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针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分析

    作者:耿丹;钟丹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DH)的疗效.方法:收治SCI后DH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关元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加膀胱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后,治疗组尿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膀胱顺应性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膀胱测压容积、充盈末逼尿肌压力、大尿流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膀胱顺应性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关元穴治疗SCI神经源性膀胱DH优于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加膀胱训练.

  •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作者:冷军

    目的 探讨"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 对27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年壮灸法"灸关元(Ren4)、中极(Ren3),比较治疗前1周、治疗开始后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记录7天的排尿日记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结果 治疗12周后患者24小时平均排尿次数由(11.7±2.7)次/天减少至(6.4±1.4)次/天、漏尿次数由(7.2±2.1)次/天减少至(1.4±1.2)次/天,平均单次尿量由(189.1±44.3)ml/次增加至(289.1±50.1)ml/次,残余尿量由(129.9±65.9)ml/次减少至(80.3±31.2) ml/次,差异有显著性.无一例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 "关元、中极随年壮灸法"能有效地改善骶段以上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尿失禁及尿频症状,减少残余尿量,控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及保护作用.

  • 隔盐隔姜灸"神阙"穴对逼尿肌反射亢进大鼠尿动力及逼尿肌M2、M3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艺;王雪蕊;李天然;林丽婷;石广霞;付渊博;刘存志

    目的:探讨隔盐隔姜灸"神阙"穴对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其中20只大鼠采用T9完全脊髓横断方法建立逼尿肌反射亢进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和艾灸组(10只),余10只作为假手术组行假脊髓横断手术.艾灸组大鼠出现尿失禁(约造模2周)后,给以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每次灸3壮,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各组在干预结束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之后取膀胱逼尿肌,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M2、M3受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排尿间期明显较短(P<0.01),大膀胱内压明显较高(P<0.01),膀胱逼尿肌M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M3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排尿间期明显较长(P<0.01),大膀胱内压明显降低(P<0.01),膀胱逼尿肌M2受体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M3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艾灸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盐隔姜灸"神阙"穴能抑制脊髓横断大鼠的膀胱过度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膀胱逼尿肌M2受体蛋白的表达、抑制逼尿肌的过度收缩有关.

  • 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疗效观察

    作者:孙知寒;关骅;石晶

    目的评价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口服托特罗定每日2次,每次2 mg,共治疗12周.通过治疗前后尿动力学和排尿日记的数据分析,评价托特罗定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平均每次排尿量从(113.95±26.59)ml增加到(176.58±37.86)ml ( P<0.01);平均功能性膀胱容量从(217.63±33.76)ml增加到(231.32±39.72)ml ( P<0.05);排尿间隔时间从(126.58±21.41)min延长到(151.05±19.83)min ( P<0.01);第一次收缩时膀胱容量从(62.62±36.37)ml增加到(126.75±34.64)ml ( P<0.01);大逼尿肌收缩压力从(74.81±28.60)cm H2O降至(61.90±16.22 )cm H2O ( P<0.05);大收缩波幅从(47.24±30.42 )cm H2O降至(39.36±25.28) cm H2O ( P<0.05).结论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安全有效,且依从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 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39例

    作者:刘根林;郑樱;郝春霞;周红俊;黄彦红

    目的观察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9例脊髓损伤患者连续服药2周以上,平均(8.31±6.47)个月,有效剂量为1-12 mg /日,平均 (5.82±3.13)mg /日;其中12例患者长期服药(剂量1-8 mg /日),并随访1年.结果39例患者有效37例(94.87%),平均膀胱容量扩大(74.36±35.32)ml ( P<0.001),24 h排尿次数减少(3.85±2.38)次( P<0.001),每次排尿量增加(49.74±41.20)ml ( P<0.001),残余尿量增加(64.62±41.98)ml ( P<0.001);2例肾积水患者积水消失.药物副作用:口干8例(20.51%)、心慌1例、尿潴留1例,服药超过1年的患者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效果明确,安全可靠.

  • 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和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作者:潘钰;陈晓松;朱琳;宋为群;王茂斌;王弄晗;韩景璐;陈艳梅;罗跃嘉

    目的 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疾患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疾患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急迫性尿失禁患者15例,治疗10 d,应用排尿日记、生活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24 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85.7%;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应用骶神经磁刺激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增加(P《0.05),大膀胱测压容量明显增加(P《0.01),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 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急迫性尿失禁,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

  • 电针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影响的尿动力学分析

    作者:孙岚;李建军;王征美

    目的应用标准的尿动力学测定方法分析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对15例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患者在尿流动力学测定的同时电针刺激关元(Ren4)、中极(Ren3), 比较针刺前后膀胱容量(VH2O)、膀胱压(Pves)、逼尿肌压力(Pdet)和膀胱顺应性(BC)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VH2O)由(124.00±77.37) ml增加至(144.47±85.87) ml(P<0.01),Pves由(65.33±23.90) cmH2O降为(55.27±17.52) cmH2O (P<0.05),Pdet由(52.87±18.68) cmH2O降为(44.93±15.82) cmH2O (P<0.05),BC由(2.35±2.05) ml/cmH2O增至(3.48±3.04) ml/cmH2O(P<0.01).结论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良性的调节作用.

