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阴阳属性解析

    作者:姚建平;马书娟

    药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药味不同,作用亦不相同.不同药味配伍之后,又产生新的作用,称之为"气味和合".中医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可概括为机体阴阳偏盛偏衰,利用药物的不同味可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而祛疾疗病.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乃临床常用之药味配伍.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兹对其配伍后阴阳属性试作解析.

  • 李英杰治疗甲亢经验初探

    作者:刘春倩;武自力;高福顺

    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代谢率增高的一种综合表现,属中医"瘿瘤"范畴,其发生多由七情过度,肝气内郁,导致气滞痰凝,郁火内生、阴虚阳亢、气阴两亏等病理变化.李英杰运用酸甘化阴软坚散结法治疗甲亢疗效显著.1 病机认识李英杰,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3、4、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十一五"课题"李英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指导者.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特将李老运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 六味地黄丸的气味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

    作者:周现军

    六味地黄丸为酸甘化阴的代表方剂,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除传统的蜜丸外还有水丸、片剂、浓缩丸、口服液、胶囊以及膏剂.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症状.

  • 酸甘化阴法在儿科诸证中的应用

    作者:柏燕军

    笔者归纳总结了以酸甘化阴法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痉挛、多发性抽动症、支气管哮喘及小儿夜啼症的辩证应用经验及典型病例.结果显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小儿夜惊虽然表现不同,但其病机均体现小儿“肝常有余”、“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调和肝脾,具有养血滋阴、平肝抑木、敛肝柔肝之功效,治疗切中病机,故可取得满意疗效;芍药甘草汤应用于治疗小儿肠痉挛、支气管哮喘肺部听诊有广泛哮鸣音,在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提示参照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选择用药可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 基于气味理论的酸甘化阴法本质探析

    作者:王景霞;杨旭;张建军;黄斌;王淳;钟赣生;高琳;高学敏

    酸甘化阴法是酸味与甘味药物相合化生阴津的临床常用方法,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应用于各世医家.其本质不仅有五味上的相合,亦有四气上的相偏,在阴阳中更可分阴阳,可为酸甘温润法、酸甘平润法、酸甘凉润法.酸甘化阴法所化之阴不仅有物质之阴,亦有功能之阴.文章基于气味理论对“酸甘化阴法”进行解读,在五味合和基础上加以四气的探讨,旨在揭示其内涵,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

  • 酸甘化阴法生津止泻作用探析

    作者:赵琼;廖琼;王腾飞;周福蓉;杨艳艳;李秀亮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则治法,属中医“补法”中的养阴范畴,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古今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论述较少.本文从理论认识、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3个方面探讨在小儿腹泻病治疗中酸甘化阴法的生津止泻作用,初步阐明酸甘化阴法具有确切的生津止泻作用疗效.拓展了中医酸甘化阴法的应用范围,体现了小儿腹泻病的中医药治疗特色.酸甘化阴法亟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以揭示其科学内涵.

  • 邓兴学副教授诊疗妇科血证经验举隅

    作者:黄惠刚;罗锦萍

    文章所论之妇科血证,主要指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崩漏之证.经血量过多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肾虚、血热、血瘀等.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脾肾阳虚、血热、血瘀等.而崩漏的病因病机则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故上述3证,有共同的病机:肾虚、血热、血瘀.邓兴学副教授的治则是:酸甘化阴以止血、补肾同冲任以止血、宁血止血3法合用为主法,并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其他妇科血证均可参照此法,随证加减.此法有执简驭繁、标本兼治之功,缓急兼顾之妙,证之临床,确有效验.并附验案3则.

  • 徐福松酸甘化阴经验探讨

    作者:尹基龙;杨涛;徐征

    酸甘化阴法肇始于仲景,以酸甘和合异类相使化阴生津,阴复濡润而不滋.徐福松师得吴中、孟河之学脉,临证每以酸甘化阴立法,会心处自有妙意.笔者研习徐福松医案,识其用药中正平和,轻清灵动.以酸甘化阴立法者,阴水得壮而无助阳敛邪,恐径补真阴,滋腻碍中而致余邪留恋.故笔者探析徐氏酸甘化阴经验如下,冀启迪后学,裨益临证.

  • 芍药甘草汤证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李海燕

    芍药甘草汤,又名甲乙化土汤,系张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设,有柔肝舒筋、缓急止痛之功效.后世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十分重视此方的化裁运用.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本方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抗炎、止咳、平喘、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抗变态反应等作用.现对其渊源、临床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 从五味合化角度探析张仲景组方原则

    作者:余森豪;张毅;李娟;李金田;黄晓芬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成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 张仲景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治则浅析

    作者:王晓丽;王丽平

    经方历经千年,临床疗效显著,故一向为中医临床所重视.调和阴阳是仲景立法用药的原则.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药物气味的论述,如"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辛散之,以酸收之,以甘缓之"等.但<内经>中只论述了有关甘酸、辛甘药性,未明确说明其合化作用.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首先提出"甘酸化阴,辛甘化阳"的概念.在张仲景方中,酸、甘、辛味药配伍的方剂比比皆是,试分析如下.

