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法在肺系病证中的应用

    作者:律正严;栾栋梁;郭建

    0 引言
      温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散寒,回阳,温中,从而达到补益阳气,祛邪治病的目的[1]。肺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宣发肃降,不耐寒热,外邪内侵,首先犯肺,外感六淫,以风、寒为多见。

    关键词: 温法 肺系病证 应用
  • 《伤寒杂病论》中桂芍配比与“温、补”二法灵活运用关系探讨

    作者:吴贝贝;李春香;靳红微;陈进成;刘丽;张炜

    桂枝、白芍二者联用在中《伤寒杂病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桂芍配比功效之应用,随着病邪成因、部位以及轻重程度之区别,所体现“温、补”二法侧重有所不同。桂芍等量配比,温法为要,补法助之。桂枝用量重于白芍者,重在温法,稍显补益。白芍用量重于桂枝者,补法为重,以温助补。通过对张仲景桂芍配比与“温、补”二法之灵活应用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探究仲景遣方用药之精妙,为临床处方遣药提供理论依据。

  • 温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秋瑜

    目的:探讨温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温法)37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8%),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仲景温法临床应用及对现代扶阳派的影响

    作者:杨涛;刘丽宁;张重州;黄玉剑;李新莉;冯兴志;李浩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为中医经典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书中温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通过温性或热性药物来振奋阳气,以消除人体内沉寒痼冷,补益阳气,达到寒去阳复的目的,为寒证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是《伤寒论》整个治疗法则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精神.现代社会由于冰箱、空调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寒凉药物和抗生素等诸多因素,导致阴寒性病证的发生率提高,故温法可补偏救弊.

  • 温法治验3则

    作者:甄绍先

    温法源于《内经》"寒者温之"之旨.对寒证洞然若揭者,自能随拔随应,然对玄冥幽微者,必于细微之处,明察秋毫,方可平中见奇,立起沉疴.试举验案3则,以就教于同道.

  • 温法治疗崩漏体会

    作者:郑宜南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崩中与漏下常交替出现,且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概称崩漏.上海朱氏妇科传人杨悦娅主任医师运用温法治疗崩漏,收效甚佳,现将温法在崩漏治疗中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崩漏 温法 验案
  • “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初探

    作者:魏峰明

    目的:评价“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治疗组口服自拟温阳益气汤治疗,3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2w、3w及3个月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较补中益气丸好.

  • 从蒲辅周用附子及温法的规律谈对火神派的思考

    作者:董松泉;李寅

    目的:探讨火神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方法:总结蒲辅周对附子及温法的运用规律,并与火神派方法做比较.结论:火神派传人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偏执和极端的倾向,蒲辅周等人的经验对火神派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 恶性淋巴瘤从“温法”论治的理论分析

    作者:万堃

    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组织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临床上并不少见,预后较差.主要从“温法”角度出发.从病因病机、治疗方药有临床用药出发,论述了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理论依据.现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还是侧重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者以毒攻毒杀灭肿瘤细胞等,对于淋巴瘤患者采用“温法”,应用温性药、温阳药治疗的还比较少,忽视了“顾护阳气”的作用,所以,在恶性淋巴瘤及其常见合并症的治疗中,应该重视“温法”的作用,注重从“温法”进行辨证论治.

  • 李道本运用温清消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作者:杨胜兰

    目的:总结温清消补法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辨证,分为寒证、热证、虚证、实证.脾胃虚寒者,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同时温补肾阳;胃热证辨证分为8型,以清胃止痛汤(经验方)为基本方清脾胃湿热并随证加减.气滞者,以四逆散化裁治疗;脾胃虚弱证者,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加减.结果:温胃、温脾肾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达温脾健胃的效果;清脾胃湿热治疗胃热型慢性胃炎,可达清热、敛创、消肿、止痛之功,使胃黏膜病变组织修复;消食导滞法治疗气滞型慢性胃炎能收宽中理气、通达上下的作用;补脾养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可收健脾益气、理气和胃之功.结论:对慢性胃炎者审证求因,因证论治,可收良效.

  • 温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姿谕;张明雪

    冠心病威胁着现代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的证候要素较多,常夹杂为病,故不能采用单一的治法治疗.温法作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针对本病的治疗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及广泛的临床应用.文章通过梳理“温法”历史沿革及“温法”治疗冠心病的相关理论,以温阳为切入点,总结桂枝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真武汤、四逆汤关于冠心病治疗的应用,结合相关理论分析目前“温法”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 温法 中医
  • 儿科临床运用温法举隅

    作者:蒋蓉蓉

    温法,是中医八大治法之一.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中阳不振,脾胃虚寒或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由于本法所用药物多属辛温燥热之品,故在儿科临床上大多持谨慎态度,唯恐其性烈而耗伤阴血.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温热药物的运用,重在辨证贵乎配伍,用之确当往往收效快速.兹将临床运用所得,择其要者,选介于次.

