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州地区食物不耐受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相关分析

    作者:江启钦;陈雪珍;潘圣贤;郑竞;张志强;李红

    目的 研究福州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分布特点、识别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辨别不同中医体质人群对食物不耐受的易感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体检人群中抽取样本,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同时调查问卷收集中医体质、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资料,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11例调查对象中,食物不耐受者247例,占总体60.1%.不同性别、年龄、体型、学历、婚姻状况、职业、地区、过敏史的人群之间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食物不耐受发生频率前三位是:蛋清/蛋黄(44.9%)、蟹(37.7%)、鳕鱼(23.1%).不同患者可出现1种到5种食物不耐受.亚健康人出现食物不耐受情况高于健康人群(P<0.05).(3)鳕鱼进食频率越高,鳕鱼不耐受发生率越高(P<0.05).(4)食物不耐受者表现为多系统症状.但较少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在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症状方面表现更明显.(5)食物不耐受患者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前四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偏颇体质对鳕鱼不耐受情况高于平和质(P<0.05).非瘀血质更易对蟹产生不耐受(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者在福州地区人群中分布广泛,但人口学特征相关性并不明显.亚健康者、肥胖女性、偏颇体质人群对14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感性.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初步分析

    作者:杨旭;张苏闽;章金春;常有;蒋晓梦;殷洁;李梅;丁义江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UC诊断标准的71例患者,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UC患者对14种食物的不耐受率范围为1.4%(鸡肉、蘑菇)-38%(蛋黄蛋白),其中鳕鱼、蟹、大豆、西红柿4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青少年组、壮年组及老年组对牛奶、大米不耐受性整体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存在多种不耐受食物的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且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性;通过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可以指导UC的饮食治疗.

  • 蛋清中食物不耐受组分分析

    作者:任杰;常艳敏;李韶深;李会强

    目的 分析引起患者鸡蛋不耐受的主要蛋白组分.方法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分析蛋清粗提取物中的蛋白组分.以鸡蛋不耐受患者血清特异性IgG作为识别抗体,经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与患者血清特异性IgG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 蛋清粗提物SDS-PAGE电泳结果主要有4个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103、34×103、45×103和76×10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推测分别为溶菌酶、卵类黏蛋白、卵清白蛋白和卵转铁蛋白.患者血清的免疫印迹结果主要呈现4个条带,分别对应溶菌酶、卵类黏蛋白、卵清白蛋白和卵转铁蛋白,间接ELISA法结果显示四种纯化抗原均与患者血清有反应.结论 引起患者鸡蛋不耐受的蛋白主要有两种,分别为卵类黏蛋白和卵清白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103和45×103.

  • 引起牛奶不耐受的蛋白成分分析

    作者:常艳敏;任杰;李婵;相平;周宇捷;Anna Xue;李会强

    目的 分析引起牛奶不耐受的蛋白成分.方法 脱脂奶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分离蛋白,干法转至PVDF 膜并作为分析对象,以牛奶不耐受患者血清特异性IgG(specific IgG,sIgG)作为识别抗体,以酶标记兔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经免疫印记技术分析与sIgG结合的蛋白成分.结果 脱脂奶经SDS-PAGE分析,主要成分酪蛋白(casein,CN)、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条带清晰.阳性血清的免疫印记图谱显示3条明显区带,对应的蛋白组分为:免疫球蛋白、BSA和CN.结论 免疫球蛋白、BSA和CN是引起牛奶不耐受的主要成分,且个体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 食物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杨旭;章金春;李梅;丁义江;张苏闽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为IB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IBD诊断的患者(n=143),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n=97),克罗恩病(CD,n=4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7),用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IBD(75.52%,108/143),UC(78.35%,76/97),CD(69.57%,32/46),均高于对照组(17.02%,8/47,P<0.05);而IBD、UC与CD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IBD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率的范围为1.39%(牛肉、蘑菇)-45.46%(蛋黄蛋白),其不耐受的食物多集中依次为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牛奶、大米及鳕鱼等.结论:FI可能是引起或诱发IBD发病的原因之一.通过检测FI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对临床IBD患者的饮食指导有一定意义,并对进一步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植物性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和IgE检测

