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宇杰;徐细明

    肝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肝癌放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相关.影响肝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因素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p53基因突变、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周期时相、端粒酶活性、miR34a表达等.这些因素通过诱导凋亡、影响DNA损伤后修复的关键环节或者关键酶、改变细胞周期分布、改变肿瘤细胞糖代谢等影响肝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 中医药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晓群;秦晶

    目前中医药延缓衰老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中药可以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延缓端粒长度的缩短,提高DNA损伤修复能力,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等方面来实现其延缓衰老的目的.

  • 肿瘤耐药进程中调控DNA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杨浩;赵金支;罗瑛;贾舒婷

    生物体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都会产生DNA损伤,这种损伤会导致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衰老或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因此,完整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对维持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正确性有着重要意义.但另一方面,很多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增强其DNA修复的能力对抗DNA损伤诱导剂等抗肿瘤药物的杀伤,从而出现耐药的表型.因此,了解DNA损伤修复在肿瘤耐药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将为临床合理运用化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 泛素交联酶RAD6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欧阳思维;田迎霞;景玉宏;宋焱峰;张朗;刘向文;王德贵

    RAD6初是在酿酒酵母(S.cerevisiae)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催化H2B单泛素化活性的泛素交联酶(E2),它具有一个UBCc结构域.早些年,人们对泛素系统在DNA损伤修复(DNA-damage repair,DDR)中的作用了解非常有限.近年来,泛素在DNA损伤修复中蛋白质招募过程中扮演的广泛角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RAD6高度保守,能与多个泛素连接酶相互作用,在DDR中发挥重要作用.

  • DNA-PK蛋白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江娜;沈瑛;孔宪明;糜军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DNA-PK)是由3个亚基组成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家族(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s,PIKK),是基因组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参与并决定着非同源末端连接DNA损伤修复通路的整个进程.此外DNA-PK还参与了电离辐射诱导的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免疫细胞V(D)J重组、免疫细胞分化、胰岛素刺激下的细胞应答等过程,具有维持端粒稳定性的功能.DNA-PK活性的升高会降低肿瘤对放射的敏感性,其活性主要受自身磷酸化调控,此外活性氧、EGFR、MG132抑制剂、PP1γ1和PP5等蛋白磷酸酶也有调控DNA-PK活性的作用.

  • 微小RNA-526b参与调节肝细胞癌的DNA损伤修复机制

    作者:张尊义;董汉华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526b分子在肝细胞癌中是否可通过调节Ku80的表达水平参与肝癌的DNA损伤修复.方法 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50例肝细胞癌的患者中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miR-526b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应组织的Ku80的表达水平,将miR-526b的特异性抑制剂转入肝癌细胞PLC中,检测miR-526b、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以及Ku80的表达水平.结果 人肝癌组织中,miR-526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40/50,80%),而Ku80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38/50,76%).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秩和检验,P<0.05).在人肝癌细胞PLC中,miR-526b表达水平下调可上调Ku80的表达水平,同时下调DNA损伤敏感指标γ-H2AX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526b表达上调与人肝癌组织中DNA损伤密切相关.抑制miR-526b的表达水平可降低肝癌DNA损伤水平.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放射所致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徐慧婷;于世英;夏曙;熊华;庄亮

    目的 选择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对放射引起的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仪Sub-G1法检测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的损伤及修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NA修复基因ku70、ku80的表达.结果 celecoxib对HeLa细胞的周期分布无明显改变,但可引起剂量依赖性凋亡.celecoxib可明显提高放射引起的凋亡率,剂量增强比(DEf)在60、80、100μmol/L时分别为3.18、4.16、6.96.同时celecoxib对6Gy X线引起的G2/M期阻滞有明显的减弱作用(放射组:G2/M 32.35%,药放组:G2/M 5.95%);celecoxib不明显增加放射引起的DNA损伤,但可明显延缓放射引起的SSB和DSB的修复(P<0.05);celecoxib明显抑制HeLa细胞ku70、kuS0的表达(P<0.05).结论 COC-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时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DNA损伤修复有关,其作用可能通过减弱辐射诱导的G2/M期阻滞和抑制DSB重组修复酶DNA-PK成分ku的表达得以实现.

