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傅青主生化汤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作者:童美和;于海微

    目的 探讨傅青主生化汤加减对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 112例再次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10IU,静脉滴注,1次/d),共3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傅青主生化汤加减,共5d.随访42 d.比较2组产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血红蛋白浓度和子宫超声异常.结果 试验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5.1±1.2)d比(5.8±1.3)d;t=-2.734,P=0.007]、血性+浆液恶露持续时间[25.0 (21.0~29.8)d比29.0 (26.0~33.8)d;Z=-3.873,P<0.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42d时试验组恶露干净率[94.9%比82.1%;x2=4.264,P=0.039]、血红蛋白水平[(115.43±10.68) g/L比(104.29±9.90) g/L;t=5.725,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三径之和显著小于对照组[(14.2±1.0) cm比(14.8±1.3) cm;t=-2.686,P=0.008];试验组宫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比17.9%;x2=5.973,P=0.015).结论 傅青主生化汤可促进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

  • 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

    作者:马燕霞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5例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前3 min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胎儿取出后给予缩宫素;西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耳穴贴压组在西药联合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比较产后2、24 h出血量,记录产后1、3、5 d宫底高度,观察泌乳始动时间和产后48 h泌乳量评分.结果 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出血量,产后2 h[(152.3±31.1)ml、(144.7±35.6)ml比(240.4±52.5)ml,F=42.475]、产后24 h[(326.7±80.2)ml、(266.5±62.3)ml比(374.9±74.6)ml,F=13.923]少于对照组(P<0.01).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宫底高度,产后1 d[(12.6±1.5)cm、(11.4±1.7)cm比(13.7±1.9)cm,F=11.241]、3 d[(10.8±1.6)cm、(9.5±1.3)cm比(11.7±1.6)cm,F=13.706]、5 d[(9.5±1.8)cm、(8.4±1.5)cm比(10.5±1.4)cm,F=10.660]低于对照组(P<0.01).西药联合组、耳穴贴压组泌乳始动时间[(30.44±3.64)h、(26.36±3.95)h比(34.84±6.02)h,F=20.736]早于对照组(P<0.05),产后48 h泌乳量评分[(1.84±0.75)分、(2.12±0.74)分比(1.36±0.81)分,F=9.040]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耳穴贴压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减少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改善产后泌乳功能.

  •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子宫破裂早期识别与管理

    作者:李航;马润玫

    完全性子宫破裂是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少见但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的不良结局.规范VBAC产程管理、提升产科医生对危急事件处理能力,有助于安全开展VBAC和及早识别子宫破裂的发生,减少VBAC不良母儿预后.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处理

    作者:孙雯;刘世良

    剖宫产瘢痕妊娠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其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目前剖宫产瘢痕妊娠尚无规范的统一治疗标准,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目前期待治疗并不被推荐.对于瘢痕妊娠的患者应尽早终止妊娠,以减小损伤、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为目的.

  • 剖宫产瘢痕妊娠27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玉昆;孟丽丽;刘梅兰;李维艳;陈立斌;张建平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合理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 1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2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处理及结局等进行总结分析.外院转入组与我院首次接诊组患者的孕次、产次、距末次剖宫产时间、停经天数、入院时HCG值的比较应用t检验,两组的开腹手术比例、包块型比例的比较应用卡方检验.结果 27例患者中外院转入者13例,均在外院行药流或清宫术后,因反复阴道流血或突发性大量阴道流血转入我院;首次就诊我院者14例.我院首次接诊组与外院转入组比较,停经天数(57.1 ±17.8)d 与(83.5 ±28.4)d,t=2.910;开腹手术比例(1例与7例),x2 =7.050;超声表现为包块型的比例(1例与13例),x2=23.280;P值均<0.05.27例中行宫腔镜电切术7例,其中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转为开腹手术.开腹行病灶切除加修补术8例,行清宫术9例,其中单纯行清宫2例,2例术中出现大出血而紧急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其他5例则用甲氨蝶呤(MTX)治疗或UACE后行清宫术.行UACE14例,其中13例UACE联合清宫术或宫腔镜或术后MTX治疗.单纯MTX药物治疗2例.27例均治愈,无子宫切除病例.结论 剖宫产瘢痕妊娠较少见,临床容易误诊,治疗应根据患者血 HCG水平、病灶大小、部位、表面肌层厚度、血流、阴道流血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几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

