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不同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作者:张振国;宋会军;张晓哗;离彧;陈玫;张玉琦;孙印旗

    本研究报告了河北省1996~1998年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显示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感染高峰,感染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AFP病例中NPEV感染者作为一组病例,一般不会与脊灰诊断相混淆,在有明确诊断的病例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多,但资料同时也显示有38%的NPEV感染者有与脊灰相类似的麻痹时发热和急速进行性麻痹的临床表现,5%的NPEV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病例,更具有与野病毒感染相似的临床表现,麻痹后恢复慢,有较高的麻痹残留率,达20.9%,但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温宁;左树岩;殷大鹏;夏伟;邹建;喻浩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 牡丹江市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结果分析

    作者:邢力莉;于世娟

    目的 分析牡丹江市2008-201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特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严防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株的输入,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收集牡丹江市2008~2017年AFP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8~2017年牡丹江市共报告AFP病例87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牡丹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具备及时发现脊灰输入病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 菏泽地区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分析

    作者:姚俊;贾雪芹;张复臣

    [目的]对荷泽地区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该区消灭脊髓炎质炎(脊灰)工作进展,为消灭脊灰工作及其验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地区脊灰监测中心提供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荷泽地区1998年共报告AFP 4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有1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有5例临床脊灰(高度怀疑疫苗相关病例);42例AFP分布于全区的9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542/10万;AFP病例48 h内调查率为94.7%,14 d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2.3%;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从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而分离出脊灰疫苗病毒和COX(柯萨奇)病毒、ECHO(人肠道细胞病变孤儿病毒)等其他肠道病毒,AFP标本脊灰疫苗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均为15.79%;引起AFP的原因是多种的.[结论]该区AFP监测及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就诊48 h内及时报告完成率等仍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和诊断,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 2005-2010年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与监测系统评价

    作者:喻文雅;李怡秋;史春伟;刘君卿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方法 收集2005-2010年全市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其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2005-2010年共报告15岁以下本地儿童AFP病例2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60/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 石家庄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 贵州省2000~2004年AFP病例中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叶绪芳;刘航;苏飞;宋群峰;任刚;喻浩

    目的:了解贵州省15岁以下儿童GB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APF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贵州省GBS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为1.03/10万.②流行病学特点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病例多集中于北部遵义市和西部毕节地区(占60.4%),呈丛集性发病现象;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占71.2%);7岁以下儿童为高发年龄(占64.3%),其中2~3岁组发病多,占25.3%.③GBS残留麻痹发生率较高(43.4%),病死率也较高(8.2%).结论:应加强对GBS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研究,提高麻痹恢复率,减少病死率.

  • 江苏省AFP病例残留麻痹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汪志国;马福宝;汤奋扬;冷红英;胡莹;吴昀;陈勇;王滨有

    目的 分析江苏省1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残留麻痹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找早期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4-2009年江苏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186例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江苏省2004-2009年AFP病例残留麻痹率为12.02%,2007-2009年残留麻痹率较2004-2006年下降50.46%;宿迁县和徐州市AFP残留麻痹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6例残留麻痹AFP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每年4-7月发病数较多,65.59%的病例集中在0~4岁儿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免疫史、粪便标本实验室结果、初始麻痹程度、粪便标本质量和AFP报告单位级别等与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有关联.结论 将乡镇卫生机构纳入AFP主动监测医院范围,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脊灰疫苗接种率和儿童就诊及时率,是降低AFP病例残留麻痹率的有效措施.

  • 肠道病毒感染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张振国;宋会军;郭玉;张晓哗;陈玫;孙印旗;张玉棋

    目的分析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方法组织培养病毒分离法.结果河北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47株脊灰病毒,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分离到NPEV80株,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63%,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有coxsackie A组1个型别;coxsackie B的5个型,以coxsackie B1常见,有ECHO的10个型别,ECHO15型在3个年度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在年龄构成上以小年龄人群为主,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77.5%,2岁以内的占56%.各种病毒感染均男性多于女性.有13.3%的coxsackie B以及22.2%的ECHO感染者还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肠道病毒感染较普遍,并能引起麻痹,但与脊灰不易混淆.