  • 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及神经源性尿失禁

    作者:李东;廖利民;熊宗胜;付光;鞠彦合;吴娟;韩春生;史文博;黄悦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壁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和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损伤平面在骶髓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例,均有单侧或双侧肾积水,严重尿失禁,口服抗胆碱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将300 U A型肉毒毒素经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除膀胱颈和三角区以外的膀胱壁.重复注射3次.治疗前后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并记录排尿日记,观察毒副作用.结果重复注射3次平均起效时间10.5 d(5~21 d), 3次注射间隔时间分别平均为8.9个月和5.8个月.第1次注射后平均尿失禁次数由10.1 /d降至3.3 /d,平均导尿量由98.5 ml/次增至404.2 ml/次,平均大膀胱测压容积由95.4 ml增至385.6 ml,平均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105.8 cmH2O降至31 cmH2O.第2次注射后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7 /d降至3.7 /d,平均导尿量由108.3 ml/次增至387.2 ml/次,平均大膀胱测压容积由105.4 ml增至375.6 ml,平均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97.8 cmH2O降至33 cmH2O.第3次注射后平均尿失禁次数由9.2 /d降至3.9 /d, 平均导尿量由115.7 ml/次增至363.9 ml/次,平均大膀胱测压容积由102 ml增至357.6 ml,平均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98.1cmH2O降至36.9 cmH2O.随访6个月,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重复注射是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和神经源性尿失禁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 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东;廖利民

    目的评价抗胆碱能药物托特罗定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口服托特罗定每日2次,每次2 mg,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7 d排尿日记记录获得的数据.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平均功能性膀胱容量从(114.0±44.3) ml增加到(207.7±54.9) ml,24 h平均排尿次数从(8.9±2.7)次减少到(4.6±2.5)次,24 h平均尿失禁量从(646.7±348.9) ml减少到(426.6±291.3)ml,24 h平均尿失禁次数从(7.8±3.1)次减少到(4.8±3.2)次,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5例患者(10%)出现口干症状,但能耐受,未退出本研究.结论托特罗定是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安全有效药物.

  • 骶3神经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彦彬;徐智慧;诸靖宇;黄邦高;周鹏

    目的:观察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3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排尿日记、尿动力学检查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减少(P<0.05),残余尿量无明显改变(P>0.05),排尿量、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骶3神经根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疗效满意。

  • 骶神经根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作用

    作者:潘钰;陈晓松;宋为群;王茂斌;杜巨豹;王异晗;韩景璐;陈艳梅;罗跃嘉

    目的:观察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患者,共治疗10天,应用排尿日记、生存质量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4h平均排尿次数减少,平均单次排尿量明显增加,平均尿失禁次数相应减少,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达71.4%:尿流动力学结果提示,刺激后大膀胱测压容积显著增加,充盈末逼尿肌压力明显降低,大尿流率明显增加.结论:骶神经根磁刺激通过抑制逼尿肌反射,增加膀胱测压容积,增加尿流率,从而改善尿频症状,减少尿失禁,提高生存质量.

  • 大鼠逼尿肌肌源性变化与逼尿肌反射亢进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

    作者:邱功阔;宋波;金锡御;卢根生;方强;张庆华;张水文;唐伟;赵谦

    目的:观察骶髓上损伤或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逼尿肌反射亢进(DH)及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病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骶髓上损伤后4周及BOO 4周动物模型,进行在体和离体膀胱充盈性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试验.结果:骶髓上损伤后DH的发生率为91.1%,BOO后DI的发生率为66.7%;正常对照组大鼠在体膀胱充盈至压力32.85±11.08cmH2O时尿液自导管周围溢出,在体及离体膀胱充盈测压全过程逼尿肌无节律性收缩反应,DH组和DI组在体及离体膀胱均于较低的膀胱内压下即出现节律性收缩反应,离体膀胱的收缩频率明显高于在体膀胱(P<0.05);DH组及DI组离体逼尿肌条机械牵拉致其出现收缩时的小张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同前负荷下的收缩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逼尿肌能够自发兴奋产生收缩,骶髓上损伤或膀胱出口梗阻后膀胱逼尿肌发生继发性改变,自动节律性增强,DH及DI的发生与逼尿肌自身的兴奋性增强密切相关,传统观念忽略了肌源性变化的作用.

