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作者:石少波;管洁

    目的 评价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6年2—8月,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94例入选研究,每收集2例患者,抽到1号签入选对照组,抽到2号签入选观察组,对照组对症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安排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持续6个月.对比干预前后精神症状发生情况与量表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幻觉、妄想、猜疑/被害、敌对性、焦虑、被动冷漠社交退缩、 抑郁率分别为9.50%、50.00%、33.30%、11.90%、9.50%、2.40%、14.3%低于干预前59.50%、76.20%、85.70%、59.50%、76.20%、50.00%、57.10%,对照组幻觉、 焦虑、 抑郁发生率21.40%、40.30%、31.00%低于干预前69.10%、73.81%、57.10%,组间对比观察组妄想、猜疑/被害、敌对性、焦虑、被动冷漠社交退缩、抑郁比重低于对照组71.40%、78.60%、52.40%、40.30%、45.20%、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AS分别为(82.4±11.4)分、(75.3±12.5)分高于干预前(63.4±11.7)分、(62.1±8.8)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DSS评分分别为(1.2±0.5)分、(1.7±0.6)分低于干预前(3.1±0.8)分、(3.2±0.9)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SES(29.5±3.1)分高于干预前(26.3±2.4)分、对照组(25.4±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复吸,观察组未出现暴力行为,低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有助于减轻精神障碍.

  • 农村地区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卢灿健

    针对女性性工作者开展的艾滋病预防,是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关键性工作.目前,社会干预是国际公认比较好的减低危害的策略,但是各地在开展针对女性性工作者的社会干预工作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农村,困难更大.1农村地区的性服务行业的现状中国卖淫业的产生并非仅是由于暗娼的道德堕落,它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城乡贫富差距加大、失业下岗、贫困与相对贫困、大量买方市场的存在等社会因素而产生的,卖淫嫖娼很难在短时间内取缔或消灭.因此,各种性服务业相继涌现.

  • 老年精神障碍人群社区延续照护需求调查及社会干预对策

    作者:张建华;丁玉琴;明玉霞;杨泗学

    目的:通过对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追踪调查,提出社区长期延续照护及社会干预对策。方法采用入户调查法,以2010-2012年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病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对该人群社区和家庭长期照护及医疗护理服务供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25例出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经GDS量表测量,得分1~10分者86例,视为无郁症,占40%;11~20分者79例,显示轻度抑郁,占36.74%;21~30分者50例,显示重度抑郁,占23.25%。 ADL得分<35分者422例,提示个人自理能力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者,占80.38%;40~100分者103例,提示部分或者完全能够自理,占19.62%。525例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社区延续照护,主要依靠家庭,由家庭成员照护占68.95%,由保姆或者钟点工照顾者占11.43%,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专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占19.62%。社区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和医疗护理服务供给相比有很大差距。结论老年精神障碍疾患者群的长期照护和社会支持问题是老年学领域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应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社会性干预。

  • 精神分裂症与社会干预(2)

    作者:周用桓

    1 第三状态的概念及其应用健康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精神分裂症与社会干预

    作者:周用桓

    1 医院环境中患者的角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前,通常都经历了一次创伤性事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往往没有准确的出院日期,少数患者一住就是5年、10年或更长的时间,对部分患者而言,医院可能就是他们度过余生的地方.入院后,入院者即被塑造成为患者的角色,并被要求其行为要服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其行为仍易受同居者和医院环境因素的影响.

  • 下岗职工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黄惠;黄河香

    目的:了解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面粉厂140名下岗职工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测试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下岗职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相应重视并予社会干预.

  • 酒精相关障碍的非药物治疗

    作者:赵敏;郝伟;李静

    酒精相关障碍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该文讲述酒精相关障碍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简短干预和社会心理干预.其中,社会心理干预包括动机强化治疗、认知行为干预、预防复发治疗,家庭治疗及社会干预.

  • 酒依赖康复期的心理社会干预

    作者:黄云生;王晶晶

    酒依赖是指反复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精的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可连续或间断出现,停止饮酒常出现戒断症状,恢复饮酒则这类症状迅速消失[1].其一般多在5~10年内形成,女性的发展过程比男性快,青少年更快,只要4年左右[2].

  •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向婷

    目的 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2013年在天津市柳林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不接受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由专业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并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通过比较对疾病的认知、生活习惯的干预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分析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5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包括诊断标准、危险因素、高血压并发症、非药物治疗都有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更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同时血压控制情况良好.对照组没有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其各项指标没有明显改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业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与认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并且有利于病情的良性发展,进而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实现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治疗.

