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黔西南州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吴国刚;杨华;陆洪潮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找出薄弱环节,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年黔西南州共报告AFP病例67例,其中20例被贵州省脊灰诊断小组和国家AFP专家诊断为非AFP病例,剩余47例AFP病例中有7例被诊断为临床符合病例,7例临床符合病例中有2例为VDPV病例;除合格便采集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达标准;首诊报告率为55.32%,村级仅为25%;病例的发病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在贞丰县有明显的聚集趋势;有40.43%的儿童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19.15%.结论黔西南州在接种率及县、乡医院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今后应加强计划免疫工作以提高脊灰疫苗的有效接种率;同时加强县、乡各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首诊报告率;在提高AFP监测敏感度的同时提高其特异性,有效防止VDPV病例的发生.

  • 2004-2007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应琼;赵春芳;凌华;张敏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2株,其中脊灰Ⅰ型1株,Ⅱ型4株,Ⅲ型4株,PV混合1株,PV+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2株,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株(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7株.结论 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株存在,且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表明重庆市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稳定,今后更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保持整个监测过程的高度敏感性.

  • 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分析

    作者:陈玫;郭玉;张俊棉;赵娜;崔志强;杜慧;李静;张振国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侵犯对象多为5岁以下儿童[1].随着全球消灭脊灰策略的实施及脊灰口服减毒活疫苗(opv)的使用,脊灰野病毒株的传播及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河北省自1992年以来未检出过脊灰野病毒,但由于与我国接壤的印度、阿富汗、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国家仍有脊灰病例流行[2],因目前我国仍在使用OPV预防脊灰,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也有发生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发生循环(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cVDPV)[3].我们对河北省2009年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分析,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和预防VDPVs的出现提供控制策略和理论依据.

  • 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新检测流程的应用

    作者:陈玫;崔志强;郭玉;赵娜;丛艳丽;张俊棉;张振国;张富斌;杜慧

    目的 缩短检测脊灰病毒的时限,及时发现河北省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病例(VDPV).方法 对河北省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用L20B和RD两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分离到的L20B阳性分离物进行型内鉴定和血清型鉴定.结果 从送检的334例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检测出L20B阳性分离物26株,用real-time PCR法进行了病毒血清型鉴定和型内鉴定,共监测到脊灰疫苗类似株(sabin-like,SL) 19株,其中Ⅰ型9株、Ⅱ型1株、Ⅲ型6株、混合型3株;将混合型进行单型分型后共得24株,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发生高变异的两株出现在Ⅰ型,均为6个核苷酸变异.结论 2013年分离到的脊灰疫苗病毒有部分变异,没有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 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结果分析

    作者:刘丽萍;王飞霞;周顺德;熊英;方晓艳;曾艳文;施勇

    目的:通过对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的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经验手册>推荐的方法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标本送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用RT-PCR-RFLP法和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结果:1312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为:脊灰病毒110株,其中脊灰Ⅰ型13株,Ⅱ型44株,Ⅲ型28株,PV混合15株,P+E混合10株.除Ⅱ型均为疫苗相关株外,Ⅰ型1株有3个核苷酸序列变异,Ⅲ型有7株有1~6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193株.结论:江西省2000年~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存在,且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从而证实江西省消灭了脊灰野病毒.2006年脊灰Ⅲ型的核苷酸变异,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变异循环的发生,一定要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预防VDPV.

  •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脊灰型内鉴定新方法在脊灰实验室的应用

    作者:陈玫;赵娜;郭玉;崔志强;张振国

    目的 在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脊灰病毒(PV)进行鉴定,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估,为进行常规rRT-PCR型内鉴定方法做准备.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rRT-PCR方法,对河北省既往分离的PV和WHO发放的PV株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和疫苗衍生PV(vaccine-derived PV,VDPV)筛选. 结果 ITD rRT-PCR的实验结果与毒株的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完全相符,VDPV rRT-PCR的结果与VP1编码区序列测定结果不能完全相符,有2株Ⅱ型脊灰病毒被错判为NSL,假阳性率为6.9% (2/29). 结论 Real time PCR脊灰型内鉴定方法可以在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用于脊灰病毒的常规监测.

