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黏液癌X线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金昌;杨越;潘琼珍;金学梅

    目的:对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X线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乳腺癌黏液癌患者39例,时间为2010年6月—2017年3月,其均经X线诊断以及病理诊断,对其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黏液癌患者,其病灶中存在大量的细胞外液,表现出肿瘤细胞团(富含毛细血管、纤维分隔大小一致)在黏液基质中漂浮;单纯型乳腺癌黏液癌的病灶直径明显大于混合型(P<0.05);单纯型和混合型乳腺癌黏液癌患者,其年龄、肿瘤形态、钙化形态、良性钙化率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患者接受X线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年轻患者伴大量砂砾体钙化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芳芳;鲍冬梅;阚秀;沈丹华

    目的 探讨伴有砂砾体钙化的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意义.方法 通过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伴有砂砾体钙化的乳腺黏液癌的年轻患者组织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乳腺黏液癌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单一,小团肿瘤细胞"漂浮在黏液湖中",较多砂砾体钙化存在于肿瘤组织及黏液区域内,ER和PR(+),CgA和Syn(-).结论 乳腺黏液癌少见且多发生于>60岁女性,该患者年轻且伴有较多砂砾体钙化十分罕见.伴有较多砂砾体钙化的乳腺黏液癌淋巴结无转移,细胞分化好,提示可能具有较为良好的预后.

  • 乳腺黏液癌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李水平;黄蓉;邱明珠;江智;林敏;游丽霞

    目的 通过对比乳腺黏液癌(MBC)各病理亚型的声像图差异,探讨超声对其诊断的意义及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8例MBC临床、超声声像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30个病灶中单纯型(A组)19个,混合型(B组)11个,其中MBC伴导管内癌(B1组)4个,MBC伴浸润性导管癌(B2组)7个.A组黏液成分>90%者多为等及混合回声,形态规则,界清,无钙化,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血供无或少;B组中黏液成分<50%者多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界不清,A/T接近1,部分见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血供丰富.三组超声诊断灵敏度分别为21.1%、25%、71.4%.结论 MBC黏液成分越多,病灶内回声越高,后方回声多增强.浸润性导管癌成分越多,病灶回声越低,更具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征象.超声对单纯型MBC诊断灵敏度低,影像学发现可疑恶性者,建议行穿刺活检.

  • 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

    作者:贲志飞;陈韵雯;陈赛君;黄蓉;吕淑懿;魏秀芝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BC)的超声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MBC的声像图,分析MBC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 37例MBC中,单纯型1 9例,混合型18例,混合型全部是MBC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存在,其中MBC所占比例范围为2%~98%.(2) 78.4%的MBC肿块超声表现为边界清,43.2%的肿块形态欠规则,8.1%的肿块纵横比≥1,51.4%的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21.6%的肿块内部可见无回声区(或液化区),24.3%的肿块内部可见点状钙化,75.7%的肿块后方回声增强,62.2%的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13.5%的肿块出现腋下淋巴结转移.(3)乳腺单纯型MBC与混合型超声声像图比较,除边界(x2=6.741,P=0.019)外,其余超声表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BC因所含组织成分的不同,超声表现有所差异,但因其含有黏液,超声声像图常常表现为乳腺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增强、血流信号不明显.

  •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小燕;韦海明;康利克;蓝春勇;贺琰;裴华洁;董小圆

    目的 观察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该技术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进行观察,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其中4例进行实时超声造影,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及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及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了观察,并与病理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乳腺黏液癌高频超声具有特征性图像、大体可分为3型,Ⅰ型:混合回声肿块型,声像图表现肿块内回声不均,强弱不等,见实性肿块及较大范围散在的低-无回声区;Ⅱ型:散在小蜂窝状肿块型,混合性肿块可表现为低回声区的肿块内回声不均,内见散在小无回声区,呈小蜂窝状;Ⅲ型:实性肿块型,可表现为边界欠规则的稍低回声及近等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超声造影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较少,且造影剂分布不均,呈低至中等度的回声增强.结论 乳腺黏液癌超声图像及超声血流动力学具有特征性表现,并与病理学基础有关,两者结合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 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冯强;彭森;刘文楼;党红

