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病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惠霞;郝增平

    20世纪70年代,ZurHausen等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可能是性传播的致癌要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一系列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终证实了HPV与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的因果关系[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hrHPV持续感染约8~ 24个月将导致富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经过约8 ~12年可进展为宫颈癌[2].

  •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不一致性研究

    作者:李肖甫;沈勇;巩姣梅;李雁青;智艳芳;荣守华;雷冬梅;张展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寻找和分析引起不一致的原因.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对,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的符合率及不一致原因.结果 19 832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有898例进行病理活检.在细胞学明确诊断病例中,正常范围或良性反应性改变(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宫颈癌(squamous cells cancer,SCC)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6.65% (462/478)、64.44% (87/135)、68.67% (57/83)和100.00%(10/10),总符合率为87.25% (616/706).在细胞学未明确诊断病例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明确144例,活检阳性率22.92%;不能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54例,活检阳性率71.05%.NILM、LSIL、HSIL和SCC不一致率分别为3.35% (16/478)、35.56%( 48/135)、31.33% (26/83)和0.00%(0/10).不一致原因包括标本错误(42.22%)、判读错误(18.89%)、标本与判读均错误(38.89%).结论 随着病变程度的增高,细胞学诊断分级也随着上升,标本质量是影响细胞学发挥佳诊断的主要原因.

  • HPV 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智艳芳;李肖甫;班振英;邱翠;荣守华;张新;张展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衣壳蛋白在不同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经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HPV DNA阳性患者的官颈脱落细胞标本312份,采用CytoReact HPV L1试剂盒检测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并追踪其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HPV L1衣壳蛋白定位于细胞核,阳性细胞其细胞核着色为红褐色颗粒,位于鳞状细胞的表层,基底细胞无表达.312份官颈液基细胞学标本中有105份HPV L1衣壳蛋白呈阳性表达,总阳性率为33.65%(105/312),其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为27.33% (47/172);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为36.92%(24/65);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 of can not exclude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ASC-H)为21.43%(3/1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为69.44%(25/36);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为28.57%(6/21);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为0.00% (0/4).六组间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SIL与HSIL相比,ASC-US/LSIL与ASC-H/HSIL相比,LSIL与HSIL/SCC相比,LSIL/ASC-H与HSIL/SCC相比,NILM与LSIL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且随宫颈细胞学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312例患者中有143例追踪到组织学结果,其中HPV 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的有46例,总阳性率为32.17% (46/143),其中慢性宫颈炎为27.08%(13/4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Ⅰ,CIN Ⅰ)为48.84%(21/43),CINⅡ为33.33% (8/24),CINⅢ为17.39% (4/23),SCC为0.00%(0/5).五组间HPVL1衣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Ⅰ与CINⅡ/CINⅢ相比,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相比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随官颈组织学病变程度加重,HPV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以30岁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44.00%(44/100);>30岁组HPV L1衣壳蛋白阳性率为28.77%(61/2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HPV L1衣壳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HPV L1衣壳蛋白检测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CO2激光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作者:金防虹;张秀兰;张新建

    目的 评价C02激光宫颈锥切术治疗官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方法 CIN患者60例,其中CINⅠ33例,CINⅡ25例,CINⅢ2例.合并HPV阳性病例16例.以功率15 w,光斑直径0.3~0.5 cm的C02激光对病变圆锥形烧灼、深度10~20mm,超过病灶5 mm.结果 6个月内一次治愈率为93.3%(56/60);二次治愈率5.0%(3/60);总的治愈率为98.3%.病变持续存在率1.7%(1/60).16例HPV阳性病例,术后3个月细胞学检查转为阴性者75.O%(12/16例);6个月转为阴性者25.O%(4/16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宫颈管狭窄及粘连.未生育7例中有3例术后妊娠并足月经阴道正常分娩.结论 CO2激光锥切术治疗CIN手术操作简便,术中不出血或少量出血,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HPV感染可以同时得到治疗.不影响妊娠及阴道分娩,为治疗CIN的有效疗法.

  • CO2激光治疗合并HPV感染的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虎丽军;王友芳;王勉镜;张潜娜;郎景和

    目的观察CO2激光治疗宫颈疾患合并HPV感染的疗效.方法对宫颈糜烂及宫颈内瘤变合并HPV感染100例患者行激光锥切汽化.其中,细胞学HPV(+)病理HPV(+)宫颈糜烂20例,细胞学HPV(+)病理HPV(-)宫颈糜烂37例,CINⅠ+HPV(+)16例,CINⅡ+HPV(+)27例.针对不同类型的宫颈糜烂,根据其轻重采用不同的功率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3次的治疗,不同类型的宫颈患者有效率分别为:细胞学HPV(+)病理HPV(+)宫颈糜烂95%19/20),细胞学HPV(+)病理HPV(-)宫颈糜烂94.6%(35/37),CINⅠ+HPV(+)100%(16/16),CINⅡ+HPV(+)96.3%(26/27).全部病例在治疗后随访2个月均未出现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 CO2激光汽化锥切治疗宫颈糜烂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后人体乳头瘤病毒基本消失,此手术简单、安全、效果好,值得推广.