  • 脊髓损伤致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变化及P2Y4的表达意义

    作者:王全刚;姜华茂;刘丁乙;司淑斌;朱家亮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平面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变化及P2Y4的表达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50只,雌雄不限,体重180 -220g,随机分对照组、骶髓损伤组、骶上脊髓损伤组.建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28d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尿动力检测完毕后,取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Y4表达情况.结果 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在骶上脊髓损伤组较对照组、骶髓损伤组升高明显;逼尿肌漏尿点压在骶髓损伤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2Y4在骶上脊髓损伤组的表达较对照组、骶髓损伤组升高明显;P2Y4在骶髓损伤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大鼠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表现为反射亢进,大鼠骶髓损伤后逼尿肌表现为反射减弱.膀胱逼尿肌中P2Y4表达增高可能是引起逼尿肌反射亢进机制之一.

  • 经尿道膀胱壁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及神经原性尿失禁

    作者:廖利民;李东;熊宗胜;韩春生;黄悦;史文博

    目的评估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和神经原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损伤平面在骶髓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0岁.均表现为肾积水、输尿管返流及严重尿失禁.将300U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15 ml生理盐水,使用膀胱镜注射针分30个点注射于三角区以外的膀胱壁,0.5 ml/点.治疗前后记录排尿日记、行尿动力学检查,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第3周,31例平均尿失禁次数由14.2次/d降至2.5次/d,平均导尿量由124 ml/次增至495ml/次,尿动力学结果表明平均大膀胱测压容积由133 ml增至475 ml、平均充盈末逼尿肌压力由62.7 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17.1cmH2O.起效平均时间为6.8 d(3~14d),6.5%(2/31)患者因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改用其它方法,12.9%(4/31)患者因症状再次加重而接受第2次肉毒素治疗,12.9%(4/31)患者因症状改善有限而同时服用托特罗定治疗.随访1~15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逼尿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一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和神经原性尿失禁的有效、安全、可行、可重复的微创方法.

  • 逼尿肌反射亢进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

    我们采用动物模型方法,观察骶髓上损伤后逼尿肌兴奋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骶髓上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DH)的发生机制.

  • 前列腺增生症病人不同留置导尿管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丛媛;李亚兰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导尿管是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解决排尿困难的手段之一.前列腺增生病人由于长期膀胱出口部梗阻,逼尿肌反射亢进,传统留置导尿术是病人感受比较痛苦的护理操作,甚至拒绝配合,造成置导尿管困难或失败[1].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置导尿管成功率,降低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2009年5月-2011年2月,我们对140例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采用不同置导尿管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护理

    作者:刘静;杨艳;谢静仪;刘艳雨

    总结14例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尿失禁患者的护理要点.术前准备包括知识宣教,改良膀胱冲洗,选择较好的尿管,排尿日记的记录与观察.术后护理包括引流管的护理,坚持记录排尿日记及清洁间歇导尿,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 任脉灸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

    作者:魏方月;冷军;田梦;娄天伟;刘会敏;訾阳

    [目的]探究任脉灸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表法,将50例存在膀胱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加任脉灸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并进行常规间歇导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任脉灸的治疗.常规康复训练两组皆1次/天,连续治疗五天,休息两天,观察组的任脉灸治疗,3次/周,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日排尿记录(单次尿量、24h排尿次数、24h漏尿次数)、尿动力学测定[大膀胱容量、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单次尿量、大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逼尿肌漏尿点压降低,残余尿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无泌尿系炎症发生.[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任脉灸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膀胱大容量,改善尿频,漏尿等症状,减少泌尿系的感染,对患者的膀胱功能有较好的调节和保护作用.

  • 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大鼠膀胱Cajal间质细胞数量变化

    作者:张永革;贾卓敏;郑霁;方强;宋波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后大鼠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膀胱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变化,探讨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和ICC的可能关系.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膀胱造瘘组、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每组10只.制作大鼠骶髓和骶髓上损伤模型,尿动力学检查证实膀胱出现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无反射后,取膀胱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ICC数量变化.结果 各组膀胱ICC数量比较:正常组与膀胱造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反射亢进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膀胱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无反射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和膀胱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大鼠膀胱功能改变可能与ICC数量变化有关.

  •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红;周宁;王琴;黄晓夫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7例SCI患者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A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B 组),各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个亚组,即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分为A1组和A2组,逼尿肌无反射组分为B1组和B2组。4组患者均根据膀胱功能制定间歇导尿计划, A1组和A2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B1和B2组采用Crede手法,A1组和B1组患者同时加用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排尿记录、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和尿流动力学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A1、A2组患者残余尿量、大逼尿肌压、24h排尿次数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A1组较A2组下降更显著(P<0.05);A1、A2组大膀胱测压容积及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且A1组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B1、B2组残余尿量、大膀胱测压容积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1组更低于B2组(P<0.05);B1、B2组大逼尿肌压、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1组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更高于B2组(P<0.05),B1、B2组大逼尿肌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能够更好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及尿流动力学结果。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