  • 前置胎盘附着位置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汉青;邹粟花;杨建波;徐丽南;王子莲

    目的 研究前置胎盘附着位置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附着于子宫前壁的前置胎盘33例(前壁组),附着于子宫后壁的前置胎盘29例(后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前置胎盘类型、并发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前壁组与后壁组患者的产前出血率分别为45.5%和17.2%(x2=4.554,P=0.033),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9.7%和13.8%(x2=17.348,P<0.001),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48.5%和20.7%(x2=4.151,P=0.042),胎盘植入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0.3%(x2=4.028,P=0.045),子宫切除率分别为27.3%及0.0%(x2=8.434,P=0.00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分别为27.3%和0.0%(x2=8.434,P=0.004),早产发生率分别为63.6%和27.6%(x2=4.464,P=0.035).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胎盘附着于前壁者导致产前出血、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切除、DIC及早产的风险显著增高,分娩前应明确胎盘附着位置.

  • 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治疗23例临床研究

    作者:刘雁;郭晓玲;曾萌;林育娇;袁惠芝;陈莉婷;王瑞;刘正平

    目的 探讨治疗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减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规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例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妇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结局.结果 23例患者中保留子宫19例,包括13例无胎盘植入和6例非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通过胎盘边缘切口剖宫产术结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植入病灶局部切除、宫缩剂、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措施保留了子宫.切除子宫4例,均为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次全子宫切除术2例,全子宫切除术2例.23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750±355)ml,其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应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结合预防性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和(或)髂内动脉及子宫B-Lynch缝合术等止血方法,对减少凶险型中央性前置胎盘手术中出血有较好的效果.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屈在卿;马润玫;肖虹;田玉芹;李白鸾;梁琨;杜明钰;陈卓;耿力;杨明晖;陶艳萍;朱蓓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实施TOLAC 6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中既往有1次剖宫产术史、单活胎、孕周≥28周的586例TOLAC孕妇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者[即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组]481例,TOLAC失败中转剖宫产者(TOLAC失败组)105例;另选取同期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周≥28周、单活胎、1次剖宫产术史)直接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术(ERCS)者(ERCS组)1145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不同分娩方式孕妇的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新生儿入住新生儿ICU(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本院分娩的孕周≥28周孕妇共16112例(其中有剖宫产史者2073例),共实施TOLAC 614例,其中VBAC 507例;总TOLAC率为29.62%(614/2073),VBAC率为82.6%(507/614),VBAC降低了同期总剖宫产率3.147%(507/16112)。(2)妊娠结局的比较:VBAC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为(431±299)ml,产后发热率为6.4%(31/48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为(3085±561)g,大于胎龄儿率为2.9%(14/481),均低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P<0.05)。VBAC组的子宫破裂率为0.2%(1/481)、膀胱损伤率为0、产后出血≥1500 ml的发生率为1.0%(5/481)、输血率为3.7%(18/481),分别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新生儿结局的比较:VBAC组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为0.4%(2/481)、脐动脉血pH<7.0的发生率为0.6%(3/481)、转NICU率为12.3%(59/481)、围产儿死亡率为0,与TOLAC失败组和ERCS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入住NICU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早产(OR=16.71,95%CI为11.44~24.4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3.89,95%CI为2.39~6.35)、羊水污染(OR=2.48,95%CI为1.62~3.80)、小于胎龄儿(OR=2.00,95%CI为1.19~3.36)和妊娠合并糖尿病(OR=1.69,95%CI为1.14~2.50),但与分娩方式无关(OR=0.84,95%CI为0.58~1.21)。结论规范开展TOLAC及VBAC不仅能降低总剖宫产率,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是有1次剖宫产术史后再次妊娠孕妇安全可行的分娩方式。

  • 二孩政策背景下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作者:肖喜荣;李碧;顾蔚蓉;李笑天;熊钰