    作者:谭宁;贺守第;倪慧婕;杨平常;刘志刚;黄胜光;吉琼梅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种植物性食物过敏原IgG和IgE水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和45例健康人血清,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花生、大豆、榛子、小麦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和IgE水平.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组血清花生、大豆特异性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1±0.36vs1.08 ±0.35;1.22±0.33 vs.1.07±0.32;均P<0.01);血清榛子、小麦特异性IgG,血清花生、大豆、榛子、小麦特异性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组(年龄<60岁)血清花生、大豆、榛子、小麦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与食物过敏有相关性,食物过敏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 食物不耐受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淑玲;秦诗媛

    目的 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皮肤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28例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128例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有1~7种不等,总阳性率为89.1%,2种以上升高者为69.3%.食物特异性lgG升高以鸡蛋(50.0%)和蟹(47.8%)多见,其次为虾和大豆(二者均为27.3%).根据实验结果调整患者饮食,症状在2月内有明显改善者为72.2%.结论 测定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皮肤过敏性疾病的诊治中有重要意义.

  • 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食物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武庆斌;叶建新;丁云芳;张芳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关系.方法 选择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9例,其中包括排除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腹痛和反复呕吐3个月以上的患儿,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和厌食伴生长发育迟缓的患儿.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 69例患儿中有68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总阳性率为98.55%.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有1到9种不等,2种以上升高的为86.96%.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92.8%和牛奶73.9%多见,其次为小麦、大豆分别为40.6%、27.5%,鸡肉和猪肉均为0.根据试验结果 调整所有患儿的饮食,病人症状在4周内明显改善的为58.46%,症状有所改善的26.15%,无效15.38%,总有效率为84.61%.随访结束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有70.70%,症状有所改善为18.46%,无效为10.76%,总有效率为89.23%.结论 测定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在小儿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 156例儿童食物不耐受多因素分析

    作者:康丽敏;张镁硒;赵青

    目的 通过对15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的测定及儿童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探讨儿童食物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56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与年龄、性别、喂养方式的关系,对检测阳性的患者予以停用不耐受的食物,同时据是否加用双歧活菌辅助治疗分为两组,观察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56例患儿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85.90%,对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在所研究患儿中占50%;生后4月内的喂养方式以混合喂养居多;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对检测阳性患儿嘱禁食相关食物同时予以双歧活菌制剂辅助治疗,症状改善可明显优于单禁食组.结论 食物不耐受是引起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因素之一,不耐受的食物是经常接触的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甚至多种,以鸡蛋、牛奶为主,其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结构、生后早期的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对食物不耐受患儿通过禁食致敏食物,同时予以双歧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饮食指导

    作者:杨玉英;杜思思

    目的: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 C)的食物不耐受性进行分析,以此制定U C患者的健康饮食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8例符合UC诊断标准的患者,对其血清当中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对UC患者进行14种食物的检测,其中大豆、蟹肉、西红柿以及鳕鱼等4种食物差异表现在性别方面,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奶、大米差异表现在年龄方面,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食物的不耐受性与UC的发生以及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通过这种差异性的研究与分析,制定适宜的饮食指导方案,使患者健康饮食,加强体质。

  • 急性弓形虫病兔血清特异性IgG动态的实验研究

    作者:佟小莺;刘佩梅;杨秀珍;杨树森

    目的:通过Dot-ELISA对感染不同数量和不同毒力弓形虫家兔血清的特异性IgG进行动态观察.方法:4组实验动物分别经腹腔接种强毒RH株速殖子(104/只和102/只)和中等毒力PP株速殖子(106/只和104/只).结果:感染不同数量弓形虫的宿主血清特异性IgG动态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毒力的虫株对宿主血清特异性IgG动态影响不同.结论:弓形虫虫株的感染量时血清特异性IgG动态的影响甚小,虫株毒力可引起血清特异性IgG动态的差异.