    目的 探讨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乳腺粘液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乳腺粘液癌所有患者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分期、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岁以上和40 ~ 50岁者,分另占48.39%(15例)、45.16%(14例);从发现包块或溢液至就诊时间平均(32.5±2.8)个月;临床以乳房包块占64.52%)、乳房胀痛(18例,占58.06%)、乳头溢液(2例,占6.37%)为主要表现,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31例患者X线检查可见表现为团块状影;肿瘤直径平均(5.5±2.8)cm;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占12.90%);3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本组31例黏液癌中属单纯型者22例(占70.97%),混合型9例(占29.03%);Ⅰa期2例(占6.45%,),Ⅰb期2例(占6.45%),Ⅱa期22例(占70.97%),Ⅱb期2例(占6.45%),Ⅲa期l例(占3.23%),Ⅲb期1例(占3.23%),Ⅳ期1例(占3.23%).结论 乳腺黏液癌以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生长缓慢、转移率低,外上象限为好发部位,临床无典型症状,病理分型以单纯型为主,临床分期以Ⅱa期为主.

  •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何以郎;谢雷;甄逸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极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黏液癌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Ⅰ期1例,Ⅱ、Ⅲ和Ⅳ期分别为2例、2例和1例.诉症状:乳腺无痛性肿块4例,肿块伴疼痛1例,单纯乳头溢液1例.肿块大小分布与病程长短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呈正相关.采用扩大根治术1例,根治术1例,改良根治术3例,保乳手术1例.随访时间10~6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无死亡患者,但是发生局部复发1例,复发率为16.7%.结论 对于乳腺粘液癌患者,病理类型是预测乳腺黏液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要同时提高患者和医师的警惕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纤维瘤与乳腺黏液癌的价值

    作者:陈伟;岳雯雯;赵崇克;徐光;毛锋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中的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在鉴别诊断乳腺纤维瘤与乳腺黏液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手术前行超声弹性成像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56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是单纯型乳腺黏液癌,25例是混合型乳腺黏液癌,61例是乳腺纤维腺瘤,53例乳腺癌侵袭性导管瘤.这156例乳腺结节患者的手术前声触诊组织定量检测结果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结果.结果 四组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结节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触诊组织定量在良性结节和恶性乳腺黏液癌判断的误诊率为2% (1/42),在单纯型黏液癌误诊率为5.9%(1/17),在混合型黏液癌误诊率0(0/25),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显著提高乳腺黏液癌的诊断的准确率.从声触诊组织定量测量值水平比较,黏液性癌并不与质地柔软的肿瘤相似,而是有一定的弹性硬度.结论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在乳腺纤维瘤与乳腺黏液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研究

    作者:赵颖;林辉;赵洪猛;曹旭晨

    目的:探讨具有微乳头结构的乳腺黏液癌(mucinou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MUM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192例收治且病理诊断为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ncer,M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101例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PMBC)及91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MMBC).在101例PMBC中筛选出35例MUMPC作为研究组,66例无微乳头结构的PMBC作为对照组(定义为pM-BC组),分析各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UMPC组淋巴结阳性、Ki-67指数表达阳性患者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UMPC组患者总体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为96.1%,10年DFS为68.9%.pMBC、MMBC、MUMPC组的5年DFS分别为100.0%、91.9%、100.0%,10年DFS分别为91.8%、56.2%、73.0%,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MUMPC预后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淋巴结分期为DFS的影响因素(P=0.006).结论:MUMPC的预后与pMBC相比较差,与MMBC相比较好.MUMPC患者中淋巴结分期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预后较差的患者,应予以更加积极的辅助治疗.

  • 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与病理临床关联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美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2例疑是乳腺黏液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病理证实40例为乳腺黏液癌.同时对其行超声诊断,观察其超声特征,并与临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40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28例为单纯型黏液癌,12例为混合型黏液癌;85.71%的单纯型病灶形态规整、边界清楚;89.29%的单纯型病灶内部回声强度等于皮下脂肪回声,回声分布均匀;所有单纯型病灶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肿块均平行于皮肤.66.67%的混合型病灶形态不规整、边界模糊或毛刺;58.33%的混合型病灶内部回声较低且不均匀.结论:单纯型乳腺黏液癌声像特征以良性居多,混合型乳腺黏液癌则更具有浸润性特征.在临床诊断中,应详细观察超声诊断特征,提高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