    目的 分析二孩政策背景下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的62007例产妇的病历资料和术前小结,获取产妇基本信息及分娩方式,同时记录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指征分为母胎因素、瘢痕子宫(剖宫产史)、社会因素、产程异常、胎儿窘迫等16项,并计算年度剖宫产率和指征别剖宫产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Joinpoint 回归分析指征别剖宫产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进而探讨各手术指征在影响剖宫产率方面的贡献比.结果 2013年至2016年,我院剖宫产率从45.2%(6683/14798)降至38.3%(6546/17104);社会因素、产程异常的指征别剖宫产率下降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9.402和14.617,P值均<0.05).产程异常的指征别剖宫产率下降快,从14.7‰下降到0.9‰,平均每年下降48.0%(95%CI:-67.6%~-21.5%),其次为社会因素,从119.3‰下降到40.7‰,平均每年下降30.1%(95%CI:-31.3% ~-28.9%).肌瘤术后的瘢痕子宫虽然基数较小,但指征别剖宫产率增速快,从1.4‰增加到2.9‰,平均每年上升32.3%(95%CI:10.1%~60.9%);其次为产前发热,从6.6‰增加到16.4‰,平均每年增加27.4%(95%CI:11.0%~46.5%);瘢痕子宫(剖宫产史)的指征别剖宫产率从67.6‰增加到113.9‰,平均每年增加19.0%(95%CI:5.0%~34.6%).社会因素和产程异常的剖宫产减少对降低剖宫产率影响大,贡献比分别为144.2% 和27.7%,而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和产前发热对提高剖宫产率贡献比大,分别为102.3% 和18.9%.结论 二孩政策背景下,积极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和使用新产程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 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魏素花;叶晓东;仇黎丽;戴毅敏;王志群;李洁;岳嫒媛;张斐然;郑明明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排除子宫下段瘢痕愈合不良、子宫下段厚度<3 mm,或有其他严重产科并发症、合并症或此次妊娠新出现的剖宫产指征(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双胎妊娠、臀位、重度子痫前期等)的产妇,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cesarean,TOLAC)纳入标准的产妇共287例,其中142例选择TOLAC,其余145例选择再次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aesarean section,ERCS)终止妊娠.收集TOLAC组、ERCS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试产成功的因素.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TOLAC组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0.8%(12 9/142).TOLAC成功组与失败组孕妇年龄、孕周、子宫下段厚度、距前次剖宫产分娩时间、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2组发生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 0.05),但TOLAC失败组产后的失血量高于成功组[425(195~675)ml与200(50~1 400)ml],羊水胎粪污染率高于成功组[6/13与17.1%(22/129)](P值均<0.05).TOLAC组142例中,141例(99.3%)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1例发生子宫不全破裂,转急诊剖宫产,其母婴结局良好.13例TOLAC失败,原因分别为难忍疼痛、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和先兆子宫破裂.(2) TOLAC组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短于ERCS组[5(2~18)与6(2~19)年],年龄小于ERCS组[(31±4)与(33±4)岁],产后出血量也少于ERCS组[200(50~1 400)与300(100~1 500)ml](P值均<0.05). 结论 本研究人群中,距上次分娩间隔时间较短、年龄较轻的孕妇,更倾向于选择TOLAC.经系统的产前评估和严密孕期及产程管理,剖宫产后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较高,且产后出血量少于选择ERCS的瘢痕子宫产妇,亦未发生严重的母婴并发症.

  • 重复剖宫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刘娜;边旭明;马良坤;滕莉荣;戚红;龚晓明;刘俊涛;杨剑秋

    目的 探讨重复剖宫产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妊娠超过28周行再(多)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共412例,根据剖官产次数分为再次剖宫产组(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 group,RCS组,394例)和多次剖宫产组(multiple caesarean section group,MCS组,18例),随机选取同期行初次剖宫产手术分娩的480例为初次剖宫产组(first caesarean section group,FCS组)作为对照,分析三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近十年我院再次剖官产率为4.1%,呈逐年上升趋势.(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RCS组及MCS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3.7±4.3)岁,(34.5±5.1)岁,大于FCS组(31.5±4.3)岁(P<0.05).RCS组及MCS组平均孕次分别为(3.5±1.4)次,(4.7±1.5)次,多于FCS组(2.1±1.2)次(P<0.05).(2)盆腔粘连发生率:RCS组及MCS组分别为13.5%和50.0%,高于FCS组(0.4%)(P<0.05).(3)子宫破裂发生率:RCS组(1%)高于FCS组(0%)(P<0.05).(4)RCS组及MCS组平均分娩孕周分别为(38.1±1.8)周,(37.3±2.5)周,与FCS组[(38.9±2.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 (多)次剖宫产发生率逐年上升,其显著增加盆腔粘连及子官破裂的发生率,但并不增加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 择期再次剖宫产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母儿结局