  • 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

    作者:冷红英;吴昀;胡莹;陆培善;邓秀英;毕诚

    目的 掌握江苏省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血清型别以及脊灰病毒的基因型别,确认其是否野毒株,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3年江苏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2005-2013年江苏省脊灰实验室共收到AFP病例粪便标本2 413份,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52份.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86株,年均分离率3.56%,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163例,年均分离率6.76%;AFP病例接触者中分离出脊灰病毒12例,年均分离率4.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22例,年均分离率8.73%.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结论 江苏省脊灰实验室为WHO和国家脊灰实验室盲样标本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评估合格实验室,细胞系敏感性均达到WHO要求,本监测数据可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病毒学依据.

  • 漳州市2004-2013年儿童AFP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傅日明;吴建耀;周俊仁

    目的 分析漳州市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系统运转情况,提高监测水平.方法 收集漳州市2004-2013年AFP个案资料和报表,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全市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1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91/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较少;病例≤4岁占48.8%,5~9岁占32.7%,10~14岁占18.5%;服苗史≥3次的占87.7%;县级以下医院报告仅占34.0%.病例报告后48 h内流调率、标本采集率、60 d随访率均达100%,随防表75 d内送达率为98.1%,粪便标本7d内送检率为92.6%,均达到要求.结论 漳州市儿童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应提高部分县市的报告达标率,巩固并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做好合格标本的采集,有效维持无脊灰状态.

  • 晋江市2012-201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作者:陈李俊;黄丽萍;王瑜玥;赖礼潜

    目的 进一步做好晋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2-2013年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晋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3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37/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94.9%),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疫苗免疫≥3剂次占97.4%.39例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报告发病率、调查及时率、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75 d随访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论 晋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今后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率.

  • 晋江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风险评估

    作者:陈李俊;林清爽;王瑜玥

    目的 评估晋江市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防控工作,为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2009-2011年AFP病例资料和接种报表.结果 2009-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32例,2例分离出Ⅱ、Ⅲ型脊灰疫苗相关株各1例;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卫生部要求.晋江市民企多,人口流动性大,与我国接壤且具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区域有贸易往来,存在脊髓灰质炎输入性风险.但疫情在本地流行风险较小,在外来人口集中、接种率尚存空白的个别乡镇存在流行风险.结论 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做好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完善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 福建省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分析

    作者:吴瑞红;潘伟毅;林志强;洪青山;林光灿;张冬娟;周勇

    目的 通过评价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发现维持无脊灰工作不足之处,巩固成果.方法 对福建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21/10万,分布于全省9个设区市72个县(市、区);双份合格粪便采集率89.8%;病例脊灰免疫史≥3次151例(85.3%),≤3次和不详者26例(14.7%).各项监测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卫生部要求.结论 福建省2011年AFP监测系统运转良好,OPV免疫实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 福建省2000-2012年AFP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杨秀惠;周勇;张红榕;何爱华;郑凝旋;严水秀;严延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在无脊髓灰质炎后,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对2000-2012年病毒分离阳性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年共报告AFP病例1 822例,年均发病率1.70/10万.共采集1 807例标本进行病毒分离,PV阳性4.6%,NPEV阳性11.1%,PV+ NPEV混合阳性0.4%,阴性83.9%.PV组中,<1岁占44.6%,流动人口占10.8%,未全程免疫占24.1%,残留麻痹率27.7%,均高于其他组;NPEV组中,<1岁仅占9.5%,流动人口仅占2.5%,未全程免疫仅占9.0%,残留麻痹率仅12.4%.结论 在维持无脊灰阶段,需继续提高口服脊灰疫苗(OPV)覆盖率,重点是流动儿童和边远山区儿童.加强NPEV防控亦可减少AFP病例及致残率.

