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床旁头颅B超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张文良;王妮坤;钱会萍

    目的:探讨床旁头颅B超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选择早产儿152例及窒息患儿47例,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结果:152例早产儿总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52.6%(80/152),重度IVH发生率13.7%(11/152);胎龄越小,IVH发生率越高.47例窒息患儿脑损伤阳性率63.8%(30/47),窒息程度越重,脑损伤发生率越高.结论:床旁头颅B超具有快速、无创、诊断率高等特点,可作为基层医院对新生儿脑损伤进行早期筛查的首选.

  • 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吸收的超声观察

    作者:张霞;陈慧明

    目的:了解新生儿出生后1~3天内的颅内情况,追踪室管膜下出血伴囊性改变及室管膜下囊肿的大小、类型与消失时间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分娩的新生儿出生后1~3天,常规头颅超声筛查,对有异常者进行复查.结果:室管膜下囊肿发生位置多见于双侧,发生顺序为双侧>左侧>右侧.小于20mm的囊肿占95.5%.室管膜下囊肿在6个月内消失的占98.4%,其中多囊型囊肿在4个月内消失占92.1%,6个月内消失100%;少囊型囊肿4个月内消失占84%,6个月内消失98.1%.12例室管膜下出血伴囊性改变者,血肿吸收均在4个月内.结论:大部分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在6个月内消失,室管膜下出血伴囊性变在4个月内基本吸收.

  • 头颅B超、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梁斐;丁健;周慧恩;黎惠章

    目的:评价头颅B超、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头颅B超、MRI分别对121例疑似颅内出血患儿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头颅B超共检出颅内出血29例, MRI共检出56例, MRI检查在总检出率、足月儿检出率、早产儿检出率均高于头颅B超(P<0.05)。结论头颅B超有操作灵活简单、价格低廉、无辐射等优点,而MRI在检出率方面优于头颅B超,因此,头颅B超、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相互替代的作用。

  •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与头颅B超联合应用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喻聪;晏长红;蔡军;蒋文星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与头颅B超的联合应用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脑损伤患者的检查和诊断情况,依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头颅B超检查,实验组早产儿接受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与头颅B超联合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脑损伤患者临床诊断的LB、Cy和Co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ROC曲线分析结果可知,Cy评分用于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特异度和灵敏性高,且明显高于LB评分和Co评分,而三者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高(P<0.05).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患者接受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系统与头颅B超联合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的定量分析

    作者:陈翠茹

    目的:对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头颅B超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32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35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头颅B超及应用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软件对新生儿的额叶白质、枕叶白质、丘脑基底节以及脑室旁白质回声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各个部位的脑组织B超回声强度量值分别为:丘脑基底节为(88.97±6.41),枕叶白质为(84.11±5.00),额叶白质为(70.86±5.02),脑室旁白质为(96.52±5.13);对照组为:丘脑基底节为(85.57±6.15),枕叶白质为(78.43±3.12),额叶白质为(67.05±4.01),脑室旁白质为(89.84±4.37),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通过B超对新生儿脑组织各个部位所得图像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分析误差。

  • 早产儿侧脑室出血及囊性改变的超声分析

    作者:陈慧明;张霞;郭小芳

    目的 超声检查了解早产儿侧脑室内病变的情况.方法 对2006 年1月至2007 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收住高危新生儿,常规于生后1~5 d 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 检查高危儿2090例,其中早产儿461例,超声诊断侧脑室内病变有90例,占早产儿19.5%.90例侧脑病变中,室管膜下出血40例,占侧脑室病变的44.4%;室管膜下出血伴囊性改变5例,占侧脑室病变5.6%;室管膜下囊肿37例,占侧脑室病变41.1%;脉络膜丛出血2例,占侧脑室病变2.2%;脉络膜丛囊肿6例,占侧脑室病变6.7%.结论 在出生早产儿中,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测,能及早发现侧脑室病变,既可以通过回顾分析,推断引起颅内病变的产前因素,也可以早期诊断,为早期治疗及干预提供依据.

  • 76例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纪海霞

    目的 通过整理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析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76例早产儿常规头颅B超检查结果,对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脑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程度与胎龄和体重有直接关系,其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脑损伤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临床对胎龄小,体重轻的不成熟儿应该引加强头颅B超的检查,提高早期诊断IVH的诊断率.

  • 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定量评价的运用价值

    作者:刘超宇

    目的:探讨头颅B超检查对早期发现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共92例为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头颅B超检查测定早期灰度值。早期灰度值<130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早期灰度值>130的患儿行神经节苷脂早期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和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纠正胎龄40周时的神经行为(NBNA)和治疗3月后的智力发育情况(DQ)。结果两组纠正胎龄40周时,治疗组NBNA评分≥35分有33例(71.34%),高于对照组(χ2=5.470, P<0.05)。治疗组治疗3月后,DQ评分≥85分的例数有34例(73.91%),高于对照组(χ2=5.580,P<0.05)。结论依据头颅B超灰度定量分析结果指导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预后。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有效性研究

    作者:封云;周晓玉;黄志云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56例早产儿分为GMl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另给予GM1治疗,动态观察头颅B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经头颅B超的动态观察,治疗组30例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GM-1可减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持续性病变的发生,改善预后.

  • 65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超声诊断分析

    作者:王雪梅;梁健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超声声像改变.方法:回顾总结分析65例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的超声资料和随访情况.结果:192例早产儿病例中发现脑室周围白质病变65例,发病率34%.结论:早产儿、窒息、母/胎感染、炎症是发生PVL主要因素,头颅超声对脑室周围白质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德光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评价和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2月至2012年8月因缺氧而收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57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同步进行DWI检查.结果 (1)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DWI脑室周围白质水肿区高信号.磁共振成像(MRI)呈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DWI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95%.结论 (1)DWI显示的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对称性弥漫性高信号是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表现.(2)DWI能发现早期脑白质损伤病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建议常规行头颅MRI检查.