    作者:刘洪莉;漆洪波;罗欣;于德龙

    目的 分析不同孕周行择期再次剖宫产的母儿围产期结局,探讨再次剖宫产的佳终止妊娠时机. 方法 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本院)产科电子病历系统记录的自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住院分娩的所有产妇资料.选择妊娠满37周且无合并症的单胎、行择期再次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的孕产妇的一般情况和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共579例足月行再次剖宫产的产妇纳入本研究,其中妊娠39周前手术与39~周手术的比例分别为64.6%(374/579,其中37~周分娩者93例,38~周分娩者281例)和29.0%(168/579),无孕产妇、胎儿或新生儿死亡.妊娠37~周、38~周、39~周、40~周和≥41周分娩的产妇2次剖宫产间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3.0)、(4.3±1.3)、(4.3±1.0)、(4.5±1.2)和(4.0±0.7)d,F=2.849,P<0.05].不同孕周分娩的产妇终止妊娠时体重指数、胎盘胎膜残留、术中术后出血、胎膜早破、转重症监护病房和子宫切除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组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重:(3 082.9±479.2)、(3 318.1±390.8)、(3 415.7±431.1)、(3 630.5±475.2)和(3 334.0±242.5)g,F=13.798;身长:(48.8±1.5)、(49.3±1.5)、(49.6±1.5)、(50.0±1.5)和(47.8±3.9)cm,F=7.460;P值均<0.05],1 min和5 minApgar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1 min:(9.7±0.7)、(9.8±0.6)、(9.8±0.4)、(9.7±0.5)和(8.8±2.7)分,F=4.432;5 min:(9.9±0.3)、(10.0±0.3)、(10.0±0.2)、(10.0±0.2)和(9.2±1.8)分,F=9.625;P值均<0.05].5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接受心肺复苏或呼吸机治疗、窒息和住NICU≥5d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5.4%(5/93)、1.8%(5/281)、0.6%(1/168)、0.0% (0/32)和2/5,x2=16.812;转NICU:3.2% (3/93)、1.1% (3/281)、0.0%(0/168)、0.0%(0/32)和1/5;x2=11.294;接受心肺复苏或呼吸机治疗:2.2% (2/93)、0.7% (2/281)、0.0%(0/168)、0.0%(0/32)和1/5,x2=10.584;窒息:1.1%(1/93)、0.7%(2/281)、0.0%(0/168)、0.0%(0/32),x2=9.637; 住NICU≥5 d:3.2% (3/93)、1.1% (3/281)、0.0%(0/168)、0.0%(0/32) 和1/5,x2=11.294;P值均<0.05].以妊娠39~周终止妊娠为标准,妊娠37~周、38~周行再次剖宫产所分娩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OR值及其95%CI)分别为1.1(1.0~2.1)和1.3(0.9~1.9).结论 本院妊娠39周前行择期再次剖宫产比例较高,提前终止妊娠并未降低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但却增加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兼顾母体安全的前提下,为减少围产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建议将妊娠39~39+6周作为择期再次剖宫产的佳时机.

  • 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分析

    作者:郭豪;苏胜红;王岚

    目的 比较第一次剖宫产行横切口与纵切口对二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 将172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按照第一次剖宫产行横切口与纵切口分为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每组各8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 纵切口组患者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6.75±1.22)min、(40.52±3.67)min、(163.24±16.98)ml]均少于横切口组[(17.32±2.59)min、(65.16±5.63)min、(267.56±20.14)ml],子宫破裂率及新生儿窒息率[4.7%(4/86)、12.8%(11/86)]低于横切口组[15.1%(13/86)、33.7%(29/8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腹壁纵切口剖宫产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明显小于腹壁横切口.

  • 再次剖宫产同时切除原子宫切口瘢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形成的预防意义

    作者:邱伟;吴土连;黄艳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时切除原子宫瘢痕对剖宫产术后瘢痕憩室(PCSD)形成的预防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再次(二次)接受剖宫产的178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毕子宫切口直接给予双层连续缝合)与观察组(术毕先切除原切口的瘢痕组织、再行双层连续缝合),每组89例.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均随访1年,记录两组阴道异常流血、PCSD、憩室残余的肌层厚度及憩室体积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问、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问、术后恶露时问及住院时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阴道异常流血发生率、PCSD 发生率明显降低[5.6%(5/89)比 14.6%(13/89)、3.4%(3/89)比12.4%(11/89)],憩室残余的肌层厚度增大[(7.36 ± 1.66)mm比(4.86 ± 1.38)mm]、憩室容积缩小[(0.37 ± 0.16)ml比(0.54 ± 0.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再次接受剖宫产孕妇在术中同时切除原子宫瘢痕对子宫切口的愈合更有利,除了降低形成PCSD概率的同时PCSD程度也得到减轻.