  • 2000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系统评价

    作者:潘伟毅;杨秀惠;蔡志坤;郑金凤

    [目的] 通过对2000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实验室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评价,做好无脊灰后的维持工作.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合格脊灰网络实验室的有关评价指标对当前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及监测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价.[结果] 福建省AFP实验室监测系统2000年检测了294份AFP粪便标本,AFP病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6%,实验室结果30 d内反馈率为92.5%,阳性标本和国家实验室一致率为100%,国家实验室职能考核成绩为100分,均达到证实要求. [结论] 福建省AFP实验室监测系统有能力及时准确发现可能存在或输入的野病毒,其结果可以作为证实消灭脊灰的可靠评价资料.无脊灰证实后要继续保持实验室系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对野毒的反应能力.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 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特征分析

    作者:杨秀惠;蔡少健;张红榕;何爱华;吴瑞红;林志强;严延生

    目的:分析近10年来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EV71感染情况及病毒变异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AFP病例中EV71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分析EV71病毒VP1区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阐析病毒变异特征与趋势。结果根据EV71分离阳性数及 AFP病例报告率推算,2003-2012年6月福建省15岁以下儿童EV71相关AFP病例平均发病率为2.24/1000万,2008年以来呈上升趋势。AFP病例或其健康接触者分离的EV71病毒散在分布于9个设区市,以5-6月份多发,76.0%(19/25)为3岁以下儿童,男童为女童1.5倍。90.91%(20/22)的病例在麻痹前有发热,以单侧肢体麻痹(63.6%,14/22)为主,5例麻痹前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发病60d随访时2例仍残留麻痹。25例病毒株均属于C4基因型,除2003年分离毒株为C4b亚型外,其余均属于C4a亚型,2009-2011年病毒株间同源性高,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代表株间同源性也较高,可能具有同一来源,并呈流行态势。结论利用完善的 A FP监测系统,分析EV71相关AFP病例发病情况及分离株病毒的特征可以从另一侧面反映EV71流行强度及趋势。

  • 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作者:刘晓庆;肖芳;刘师文;李健雄;施勇;熊英

    目的 通过对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为证实江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准确的、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L20B、RD细胞继续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脊髓灰质炎毒株通过ITD方法进行型内鉴定,若为复合型毒株再经过血清中和实验分单型后,送至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2013年至2015年共接收1058份AFP病例粪便标本,其中有28份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83份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2.65%,7.84%;接收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57份,分离出脊灰病毒2份和非脊灰肠道病毒7份,平均分离率分别为3.51%,12.28%;在2013年分离出一例疫苗衍生株病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处于较高的水平,江西省2013年至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检出VDPV,提示我们要警惕疫苗株的变异,应继续加强监测.

  • 2012-2015年江西省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株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作者:刘晓庆;肖芳;刘师文;李健雄;施勇;熊英

    目的 了解江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的状况,分析江西省近年来人群中脊灰病毒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江西省2012-2015年分离出脊灰疫苗株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结果 2015年脊灰阳性率明显高于前3年;2013年出现1例VDPV病例,其型别为Ⅱ+Ⅲ混合型毒株,在连续采集的15份粪便标本中,主要分离得到Ⅲ型为VDPV,Ⅱ型有部分VDPV.结论 2012-2014年每年的疫苗相关株分离率较平稳,没有明显的优势株,对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可以预测脊灰疫苗衍生株(VDPVs)的流行和发生,可为提前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消灭脊灰过程中,尽早实现使用脊灰灭活疫苗、直至停止使用脊灰疫苗很有必要.

  • 2001~2012年晋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黄丽萍;陈李俊;王瑜玥;赖礼潜

    目的 分析晋江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晋江市2001~2012年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晋江市2001~2012年共报告AFP病例115例,男、女比例为2.19∶1,<15岁以下儿童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86/10万,48 h调查率为100%,合格粪便采集率为93.91%,合格随访率为100%,脊灰病毒(疫苗株)分离率为4.35%.脊灰疫苗免疫史≥3次的95例(82.61%),≤2次和不详史20例(17.39%).结论 晋江市连续18年维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AFP主动监测系统,应加强重点人群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更好稳定无脊灰状态.

  • 2004~2009年周口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不合格标本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彦勋;蒋文;张颖;徐锐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标本不合格发生原因及其特点,为持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周口市2004~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周口市2004~2009年共报告AFP不合格标本病例47例,不同年份间AFP报告不合格标本病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个县(市、区)均有不合格标本病例报告.不同县(市、区)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以3岁以下儿童居多,共25例(占53.19%);超时采便39例.占80.85%;基层医院首诊报告率低.仅为30.56%.[结论]AFP病例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主要是超时采便.应加强各级工作人员培训,提高AFP病例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重点关注小年龄组儿童监测,定期开展漏报调查,及时发现工作薄弱的地区,切实提高周口市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合格采集率.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