  • 新型食物不耐受sIgG定量检测方法的构建

    作者:相平;孙静;周宇捷;任杰;刘堂喻哼;李会强

    目的:以检测鸡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sIgG)为例,探讨新型食物不耐受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选择行食物过敏原sIgG检测的患者173例,另择健康体检者78例为阴性对照。制备生物素化牛血清白蛋白-链酶亲和素酶标反应板,同时加入生物素化鸡蛋抗原和待检血清,洗涤后再加入酶标记抗人IgG,建立一种抗原间接包被-液相反应模式的酶联免疫方法;优化生物素化过敏原和酶标记抗体的浓度,确定反应条件。应用此方法检测血清标本中的sIgG。结果选用生物素化蛋清作为抗原,其适稀释比例是1∶2000,酶标抗体的适稀释比例是1∶12000。此方法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83%~8.55%,4.88%~7.93%;与蟹、牛奶、羊奶等的交叉反应率均<10%;与临床现用食物不耐受sIgG检测法有较好的相关性(=0.977X+8.45,r=0.961, P<0.05)。结论本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鸡蛋不耐受患者血清sIgG,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重复性好,并显示较好灵活性潜能,为今后研制“个性化”随机组合食物品种的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 基于特异性IgG检测的饮食护理在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作者:卞玉花;张苏闽

    目的:探索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在辅助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相关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96例,予以行特异性IgG检测,将78例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均予以口服莎尓福及培菲康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予以UC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时间为半年,通过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方式,对比分析2组相关症状变化的差异。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腹泻、腹痛及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积分和Souther-land DAI评分均有改善( P均<0.05),但观察组症状显著改善的时间明显提前,且相关主要症状积分及Southerland DAI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IgG检测的饮食护理在可有效辅助缓解慢性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为UC的饮食护理提供新的方向。

  • 过敏性紫癜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

    作者:李保强;于立勤;宋雪;陈丽莉

    过敏性紫癜不仅累及皮肤,还常累及关节、胃肠道以及肾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在其致病诸因素中,某些致敏食物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对其检测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 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陈雪珍;李红

    阐述食物不耐受的基本概念和发病情况,从食物不耐受发病机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检测、饮食护理等方面综述食物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02-2012年东北地区荨麻疹和湿疹患者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G分析

    作者:柴若楠;谢华;宋薇薇;林小平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10年荨麻疹和湿疹患者常见的过敏原种类,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我科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料,统计自2002年10月-2012年10月共计38 787例荨麻疹患者和24 483例湿疹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G检测结果并分析.结果 38 787例荨麻疹患者中有36 498例血清特异性IgG呈阳性(94.1%),前5位敏感食物依次为:牛奶(57.34%)、鸡蛋(41.66%)、虾(30.29%)、鳕鱼(24.58%)、螃蟹(20.02%);24 483例湿疹患者中有23 626例血清特异性IgG呈阳性(96.5%),前5位敏感食物依次为:螃蟹(62.27%)、牛奶(33.71%)、鸡蛋(29.42%)、大豆(22.79%)、鳕鱼(21.44%);荨麻疹患者对鸡蛋和牛奶的不耐受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湿疹患者对螃蟹的不耐受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结论 东北地区10年荨麻疹和湿疹患者对常见食物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有一定规律,通过检测可及时发现不耐受食物并调节饮食结构,有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

