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钙蛋白酶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作者:毕秋芸;谢宜飞

    钙蛋白酶系统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细胞中,主要成员为钙蛋白酶一、蛋白酶二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钙蛋白酶三为骨骼肌特异性蛋白,它们激活都需要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存在.大量研究证明,钙蛋白酶参与骨骼肌纤维降解,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和延迟性肌肉酸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深部肌肉刺激疗法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研究

    作者:韩秀兰;许轶;田潇飞;李冠运;王楚怀

    目的:研究应用深部肌肉刺激疗法(DMS)治疗仪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酸痛缓解情况.探讨DMS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健康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接受DMS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特别治疗.两组受试对象均以力竭性离心运动方式诱导出小腿三头肌的DOMS,DMS治疗组在运动后立刻接受DMS治疗,连续5天;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治疗.期间两组对象均进行简单的自我牵伸训练.在DOMS诱导后立刻至诱导后5天期间,每天对主观体力感觉(PRE)和视觉类比疼痛指数(VAS)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①DMS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PRE在运动后24h、48h、72h,经组间独立样本比较,如4h=-6.76,t48h=-15.44,t72h=-3.17(P<0.05),观察组的PRE比对照组低;②VAS评分在运动后24h、48h、72h、96h两组间对比,t24,=-2.37,t48h=-11.05,t72h=-16.87,t96h=-17.56(P< 0.05).DMS治疗组以上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对照组评分低.结论:DMS治疗可以缓解因DOMS导致的疲劳及酸痛,降低运动后损伤程度.

  • MG53基因敲除对小鼠延迟性肌肉酸痛期骨骼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吴迎;伊木清;曾凡星

    目的:探讨MG53敲除对骨骼肌损伤的影响,研究MG53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是否具有减轻骨骼肌膜损伤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C57小鼠84只,根据基因型分为两大组,野生型(WT)组和敲除型(KO)组,每一大组按照取材时间点又分为7个小组,共14组,即WT组(WC、WE0、WE2、WE12、WE24、WE48、WE72)和KO组(KC、KE0、KE2、KE12、KE24、KE48、KE72),每组6只.在离心运动后相应时间点内眦取血,脱颈处死小鼠,取左腿股直肌用于Western blot实验,右侧用于形态学观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透射电镜观察14个组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G53蛋白水平.结果:KE0和KE2组CK较安静组非常显著性升高(P< 0.01),KE24和WE0组CK较安静组显著升高(P<0.05),同一时间点CK值相比,KE0较WE0显著升高,KE24较WE24显著升高(P<0.05);骨骼肌超微结构随时程变化较为明显,KO组在运动后损伤较WT组更为严重,呈现出损伤早、恢复慢的特点,KE24损伤为严重,且KE72仍然没有恢复到安静水平;WT组MG53蛋白在运动后即刻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在24h出现第二次升高(P< 0.05).结论:离心运动后KO组小鼠骨骼肌损伤较WT组更为严重,表明MG53能够明显减轻骨骼肌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的损伤,WT组MG53蛋白在离心运动后即刻和24h显著升高,提示其在延迟性肌肉酸痛期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推拿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精超;周军

    延迟件肌肉酸痛(delayed-onset musele soreness,DOMS)是指人们在进行不习惯运动或强度突然增加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它大的特征即为延迟性,常在运动后8-24h出现,24-48h时达到高峰[1-3].

  •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大学生一次离心运动后小腿三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效果

    作者:张保国;王小迪;王安利

    目的:研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练习对一次大强度力竭离心运动所致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治疗作用.方法:2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PNF组,一次大强度离心跑后,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PNF组进行慢跑和小腿三头肌PNF练习,对照组进行慢跑和常规静力牵伸练习.分别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24h、48h、72h测试两组对象血清肌酸激酶(CK)、主观酸痛感觉阈、纵跳摸高高度,并对血清CK和主观酸痛感觉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NF组运动后24h、48h、72h,其CK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且运动后72h时CK巳经下降至安静水平;PNF组运动后各时段主观酸痛感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且运动后72h已消失;PNF组运动后各时段纵跳摸高高度均比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结论:PNF对DOMS具有治疗作用,但并不能明显增加肌力.