  • 护理延伸服务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

    作者:梁敏;徐文耀;梁超胜

    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延伸服务。观察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率高于干预前(P <0.01)和对照组干预后(P <0.01);干预后观察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优于干预前(P <0.01)和对照组干预后(P <0.05)。结论护理延伸服务可显著提高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自知力和服药依从性,改善家庭气氛和经济状况,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 下岗人群心理障碍与社会干预

    作者:萧黎;刘杨;姚琦

    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期下岗人群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针对下岗人群社会支持状况,提出了通过构建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支持在内的多层次社会支持系统,有效控制和预防下岗人员心理障碍的社会干预策略.

  • 妇科患者手术前后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作者:王海红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在系统化整体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尤其妇科患者受着特殊的内分泌系统、特殊的生理现象、特殊的社会干预的影响,心理上格外敏感,负性心理反应的发生率很高,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更容易产生种负性心理反应,不利于手术治疗.

  • 社会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黄嘉;李焱莎

    目的:探讨社会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情况、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P<0.05),且观察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角色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GQOL-74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合理有效的社会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干预

    作者:李艳梅

    该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动力理论、人格理论、认知和行为理论等,探讨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根源,并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成瘾的社会干预策略.

  •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干预

    作者:汪春运

    精神分裂症是目前常见的重型精神病.通过对患者采用主观努力、客观支持、认知行为治疗、指导类心理治疗、训练类心理治疗和病人护理等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干预进行探讨.

  • 戒烟有效途径及其防癌意义

    作者:叶协杰;徐超

    吸烟在工业化国家是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大的可预防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烟草将成为大的一个健康问题,可导致每年约840万人死亡.烟草在肺癌、头颈部癌、泌尿道癌和胰腺癌的病因学方面尤其重要.减少染上吸烟习惯的青年人数量和帮助那些已经开始吸烟的人戒烟是预防癌症的关键.烟草或尼古丁依赖性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病症.双生子研究揭示了吸烟易感生的差异和持续性的不同与一些遗传因素有关.减少使用烟草和治疗尼古丁依赖性的可行干预措施为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了疾病预防的一个良机.5种药物疗法(尼古丁口胶、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吸入剂、尼古丁鼻腔喷雾剂和安非他酮)及行为疗法既有效又安全,使戒烟率提提高了一倍,并且与副作用少于5%导致的退出率有关.

  • 桃源县社会干预防治麻风病效果分析

    作者:覃正党;宋江林

    目的 提高麻风病防治的社会化效果,让麻风畸残者及其家庭尽快适应社会. 方法 2000-2010年,由卫生部门联合民政、残联、教育、村委会等部门、团体和人群,开展健康管理、畸残矫治、心理疏导、社会关爱等免费综合防治麻风病活动. 结果 在2001-2010年综合防治期间,桃源县对麻风畸残者免费实施截肢手术1例、安装假肢2例、开展兔眼矫治、植眉毛、溃疡清创等康复手术45例.麻风畸残者日常生活能力中只能部分自理的比例,由综合防治前(2000年)的9.2%下降到了防治后(2011年)的2.1%,能自理的比例有所上升.劳动能力得到了部分恢复,其中大部分丧失和完全丧失的,由综合防治前的18.5%下降到了防治后的10.6%,未丧失或已经恢复劳动能力的,由综合防治前的27.7%上升到了防治后的57.4%(x2=10.05,P<0.01).患者的心理情况显著好转,积极心理状态者由综合防治前的16.9%上升到了防治后的93.6%(x2 =64.19,P<0.01).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被社会歧视的现象基本消除. 结论 社会干预等综合防治工作,能改善麻风病人的躯体畸残、心理疾病、社会适应受限、人际关系紧张等各方面情况.突出了人文关怀和社会互助友爱精神,具有巨大社会效益,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 广州市海珠区江海街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龚晓;黄卡;陈继红

    目的: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空巢老人相关政策及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海街330例社区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高于农村空巢老人.结论:必须健全、完善社会支持及养老保障制度,才能不断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 进行社区干预改善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广兵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干预改善老年人健康行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建湖县沿河镇卫生院马沿、郑沟两社区辖区范围内老人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干预组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开展预防保健知识讲座、随访或社区责任医生定期下社区对所负责的老人进行指导等进行下列社区干预:常见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宣教、行为卫生宣教、运动锻炼宣教、心理健康咨询、饮食卫生宣教.结果:实施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前两组人群各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遵医行为良好76.67%、健康知识掌握83.33%、社区服务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33.33%、53 33%、75.00%(P<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有效地促进了社区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作者:谭来娣

    目的:探究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的应用状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临床对症缓解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同时提升其治疗转归情况.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