  • 紫杉醇增敏肺腺癌细胞系SPC-A1与辐射后亚致死损伤修复的相关性

    作者:罗爱华;陈元;吴辉塔;梅齐;熊华

    目的 探讨紫杉醇增加肺腺癌细胞系SPC-A1放射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细胞毒性;分单纯放射组(单放组)和紫杉醇+放射组(药放组),克隆形成法检测紫杉醇对SPC-A1的辐射增敏作用,及其在分次照射中对亚致死损伤修复的影响;单细胞凝胶电泳法研究紫杉醇对辐射后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 紫杉醇对SPC-A1的IC50为50 nmol/L;紫杉醇对SPC-A1的放射增敏比为1.42.分次照射(3Gy×2)试验中,单放组在照射间隔5 h的细胞存活率较无间隔时增加了1.96倍,而药放组在照射间隔5 h的细胞存活率较无间隔时仅增加了1.53倍.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中,0 min时两组间尾矩(tail moment,TM)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5、30、60 min时两组间TM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药放组的TM值显著大于单放组.结论 紫杉醇增敏肺腺癌细胞系SPC-A1可能与抑制其辐射后亚致死损伤修复有关.

  • MicroRNA调控肿瘤DNA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姝;宋昕樾;卫倩;魏敏杰;赵琳

    Micro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或凋亡.MicroRNA的失调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肿瘤发生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中MicroRNA表达的调节及其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并阐述了其对肿瘤治疗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

  • 沉默DNA依赖蛋白激酶亚基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 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大玉;梁大敏;束波;杨加伟;生欣;李长福;余春波;范芳

    目的 探讨DNA依赖蛋白激酶亚基(DNA-PKcs)基因沉默后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DNA-PKcs干扰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根据荧光细胞数计算转染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的沉默效率;Western blot检测TopoⅡ、γ-H2AX蛋白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细胞DNA合成.结果 质粒的转染效率为67%;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NA-PKcs 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2.6%和71.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TopoⅡ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H2AX蛋白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法结果显示,实验组DNA合成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DNA-PKcs干扰质粒能下调Bel-7402/5-Fu细胞中DNA-PKcs、TopoⅡ蛋白的表达,抑制Bel-7402/5-Fu细胞DNA合成.

  •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顾兵;戈伟

    目的 探讨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216例三阴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和DNA损伤修复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应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之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7,P<0.05);B组肿瘤复发和新目标发生情况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4,P<0.05);随访1年后B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依次为3.492、5.693、4.975,均P<0.05).结论 DNA损伤修复对肿瘤靶向治疗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自噬参与促进AFB1致肝细胞DNA损伤的修复进程

    作者:夏斌;廖昆;张玉静;邱杨;骆冰;庄群瑛;殷花;何承勇;林育纯

    目的 探讨黄曲霉毒素B1 (AFB1)肝毒性修复进程中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 以经50 μmol/L AFB1预处理24 h的永生化人正常肝L02细胞建立模型,检测AFB1处理撤除不同时间点的细胞DNA双链损伤指标γH2AX蛋白和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FB1撤除后细胞中γH2AX蛋白荧光焦点和自噬体形成情况;在A FB1撤除后联合应用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实验,检测细胞内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L02细胞中γH2AX蛋白的动态表达在AFB1处理撤除12h后达到高,并在24 h后逐渐降低;自噬蛋白LC3-Ⅱ和自噬体的形成在AFB1处理撤除后逐渐增强;3-MA可明显减缓AFB1撤处理后细胞内γH2AX蛋白的降低进程.结论 细胞自噬参与了AFB1诱导肝细胞毒性损伤的修复进程,与促进DNA损伤的修复有关.

  • 辐射诱导蛋白ATF3功能研究

    作者:王彦;王宏;杜利清;王芹;李永明;刘强;樊飞跃

    目的 阐明辐射损伤中ATF3蛋白诱导表达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为探讨辐射损伤防护的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HCT116(Tet-off)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细胞未进行任何处理)、诱导组(加入诺考达唑诱导ATF3蛋白表达)、照射组(单纯接受射线照射)、照射+诱导组(细胞加入诺考达唑诱导ATF3蛋白表达后接受射线照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Caspase decay分析细胞凋亡.克隆形成率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诱导组细胞周期出现G1期阻滞.表达ATF3蛋白的细胞内出现Caspase 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裂解,对照组则未出现2种蛋白的裂解.诱导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15.09%)低于对照组(21.13%),但高于照射组(2.25%)和照射+诱导组(5.24%).结论 ATF3表达可诱导细胞周期G1阻滞、细胞凋亡和增殖能力下降,且对于受照射的细胞可能有一定的辐射保护作用.

  • 高本底辐射居民DNA损伤修复能力研究

    作者:苏世标;邹剑明;耿继武;黎丽春;陈建雄;杨敏;李旭东;徐海娟;冯本秀

    目的 探讨小剂量慢性长期连续照射人群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方法 选择我国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53名50~59岁男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恩平市横坡镇(CA)出生并长大的年龄相仿的男性居民作为对照人群.分别抽取他们周围血5 ml,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周围血中有核细胞的Ku70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蛋白1(ERCC1)、错配修复hMSH2基因、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在HBRA和CA组人群的周围血有核细胞中,Ku70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438±0.351)、(0.389±0.27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228±0.112)、(0.193±0.115),hMSH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65±0.222)、(0.279±0.214),MGMT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585±0.319)、(0.414±0.365).与对照组相比,高本底辐射居民Ku70、ERCC1、hMSH2水平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基因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G-MT基因可能参与了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所致DNA损伤修复.

