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三联法联合蓝光治疗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

    作者: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王宏伟;胡利宏

    目的:探讨基于三联法(茵栀黄颗粒-妈咪爱-苯巴比妥)联合蓝光治疗小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的黄疸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试验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与三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不间断蓝光与三联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法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比持续蓝光照射更好的疗效,且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王宏伟;胡利宏

    目的:探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苯巴比妥三种药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新生儿黄疸患者2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 1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患儿口服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苯巴比妥三种药物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行蓝光间歇照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临床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下降更显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蓝光间歇照射辅助茵栀黄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苯巴比妥三种药物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积极推广.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作者:付京梅

    目的:验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具有由于单纯西医治疗或单纯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症下药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单纯中医或西医对小儿黄疸的治疗都有其局限性,效果不理想.结论:中西医相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疗效显著.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建英;杨英;崔玉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黄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小冬

    目的:探究对小儿黄疸患儿给予三联法(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苯巴比妥、菌栀黄颗粒)、蓝光间歇照射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40例黄疸患儿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三联法治疗,联合组给予三联法、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治疗5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T B i L)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T B i L(102.8±15.8)μm o l/L明显低于对照组(166.0±18.7)μm o l/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黄疸患儿给予三联法基础治疗同时进行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降低血清TBiL水平,适合黄疸患儿选用.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研究

    作者:甄波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小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之上增加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更能有效降低小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使黄疸快速消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中药辨证治疗小儿黄疸80例临床观察

    作者:吴蓉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小儿病理性黄疸的病例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中药辨证组80例,对照组为两医治疗组8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辨证组治愈68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7.5%,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西医组治愈65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95%,平均住院时间为9天.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小儿黄疸疗效优于两医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 小儿黄疸 中药辨证
  • 经皮测总胆红素法在小儿黄疸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会茹

    目的:探讨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疑似黄疸患儿68例,采用经皮测总胆红素法进行测定,并与静脉血测总胆红素值进行比较。结果经皮测胆红素检查的灵敏度为90.0%(27/30),准确度为91.2%(62/68);2种方法诊疗测量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测胆仪在小儿黄疸诊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浅谈小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吴小巍

    目的:对小儿黄疸的中医疗法及结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本病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对患儿进行中医治疗,30例患者中有12例治疗效果显著,15例患儿治疗效果明显,有一定好转,其余3例患者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结论通过中医治疗小儿黄疸可以有效的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小儿黄疸 中医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1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倪成苓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黄疸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胆红素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患儿黄疸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胆红素的水平均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能够明显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小儿黄疸的治疗有效率,值得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儿科临床运用温法举隅

    作者:蒋蓉蓉

    温法,是中医八大治法之一.具有温里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中阳不振,脾胃虚寒或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证.由于本法所用药物多属辛温燥热之品,故在儿科临床上大多持谨慎态度,唯恐其性烈而耗伤阴血.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温热药物的运用,重在辨证贵乎配伍,用之确当往往收效快速.兹将临床运用所得,择其要者,选介于次.

  • 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治疗小儿黄疸对患儿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M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姜玉玲;王玉山;祁凤茹;王宏伟;胡利宏

    目的:探讨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茵栀黄颗粒、妈咪爱、苯巴比妥)治疗小儿黄疸对患儿血清CA199、CRP 及载脂蛋白 M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20例我院就诊的黄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显著性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间歇照射辅助三联法对小儿黄疸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血清CA199、CRP及载脂蛋白 M 水平。

  • 健康教育在小儿黄疸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盛琴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小儿黄疸患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产后访视中发现小儿黄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小儿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经健康教育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黄疸时间,确保新生儿按时预防接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研究

    作者:张艳丽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铁、铜、锌离子的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86/86)和80.2%(69/86),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分别为80.2%(69/86)和52.3%(45/86),观察组中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在观察组患儿中,有28例在治疗期间出现了轻度腹泻症状,占32.6%,主要表现为多次少量稀便或稀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两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的血清铁、铜、锌离子水平显著下降(P <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更加显著地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的消退,纠正微量元素代谢紊乱,降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 中医辨治小儿黄疸

    作者:叶作龙

    黄疸发病有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多由外感、伤食,内因多为脾虚、内伤所致.其病机关键是湿.由于湿阻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的疏泄,以致胆汁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黄疸.近年来,笔者治疗小儿黄疸多例,皆从中医辨证论治,疗效理想.

  • 中医药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研究

    作者:蒋旭艳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满意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5.89±1.71) 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13.01±2.38)μmol/L,对照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为(46.62±1.71) 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29.56±2.3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扈氏通络方治疗小儿瘀血发黄验案1则

    作者:刘静丽;扈晓宇

    黄疸发病机制多认为病位与脾关系密切,病因关键是湿邪[1].扈教授谨遵古训,推陈出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黄疸的发生与瘀血阻滞关系密切,《金匮要略》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明理论》载:“大抵黄家属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也,脾者土,黄为土色,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必发身黄”,由于湿邪困遏脾胃,壅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常可壅久成瘀,“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 小儿黄疸诊疗中经皮测胆仪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兴敏

    目的:研究经皮测胆仪在监测小儿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所48例疑似黄疸足月新生儿,通过静脉采血与经皮测胆仪两种方法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并对两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疑似病症新生儿中,两种方法都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45例,测定的浓度分别为(263.6±10.6)μmol/L,(255.6±12.8)μmol/L,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对两种方法测定的浓度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经皮测胆仪法是一种准确、有效、可靠的监测早期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 中医辨证治小儿黄疸的临床观察

    作者:蔺俊生

    目的 对小儿黄疸实施中医辨证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80例小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9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设为对照组;90例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患儿的治疗情况,并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指标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低,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黄疸实施中医辨证,相比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时间短.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