1株,阳性率为7.3%.脊灰减毒口服活疫苗(OPV)"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1~2次和完成3次以上(≥3)全程免疫者,达50.0%(9/18);22例无明确诊断的残留麻痹病例的PV分离率为27.3%,远高于其他病例,其中PVII分离率高,占22.7%(5/22).结论 2001年广东省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PVII可能是部分未完成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的致麻痹病因.

  • 青海省2000~2009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与健康人群病原学监测

    作者:赵生仓

    [目的]分析开展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病毒分离及鉴定,脊灰病毒株型内鉴别,确定疫苗株或野病毒株.[结果]青海省2000~2009年 AFP 病例、健康人群粪便标本1 613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22株,分离率为1.36%,其中脊灰Ⅰ型疫苗株3株,脊灰Ⅱ型疫苗株2株,脊灰Ⅲ型疫苗株9株,脊灰混合型疫苗株8株,无脊灰野病毒株.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87株,分离率为11.59%.[结论]该省2000~2009年无本地脊灰野毒株病例流行,阻断了脊灰本地野病毒的传播,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 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李方燕;郭黄吉;罗素萍

    目的评价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充分发挥脊灰病毒监测作用.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对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遵义市2004年急性弛缓麻痹病例监测共报告病例79例.粪便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3.76%,粪便标本7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100%.分离出脊灰病毒(PV)4株,其中Ⅰ型疫苗变异株1株,Ⅱ型疫苗相关株1株,Ⅲ型疫苗相关株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株[2],所有PV阳性病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结论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积极监测AFP病例控制弛缓行麻痹,消灭脊髓灰质炎有重要意义.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慧;马学旻;孙晓强;詹军;李海军

    目的 了解宁夏2000-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他健康人群肠道病毒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 对采集的粪便标本利用L20B及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用脊灰标准诊断血清定型.结果 AFP病例及其他健康人群脊灰病毒(PV)分离率分别为8.33%和1.6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分别为13.33%和15.20%.结论 我区AFP病例的病原学监测结果运行良好.在所有人群中分离到的23例PV株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株,表明我区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株病例.

  • 云南省2007-2010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和健康儿童中非脊灰肠道病毒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杰;丁峥嵘;田炳均;赵智娴;汤晶晶

    目的 对2007-2010年云南省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健康儿童中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分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引起AFP的主要病原并对分离到的病毒基因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云南省2007-2010年AFP病例粪便样本和<15岁健康儿童粪便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定型,对两类人群中的病毒分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10年共从931例AFP病例粪便样本中检测到NPEV 63株,分离率为6.8% (63/931),其中肠道病毒A组(enterovirus A,EV-A) 12株,占19.1% (12/63),肠道病毒B组(EV-B) 46株,占73.0% (46/63),肠道病毒C组(EV-C)5株,占7.9% (5/63);从1 256份健康人群粪便样本中分离到NPEV 115株,分离率为9.2%(115/1256),其中EV-A 5株,占4.4% (5/115),EV-B 101株,占87.8% (101/115),EV-C 9株,占7.8% (9/115);在两组人群中均未分离到肠道病毒D组(EV-D)病毒.对两组人群中常见病毒的基因进化分析表明,这些病毒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结论 云南省2007-2010年连续4年的监测表明,AFP病例中EV-A组病毒和EV-C的分离率(19.1%和7.9%)均高于健康人群(4.3%和7.8%),而健康人群中EV-B组病毒阳性率(87.8%)高于AFP病人(73.0%),EV-A组病毒和EV-C组病毒可能是引起AFP的主要病原.基因进化分析表明,云南省EV-B组病毒中的某些病毒可分为2~5个不同的进化分支(Cluster),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