  • 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轶

    目的:通过神经节苷脂和复方丹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的治疗效果观察,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 更为理想的疗效措施.方法:采用多组对照比较实验,对各组临床疗效及头颅B超的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方 丹参组无明显疗效,神经节苷脂组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组(P<0.05),而神经节苷脂+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组的疗效 佳.结论:神经节苷脂与复方丹参合用可作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较为理想的治疗措施之一.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弥散加权成像与超声检查对比研究

    作者:张蕾;李明霞;王莉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核磁成像(DWI)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因缺氧而收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NICU)疑似PVL的早产儿55例,对其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将患儿分为PVL组(15例)及对照组(40例),同步行DWI检查并测定弥散系数(ADC值),分析DWI诊断早产儿PVL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等.结果 DWI诊断PVL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5.0%.结论 DWI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早产儿PVL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

    作者:金轶;王颖;张欣;周丛乐;郭在晨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ICU病房的早产儿于生后1周内常规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将确诊为脑白质损伤(WMD)的89例患几分为GM1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积极治疗早产儿各项并发症的基础上,治疗组另给予GM1治疗,动态观察头颅B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 在收治的356例早产儿中,确诊WMD的患儿89例,发生率为25%.第一疗程GM-1治疗后,经头颅B超的动态观察,治疗组的56例均较对照组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中有33例患儿追踪至生后6个月,头颅超声显示16例出现了脑室扩大,占48%;2例出现了明显的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约占6%;5例表现为限局性的肌张力、运动异常及轻微的认知障碍,占15%.对照组中有10例患儿追踪至生后6个月,8例出现脑室扩大,占80%;3例出现了明显的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占30%;2例出现了轻微的认知及行为障碍,占20%.结论 GM-1可减少脑白质软化及持续性病变的发生,改善预后.

  • 404例早产儿头颅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分析

    作者:王乐;李明霞;周英

    目的 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住院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08-2005-10新生儿科收治的404例早产儿应用ABR4000S/L 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 150例早产儿存在脑损伤,平均胎龄为(33.27±1.99)周;平均出生体重(1992.9±505.2)g.总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为35.1%(142/40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的发生率为3.5%(14/404),轻度和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3.5%(95/404)、13.6%(55/404).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但与颅内出血程度无关.窒息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发症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呼吸衰竭、肺出血、低血糖、多器官功能损害及贫血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母妊高征、胆汁淤积、胎膜早破、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HFOV治疗可使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增高.结论 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多因素有关,头颅B超可对早产儿脑损伤作出早期诊断,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 早期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效果

    作者:封云;黄志云

    目的:观察早期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效果.方法:将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另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一1)治疗.动态观察两组头颅B超的变化及神经行为(NBNA)评分.结果:GM-1治疗组头颅B超的变化及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治疗可以减轻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及持续性病变的发生,改善预后.

  •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超声诊断

    作者:黄明夏;蒋萍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143例.于生后3~7天应用B超诊断仪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查.结果:143例早产儿平均胎龄(33.5±2.03)周,平均体重(2 128±524)g,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为35.0%,重度IVH占14.0%,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率愈高,其出血程度也较重.围生期窒息、疾病因素及机械通气等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高,有严重合并症者发生率增高,且大多无症状,常规进行床边头颅B超检测,可早发现、早治疗.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影像学诊断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炜;高美玲;张莺

    在围产新生儿医学所有问题中,新生儿脑损伤的治愈率和其生存后的生活质量,仍然是儿科医师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早期诊断和及时适宜地治疗脑损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为此,我们对住院的新生儿窒息病人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并做CT对照,以求在边远基层地区获得佳诊疗手段,及时施治有效的医疗措施,减轻脑损伤程度,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 新生儿颅内病变头颅 B超、 CT及磁共振诊断特性比较

    作者:谢利娟;陈惠金;陈冠仪;李玉华;张忠阳;朱杰明

    为了比较头颅 B超( US)、 CT和磁共振(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特性,应用头颅 US、 CT及 MRI对新生儿颅内病变进行同步对照检查.结果: US对室管膜下囊肿( SEC)和脑内钙化的分辨率明显强于 CT和 MRI. US和 MRI显示颅内出血或 HIE后遗症的囊腔性病变较 CT为好,尤 MRI能清晰显示囊腔壁结构. US、 CT和 MRI对脑室增大、脑积水、脑实质萎缩以及脑发育不良等病变的分辨率基本相似,但 US对脑皮质萎缩的诊断特异性较差,对颅内病变分布范围的整体显示不如 CT和 MRI,但对脑室增大的动态观察则方便易行.提示 US、 CT和 MRI对诊断不同的新生儿颅内病变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临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互补诊断,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 头颅超声协助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寿丽;穆志红;马凤丽;鲁继荣

    目的 头颅B超协助早期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方法 对2例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采用二维超声,Sonosite180高频,凸阵小型探头,扇形扫描,频率为5MHz,以前囟作为声窗,经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结果 2例患儿均显示双侧脑室增宽,脑室壁增粗、回声增强.结论 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的B超显像与正常新生儿B超有很大差异,脑沟回回声增强,脑室壁受到炎性侵袭,表现为侧脑室室壁增厚,回声增强,脑室内原本清澈透明、无回声的脑脊液,此时回声不均,甚至出现絮状物.而且侧脑室常常不同程度的扩张.并可动态观察,协髓治疗.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