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树突状细胞亚群变化与乙肝病毒核酸载量的关系

    作者:王秀娟;张剑白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DC )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载量的关系。方法采集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脐血,用三色分析法进行免疫荧光标记,24 h内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树突状细胞的检测。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进行HBV DNA载量的检测。结果慢性HBV感染产妇和健康产妇新生儿脐血DC1、DC2和DC1/DC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HBV DNA阴性(HBVDNA<103拷贝/ml)、阳性(HBVDNA≥103拷贝/ml)分别为57.1%和42.9%;HBV DNA≥106拷贝/ml、HBV DNA<106拷贝/ml分别为41.7%和58.3%;HBV DNA阳性者DC1、DC2低于HBV DNA阴性者,脐血HBV DNA阳性中HBV DNA>106拷贝/ml者的DC1和DC2相对数均明显低于HBV DNA<106拷贝/m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并未全部感染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新生儿脐血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相对数与脐血中HBV DNA含量有关,母血清HBV DNA含量≥106拷贝/ml时,胎盘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 壳聚糖碘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物灭活效果观察

    作者:王科兵;肖激文;王芳宇

    为研究壳聚糖碘液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物的破坏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该液对血清HBsAg和HBV-DNA的破坏作用.结果,含有效碘1562 mg/L和781 mg/L的壳聚糖碘液分别作用5 min和10 min能完全破坏HBsAg的抗原性;6250 mg/L和3125 mg/L的壳聚糖碘液分别作用5 min和15 min能较好地破坏血清中的HBV-DNA.结论,壳聚糖碘液具有灭活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指标物的作用.

  • 乙肝患者血清学检测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的分析

    作者:于秀梅;宋广林;王新光;王婷婷

    目的 观察分析乙肝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结果间的关系,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乙肝患者178 例,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采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对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含量进行测定和采取肝纤维化血清化学发光检测法对乙肝患者的IV型胶原(IV-C)、IⅡ型胶原前肽(PCIII)、层黏蛋白(LN)及透明质酸酶(HA)在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核酸含量与IV-C、PCIII、LN 及HA 在血清中的含量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进行测定,能够对乙肝病毒损伤肝脏及纤维化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乙肝患者血清学检测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的分析

    作者:于秀梅;宋广林;王新光;王婷婷

    目的 观察分析乙肝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结果间的关系,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乙肝患者178 例,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测定,采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对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含量进行测定和采取肝纤维化血清化学发光检测法对乙肝患者的IV型胶原(IV-C)、IⅡ型胶原前肽(PCIII)、层黏蛋白(LN)及透明质酸酶(HA)在血清中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核酸含量与IV-C、PCIII、LN 及HA 在血清中的含量间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乙肝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与血清肝纤维化进行测定,能够对乙肝病毒损伤肝脏及纤维化过程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e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HBsAg以及肝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专

    目的 探讨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319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结果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4,P<0.001);与ALT、AS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ALT水平正常组的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相关系数更佳(r=0.535 vs r =0.514).结论 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 20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检测与血清肝纤维化测定的分析

    作者:万滋衡;陈经艾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血清中己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核酸含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检测的关联.方法:对203例乙肝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FQ-PCR)检测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含量,肝纤维化血清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乙肝患者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Ⅲ型胶原前肢(PCⅢ)、Ⅳ型胶原(V-C)在血清中的含量.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核酸含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值的缓慢升高有关联(P<0.01),但不呈直线关系.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检测可推测乙肝病毒对肝脏慢性持续性损伤和肝纤维化进程,但不能用于肝炎重度和肝硬化的鉴别判断.

  • 乙型肝炎病毒丹氏颗粒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谢放;林尊慧;靳海英;郭向华;黄雁翔;殷继明;严艳;郝娃;牛京勤;李卓

    目的 分析乙肝病毒五项检测方法和乙肝病毒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一致性,探讨丹氏颗粒抗原检测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方法 ELISA方法检测13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和丹氏颗粒抗原,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比较各组丹氏颗粒抗原水平及HBVDNA定量水平和乙肝五项的相互关系.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sAg、HBcAb阳性组、HBsAg、HBeAb、HBcAb阳性组和HBsAb、HBeAb、HBcAb阳性组丹氏颗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4.3%和0.结论 丹氏颗粒抗原试剂在检测慢性乙肝感染中与乙肝五项指标及HBV DNA定量之间具有一致性.丹氏颗粒抗原是一个能较好的反应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对乙肝的诊断、预后及抗病毒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乙肝病毒核酸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袁军;张艳;詹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 HBV-LP)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DNA)检测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核苷(酸) 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采集血清标本进行HBV-LP、HBV-DNA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同HBV-DNA拷贝组的HBV-LP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具有正相关关系;HBV-LP、HBeAg、HBV-DNA阳性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但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HBV-LP的阳性率均高于HBV-DNA的阳性率(P<0. 01). 随着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延长,HBV-LP的灵敏度降低,特异度升高,阳性预测值降低,治疗后12个月时,HBV-LP的灵敏度低(93. 28%) ,特异性高(53. 01%). 结论:HBV-DNA阴转并不意味着肝内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消失,联合检测HBV-LP以检测病毒复制,对抗病毒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与HBeAg及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林静;杨洁飞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 与HBeAg及AL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8例,检测HBV-DNA、 HBeAg、 ALT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HBV-DNA水平作为因变量分析与HBeAg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0.325, P=0.021.以HBV-DNA水平作为因变量分析与ALT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0.417, P=0.018.结论: HBV-DNA与HBeAg、 ALT水平均呈低度相关,建议临床联合多指标检测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和跟踪病情进展.