  • 56Fe17+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表达影响研究

    作者:董娟聪;原雅艺;张睿凤;党旭红;张忠新;刘建功;左雅慧;段志凯

    目的:探讨56 Fe17+重离子束对人淋巴细胞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转化正常人B淋巴细胞(Peng-EBV细胞),分别予照射剂量为0.0(对照组)、0.1、0.3、0.5、0.7、1.0、2.0 Gy的56 Fe17+重离子照射,照射剂量率为0.23~0.55 Gy/min,分别于照射后0、2、4、8、48及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γH2AX的表达量。结果γH2AX表达水平在56 Fe12+重离子照射剂量与照射后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P<0.01)。照射后2~72 h,γH2AX的表达水平在照射剂量为0.3~2.0 Gy时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在0.3~2.0 Gy范围内,γH2AX的表达水平在照射后8~72 h均低于同组照射后2和4 h时间点的表达水平(P<0.05)。当照射剂量为0.5、1.0或2.0 Gy时,γH2AX的表达水平照射后72 h内呈随着照射后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P<0.05)。在照射后2~4 h,当照射剂量为0.0~1.0 Gy时,γH2AX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P<0.01)。结论在照射剂量为0.0~1.0时,56Fe17+重离子诱导的Peng-EBV细胞γH2AX表达水平于照射后2~4h内存在剂量-响应关系。

  • MicroRNA-7在DNA损伤修复中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婷;云林;徐龙妹;刘嘉贤;唐焕文

    微小RNA( microRNA,miRNA)是一类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非编码小RNA,由大小约19~24 个核苷酸组成,通过结合在靶基因mRNA的3′非编码区,降低mRNA稳定性或抑制翻译影响蛋白的表达,在转录后水平参与众多生理病理过程[1]. 日常生活和职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产生遗传毒性,直接或间接引起DNA损伤. DNA损伤的转归主要包括细胞周期的激活、DNA损伤修复和修复不完全导致细胞凋亡[ 2 ]. 凋亡异常或损伤的DNA未经过完全修复无限制进入细胞周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microRNA-7( miR-7)对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基因的调控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拟就miR-7在生物学功能、DNA损伤修复以及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影响肿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核转录因子κB的结构功能及在DNA损伤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卫秦芝;庄志雄;姚朗

    核转录因子κB(NF-κB)是一类关键性的核转录因子,通常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非活性形式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细胞的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 去泛素化酶 BRCC36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如君;龚开政;张振刚

    去泛素化酶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生物活性酶,它与泛素化酶的作用相反,可将泛素或泛素链从底物上去除。 BRCC36( BRCA1-BRCA2-containing complex subunit 36)是2003年发现的去泛素化酶家族新成员,属于 JAMM ( Jab1/MPN/Mov34 metalloenzyme )/MPN+( Mpr1/Pad1 N-terminal)亚类,参于DNA损伤修复、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周期控制等多种细胞活动,在肿瘤发生、血管生成、抗心肌损伤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泛素化酶的种类繁多、可作用于某一特定环节,人体内的去泛素化酶仅发现不到80种,提示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关于去泛素化酶BRCC36的研究还存在争议,因此研究去泛素化酶的结构、作用形式、生理学功能可望给疾病新型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必要的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胸腺嘧啶DNA糖苷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雪荷;李明松

    胸腺嘧啶DNA糖苷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 TDG)作为一种DNA糖苷酶,其在DNA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中的作用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时,近研究指出TDG还与转录因子、转录共激活因子及DNA甲基转移酶等相互作用,敲除TDG后可导致胚胎小鼠死亡,这提示TDG与基因调控、生长发育有关。此外,TDG能调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细胞毒性,可用于评估5-FU的化疗效果。近的研究分析TDG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提示TDG具有更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价值。

  • BRCA1和基因组稳定性

    作者:范文红;詹启敏

    BRCA1基因编码一个 220kDa的多功能区核蛋白,能与癌基因蛋白 (c-myc、 E2F 等 )、抑癌基因蛋白( p53、 RB、 BRCA2)、 DNA修复相关蛋白( RAD50、 RAD51)、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cyclins and CDKs)以及转录调节因子 ( RNA polymerase Ⅱ)等多种重要蛋白相互作用,不仅能抑制细胞生长,还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转录调节、 DNA损伤修复以及凋亡等多种细胞活动,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 BRCA1的生化结构及其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136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