  •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运用温法治疗月经病举隅

    作者:班胜;黎敏;杨美春

    温法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之一,是用温热药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方法.寒之所生,有内外、虚实之分.内寒者多为素体阳虚,命门不足,或阴寒不散,寒从内生.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收引,易阻滞血脉.因此,寒邪致病多出现,一是阴寒较盛所致的澄澈清冷、收引凝滞、拘急等症候;二是脏腑虚弱、气化功能衰减,导致的产热不足,温煦无力出现晦黯、抑制症候,以及形成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治疗当以《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寒者热之","劳者温之"为法,以温性或热性药物,使得寒邪去,阳气复,振奋生机.

    关键词: 月经病 温法 病案
  • 吴银根补虚泻实辨治肺系顽疾

    作者:张英兰;吴银根

    吴银根教授认为肺系顽疾特点是病情反复,不易控制,往往已经多种治疗,正虚邪实夹杂,亦虚亦实;邪实不宜单纯套用西医抗感染而大肆用苦寒清热、清化痰热方药,避免“闭门留寇”和损伤气阳,致病情加重,变证丛生;肺系顽疾与气阳虚弱、宗气不足、抗御外邪能力低下、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密切关联,应“扶正以祛邪”和“祛邪以安正”灵活运用,补虚泻实贯穿始终,至于孰主孰次,依病情、病变阶段不同而异.临证注重温法,将《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具体化与系统化,包括温肺化饮、温肺益气、温脾健运、温肾行水化痰,温化痰浊等,代表方剂分别为苓甘五味姜辛汤、补肺汤、苓桂术甘汤合六君子汤、痰饮丸、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吴老特别强调“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指出肺系顽疾往往肾虚,肾具“水火”属性,有阴虚阳虚,注重补肾,喜用仙灵脾、巴戟天温肾补气,桑椹、女贞子滋肾填精.附泛细支气管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左肺上叶鳞癌术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低热验案.

  • 温法在脾胃虚寒证中的应用探要

    作者:余文燕;蒋筱;纪东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指数却日趋下降,大多数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良的饮食、起居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易致脾胃受损、虚寒内生.中医八法之一的温法在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通过温法治疗脾胃虚寒证的理论依据及其应用以冀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脾胃病的临床疗效.

  • 《伤寒论》中温法在心系疾病中的运用考释

    作者:陈国英;刘德桓

    <伤寒论>贯穿着中医理、法、方、药的辨证思想与方法,在汗、下、吐、消、和、补、温、清八法中尤以温法论述多,故有"伤寒为法,法在救阳"之说.就治疗心系疾病的方法而言就有温补心阳、温阳利水、回阳救逆、温通心脉、温阳补阴等.现将学习心得结合导师运用各温法治疗心系疾病中的经验简述如下:

  • 《伤寒论》温法运用规律浅释

    作者:曹远礼

    温法是<伤寒论>治疗重法,它主要适用于寒邪内侵,阳气受困或元阳衰微,阴寒内生诸种病情.温法的运用散见于六经、霍乱、差后劳复诸病之中,证型复杂.笔者拟从其规律探讨如下.

    关键词: 伤寒论 温法 探要
  • 仲景温法探析

    作者:杨涛;刘丽宁;张重州;黄玉剑;李新莉;冯兴志;李浩

    《伤寒杂病论》中温法是中医治疗体系中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是通过温性或热性药物来振奋阳气,以消除病人的沉寒痼冷,补益人体阳气,达到寒祛阳复的目的,是《伤寒杂病论》整个治法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精神.纵观《伤寒杂病论》全书,不论是预防、治疗,还是预后,仲景无一不强调正气、阳气的作用,总以恢复人体正气、阳气,驱邪外出为宗旨.现代社会由于冰箱、空调等广泛应用以及滥用抗生素、寒凉药物等诸多因素,导致阴寒性病证的发生率较高,故温法可起到很好的补偏救弊作用.现代对仲景温法的临床应用,扶阳派有特色,其理论上推崇扶阳,临床上善用姜、附、桂等辛热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 清温并用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斌;张涛;朱文芳;彭杰;张茜茜;黎运芳;丁秀丽

    目的 观察清温并用法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7表达的影响,探索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法组、温法组及清温并用法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致敏建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然后以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攻击建立ACLF模型.观察24 h内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ALT、TBil)、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外周血Treg、Th17细胞数,并计算Treg/Th17比值.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釆用One-Way ANOVA比较,进一步两两比较选用LSD-t法检验.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TBil在各时间点明显升高(P值均<0.01),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见桥接及片状坏死,汇管区可见炎细胞浸润,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且Th17高于Treg,Treg/Th17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清法组、温法组、清温并用法组ALT、TBil明显降低(P<0.05),肝小叶结构较完整,肝细胞可见小片状、点状坏死,门区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外周血Treg、Th17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Th17降低趋势高于Treg,其中以清温并用法组降低明显(分别与清法组、温法组比较,P<0.05).结论 清温并用法具有调节ACLF大鼠Treg/Th17失衡的作用,是其抗肝衰竭的作用机制之一.

  • 周仲瑛教授用温法辨治肝胆疾病2则

    作者:李英英;贾晓玮;郭立中

    医家对肝虚之辨治,多提及阴虚血虚,肝阳虚多被忽略.周仲瑛教授认为,肝阳虚在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临证治疗肝胆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应用温阳药后,症状明显缓解.

114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