  • 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与HBV DNA及肝酶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宓;魏兴;王伟;刘翛;陆毅;孙景霞

    目的 分析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血清学指标与HBV DNA和肝酶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贵州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590例,统计患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以及ALT、AST和GGT的定量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组合阳性血清指标进行分组后比较显示,1、5阳性组较1、3、5阳性组和1、4、5阳性组GGT结果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阳性组HBV DNA水平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BV DNA的水平随着HBsAg或HBeAg浓度的增高逐渐升高,并与二者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5、0.419,P<0.001);1、4、5阳性组HBeAb浓度变化与HBV DNA及三项肝酶均无相关性.结论 除病毒血清学检查外,慢性乙肝患者应定期进行HBV DNA的检查,并根据情况检测肝酶,有助于提早发现和预防疾病的发展.

  •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HBsAg以及AST含量的关系研究

    作者:郑专;杨俊杰

    目的:研究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反映肝脏损伤水平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38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水平;后,利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HBV-DNA载量与HBsAg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r=0.21,P<0.01);与AST水平经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AST异常情况下,HBV-DNA载量与HBsAg的相关性更佳(r=0.362,P<0.01).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定量水平有相关性.

  • 白细胞内HBV DNA快速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李永利;廖华芳;王雪飞;刘立明;王海滨

    目的:采用细胞核酸释放剂(Cell nucleic releaser,CNR),建立在同一PCR扩增管内同时进行细胞核酸提取和荧光PCR扩增的白细胞HBV DNA检测技术.方法:白细胞的处理:新鲜抗凝(EI)TA-Na2)全血0.2 ml,破碎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四次,弃净残液,加20 μl白细胞温化剂制备成白细胞悬液.白细胞HBV DNA核酸提取与扩增:取3 μl的CNR和等量的白细胞悬液在PCR扩增管底轻轻吹打混匀,覆盖30 μl无菌石蜡油,37℃,60 s→99℃,7 min→37℃,30 s,直接加入已配制荧光PCR反应液,3000 g/min离心1 min,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采用QiaGen的核酸提取方法作为对照.选择144例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大于104IU/ml和131例血清无HBV DNA检出的乙肝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20例非乙肝患者全白细胞作为特异性研究标本.结果:采用融红细胞的方法分离白细胞和CNR分离核酸,无白细胞和核酸丢失之嫌,可对全白细胞内的HBV DNA进行准确定量,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重复性.与QiaGen核酸提取方法相关性良好(r=0.96),144例血清HBV DNA大于104IU/ml的乙肝患者其白细胞全部大于100 IU/ml,131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乙肝患者有56例(42.7%)白细胞HBV DNA大于100 IU/ml.结论:基于CNR核酸提取方法的全白细胞HBV DNA定量技术,操作简单、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作为研究白细胞内HBV DNA临床意义的检测手段.

  • 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HBV-DNA定量检测意义

    作者:宋闽宁;骆梅兰;黄文琪

    目的探讨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HBV-DNA定量的临床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慢性乙肝病毒HBeAg阳性携带者PBMC体外刺激诱导培养,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上清液HBV-DNA,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12(IL-10、12)与γ-干扰素(γ-IFN).同期检测肝功能,血清HBV-DNA定性试验.结果 PBMC培养后于上清液中以FQ-PCR法检出HBV-DNA.>5000考贝/ml组中,IL-12及γ-IFN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重症肝炎PBMC上清液FQ-PCR测定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血清PCR定性试验阳性率.PBMC上清液FQ-PCR测定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eAg转换的关系同血清HBV-DNA定性试验阳性率与其关系相仿.与肝功能ALT及TBiL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HBeAg携带者PBMC培养液HBV-DNA高复制状态时IL-12及γ-IFN分泌增强.重症肝炎PBMC上清液HBV-DNA FQ-PCR测定阳性率高于同期血清PCR定性实验.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特殊模式的临床流行病调查分析

    作者:卓树洪;叶晓光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感染者HBV标志物进行初筛后,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应用MEIA定量法确证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应用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及结论①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检出率2.91%,检出率高为重型肝炎7.41%,其次依次为慢性肝炎4.90%、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2.6%、肝硬化1.98%、急性肝炎0.②无症状感染者、急性肝炎和肝硬变三者合并后的检出率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HBsAg高滴度组HBV-DNA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抗-HBs值与HBV-DNA量间无相关性.

  • 特殊模式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部分临床指标分析

    作者:崔洁;席向红;张建荣

    目的 研究乙肝特殊模式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中的差异,为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 收集155例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及30例乙肝"大三阳"患者,检测其外周血中HBV-DNA载量及肝功能指标.结果 155例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在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外周血中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特殊模式HBsAg、HBsAb双阳性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乙肝"大三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之减少,可为双阳性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帮助.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娟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HBV前S1蛋白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本文综合近年来有关研究成果,从前S1蛋白的基因结构,其在病毒感染、装配、复制、机体免疫应答和病毒分泌清除中的作用,以及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病毒负荷与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作者:沈云峰;胡远贵;余国华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DNA含量、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的相关性,以求证实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损伤肝细胞的过程中,NO和SOD所起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4例轻度慢性乙肝患者,30例中度慢性乙肝患者,18例重度慢性乙肝患者,分别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化学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血清进行乙肝病毒DNA含量、ALT、TBA、NO和SOD水平的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轻度慢性乙肝患者组与中、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组之间的HBV-DNA、ALT、TBA、NO和SO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慢性乙肝患者组的NO水平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BV-DNA阴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与高浓度组之间的NO、SOD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的含量(取对数值)与NO水平呈正相关(r=.687,P<0.05),与SOD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患者中,随着乙肝病毒负荷加强,ALT和TBA的含量升高,NO水平也随之升高,而SOD的水平随之减少.在检测HBV-DNA、ALT与TBA含量的同时,联合监测乙肝患者血清中NO和SOD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