  •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组织病理学分析

    作者:全丽娟;冯萍;金惠红;张珠凤;邵佳娴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图像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提高乳腺黏液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黏液癌的患者,分析其超声图像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确诊单纯型黏液癌21例,混合型黏液癌11例;以超声检查提示乳腺癌为正确诊断,超声的诊断敏感度为56.25%;单纯型和混合型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47.62%和72.7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6,P>0.05).混合型黏液癌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包块后方声衰减、沙砾样钙化均高于单纯型黏液癌(P<0.05).其他图像特征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阳性率高于单纯型(P<0.05).两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体抑癌基因(P53)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尤其是单纯型乳腺黏液癌不具备乳腺癌的典型影像特征;应用超声诊断时应重视病变的少见征象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乳腺黏液癌超声表现与ER、HER-2、P53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琮瑛;王文韬;李胜利;叶巧美;余容;王恩礼;黄犁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超声声像图表现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患者共23个乳腺黏液癌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免疫组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全部病灶中单纯型15个(65.22%),其中富细胞型7个(46.67%),少细胞型8个(53.33%),混合型8个(34.78%).全部病灶ER、HER-2、P53阳性率分别为86.96%(20/23)、17.39% (4/23)、17.39% (4/23).单纯型病灶的ER、HER-2、P53阳性率分别为80.00% (12/15)、13.33% (2/15)、20.00% (3/15),其中富细胞型的ER、HER-2、P53阳性率分别为100.00% (7/7)、14.28% (1/7)、28.57% (2/7),少细胞型ER、HER-2、P53阳性率分别为62.50% (5/8)、12.50% (1/8)、12.50% (1/8),混合型病灶的ER、HER-2、P53阳性率分别为100.00% (8/8)、25.00% (2/8)、12.50% (1/8).全部病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肿块边缘不规整者9个(39.13%);内部回声为等回声者13个(56.52%),低回声者10个(43.48%);内部回声不均匀者9个(39.13%);后方回声增强者15个(65.22%);BI-RADS分级为Ⅲ级的9个(39.13%)、ⅣV~V级的14个(60.87%).所有肿块中,等回声肿块比低回声肿块有较高的ER阳性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肿块中,等回声肿块比低回声肿块有较高的ER阳性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肿块中,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比内部回声均匀肿块有较高的HER-2阳性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肿块中,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比内部回声均匀肿块有较高的HER-2阳性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黏液癌超声表现与ER及HER-2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提示黏液癌的生物学行为,从而对乳腺黏液癌患者及高危妇女在早期诊断、治疗及预测预后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 乳腺黏液癌诊断分析

    作者:李青国;王亚丽;刘娟;陈龙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不同诊断方法和特点.方法:应用临床、超声、钼靶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0例乳腺黏液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例乳腺黏液癌中单纯型6例,混合型4例.6例单纯型黏液癌激素受体(ER和/或PR)均阳性,4例混合型中3例(ER和/或PR)阳性.钼靶诊断准确率70%(7/10),超声诊断准确率60%(6/10).结论: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诊断方法多样,诊断存在特殊性,但预后良好.

    关键词: 乳腺黏液癌 诊断
  • 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徐忠孜;曾涵江;张丽芝;余建群;罗艺;陈冬冬;李学明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X线、CT、超声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同时具有手术病理和影像资料的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分析临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结果及其相关性. 结果 33例乳腺黏液癌患者中,单纯型17例、混合型16例.单纯型黏液癌组13例X线表现为局限性边界清楚的结节,其余4例呈边界不清的不规则致密影(P<0.01).所有混合型均为边界不清或毛刺状肿块(P<0.01),且簇状、沙砾样钙化多见.单纯型黏液癌组8例(80%) CT上呈边界清楚的局限性结节且无明显强化,所有混合型黏液癌均为边界不清弥漫性病灶且多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单纯型黏液癌组多数(76%)为弱回声;而所有混合型黏液癌为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单纯型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11.8%)较混合型黏液癌(50%)低(P<0.05). 结论 单纯型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相比,淋巴结转移少,分期低.单纯型和混合型黏液癌因病理学基础不同而影像学特征不同,前者常见为边界清楚的肿块,而边缘不规则实性占位多为混合型黏液癌的特点.