  •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秀兰

    目的:比较不同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病毒载量,并探讨p16蛋白与HR-HP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三步法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测定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患者(30例)、CINⅡ级患者(47例)、CINⅢ级患者(79例)及宫颈正常者(50例)的p16蛋白表达和HR-HPV病毒载量情况,并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p16蛋白与HR-HP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者、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p16阳性率分别为6.0%、43.3%、66.0%、87.3%,HR-HPV阳性率分别为12.0%、66.7%、76.6%、89.9%,各组p16蛋白和HR-HPV阳性率差异显著(χ2=31.475,42.625,P<0.05)。p16蛋白和HR-HPV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563、0.6149,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6453,P<0.05),随HR-HPV病毒载量增加,p16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p16蛋白表达和HR-HPV病毒载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反映CIN病情程度的指标。p16蛋白表达与HR-HPV病毒载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测定p16可以为CIN以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宫颈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璐璐

    目的 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CIN Ⅰ级、25例CINⅡ/Ⅲ级;6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FHTT蛋白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组、宫颈CIN组、CIN Ⅰ组、CINⅡ/Ⅲ组和宫颈癌组中的阴性率分别为0%(0/20)、24.4%(11/45)、10.0%(2/20)、36.0%(9/25)和66.7%(40/60),各组间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凋亡抑制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CIN组、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20.0%(4/20)、31.1%(14/45)和95.0%(57/60),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CIN和宫颈癌中,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宫颈CIN中的FHIT蛋白表达情况,可用作高级别的CIN筛查或预测.FHIT和凋亡抑制蛋白对于宫颈癌前期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Ki67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邵茵

    目的 研究Ki67在不同级别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 Ⅱ级以及CIN m级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7例组织标本(正常宫颈组织10例、CIN Ⅰ级11例、CINⅡ级13例以及CINⅢ级13例)中,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36.4%,84.6%,92.3%,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i67可反映出宫颈上皮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标记物,以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 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赖五娘;陈惠平;简忠庆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对比两组病灶活检、TCT检查结果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年均未发生复发,观察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异常4例,活检阴性36例,术后1年治愈率100%.对照组术后6个月TCT检查异常20例,活检阴性20例,术后1年治愈24例,有效1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20.00,P<0.01).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有双重功效,能够显著提高一次性治愈率.

  • 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LEEP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刚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8例,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96例,符合率为81.36%,升高6例,占5.08%,降低16例,占13.56%.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在治疗的同时又能进行诊断,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好的方法.

  •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志芳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18例,对所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LEEP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级别相符96例,符合率为81.36%,升高6例,占5.08%,降低16例,占13.56%.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与LEEP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刀切除宫颈上皮内瘤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在治疗的同时又能进行诊断,是目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较好的方法.

  • 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侯军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宫颈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环形电切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确切,手术各项指标较为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Ezrin蛋白与 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

    作者:金贤灿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与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选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各6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及相应病变旁组织Ezrin蛋白和CDK8的表达。结果:宫颈癌患者的癌变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病变组织与病变组织旁正常组织的Ezrin蛋白与CDK8表达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可能与Ezrin蛋白与CDK8的表达有关。

  •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HPV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亚玲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增殖细胞核蛋白(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状态,探讨其相关性及意义,以利于宫颈癌的防治和早期诊断.方法:选取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10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原位杂交法检测高危HPV,并取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Ki-67与HPV间的表达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高度表达与HPV感染有关,可作为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筛查.

  • 宫颈上皮内瘤变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欣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好发年龄及病因.方法:利用新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结果为不典型鳞状细胞为阳性病例,并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进行年龄分组比较.结果:100例CIN病例的分布为:19岁~组6例(6.0%),25岁~组57例(57.0%),40岁~组24例(24.O%),55岁~组13例(13%).25~40岁组的CIN构成比高.结论:25~55岁是妇女CIN的好发年龄段,建议该年龄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应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莉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导性83.8%.结论: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徐曼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cytologic test,TCT)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TCT检查的5922例妇女的临床资料,以宫颈活检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T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和各类病变细胞形态.结果:SCC、HSIL、LSIL、ASC-H和ASC-US病变细胞的形态均具有典型特征,T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1.05%.结论:TCT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宫颈病变Ki67和P53表达的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罗琼;邵少慰;刘曙光;雷斌;申洪

    目的 定量探讨Ki67和P53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检测11例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其中CIN Ⅰ 10例,CINⅡ6例,CINⅢ11例)及7例子宫颈慢性炎症(CC-itis)的石蜡标本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结果 Ki67和P53在SCC、CIN及CC-itis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PU)差异具有显著性(F=26.447,F=9.564,P均<0.001),SCC、CIN病变中Ki67和P53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C-itis,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01).CIN病变中Ki67的阳性单位具有随CIN分级增高而增大的趋势(单侧检验P<0.05).CINⅢ组中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53的阳性单位在CIN不同级别的比较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INⅡ组中P53的阳性单位明显高于CIN 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宫颈病变需手术组的Ki67和P53的阳性单位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Ki67和P53的表达强度与宫颈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关,两者在组织中表达的阳性单位对于区分宫颈炎性病变和上皮内瘤变,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CIN Ⅰ和CINⅡ的区分,以及对于治疗方案的拟定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Ki67表达的阳性单位有助于CIN分级.

  •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树云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1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观察组患者给予LEEP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 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术后及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胡成银

    目的 探讨妇科宫腔镜下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远期临床效果的分析.方法 我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妇科施行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的181例患者,分析该181例患者的肿瘤分期以及远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给予181例手术患者做病理分析,发现有168例明确为上皮内瘤变(CIN Ⅰ-Ⅲ),其中有CINⅠ的患者有32例,CINⅡ的患者有70例,CINⅢ的患者有66例;术后随访1~5年发现复发率为:CINⅠ无复发,CINⅡ有3例复发,CINⅢ有22例复发,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1次治愈率达到了85.2%,25例患者2次手术均痊愈,无复发.结论 采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时,尤其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一次治愈率效果较好,能够保存患者的生育能力,而且手术的操作较为简单,较为方便,手术风险较小.因此采用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2545 条记录 9/128 页 « 12...6789101112...1271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