  • 采用爱维治治疗速滑运动员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范秀彬;陈晓云;梁林花;李占伟

    在速滑运动员进行不同负荷训练后,采用爱维治对其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进行治疗,并观察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爱维治治疗后,运动员血清CK、血红蛋白(Hb)较对照组反应良好,表明爱维治对速滑运动员运动后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症有一定的疗效.

  • 超低温冷疗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作用——系统综述

    作者:瞿超艺;徐金成;赵杰修

    目的:本文主要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与筛选,分析归纳超低温冷疗(whole body cryotherapy,WBC)对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探讨其可能的生理机制,从而评价WBC在DOM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预先制定的文献检索、筛选、录入、评价方法,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和筛选.检索方法:(1)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ProQuest外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中以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检索WBC对DOMS干预应用的研究文献.(2)对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进行阅读和二次检索.筛选和纳入标准:(1)WBC对DOMS影响与作用的前瞻性干预研究;(2)已在学术期刊出版的全文或摘要;(3)只录入英文或者中文文献.评价方法:使用循证医学临床报告证据等级评价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检索与筛选,共有18篇文献被纳入后的分析、评价和总结.结论:(1)对于DOMS,WBC是一种有效的恢复手段;(2)WBC对与DOMS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和部分体能指标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缓解

    作者:赵静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很少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从事不习惯的运动后所经历的一种肌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能够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对此进行调查、分析,探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防御措施,对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上好体育课,开展体育活动,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均有一定的意义.

  • 体针加中药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治疗

    作者:李健隆;翟鹏飞

    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是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特别在突然加大运动量、非习惯性运动及力量训练后24h发生,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或)伴有肿胀、僵硬等症状.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轻[1].该症状的发生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常用的按摩、理疗、淋浴等疗法,效果欠佳.本研究应用体针和中药内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今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及其理论研究

    作者:张双燕;张翔;任秀红

    延迟性肌肉酸痛妨碍了大部分运动员或普通人运动能力的发挥,因此探讨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对于预防或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诱发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新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延迟性肌肉酸痛可能与肌节重塑过程、微循环紊乱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变化有关.文章就形成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制学说进行述评,并试图依据此提出相应治疗原则.

  • 延迟性肌肉酸痛与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损伤的修复

    作者:张翔;柴志铭;赵丽

    背景: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出现的骨骼肌纤维损伤是导致骨骼肌损伤直接原因。
      目的:文章从修复骨骼肌损伤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骨骼肌损伤后产生的延迟性肌肉酸痛与骨骼肌卫星细胞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方法:检索1961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 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资料,中文检索词:延迟性肌肉酸痛;骨骼肌损伤;骨骼肌卫星细胞;调节因子;英文检索词: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Satel ite Cel s, Skeletal Muscle;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纳入59篇国内外文献,对骨骼肌损伤伴随的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发生机制做一探讨。
      结果与结论:骨骼肌微损伤主要涉及肌细胞生物膜、细胞骨架、肌小节、线粒体等超微结构的破坏和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进而导致骨骼肌收缩功能下降,期间常伴有延迟性肌肉酸痛,其中以离心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的微细损伤为显著;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特性

    作者:魏源

    目的:分析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特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HighWire Press 1989-01/2006-12关于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文章.检索词"muscle micro-damage"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01/2006-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结果:运动后骨骼肌微损伤的发生的直接证据主要表现在运动对骨骼肌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其间接证据主要表现在血液中肌肉酶活性和肌红蛋白含量增加、血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升高、尿液中肌肉蛋白质分解产物增加和骨骼肌组织中炎症反应标志物增高.结论:了解运动性微损伤的特性可以预防和干预运动后微损伤的发生,为有效地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提供理论参考.

  • 理疗结合中药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泽望;陈淑云

    延迟性肌肉酸痛 (DOMS)是运动员常见的肌肉损伤之一 , 严重时直接影响训练和比赛 , 本文总结多年治疗本症的资料 ,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该症的效果提供参考 . 1 对象与方法 1987~ 1999年本理疗室接治的运动员 , 体育系和体校学生不同程度 DOMS患者共 154例 , 男 92例 , 平均年龄 (18.8± 3.4)岁 , 女 62例 , 平均年龄 (17.8± 3.8)岁 . 发病部位 : 下肢肌 88例 , 上肢肌 42例 , 腰背肌 24例 , 均存在不同程度肌肉紧张压痛 , 其中有明显肌肉僵硬者 38例 ; 有复发或再次发生不同部位 DOMS者 44例 , 病程均在 1周以上 .