  • 从“五味合化”思想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作者:王腾飞;赵琼;杨艳艳;周福蓉;廖琼;周鸿霎

    “五味合化”思想是中医学药性、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是“五昧合化”思想的典型代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为例,就“五味合化”思想的发展源流、理论认识及现代研究等做一探讨.认为“五味合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中药药性理论和方剂配伍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重要治则治法.中医“五味合化”思想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增高大鼠解痉止痛佳配比的筛选研究

    作者:杨旭;王景霞;张建军;郑媛;郭慧娟;朱映黎;罗武政

    目的 探讨不同配伍比例芍药甘草汤对中枢性肌张力增高大鼠的解痉止痛作用.方法 采用线拴法所致的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大鼠模型,以巴氯芬为对照,实验组分别给予芍药甘草汤1∶1、1.5∶1、3∶1、7∶1、24∶0 5个不同配伍比例,给药3周后测定其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及痛阈的变化.结果 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均有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不同程度的缓解卒中后痉挛状态,但对于不同指标其佳比例有所不同.其改善神经行为障碍的佳比例是1∶1;降低肌张力的佳比例是3∶1;对疼痛耐受性的佳比例为7∶1.结论 芍药甘草汤对于中枢损伤所致的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有很好的柔筋止痛作用,综合判断其解痉止痛的佳比例是3∶1.

  • 鲁承业主任医师治疗阴虚型萎缩性胃炎经验

    作者:李国梁

    鲁承业老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9岁从师于施今墨先生的叔叔施少航先生,后又从师于脾胃病专家鲍友麟先生,1972年得脾胃病专家步玉如先生亲传.博采众家,撷取精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从医40余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诊疗思想体系.

  • 酸甘化阴法治疗阴虚胃痛的体会

    作者:魏道祥

    酸甘化阴法是指将酸味与甘味两类不同性味与功用的药物相互配合的一种方法,按“异类相使”的配伍原则,可达到增强养阴生津的目的。该法虽可广泛地运用于多种温热病及内伤疾病所表现的阴虚证候,以滋助五脏之阴,但尤以养胃阴及肝阴为特长。吴鞠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合酸味……

  • 乌梅喷雾剂对血液透析口渴多饮病人透析间期体重的影响

    作者:叶景云;陈佩仪;张洁婷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观察乌梅喷雾剂对血液透析口渴多饮病人体重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血瘀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伴口渴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梅喷雾剂,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开水喷雾剂,观察两组的临床口渴程度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及体重增加相对值.[结果]喷雾前,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口渴强度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及体重增加相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喷雾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口渴程度评分分别是(2.37±1.13)分与(5.80±1.03)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喷雾后平均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分别是(2.50±0.77)kg与(2.92±0.86)k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第2周与第0周分别是(4.40±1.35)%与(4.8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梅喷雾剂可有助于缓解血液液透析口渴多饮病人的口渴症状、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和降低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相对值.

  •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

    作者:谢秀荣;邱圣红;陈佩仪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某三甲医院放疗科64例诊断为头颈部肿瘤合并放射性口干症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对照组纯净水喷雾,试验组乌梅喷雾剂喷雾,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RTOG分级、VAS评分、静态唾液流率.结果:喷雾后VAS评分显示,试验组1~3分占70.0%,4~6分占30.0%,无7~10分者;对照组分别占16.7%、73.3%、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2 main静态唾液流率分别为(0.74±0.636)和(0.66±0.339)2 min/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梅喷雾剂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口干感,且具有刺激唾液分泌的作用,其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酸甘化阴配伍法探析

    作者:李冀;赵伟国

    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分析了酸甘化阴配伍法的含义,并举多位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运用加以分析,总结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史锁芳教授运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经验

    作者:张思杰

    史锁芳教授强调,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芍药甘草汤,其抗炎、解痉、平喘的功能对于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提高疗效的作用.在遇到风痰犯肺证、肝肺不调证及痰(寒)饮阻肺证时,运用机会较多,一方面取其解痉平喘、疏肝缓急之用,一方面得其"酸甘化阴,湿化气道,以防温散过度"之功.在加大芍药甘草用量时,得其"类激素"效应,辅助撤减激素,加强定喘疗效.

  • 对《内经》中“酸味相佐”的理解和运用

    作者:田露;肖照岑

    《内经》中“酸味相佐”体现在酸味收敛散于诸经之热;酸味收摄肺肾之气;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淡润渗3个方面.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