  • 一氧化氮在皮肌型和脑型囊尾蚴病患者免疫机制中的意义

    作者:陈兵;魏东宁;邱守义

    目的 测定并比较皮肌型和脑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特异性IgG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分析NO在不同类型的囊尾蚴患者免疫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皮肌型囊尾蚴病患者(40例)血清、脑型囊尾蚴病患者(42例)血清和脑脊液中特异性IgG的含量和NO的水平,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皮肤结节的数量和颅内压的水平,以结节数量分为少结节组(结节<15个)和多结节组(结节≥15个):根据压力的数值分为颅内高压组(压力≥180 mmH2O组,1 mmHg=0.133 kPa)和正常颅内压组(压力<180 mmH2O组).另外检测23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O水平.结果 皮肌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G含量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型囊尾蚴病患者的血清、脑脊液中特异性IgC含量和N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皮肌型囊尾蚴病患者血清中NO水平和特异性IgG呈正相关;脑型囊尾蚴病组患者脑脊液中NO水平与特异性Ig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高颅内压患者脑脊液中NO水平高于无高颅内压的患者(均P<0.05).多结节组患者血清中NO水平与少结节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在皮下肌肉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参与了囊尾蚴病急性期机体的抗囊虫免疫反应,并与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关.

  • 血型物质与载体固相化及其对特异性IgG吸收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忠清;胡丽华;刘峰;高志峰

    目的:探讨血型物质与载体固相化及其对人血浆中特异性IgG的吸收.为母婴血型不合的自然流产或死胎的早期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用加热煮沸法分离人血型物质,用sephedex-200纯化后使其与载体固相化,用无水酒精固定、生理盐水洗涤后制成免疫吸附物.用卡斯法和免疫浊度法检测吸收前后IgG抗体效价及蛋白质分子各组分含量.结果:高效价孕妇血浆经免疫吸附物吸收5分钟后,IgG平均由627.2降至35(P<0.05);10分钟降至19.4,IgM可完全吸收,12小时后降至11(P<0.05),更换吸附物经5分钟再次吸收,IgG可完全吸收.而血浆白蛋白、球蛋白和补体成分经不同的时间吸收后,其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型物质经固相化后对特异性IgG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可为母婴血型不合的自然流产或死胎者开辟治疗新途径.

  • 婴幼儿湿疹食物不耐受检测分析

    作者:刘伟强;徐霭贤

    目的:通过对134例婴幼儿湿疹和96例正常婴幼儿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评价婴幼儿湿疹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方法:将134例婴幼儿湿疹患者设为观察组,将96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婴幼儿设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取血清检测食物不耐受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134例观察组患者中108例结果阳性,阳性率80.5%,96例对照组婴幼儿中有18例结果阳性,阳性率1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婴幼儿湿疹患儿体内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提示婴幼儿湿疹可能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 2,4-二异氰酸甲苯酯暴露对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罗月妙;裴婷婷;宋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和时间2,4-二异氰酸甲苯酯(2,4-TDI)气体暴露对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PF) BALB/c雌性小鼠64只,按照染毒时间7d和14d随机分为两部分,共8组,每组8只,每部分分别设对照组及低(0.036 mg/m3)、中(0.14mg/m3)、高(0.36mg/m3)浓度暴露组,采用TDI连续动武吸入染毒,每天染毒4h,记录体重,于末次染毒24h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特异性IgG含量. [结果]暴露7d时,3个暴露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光密度值)分别为(0.14±0.0084),(0.14±0.0064)及(0.14±0.0076),与对照组(0.14±0.00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暴露14d后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1,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中、高暴露组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含量分别为(0.17±0.0200)和(0.18士0.0210),均高于对照组(0.14士0.0046)(P<0.05),高暴露组血清中特异性kG抗体含量高于低暴露组(0.15士0.0120)(P<0.05);中暴露组的暴露14d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含量为(0.17±0.0200),高于暴露7d(0.14±0.0064)(P< 0.05);高暴露组的暴露14d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含量为(0.18±0.0210),高于7d(0.14士0.0076)(P<0.05). [结论]TDI气体连续暴露浓度及时间均影响小鼠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抗体水平的表达.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