  • 延迟性肌肉酸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作者:魏源;方春露;李良鸣;邢文华;杨则宜

    背景:延迟性肌肉酸痛和骨骼肌微损伤有密切关系,但对于骨骼肌微损伤的确切机制还不太清楚。目的:通过离心运动建立骨骼肌微损伤模型,通过其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等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运动后48 h组和运动后72 h组。后4组大鼠进行一次间歇性下坡跑运动,速度为16 m/min,坡度为-16°,5 min运动,2 min休息,共120 min。运动后即刻组、运动后24 h组、运动后48 h组和运动后72 h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24,48,72 h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离心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骨骼肌组织中结蛋白和波形蛋白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结蛋白抗体染色脱染。表明一次性离心运动能引起延迟性骨骼肌微损伤。

  • 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

    作者:熊英;吴云川;金宏柱;顾一煌

    背景:推拿是运动性疲劳防治的常用手段之一,但有关推拿防治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的客观评价较少.目的:评价推拿对一次性离心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4/07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对象:将30名健康男性学生按照条件对等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共3组,每组10名,方法:运动前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前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推拿结束5 min后开始训练.运动后推拿组学生于训练后30 min在左上肢进行30 min的推拿,并在此后的3 d内按规定的时间继续接受推拿治疗,30 min/次,1次/d.对照组学生仅参加训练,不做任何的准备活动或整理活动,也不接受任何治疗.主要观察指标:观察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72 h测定肌肉酸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大等长收缩力量、臂围、肘关节的屈伸度,训练前1 h、训练后即刻、训练后24,48 h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肌肉酸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酸痛的程度明显减轻(P<0.01,P<0.05),运动后72 h的肌肉大等长收缩力量的恢复明显(P<0.01),运动后72 h的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幅度明显降低.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即刻的肘关节屈曲程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推拿组在运动后72 h的肘关节伸直程度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运动前推拿组、运动后推拿组的臂围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前推拿能一定程度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严重程度,而运动后推拿能一定程度促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恢复.

  • 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作者:郝春丽;杨隽;张晓军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体育运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了DOMS的发生机制和DOMS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DOMS研究的不足和展望,为科学有效地防治DOMS提供参考.

  • 延迟性肌肉酸痛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何坚;王芗斌;廖军;王诗忠

    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是指大运动量训练,特别是强度突增或新的非习惯运动后,运动部位出现的不适,这种感觉在骨骼肌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表现为肌肉酸痛,该症状运动后24 h内渐重,48 h内达到高峰,后渐轻,5~10 d后症状消失[1].DOMS主要发生在远端肌肉和肌腱连接处,除具有一般的疼痛症状外,常常伴有肌肉僵硬、酸胀,肌肉收缩力量和放松能力下降.

  • 延迟性肌肉酸痛人体模型制作的探讨

    作者:谢微;吴庆玲

    选择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制作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人体模型,比使用专业选手为对象更真实可靠.使用一种改良的哈佛台阶训练方法,训练10分钟,制备DOMS人体模型,经过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检测,以及视觉模拟法(VAS划线法)疼痛评价,与其它研究所获取的指标相印证,证实这是一种很好的DOMS人体模型制作方法.

  • 肌肉拉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作者:舒彬;杨志金;沈岳

    骨骼肌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慢性损伤、慢性损伤急性发作和无临床症状损伤共4种类型,也可划分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直接损伤(如挫伤)及间接损伤(如拉伤)共3种类型;其中肌肉拉伤(muscle strain)是常见的骨骼肌损伤类型[1].本文就肌肉拉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针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取穴规律探究

    作者:蒋全睿;李武;黎帅;李江山

    目的: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文献中的取穴规律.方法:按文献检索策略,经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DOMS文献,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探索分析.结果:针灸治疗DOMS主要选用膀胱经、脾经以及阿是穴;使用频率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结论:针灸治疗DOMS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相结合,主要选用膀胱经、睥经,常使用足三里、血海、阿是穴等穴位治疗.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