  • 2011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苏飞;任刚;李胜;叶绪芳;张丽;王涛

    目的 评价贵州省2011 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 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2011年报告的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 2011 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2011 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收到195例AFP 病例粪便标本,其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9例,分离率为4.6%;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24例,分离率为12.3%.所有PV阳性分离物均送到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在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2株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无2 代病例发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2011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通过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结论 2011年贵州省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运转正常,贵州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 广西AFP病例脊髓灰质炎病毒核苷酸变异情况分析

    作者:蒋玉艳;钟革;班华国;马宇燕;蒋君梅;李开鹏

    目的 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方法 按照WHO要求对广西2007~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从报告的84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7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PV).其中Ⅰ型7株,Ⅱ型7株,Ⅲ型6株,混合型7株,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得到34株,以Ⅱ型PV为主,均为疫苗变异株;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占67.65%,男性发生变异多于女性.结论广西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有部分变异,局部地区发现高变异病毒,未发现循环病例.

  • 2000-2013年玉林市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明文;李文;陆沛超;卢然

    目的 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的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玉林市2000-2013年检出的PV阳性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玉林市2000-2013年共检测了451例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检出PV13株,检出率2.88%,型内特征鉴定有1株为疫苗变异PV,经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达到VDPV的分类标准.分离到的PV以Ⅱ型为主,AFP病例散在发生,无聚集性.未全程免疫儿童>全程免疫儿童,年龄以≤1岁儿童为主(92.31%).服苗1月内出现麻痹占46.15% (6/13),麻痹伴发热占61.54%,60 d后随访仍残留麻痹病例高达23.08%,以Ⅱ型疫苗株为主.结论 玉林市2000-2013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在无脊灰证实阶段,存在着疫苗衍生病毒(VDPV)和发生VDPV循环(cVDPVs)的可能,保持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加强对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监测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07-2008年河北省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脊灰病毒核苷酸变异情况分析

    作者:张振国;陈玫;郭玉;张俊棉;李静;赵娜;崔志强

    目的 及时发现河北省可能出现的脊灰疫苗衍生病例(VDPV).方法 对河北省2007-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定型.所有标本用L20B、RD细胞同时进行病毒分离,用PCR-RFLP法做型内鉴定.结果 从报告的76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2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株(PV),其中Ⅰ型4株,Ⅱ型11株,Ⅲ型11株,混合型13株,PV+NEPV共3株;将混合株进行单型分离后,共得到58株,以Ⅲ型PV为主,均为疫苗变异株;发病年龄在1岁以内儿童占84.48%,男性发生变异39株,女性发生19株.结论 河北省2007-2008年分离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有部分变异,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 2007年河北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监测与质量评价

    作者:陈玫;郭玉;张俊棉;张振国

    目的 评估河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监测状况,为河北省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分析11个市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国家脊灰实验室反馈结果及河北省脊灰实验室的监测数据,评价实验室的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2007年共采集了356例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710份粪便标本,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到脊灰病毒(PV)18例,分离率为5.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3例,分离率为6.5%.从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PV 2例,非脊灰肠道病毒2例.28 d内分离结果及时率为92.7%.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这20株脊灰病毒进行了VP1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河北省2007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监测系统敏感,为维持无脊灰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 深圳市2005-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杨洁;黄芳;张世英;杨卫红;卢紫燕

    目的 了解深圳市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PP)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后期脊灰疫苗免疫策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2005-2012年残留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资料、病原学检测结果、VAP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残留麻痹病例55例,其中VAPP病例8例,占15.54%;深圳市VAPP病例均为小年龄组小于6月龄的儿童,总发生率0.20/10万,无接触者VAPP病例,其中首次服苗的VAPP发生率为0.51/10万;无明显的地区和时间分布聚集性.结论 VAPP的发生是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难以克服的弱点,为减少VAPP病例及防止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发生,应在消灭脊髓灰质炎后期科学、合理地调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策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