  • 乳腺黏液癌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与临床病理关系

    作者:吴佳毅;靳疆;陈伟国;丁淑宁;林琳;费晓春;洪进;高卫奇;朱思吉;宗瑜;陈小松;黄欧;何建蓉;朱丽;李亚芬;沈坤炜

    目的:分析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在乳腺黏液癌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95例雌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及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病人,对石蜡标本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21基因检测并计算RS.使用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R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95例病人中位RS为21(3~59)分,低危、中危及高危复发风险病人各30例(31.6%)、49例(51.6%)及16例(16.8%).RS在不同Ki67表达(P=0.024)及分子分型(P=0.013)病人中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分型是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Luminal B-like亚型病人RS为中危或高危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中危比低危:OR=3.390,95%CI:1.195~9.615,P=0.022;高危比低危:OR=4.425,95% CI:1.076~18.182,P=0.039).结论:乳腺黏液癌RS与Ki67表达及分子分型相关.分子分型是RS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

  • 乳腺黏液癌伴广泛砂粒体样钙化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勇杰;王芸;王唯;沈妮娜;宋春红;王蓉蓉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伴广泛砂粒体样钙化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意义.方法:分析1例乳腺黏液癌伴有广泛砂粒体样钙化的病理标本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量黏液湖里漂浮着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乳头状,细胞分化良好,较多砂粒体样钙化存在于肿瘤组织及黏液区域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R(95%+),PR(90%+),Ki-67(5%+),CerbB-2(1+).结论:乳腺黏液癌伴有广泛砂粒体样钙化非常罕见,其预后可能与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有关,砂粒体的出现不影响肿瘤的预后,但影像学上存在砂粒体钙化的乳腺病变,提示黏液癌伴砂粒体这种特殊类型肿瘤的可能.

  • 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王瑶琴;唐丽娜;沈友洪;杜忠实;柯晓慧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术前超声声像图的特征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型黏液癌超声图像多表现为良性肿物特征,混合型黏液癌超声图像多表现为恶性肿瘤征象.超声对乳腺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5% (13/20),其中单纯型62.5% (10/16),混合型75% (3/4).结论 超声对乳腺黏液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因乳腺黏液癌,特别是单纯型乳腺黏液癌的超声声像图恶性特征不明显,易导致误诊.只有充分认识其临床、病理及图像特点,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

  • 乳腺黏液癌的BI-RADS图像特征及超声分型

    作者:曾晓英;游宇光;宋建明;葛贻珑;邹良英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BI-RADS图像特征及超声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乳腺黏液癌19例,回顾性分析病灶BI-RADS-US图像特征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19例黏液癌中,囊实性肿块型10例,大部分表现为不规则型(8/10)、平行方位(8/10)、边缘不光整(8/10)、后场回声增强(9/10),均诊断为BI-RADS 4类;实性肿块型6例,大部分表现为等回声(5/6)、平行方位(5/6)、后场回声增强,4例诊断为BI-RADS 4类,2例误诊为BI-RADS 3类;非肿块型3例,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均诊断为BI-RADS 4类.结论:不同超声分型乳腺黏液癌具有一定特征,应用BI-RADS-US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乳腺黏液癌的诊断.

  • 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因素

    作者:熊辉;贾光伟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细胞中黏液成分将患者分为A组(黏液成分>90%的单纯型黏液癌组,n=54)、B组(黏液成分为50%~90%的主要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23)、C组(黏液成分<50%的部分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6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31)和未复发组(n=107),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黏液癌分型的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月经状态、肿瘤中含黏液癌成分比例、分子分型、TNM分期、HER-2表达及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与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0 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黏液成分比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存在差异,肿瘤直径≥30 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以改善预后.

  • 辅助化疗在激素受体阳性、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黏液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璐;李永;张崇建;崔树德

    目的:探究化疗在激素受体(HR)阳性、腋窝淋巴结(ALN)阳性的乳腺黏液癌(M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3例 HR 阳性、ALN 阳性的 MBC 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分析化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化疗组与未化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OS)分别是90.4%和68.1%(P =0.0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未化疗与患者较差的 OS 相关(P 分别为0.012、0.010、0.037)。多因素分析中,ALN 转移≥4枚、未化疗是其 OS 的独立危险因素(P 分别为0.033、0.010)。当 ALN 转移≥4枚时,化疗与未化疗患者的 OS 有明显差异(P =0.012),而 ALN 转移1~3枚时,两组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55)。结论在 HR 阳性、ALN 阳性的 MBC 患者中,化疗能够明显改善 ALN 转移≥4枚患者的 OS。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行辅助化疗。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