  • 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腹腔粘连情况分析

    作者:陈惠梅;李玉辉

    新式剖宫产术在我国开展至今已有10年,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其大的特点为不缝合腹膜.我院于1999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解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的粘连情况,论证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腹膜的可行性,对316例再次行剖宫产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剖宫产术
  • 瘢痕子宫助产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戚子丹

    瘢痕子宫是指剖宫产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穿孔或破裂修复术、子宫成形术等妇产科手术后的子宫,其中剖宫产术是瘢痕子宫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和计生政策的改变,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均增加,分娩时不论是行选择性剖宫产还是阴道试产,都可能出现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正确处理瘢痕子宫再次分娩的问题,成为围生医学亟待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阴道分娩现状和产程管理等助产策略,以期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再分娩方式提供依据,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 197例瘢痕子宫分娩方式及围生结局分析

    作者:蔡晓辉;蔺莉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围生结局.方法:对我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就诊的197例瘢痕子宫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197例瘢痕子宫的产妇中147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为74.62%),其中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ERCD) 129例;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其中成功经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VBAC)50例,成功率73.53%.②ERCD组手术指征:患者意愿41例(31.78%),巨大儿21例(16.28%),高龄9例(6.98%),漏斗骨盆9例(6.98%),中央型前置胎盘6例(4.65%),其他因素43例(33.33%).③VBAC组胎儿估计体质量较小、产后出血量多、骨盆出口直径宽、宫颈评分高、住院天数少、新生儿转儿科率高,与ER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比较VBAC与TOLAC失败转剖宫产2组,此次分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VBAC组较短,自然临产率稍高,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质量及转儿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VBAC组第一产程(6.37±2.12)h,第二产程(26.95±15.00)min,第三产程(5.17±1.41)min,均在正常产程范围内.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充分的沟通,产程中严密的监测和做好手术准备,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是可行且安全的,自然临产及宫颈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阴道分娩成功,且产程是正常的.

  •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和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彭兰;陈大立;吴晓;柴利强

    目的:评估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的影响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孕妇210例.所有孕妇均有1次剖宫产史,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意愿阴道试产(TOLAC).根据终分娩方式分为TOLAC成功组(VBAC组)和TOLAC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TOLAC成功率为80.5%(169/210),41例因产时胎心异常或产程停滞中转剖宫产终止妊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阴道分娩史(OR=9.61,95%CI:1.20~76.96)、自然临产(OR=5.88,95%CI:2.36~14.64)及体质量指数(BMI,OR=0.86,95%CI:0.76~0.97)是剖宫产后再次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其中阴道分娩和自然临产是有利因素,高BMI是不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组妊娠结局比较,TOLAC成功组出血量和输血率低于TOLAC失败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入新生儿监护室(NICU)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子宫切除和母儿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VBAC的影响因素为阴道分娩史、自然临产和BMI,对于前次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进行充分个体化评估,进一步构建VBAC预测模型,提高TOLAC成功率.

  • 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术协助胎头娩出的应用

    作者:周晓珍;金云兰;娄甜平

    目的:探讨产钳在再次剖宫产时协助胎头娩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244例再次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患者,其中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观察组)122例,未采用产钳助娩(对照组)122例。分析2组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U-DI),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U-DI和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头皮外伤、子宫切口撕裂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徒手助胎头娩出困难时及时应用产钳协助胎头娩出,能有效缩短U-DI,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母婴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 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麻醉镇痛对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血清β-HCG水平及大出血率的影响

    作者:牛翠丽;张艳;祝军辉;管朝勇;王莉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麻醉镇痛对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大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瘢痕妊娠剖宫产者112例,按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给予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麻醉镇痛,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联合与舒芬太尼同等剂量的葡萄糖腰-硬麻醉镇痛.观察2组麻醉开始、分娩结束血清β-HCG水平及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开始2组血清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结束研究组血清β-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情况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舒芬太尼腰-硬麻醉镇痛能有效降低瘢痕妊娠剖宫产产妇血清β-HCG水平,减少分娩后不良情况及大出血的发生.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